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更是與有榮焉地挺起了胸膛。
陳到心中激蕩,連忙躬身:“陛下謬讚!臣愧不敢當!此皆陛下洪福,丞相運籌,諸位將軍用命,臣不過儘本分而已!”
“是你的功勞,便是你的功勞。朕,不吝賞賜。”
劉備微微一笑,對旁邊內侍示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內侍躬身,雙手捧過一個長長的、覆蓋著明黃綢緞的托盤,走到劉備身邊。
劉備伸手,緩緩揭開了綢緞。
托盤上,安然躺著一柄連鞘長劍。
劍鞘古樸,並無過多華麗裝飾,卻透著一股森嚴厚重的氣息。
劍格處,隱隱能看到鐫刻的龍紋。
“此劍,乃朕昔日於許都時,承蒙……漢帝所賜。”
劉備的聲音有些悠遠,提及那位早已湮沒在曆史中的漢獻帝,語氣複雜。
“雖非神兵利器,卻亦象征漢室威嚴。今日,朕將此劍賜予你。”
他拿起劍,鄭重地遞向陳到:“見此劍,如朕親臨。許你便宜行事之權,若遇緊急,可先斬後奏!
望你持此劍,永為漢室之乾城,掃平奸佞,匡扶社稷!”
殿內徹底安靜了。
賜禦劍!便宜行事!先斬後奏!這是何等的信任與榮寵?!
無數道目光聚焦在陳到身上,有羨慕,有嫉妒,有震驚,也有深深的敬畏。
陳到感到一股巨大的壓力和責任落在肩上。
他深吸一口氣,單膝跪地,雙手高高舉起,接過那柄沉甸甸的禦劍:“臣,陳到!謝陛下隆恩!必以此劍,護我大漢,誅儘國賊!鞠躬儘瘁,死而後已!”他的聲音堅定,在大殿中回蕩。
“好!好!好!”
劉備連說三個好字,臉上露出了病後最為舒展的笑容。
他將陳到扶起,然後看向所有人,聲音雖然不高,卻帶著一種訣彆般的莊重:
“眾卿!朕之身體,朕自知之。縱得康複,亦非複往日。大漢之未來,社稷之重任,朕……便托付給諸卿了!
孔明總理國政,雲長、翼德鎮守四方,叔至……銳意進取。望爾等同心同德,光複漢室,還於舊都!則朕……縱死亦無憾矣!”
“臣等必竭儘全力,輔佐陛下,光複漢室!”
以諸葛亮為首,所有大臣再次跪倒,誓言聲響徹雲霄,帶著一種悲壯而豪邁的氣息。
朝會在一片肅穆與激昂中結束。
然而,退朝之後,並非所有人都沉浸在忠君愛國的熱血之中。
皇宮一角,幾名官員聚在一起,低聲議論。
其中一人,正是總是一副憂國憂民模樣的譙周。
“陛下經此大病,心思似乎愈發倚重那位陳將軍了。”一人低聲道。
“禦劍都賜了!便宜行事!這權力……是否太過了一些?”另一人附和。
譙周捋著胡須,搖頭歎息:“陛下愛才之心,可以理解。然則,陳將軍所行之事,多標新立異,更改製,重工巧,與民爭利,長此以往,恐非國家之福啊。
更何況,其年紀輕輕,驟登高位,又得如此殊榮,隻怕……非是能持盈保泰之相。”
他的話語,如同毒蛇吐信,在看似公允的擔憂下,埋下了猜忌的種子。
周圍幾人聞言,皆露出深思之色。
與此同時,荊州,江陵城。
東吳也接到了來自成都的密報。
當他看到“劉備康複臨朝”、“重賞陳到,賜禦劍,譽為乾城”等字樣時,眉頭緊緊鎖起。
“劉備沒死……陳到權勢更重……”他喃喃自語,眼中寒光閃爍,“此人不除,我江東永無寧日!看來,某些計劃,必須要加快了。”
他轉身對親信低聲道:“給‘那邊’的人傳信,價錢好商量,但我要儘快看到結果!必須趕在蜀漢完全消化南中,並憑借那些新式軍械壯大之前!”
而就在成都城外,一支風塵仆仆的商隊正在接受守城兵士的檢查。
看似普通的車隊中,幾口沉重的箱子被特意打開,裡麵是璀璨的寶石和罕見的香料,引得兵士們嘖嘖稱奇。
商隊首領,一個笑容謙卑、眼神卻精明的胡商,操著生硬的漢語道:“軍爺,這些都是要獻給你們那位陳到將軍的……一點心意,感謝他的商隊在南中……照顧我們的生意。”
兵士們不疑有他,檢查完畢便放行了。
商隊緩緩入城,那胡商首領在無人注意時,與人群中一個看似普通的中年文人交換了一個意味深長的眼神。
那文人微微點頭,迅速消失在人流中。
皇帝的康複與重托,如同在平靜的湖麵投下巨石,激起的漣漪,卻遠非僅僅是忠勇與激昂。
潛藏的嫉妒、已久的猜忌、敵國的陰謀、乃至來自遠方的“禮物”,都在這“托付”的華彩樂章之下,悄然彙聚,等待著爆發的時機。
劉備將重任托付給了他最信任的人們,卻不知這份信任本身,已成為風暴最先衝擊的堤壩。
喜歡蜀漢:從劉備腳臭開始請大家收藏:()蜀漢:從劉備腳臭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