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我知道了,這是說皇帝有了兵,就不用擔心大臣使絆子了。”
“皇帝還要擔心臣子?”
“你當老板都要擔心小二背著你搞小動作,皇帝那麼多臣子,他就放心?”
“啊,我聽說有人當麵對著官家開罵呢。”
“哦,這就是臣強君弱嗎?跟咱老了不敢跟兒子嗆聲一樣。”
“老張頭,是不是你兒子對你不好了?你說出來,我們給你評評理。”
……
百姓們表示這個道理很好懂,他們看見縣太爺也不敢大小聲,不就是因為他能拿捏自己的小命嘛。
在此之前,李世民的實力,也早已超越了“皇子範疇”。
要知道,李世民可不是靠權術上位的。
打天下那幾年,他親自帶著軍隊南征北戰,竇建德、王世充這些讓朝廷頭疼的割據勢力,全是他帶兵滅的。
手下秦叔寶、尉遲恭、房玄齡、杜如晦要麼是能扛槍打仗的猛將,要麼是能出謀劃策的謀臣,一個個都跟他一條心。
朝廷裡的大臣一半以上都受過他的恩惠,或是佩服他的本事,民間百姓更不用說,早就把他當成平定亂世的靠山。
這種要人有人,要兵有兵,要民心有民心的實力,是那些隻頂著王爺頭銜手裡沒多少實權的宗室子弟想都不敢想的。
上有武力保障,下有朝臣與百姓的支持,此時的權術已毫無意義,當一方能直接定義權力的規則,另一方連參與博弈的資格都不存在。
【政治本身就是妥協的藝術,但政治的根本是暴力,如果你擁有了暴力,那麼你就擁有了政治,一旦你的暴力不足夠,那麼你將會進行妥協,這些都是政治。
感受一下來自唐朝武將的威嚴
李世民:三千破十萬,一戰擒雙王!
李靖:三千破十萬,突厥王變長安舞王!
李積:六千破二十萬,薛延陀北逃,瀚海可牧魚!
尉遲恭和秦叔寶現在不是大唐的門神了,是華夏和海外華人共同的門神。
說起貞觀之治,就會想起房謀杜斷。
一個出點子,一個拍板,簡直就是最佳合夥人。】
各朝代皇帝:“……你猜我們為什麼玩弄權術,是不想以勢壓人嗎?”
羨慕兩個字都說倦了。
今天又是羨慕李世民的一天。
竇建德、王世充:“……這人才是掛吧?”
李世民:“……”
草率了,剛剛就該召集群臣入宮的。
“觀音婢,我們去看看阿耶吧。”
自玄武門之變後,父子倆就沒見過幾次,如今再看玄武門之變,他的心情也不如以往一般沉重。
縱然,他給了世人一個盛世,可他也是一個人,他怕失敗,怕罵名,怕失去一切。
玄武門之變讓他與阿耶心裡都有一道深深的裂痕,他得了這江山,卻負了兄弟。
長孫皇後緊握李世民的手,溫柔的說道:“妾身與陛下榮辱與共,自當與陛下共進退。”
心結已解,還有什麼不敢麵對的呢,不過是一個兒子對父親又敬又愛卻難以宣之於口的愧意而已。
晚年李世民在群臣的恭維下,也漸漸開懷,不再去想那些令自己遺憾的事,尉遲恭和秦叔寶已經先自己而去了,李靖和房玄齡的身體也不太好,也許哪天他先走了呢?
晚年的李世民,一般的事很難引起他的心神波動了,可生死之事,還是難以看透。
以前不知道,不在意就算了,現在天幕出現了,他不希望給後世一個沉迷長生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