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獲被陳到第二次釋放後,又羞又怒,卻也真切感受到了漢軍的強悍與那位年輕統帥不同尋常的氣度。
他明白,單憑自己和收攏的殘兵,絕難取勝。
一咬牙,他遣心腹快馬加鞭,前往更南方的烏戈國,去請一位傳說中的強援——烏戈國主兀突骨。
這兀突骨,身長丈二,不食五穀,以生蛇惡獸為飯,身有鱗甲,刀箭難傷。
他麾下有三萬藤甲兵,更是南中之地令人聞風喪膽的存在。
這些藤甲兵所披掛的甲胄,並非金屬皮革,而是采生於山澗深處的百年老藤,以油反複浸泡,晾曬十餘遍而成,堅韌異常,入水不沉,遇刀槍則滑開,普通箭矢根本難以穿透,堪稱刀槍不入!
孟獲許以重利,並渲染漢軍欲掃平南中諸部的“威脅”,終於說動了兀突骨。
不久,兀突骨便率領他那三萬形如鬼怪、刀槍不入的藤甲兵,浩浩蕩蕩開來,與孟獲殘部彙合。
消息傳至漢軍大營,眾將皆麵露凝重。張飛此前與藤甲兵的小股部隊交過手,回來便大罵:“真他娘的邪門!老子一矛捅過去,竟滑開了!砍上去隻留個白印!這仗怎麼打?”
霍峻也憂心忡忡:“元戎連弩雖利,恐也難以射穿那詭異藤甲。”
陳到聞報,親自率少量精銳前出偵察。他隱蔽在山林間,遠遠望見烏戈國軍隊行軍。
隻見那些士兵身材普遍高大,身披暗褐色、油光發亮的藤甲,關節處巧妙編織,不影響活動,行走間發出沙沙的摩擦聲,在陽光下泛著令人不安的幽光。
漢軍試探性的一輪箭雨射去,果然,大多數箭矢都被彈開,僅有少數力道極強的弩箭勉強嵌入藤甲,卻未能造成致命傷。
一支漢軍小隊與之接戰,刀砍槍刺,效果甚微,反而被藤甲兵仗著防禦力強悍,以蠻力反擊,吃了小虧。
初戰失利,漢軍士氣不免有些受挫。
退回大營,陳到閉目沉思,腦海中飛速回憶著前世所知的信息。
藤甲兵……刀槍不入……懼火!
對,火!曆史上諸葛亮便是用火攻破了這藤甲兵!
無論這藤甲經過多少道工序,其本質仍是植物纖維,又以油浸泡,可謂是極佳的易燃物!
他猛地睜開眼,眼中精光四射:“傳令!全軍後撤三十裡!”
“後撤?”張飛愕然,“叔至,這還沒正經打就撤?”
陳到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不是畏戰,是請君入甕!翼德將軍,你與霍峻、張嶷聽我安排……”
他詳細部署:命張飛率一部兵馬,再次與藤甲兵交鋒,許敗不許勝,且戰且退,務必將敵軍引入一處名為盤蛇穀的狹長地帶。
命霍峻率元戎營精銳,提前占據盤蛇穀兩側高地,但並非為了射擊普通弩箭效果差),而是待敵軍入穀後,以密集連弩壓製穀口,阻止敵軍後退,並射殺企圖攀爬的敵人。
命張嶷率郡兵及民夫,秘密運送大量提前準備好的火油罐、乾柴、硝石等引火之物,堆積於盤蛇穀兩側山頂,埋伏妥當。
“白毦兵中,挑選三百名最善射者,備足火箭,埋伏於元戎營側翼,聽我號令,齊射引火!”陳到最後命令道。
“大將軍妙計!”眾將聞言,恍然大悟,精神大振,立刻分頭準備。
幾日後,按照計劃,張飛率軍挑戰。兀突骨和孟獲見漢軍又來,且領軍的是那個有名的莽撞人張飛,不由得驕狂起來。
尤其是兀突骨,自恃藤甲兵無敵,根本不把漢軍放在眼裡。
見張飛“力戰不支”,“狼狽”後撤,他哇哇大叫,與孟獲一起,驅動三萬藤甲兵,緊追不舍。
張飛演技逼真,一路丟棄旌旗輜重,成功將藤甲兵主力引入了幽深狹長的盤蛇穀。
這山穀入口寬闊,內裡卻越來越窄,兩側山勢陡峭,樹木叢生。
眼見敵軍大部分已進入穀中,後方穀口突然傳來震天的戰鼓聲和密集的弩弦震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