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喲,就說父母不能過於偏心吧,兄弟之間都離心離德了。”
“就是,咱們尋常人家也就爭個吃喝,還是得一碗水端平。”
百姓們也紛紛感慨,十指有長短,誰家都有偏心的孩子,但不能太過了。看這皇帝偏得都有病了。
各朝代皇帝:“……”
他們知道有些皇帝很瘋,很變態,但沒想到這個康熙這麼奇葩。
各朝代太子:一時不知該羨慕,還是該同情。
一廢後的胤礽想到以前和汗阿瑪相處的細節,涼了的心又暖了幾分,汗阿瑪是世界上唯一這麼愛著他的人。
二廢後的胤礽冷笑一聲,無論是誰當這個太子,都會被汗阿瑪猜忌打壓的。
雍正朝的雍正笑笑算了,反正現在坐皇位的是他。
乾隆期的乾隆就不順心了,轉頭問和珅,“弘皙那邊有什麼消息嗎?”
和珅點頭應和,“放心吧,皇上,他翻不起什麼風浪了。”
弘皙被乾隆皇帝削宗奪爵,逐出宗室,並被改名為“四十六”,就憑這個天幕,他也不可能再有機會登上皇位。
當然,更深層次的,和珅現在隻敢想想,一點都不敢說。
劉徹嘖嘖兩聲,感覺很難評。
畢竟他爹為了他上位廢了劉榮的太子之位,恨不得讓他站得更高,打壓什麼的壓根不存在。
朱元璋更是鄙視不已,一看發型和服飾就知道,蠻夷就是蠻夷,入主中原又如何,做事做人毫無章法,不成體統。
既立了太子,就該給他機會,學會培養勢力,掌控人心,打壓作甚,你當人人都是李世民嗎?
他要真能有個李世民的兒子,讓他當太上皇都行bushi)。
而康熙朝的各個年齡段的胤礽,和他的各位兄弟們都沉默了,雖然……但是,這相當於醜聞了吧?
天幕說的話語也太直白了。
父子情深是這麼說的嗎?
【康熙把他培養得太完美了,以至於胤礽成長起來康熙自己都忌憚,因為他不想退休……
十八阿哥病逝,胤礽麵無悲傷之色,就挨廢……
“胤礽,生而克母。”
“朕即誅之。”
說真的,康熙兩廢胤礽的理由,都莫名讓人覺得矛盾又想笑。
不是能力不行,而是名聲太差。寵愛你時,全世界我老大,你老二;想廢你時,你的出生就是原罪。
“我的皇太子是黃父給的,皇父要廢就廢,免了告天罷。”
保清:“今欲誅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
清宮劇都把太子改得好昏庸,就像是被吸了氣運的主角,彆人嘴裡誇他以前如何如何優秀,結果現在變反派了。
二廢二立,愛新覺羅胤礽還能有什麼名聲,不搞死他,胤禛怎麼進步。
就是,不會有人真的覺得胤禛對太子有兄弟之情吧?
笑死,太子所有的兄弟齊心協力的推他去死好吧,胤禛從來都不是太子黨。胤礽死了,他得位不正和太子三立的流言才能壓下去。
麻寶這個太子真的完爆所有人,心態比他爹和一眾兄弟都好。
一廢打擊那麼大,勢力幾乎全被剪除,還能冷靜布局謀求複立;
二立後,把九門提督、兵部尚書、刑部尚書、八旗軍統、太監總管全拉攏了;
二廢圈了這麼久,在重重監控下,還能弄出礬書案,讓人推舉他帶兵打仗。要不是麻子暴斃,麻寶說不定還真能三立……
最後的京圈太子爺的含金量還在上升……
二廢前這實力,都不反,屬實是對麻子真愛了,太孝順了,你換個彆的太子看看,分分鐘玄武門!
保成的實力嚴重被低估抹黑了,曆史上能夠一次又一次從失敗中拉起新隊伍的有幾個,很多人失敗一次就再也起不來了。
我多喝兩口酒,他說我瘋了;我氣悶起身,他說我狂疾未除……
誰懂啊,廢了我還叫我看奏折,心煩不想乾,就說我有病……
兄弟們哐哐結黨要拉我下馬,老爺子眼瞎看不見,我結黨自保,他說我想謀逆……
關於胤礽的史料很少,但越是深入了解,你越明白他的優秀,後麵兩代君主都忌憚他的政治影響力。
樓上,算上康熙,三代人哇。
弘皙:誰懂啊,我跟叔叔堂弟吃個飯,他就說我謀反,給我改名四十六。
是有夠離譜的,爹大權在握的時候不反,叔叔沒坐穩皇位時不跟著其他叔叔反,非要等堂弟上位的時候再反,天降一口大黑鍋。】
各朝代太子:牛哇兄弟,彆人被廢死路一條,你還能起來?
各朝代皇帝:後世的太子含金量這麼高嗎?
那個康熙人不怎麼樣,但真的會教兒子啊,真想問他要育兒秘籍。
如果他們的太子也能這麼優秀,他們真的做夢都要笑醒了,為毛要廢掉?
理由還這麼離譜!
拿這種理由廢太子,他到底懂不懂太子這個位子的含金量,還搞什麼二廢二立……
保清:“……”
又有我什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