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壇前方,矗立著一麵巨大的石碑,碑上以朱砂刻寫著此次北伐以來,所有陣亡將士的姓名、籍貫、軍職,密密麻麻,觸目驚心。
尤其是“街亭”部分,那長長的名單,仿佛由鮮血書寫,無聲地訴說著那場的慘烈與遺憾。
劉備肅立於祭壇前,從內侍手中接過三炷已然點燃的高香,雙手高舉過頂,麵向北方——那是中原故土的方向,也是無數英魂埋骨的方向。
他深吸一口氣,聲音沉痛而悲愴,清晰地傳入了在場每一個人的耳中:
“維,章武四年秋,大漢皇帝備,謹以清酌庶羞,祭告於北伐陣亡將士之靈曰:”
“嗚呼!忠勇之士,國之乾城!爾等奮武烈之姿,懷忠貞之誌,委身王事,效命疆場!或摧鋒於街亭絕壁,或陷陣於隴右山塬,血染沙場,魂歸長空!朕每思之,痛徹心扉!”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的聲音帶著哽咽,眼中已有淚光閃爍。諸葛亮、陳到等人皆低頭默然,許多親身經曆過街亭血戰的將領,如王平,更是虎目含淚,緊緊握住了拳頭。
“然,”劉備話鋒一轉,聲音陡然提高,變得激昂起來,那股蘊含在老年軀體中的豪雄之氣勃然迸發,“勝敗者,乃兵家常事!豈因一時之挫,而墜青雲之誌?!”
他猛地轉身,目光如電,掃過身後所有的文臣武將:“昔年,高祖皇帝起於微末,屢敗於西楚霸王項羽!滎陽之圍,成皋之失,幾近山窮水儘!然高祖忍辱負重,納良策,聚英才,終有垓下十麵埋伏之勝,一戰而定天下,開創我大漢四百年基業!”
曆史的回響,在這定軍山頭激蕩。劉備以漢高祖劉邦的經曆類比當下,瞬間將一次戰術失敗,提升到了戰略博弈與意誌較量的高度。
“今我季漢,繼承大統,據有巴蜀、漢中,帶甲數十萬!”劉備的聲音愈發鏗鏘,他指向諸葛亮,“文有孔明,經天緯地,運籌帷幄,可比蕭何、張良!”
他又指向陳到、以及雖未在場但威名猶存的關羽、張飛:“武有叔至,忠勇兼備,練兵統軍,乃國之柱石!雲長、翼德,萬人之敵,威震華夏!更有子龍、文長魏延字)、子均王平字)等一眾虎賁之將,智勇雙全!”
他的目光掃過每一位將領,仿佛要將力量和信念注入他們心中:“而我三軍將士,皆乃百戰銳卒,忠貞用命,願為複興漢室,拋頭顱,灑熱血!有此文武賢才,有此忠勇將士,朕問爾等——”
劉備聲若洪鐘,在山穀間引發陣陣回音:“何愁曹魏不滅?!何愁中原不複?!”
“一時之得失,何足掛齒?!街亭之血,不會白流!它當成為我等心中長鳴之警鐘,砥礪前行之磨石!”
他再次轉身,麵向那麵刻滿英靈名字的石碑,深深一躬,聲音沉凝而充滿承諾:“眾將士在天之靈,且安息!看朕,與爾等之同袍,如何秣馬厲兵,整軍經武!待兵精糧足,時機一到,必當再次揮師北向,克複中原,以告慰爾等忠魂!屆時,朕當再臨此地,以曹魏偽帝之首,祭奠於爾等靈前!”
“望諸君——”劉備最後麵向所有臣工將士,拱手一禮,“勿以一時得失為念!勿忘今日之恥,勿負先烈之望!與朕,與丞相,與大將軍,同心同德,厲兵秣馬,再圖北伐!興複漢室,還於舊都!”
這一番話,情真意切,擲地有聲!既有對逝者的深切緬懷,更有對生者的殷切期望和無比信任!他將失敗歸為“兵家常事”,以高祖事跡激勵眾人,充分肯定了現有的文武力量,並清晰地指明了未來的方向——不是沉溺於傷痛,而是化悲痛為力量,準備下一次更為強大的出擊!
刹那間,積壓在眾將心頭數月之久的陰霾、愧疚、不甘,仿佛被這一陣浩蕩的皇言帝語一掃而空!一股滾燙的熱流在每個人胸中湧動、激蕩!
趙雲首先單膝跪地,聲音哽咽卻無比堅定:“臣等謹遵陛下教誨!必當竭儘全力,助丞相、大將軍,早日完成北伐大業!”
魏延、王平、吳懿等所有將領,乃至身後的白毦兵護衛,齊刷刷跪倒一片,吼聲震天,帶著哭腔,更帶著一股破釜沉舟、誓雪前恥的決絕:
“謹遵陛下教誨!厲兵秣馬,再圖北伐!”
“興複漢室,還於舊都!”
“萬歲!萬歲!萬歲!”
聲浪一浪高過一浪,衝霄而起,回蕩在定軍山的群峰之間,驚起無數飛鳥,仿佛連這片曾經見證過輝煌勝利的土地,也為之動容,為之煥發出新的生機。
諸葛亮看著眼前群情激奮的場麵,看著劉備那雖顯蒼老卻依舊挺拔如山嶽的背影,眼中充滿了敬佩與感動。
他知道,陛下此行,勝過千言萬語的安撫與激勵。
大軍低落的士氣,在這一刻,已然徹底扭轉!
陳到同樣心潮澎湃。
他親眼見證了這位傳奇君主的人格魅力與領導藝術。
在最低穀的時刻,他以不容置疑的信念和極具感染力的言辭,重新凝聚了人心,點燃了希望。
這,或許就是劉備能夠從織席販履之輩,最終成就帝業的核心所在。
劉備的“定軍山”之行,如同一劑強心針,注入了北伐受挫後的蜀漢肌體。
祭奠,是為了不忘卻的紀念;激勵,是為了更堅定的前行。失敗的陰雲被驅散,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務實、更加團結、也更加渴望勝利的熊熊鬥誌。
三軍感奮,士氣複振。
下一次北伐的種子,已然在這定軍山頭,在這位老皇帝慷慨激昂的話語中,深深地埋下。
隻待春風化雨,便可破土而出,長成參天大樹!
喜歡蜀漢:從劉備腳臭開始請大家收藏:()蜀漢:從劉備腳臭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