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業,吳宮深處。
孫權屏退了左右,獨自一人站在那幅巨大的天下輿圖前。
燭火將他的身影拉得很長,投射在繪著江河山脈的絹帛上,微微晃動。
他那雙碧色的眼眸,如同深潭,倒映著圖上的烽煙與疆界,閃爍著複雜難明的光芒。
連日來,各方情報、朝堂爭論、使者交鋒…所有的信息如同百川歸海,最終彙聚到他的腦中,需要他這位江東之主,做出最終的決斷。
他的手指,緩緩劃過輿圖上的幾個關鍵點。
西邊,是夷陵。那座如同釘子般楔入荊州西部的堅城。
陸遜的軍報再次浮現腦海:趙雲守禦無懈可擊,蜀軍戰力強悍,尤其是那支神出鬼沒的白毦兵,昨夜的小規模突擊更是展示了其恐怖的滲透和破壞能力。
強攻?代價太大,短期內看不到希望。鄧芝的話語也在耳邊回響:“陛下偶感風寒…然漢中大捷,將士用命…”
劉備病了,但國家的戰爭機器顯然還在高效運轉,甚至更具攻擊性。
北邊,是廣袤的中原和淮南。
曹丕的使者剛剛悻悻離去,但帶來的不僅是失望,更有隱晦的威脅。
曹真漢中雖敗,然曹魏根基未損,淮南一線的兵力調動日益頻繁。
那才是真正的猛虎,時刻覬覦著江東富庶之地。
與蜀漢死磕,隻會讓曹丕這隻黃雀得利。
內部,是暗流湧動的朝堂。
張昭、顧雍等老臣“保境安民”的呼聲,代表著務實派的聲音,他們看重的是江東的穩定和長遠發展。
全琮、呂岱等將領雖求戰心切,但眼底的疲憊和對士卒傷亡的痛惜也瞞不過他。
繼續打下去,國庫能否支撐?
軍心士氣能否維持?
利益,是永恒的導向。
鄧芝拋出的互市讓利,如同誘人的香餌。
蜀錦、吳鹽…這巨大的商業利益,關乎江東眾多豪族大姓的切身收益。
能夠通過貿易獲取財富,誰又願意子弟持續流血呢?
所有的線索,最終都指向同一個方向:戰,則兩敗俱傷,為曹魏所乘;
和,則暫得喘息,可專力北向,甚至從中獲利。
孫權的呼吸漸漸變得深沉。
他緩緩閉上眼睛,腦海中閃過兄長孫策的遺誌,閃過周瑜、魯肅的音容,閃過與劉備聯盟、赤壁破曹的輝煌,也閃過偷襲荊州、擒殺關羽的決絕…
爭霸天下,是一條無法回頭的血路,有時需要隱忍,有時需要狠辣,有時…則需要妥協。
良久,他猛地睜開眼,眼中所有的猶豫和掙紮都已褪去,隻剩下屬於梟雄的冰冷與決斷。
“傳旨:召集群臣,即刻議事!”
吳宮大殿,最後的交鋒
燈火通明的吳宮大殿,再次聚滿了文武百官。
氣氛依舊凝重,但與前幾日的激烈爭吵相比,多了一絲異樣的沉寂。
所有人都感覺到,吳主似乎已有了決斷。
孫權高坐龍椅,目光掃過群臣,緩緩開口,聲音沉穩而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連日來,眾卿所議,朕已儘知。蜀使所言,前線軍報,北疆動向,朕亦深思良久。”
他繼續道:“繼續與蜀交惡,頓兵堅城之下,虛耗國力,實非江東之福。北疆曹魏,虎視眈眈,方為我心腹之患。朕意已決:接受蜀漢條件,罷兵議和!”
“陛下!”全琮立刻出列,滿臉不甘,“豈可如此輕易讓步?夷陵…”
“全將軍!”孫權打斷他,語氣轉冷,“是要朕為了夷陵一城,賭上整個江東的國運嗎?趙雲守得住,張飛陳到已回師,諸葛亮穩坐成都!我們還要填進去多少江東兒郎的性命?若此時曹丕南下,汝可能分身抵擋?!”
一連串的質問,如同重錘砸在全琮心頭,他張了張嘴,卻無法反駁,最終悻悻退下。
張昭見狀,立刻出列表態:“陛下聖明!罷兵息戰,保境安民,乃當前之上策!老臣附議!”
顧雍、諸葛瑾等也紛紛附和:“臣等附議!”
主戰派見孫權心意已決,且理由充分,雖心有不甘,也隻能沉默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