東吳,武昌,吳王宮偏殿。
氣氛凝重,與蜀地的狂熱備戰截然不同。
孫權碧色的眼眸中壓抑著焦慮與一絲不易察覺的悔意,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案幾上那封來自成都的、措辭極其強硬的回絕國書,劉備拒絕諸葛瑾求和後送達的正式文書。
殿下,以陸遜為首的一眾將領謀臣肅立。
“蜀虜拒絕了…劉備,是鐵了心要打這一仗了。”
孫權的聲音帶著乾澀,
“伯言陸遜字),前番…是否逼之過甚?”
這話裡,隱隱有對當初采納呂蒙偷襲荊州之策的質疑,也有對眼前局麵的擔憂。
陸遜出列,依舊是一副儒雅沉穩的模樣,但眉宇間已凝聚著統兵大將的銳氣。
他拱手,聲音清晰而堅定:“大王,非我逼之過甚,乃劉備梟雄之性,關羽之辱,必報無疑。求和,本為拖延時間,鞏固江防。今彼既看破,唯有一戰!”
他走到殿中巨大的江防輿圖前,手指精準地落在夷陵、猇亭、秭歸這一線。
“劉備新立,士氣雖旺,然其國小民疲,利在速戰。其所恃者,乃關張之勇,白毦之銳,必欲以雷霆之勢,奪我門戶,以求速勝。”
“故,我軍萬不可與之爭一時之短長,更不能被其誘出野戰!”
陸遜的手掌重重拍在夷陵周邊那錯綜複雜的山川水網之上。
“臣之策,便是‘讓開大路,占據兩廂’!”
“主動放棄江陵外圍部分難以堅守之據點,甚至…佯裝敗退!”
“將主力——包括呂蒙都督舊部、新征精兵——悉數集中於夷陵至秭歸這百餘裡險要之地!依山築寨,憑水立柵,深溝高壘,連營數百裡!”
“劉備若來,必攻此處!我軍便依托這長江天險與崇山峻嶺,層層阻擊,節節消耗!”
“彼軍補給漫長,深入險地,久攻不下,必生焦躁!待其師老兵疲,士氣低落,露出破綻之時…”
陸遜眼中寒光一閃,五指緩緩收攏:“便是我軍全線反擊,聚而殲之之機!此非為擊退蜀虜,乃欲…重演當日江陵之困,令其十萬大軍,葬身於這峽江山水之間!”
此策可謂狠辣老成,完全避開了蜀軍的鋒芒,意圖將其拖入最擅長的山地水網消耗戰之中!
孫權眼中閃過一絲亮光,但仍有疑慮:“蜀軍白毦,頗為詭譎,善於滲透破襲…”
“大王放心!”陸遜成竹在胸,“各營寨皆依險而建,多設烽燧哨卡,巡邏隊十二時辰不間斷!更廣布鐵蒺藜、陷馬坑、拒馬槍!令其白毦寸步難行!”
“即便小股滲透成功,我營寨連環相扣,互為犄角,一處遇襲,八方來援!彼縱有鬼魅之能,亦難撼我鐵壁防線!”
他又看向一眾將領,尤其是幾位以勇猛著稱的年輕將領。
“更需嚴令諸將!無論蜀軍如何挑戰辱罵,甚至以小股部隊示弱誘敵,絕不可貪功冒進,擅自出戰!違令者——斬立決!”
“隻需堅守!堅守!再堅守!將劉備大軍,牢牢釘死在這百裡山道之中,便是大功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