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弩手分隊,占據側翼射擊位置,鎖定目標。
突擊分隊,從後方懸崖攀上,近距離格殺。
行動!”
命令下達。
數名白毦兵弩手如同狸貓般悄無聲息地移動到最佳射擊點,手中的強弩穩穩瞄準了火堆旁的魏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與此同時,另一支小隊利用鉤索,從哨棚後方幾乎垂直的懸崖悄然攀上,動作輕捷得連山鳥都未驚動。
當突擊隊員的腳落在山梁岩石上時,弩手扣動了扳機。
“咻咻咻——”
幾聲微不可聞的弩弦震動,特製的三棱弩箭精準地射穿了三名魏軍士兵的咽喉或心臟。
他們連哼都未哼一聲便栽倒在地。
另外兩名魏軍驚覺,剛想呼喊和拔刀,從後方懸崖攀上的突擊隊員已經如獵豹般撲到近前!
刀光一閃,淬毒的匕首精準地割開了他們的氣管,另一人則被一記沉重的刀背砸碎了喉結。
整個戰鬥過程,從發動到結束,不到十息時間。
五名魏軍斥候全部被無聲清除,甚至連篝火都未曾打翻。
白毦兵們迅速處理了屍體,偽裝了現場,仿佛這裡從未有人駐紮過。
陳到走上前,撿起地上未被血汙的魏軍口令竹簡和一份粗糙的巡邏路線圖,看了一眼,遞給身邊的書記官:“記下,完善地圖。
這些東西,或許主力用得上。”
這樣的清除行動,在接下來的數日行軍中,又發生了數次。
白毦兵憑借其超強的單兵素質、精良的裝備和默契的配合,如同一把無形的剃刀,將魏軍設置在古道上的“觸須”一一剃除,確保了主力行軍路線的隱秘。
然而,大自然的威脅,有時遠比敵人更加可怕。
在途經一處名為“鬼見愁”的險要峽穀時,隊伍被一道寬約數丈、深不見底的斷崖擋住了去路。
唯一的通道,是一座早已腐朽不堪的古老藤橋,在風中搖搖欲墜,顯然無法承受大隊人馬通過。
“架設索橋!”
陳到沒有絲毫猶豫。
白毦兵中的工兵好手立刻行動。
利用強勁的弩機,將帶有鉤爪的繩索射向對岸,固定結實。
隨後,更多的繩索被傳遞過去,編織成網,鋪上臨時砍伐的木板。
儘管簡陋,但足以保證人員依次安全通過。
整個過程耗時近兩個時辰,期間還要頂著峽穀中呼嘯的狂風。
當最後一名白毦兵踏上對岸時,所有人都鬆了口氣。
日夜兼程,風餐露宿。
渴了飲山泉積雪,餓了啃冰冷乾糧。
白毦兵們以驚人的毅力和專業的技能,在這條被世人視為天塹的古道上,硬生生地開辟出了一條生命線。
他們清除哨卡,修複小路,架設簡易橋梁,標注危險區域,並將詳細路線不斷派人送回後方。
十日後,陳到率領的“隼眼”先遣隊,終於抵達了陳倉古道的東端出口。
遠處,渭水如帶,平原在望。
而更遠處,那座如同巨獸般盤踞在渭水之濱的堅城——陳倉,已經隱約可見其輪廓。
陳到示意全軍在一處密林中隱蔽休整。
他登上一個隱蔽的高點,再次舉起望遠鏡,久久地凝視著那座即將決定第二次北伐命運的城市。
城牆似乎比情報中描述的更加高大,旌旗招展,巡邏隊伍絡繹不絕。
郝昭的守備,果然森嚴。
“傳令,”陳到的聲音因多日奔波而沙啞,卻帶著鋼鐵般的意誌,“派出所有‘影刺’,分散潛入陳倉周邊,詳細偵察城牆防禦、兵力部署、巡邏規律、糧草水道,尋找任何可能的薄弱點。
其餘人,原地隱蔽待命,沒有我的命令,誰也不準暴露行蹤!”
最危險的任務,才剛剛開始。
白毦兵這把尖刀,已經抵近了目標的心臟。
接下來,他們要像最耐心的獵人一樣,等待主力大軍的到來,並為主力送上決定勝負的、最關鍵的情報。
開道之功已成,破城之謀,方啟序幕。
喜歡蜀漢:從劉備腳臭開始請大家收藏:()蜀漢:從劉備腳臭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