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咱為啥打你?”
和尚議政,配享太廟,這朱老四……
朱元璋真是要氣炸了。
朱棣摸了摸鼻子,以後的永樂大帝犒賞功臣是他的事,現在的朱棣可不敢跟老爹嗆聲。
永樂朱棣想到病重的姚廣孝,歎了口氣,今晚去見見老朋友吧。
劉伯溫則是有些驚訝的想著,朱棣對姚廣孝這位功臣確實好啊,自己不知道能不能配享太廟。
朝堂上戰戰兢兢的其他文臣武將,都將目光暗暗投向了朱棣,這位對功臣是真的大方啊。
已知朱元璋殺功臣,他們這些人怎會不想著尋一條出路呢。
他們早在起義時就將生死置之事外了,但不為自己,也要為子孫想想吧。
朱元璋看到眾人的反應,暗暗記在小本本上,改天再收拾這些人。
秦始皇看到易學家,也暗自記在小本本上,再看看後麵有沒有其他能用的,諸子百家這些人他都要用上。
“孔明之才世所罕見,後世這僧侶竟能與你相提並論,足見他在這位永樂大帝登上皇位上所起的作用。”
同樣是謀天下,他之於孔明,朱棣之於姚廣孝,朱棣成功了,那他們呢?
“主公亦是明主,不必自擾。”
諸葛亮看出了劉備的焦慮,可他們情況不一樣,結果當然也有可能不同。
劉備點了點頭,希望天幕後麵能給他們一些指示。
公元1390年的寒冬,三十歲的朱棣奉父親之命出征漠北,這是他第一次直麵北方草原的強悍之敵,他要向父親證明自己的雄才偉略,居於皇子之最。
但北方草原的嚴寒格外刺骨,同朱棣一同出征的還有晉王朱棡,朱棡在廣袤的草原中奔波了好幾個月,卻找不到半個敵人,最終無功而返。
朱棣的結果卻截然相反,北元太尉乃兒不花成為了他的座上賓,朱棣一麵派出曾與乃兒不花有交情的軍官去勸降,一麵悄然包圍了乃兒不花的營帳。
乃兒不花見大勢已去,不得不去麵見朱棣。麵對敗軍之將,朱棣再三款待,乃兒不花大為觸動,他對這個燕王心悅誠服,下定決心歸順大明。
捷報傳到京師朱元璋高興的說“肅清沙漠者,燕王也”
【可惜了,老朱沒選朱棣。
他真的,我哭死,到死都在致力於肅清沙漠。
他一生都在向父親證明,他比自己的侄子更適合做大明帝國的掌控者。】
朱元璋:“……”
彆說了。
咱知道咱選的繼承人廢了,但咱沒選朱棣無非是那幾個原因。
誰知道,朱棣就反了呢?
晉王朱棡看向朱棣的眼神夾雜著羨慕和不滿,這什麼人啊,還捧一踩一的,就不能把他忽略過去嗎?
搞得他跟李廣似的。
丟麵。
晚年的朱元璋,沉默的看著天幕,身上泄露出來的威嚴氣息,讓周圍的人緊張不已,隱隱有些承受不住。
此後,朱棣威名大振,更受朱元璋的倚重,多次被朱元璋受命參與北方軍事。
後來朱棣又多次率軍出征,抓獲北元大將索林帖木兒等人,戰功卓著。
公元1392年,被朱元璋寄予厚望的太子朱標,因病去世,年僅三十七歲。
朱元璋為了杜絕諸王對皇位的覬覦,決定立朱標次子朱允炆為皇太孫。
這種特殊的傳位安排,讓朱元璋的兒子們大失所望。
【朱元璋的大明在他決定給朱允炆的時就開始亡了。
朱元璋是真沒想過傳位給朱標以外的兒子啊。
畢竟唐朝的曆史曆曆在目。
在朱元璋的眼裡隻有兩個兒子,一個是朱標,一個是老幾。
給誰不好,給六親不認的朱允炆,朱允熥成透明人了。
一看問這問題的就是小白,朱允熥剛出生就失去母親,父親迫不及待地扶正了呂氏。
那麼,呂氏會如何對待原配留下的嫡子,朱元璋他們那些人精子會想不到嗎?
朱標也不重視這個嫡子,不然朱允熥也不至於變成個透明人,艱難的在東宮存活。
就朱允熥這個人物,我們能想到一百種呂氏弄死常氏和朱雄英的死法,她想讓自己的兒子登上皇位,朱允熥就彆想有出頭的機會。
後宮女人的手段,往往比我們想象中的還要可怕和殘忍。】
“標兒,雄英也……”
朱元璋一時不知該如何開口。
難道,常氏和雄英的死,竟跟呂氏有關嗎?
他是被糊弄了,還是以後的他真的不在意朱允熥這個嫡孫?
朱標則是慚愧的低下了頭,不敢看藍玉的臉色,常氏一死,他就將呂氏扶正了,自然將允熥給對方照顧。
按照天幕說的,他是朱允炆的好父親,卻不是朱允熥的好父親。
其他洪武朝還未臨盆的常氏摸著肚子,很是悲傷和焦慮,悲傷朱標扶正呂氏的速度快到她不敢相信,又焦慮自己的孩子要如何在這東宮存活。
天幕說得對,呂氏那個女人不簡單,要是在自己和孩子身上動手腳最正常不過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要說呂氏對皇位沒想法,那怎麼可能,她有自己的兒子,必然會想要那至尊之位,更何況,太子如此寵愛她……
馬皇後對著這父子倆搖頭,沒眼看他們,都是色欲熏心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