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章武四年,秋,八月。
白帝城,長江之畔。
肅殺之氣取代了往日的江水濤聲。
黑壓壓的戰船幾乎覆蓋了江麵,桅杆如林,旌旗蔽空。
最大的樓船之上,劉備頂盔貫甲,手按長劍,立於“漢”字大纛之下。
身後,諸葛亮羽扇綸巾,目光沉靜;關羽雖未隨軍,但其旗號仍在)、張飛、趙雲、陳到等一眾文武肅立。
江風獵獵,吹動無數猩紅的漢軍旗幟,如同燃燒的火焰。
劉備目光掃過下方甲胄鮮明、刀槍耀日的數萬將士,聲音如同沉雷,滾過江麵,清晰地傳入每一個人耳中:
“將士們!三軍聽令!”
“東吳孫權,背信棄義,襲我荊州,害我將士,此仇不共戴天!”
“今日,朕親提大軍,順江東下!不為掠地,不為逞強,隻為兩個字——雪恥!”
“用吳狗的血,祭奠我荊州英靈!”
“用勝利的烽火,告慰天下忠魂!”
“漢軍——”
他猛地拔出長劍,直指東方!
“威武!”
“陛下威武!大漢威武!!”
數萬人齊聲怒吼,聲浪如同山崩海嘯,震得江水都為之蕩漾!
戰鼓擂響,號角長鳴,龐大的艦隊開始緩緩移動,如同一條蘇醒的巨龍,即將撲向它的獵物!
然而,真正的殺招,並非這聲勢浩大的主力艦隊。
當主力船隊大張旗鼓沿江北岸緩緩東進,吸引吳軍斥候所有注意力時。
在下遊約百裡處,秭歸以西一段江流湍急、暗礁密布、被吳軍認為“難以大規模渡江”的險要江段——鬼嚎灣,夜色正悄然降臨。
江水在這裡被兩岸陡峭的山崖擠壓,變得洶湧而暴躁,撞擊著礁石,發出如同鬼怪嚎哭般的嗚咽聲,故得此名。
對岸,吳軍的烽燧在夜色中如同稀疏的星辰,巡邏的火把光芒微弱,顯然,他們並不認為蜀軍會從這裡發起主攻。
黑暗的江麵上,悄然浮現出數十條沒有任何燈火、通體塗成暗色的奇特舟船。
它們比尋常戰船更窄更長,吃水淺,船頭包鐵,形似蜈蚣,正是工部根據陳到要求,為白毦兵量身打造的突擊艨艟——“渡厄舟”。
陳到一身暗色水靠,站在為首的一條渡厄舟上,冰冷的江水氣息撲麵而來。
他身後,是整整一千名白毦最精銳的“水鬼”和“破陣”銳卒,人人麵色冷峻,如同礁石,隻有眼中閃爍著嗜血的寒光。
“最後檢查裝備!‘渡厄舟’機括,‘驚蟄’弩防水,‘攀雲’索鉤爪!”陳到的聲音低沉而清晰,壓過了江水的嗚咽。
一陣輕微的金屬碰撞和皮革摩擦聲。
“一隊準備完畢!”
“二隊準備完畢!”
“…”
“將軍,”身旁的副將低聲道,“‘夜梟’營最後傳訊,對岸第三、第四烽燧之間的巡邏隊,一刻鐘前剛過,下次巡邏間隔約兩炷香。水下暗樁已按我們提供的圖紙,清理出三條通道,但水流太急,需精準操控。”
陳到抬頭望了一眼昏沉的月色和對岸模糊的山影,猛地一揮手:“出發!依計劃行事!無聲,迅捷!”
“諾!”
數十條渡厄舟如同幽靈般,悄無聲息地滑入湍急的江心。
船上的白毦士卒奮力劃動特製的、包裹了軟布的木槳,儘可能不發出聲響。
操舟手則根據早已爛熟於心的水文圖和對水流的感知,艱難地操控著小船,避開漩渦和暗礁,沿著那三條用生命代價換來的水下通道,向著對岸猛插過去!
江水冰冷刺骨,浪頭不時打上船幫,濺起冰冷的水花。
所有人都繃緊了神經,除了槳櫓劃破水麵的細微聲響和粗重的喘息,再無他聲。
然而,就在先頭幾條船即將接近對岸淺灘時!
異變陡生!
上遊似乎因前幾日降雨,一股未曾預料到的猛烈暗流突然湧來,一條渡厄舟操控不及,猛地撞上一塊半隱的礁石!
“哢嚓!”令人牙酸的木頭斷裂聲在寂靜的夜空中顯得格外刺耳!
“啊!”落水者的驚呼雖然短暫,卻足以驚動岸上!
“有動靜!”
“江上有人!”
對岸吳軍哨塔上立刻傳來驚呼聲和淩亂的腳步聲!
一支火箭“咻”地射上天空,劃破黑暗!
“暴露了!將軍!”副將急聲道。
“計劃不變!強攻!”
陳到眼中寒光一閃,沒有絲毫猶豫,厲聲喝道,“吹號!發信號!給翼德將軍!”
“嗚——嗚——”低沉而急促的牛角號聲立刻在江麵上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