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察覺異樣_穿越古史之楓華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210章 察覺異樣(1 / 2)

第210章:察覺異樣

紫小楓和蘇瑤快步走下城樓,朝著營帳的方向走去。營帳內,燈火通明,一場關乎邊關生死存亡的討論即將展開。

“林將軍,敵軍大規模調動,他們可能的進攻方向有哪些?”紫小楓一進營帳,便直奔主題,目光灼灼地看向林將軍。

林將軍指著桌上的地圖,說道:“大帥,從敵軍的動向來看,他們極有可能從東麵的山穀和南麵的隘口進攻。這兩處地勢相對平坦,利於大規模兵力展開。”

紫小楓微微皺眉,沉思片刻後說:“東麵山穀雖平坦,但兩側山峰陡峭,若我們在此設下伏兵,或許能給敵軍迎頭痛擊。南麵隘口則需加強防禦工事,多布置gn手。”

蘇瑤在一旁補充道:“我們還需考慮到傷員的救治問題。我會與百草堂的柳神醫一同調配好足夠的藥品,安排好軍醫,確保受傷的將士能得到及時的救治。”

林將軍點頭表示讚同,接著說:“大帥,我這就去安排士兵加強巡邏,密切關注敵軍動向。同時,組織人手在東麵山穀和南麵隘口加緊布置防禦。”

紫小楓拍了拍林將軍的肩膀,說道:“辛苦你了,林將軍。此次防禦至關重要,關乎邊關百姓的安危。”

待林將軍離開後,紫小楓轉頭看向蘇瑤,眼中滿是擔憂:“瑤兒,邊關局勢嚴峻,而慕容公子與暗月教的陰謀尚未查明,這內憂外患的局麵,著實棘手。”

蘇瑤輕輕握住紫小楓的手,安慰道:“小楓,彆太憂心。我們一步步來,先解決邊關防禦,再想辦法調查他們的陰謀。”

商議完邊關防禦事宜,紫小楓和蘇瑤決定按照原計劃,去探尋慕容公子與暗月教勾結的線索。他們深知,若不儘快揭開這個陰謀,邊關即便能抵禦此次進攻,未來仍將危機四伏。

兩人喬裝打扮後,悄然離開了軍營。一路上,月色朦朧,四周靜謐得有些詭異。紫小楓和蘇瑤憑借著對地形的熟悉,朝著慕容公子與暗月教可能勾結的地點潛行。

隨著他們逐漸深入,紫小楓敏銳地察覺到了異樣。周圍太過安靜,連蟲鳴聲都消失殆儘,仿佛這片區域被一種無形的力量籠罩。他下意識地握緊了腰間的長劍,低聲對蘇瑤說:“瑤兒,情況不對,這裡似乎太過安靜了。”

蘇瑤也感覺到了一絲寒意,她環顧四周,發現路邊的草叢中有一些不自然的踩踏痕跡,像是有大批人經過。她心中一驚,說道:“小楓,這些痕跡表明,這裡可能剛剛有很多人經過,而且似乎是在埋伏等待著什麼。我們可能中了圈套。”

紫小楓臉色一沉,立刻停止前進。他警惕地觀察著周圍的環境,試圖尋找可能的退路。月光灑在地上,投下斑駁的陰影,仿佛每一處陰影中都隱藏著未知的危險。

“我們先往回走,看看能不能找到破綻突圍出去。”紫小楓拉著蘇瑤的手,小心翼翼地沿著來路返回。然而,他們剛走沒多遠,就聽到四周傳來一陣沙沙的聲響,像是無數人在草叢中穿梭。

很快,慕容公子帶著一群暗月教的人從四麵八方圍了上來。慕容公子一臉得意地笑道:“紫小楓,蘇瑤,你們果然上鉤了。今日就是你們的死期!”

紫小楓怒視著慕容公子,喝道:“慕容公子,你與暗月教勾結,意圖顛覆大乾國,究竟有何目的?”

慕容公子冷笑一聲,說道:“大乾國腐朽不堪,我隻是想取而代之。你們這兩個外來者,壞我好事,今日便要你們付出代價。”

蘇瑤緊緊靠在紫小楓身邊,心中雖有些緊張,但仍保持著冷靜。她知道,此刻慌亂隻會讓情況更糟。

紫小楓迅速觀察著包圍圈,試圖找出薄弱點。他發現,暗月教的人雖然數量眾多,但在包圍圈的東北角,人員分布相對稀疏。或許,那裡是突圍的關鍵。

“瑤兒,一會兒我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你看準時機,往東北角突圍。那裡敵人相對較少,你突圍後立刻回軍營搬救兵。”紫小楓低聲對蘇瑤說道。

蘇瑤微微點頭,輕聲回應:“不,小楓,我們一起突圍。我不會丟下你。”

紫小楓看著蘇瑤堅定的眼神,心中湧起一股暖流。但他深知,此刻不是兒女情長的時候。

“瑤兒,這是目前最好的辦法。我們不能都被困在這裡。相信我,我會沒事的。”紫小楓的目光中充滿了信任和堅定。

此時,暗月教的人開始慢慢縮小包圍圈,他們手持利刃,眼神中透露出凶狠的殺意。

紫小楓深吸一口氣,突然大喝一聲,如猛虎般衝向敵人。他手中長劍揮舞,寒光閃爍,瞬間便有幾名暗月教成員倒下。慕容公子見狀,臉色一變,急忙指揮眾人圍攻紫小楓。

蘇瑤趁著敵人注意力都集中在紫小楓身上,悄悄朝著東北角移動。她小心翼翼地避開敵人的視線,每一步都走得極為謹慎。

然而,一名暗月教成員似乎察覺到了蘇瑤的動作,他大喊一聲:“有人想跑!”頓時,幾名暗月教成員朝著蘇瑤的方向撲了過去。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蘇瑤心中一緊,她迅速從腰間抽出一把匕首,準備拚死一搏。就在這時,紫小楓看到了蘇瑤的困境,他奮力擊退身邊的敵人,朝著蘇瑤的方向衝了過去。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