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詫異的看著懷中的人,“媚娘……”
李治震驚,他知道媚娘稱帝會很艱難,也想過他們的兒子會被廢,但沒想過被親生母親逼死啊!
“陛下……”
媚娘也不知該怎麼說,難道說她喜歡大兒子李弘,對次子李賢卻不喜歡嗎?
這赤裸裸的偏心,她作為一個母親,如何能在滿心滿眼愛著她的丈夫麵前承認呢?
這是他們兩個的孩子啊!
【離開沛王何嘗不是好事,沒幾年章懷太子謀反,王勃跟著沒準更慘。
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
李賢、李顯這兩兄弟本來就不親近,這玩樂的鬥雞檄文,在高宗和外人看來就覺得有挑撥兄弟鬩牆之嫌,不貶王勃,難道貶自家兒子嗎?
這擱古代瞎作詩,沒給你整個意圖謀反砍了都算好的。
蘇軾點了個讚。
有的大臣因為一句話就被貶了,韓愈被貶了三回。
即興發揮作出《滕王閣序》千古第一駢文,這人有多牛,簡直不敢想象,天才隻是見他的門檻。
楊炯:愧在盧前,恥居王後。】
李賢:“……我是太子,然後我謀反?”
我一不腿瘸,二最受寵的大哥已死,我謀反做什麼?
王勃:“……怎麼說,我就得不了好唄?”
李治:“……不然呢?”
不處置王勃,難道真讓世人以為大唐皇室的兄友弟恭是笑話嗎?
王勃:“……我謝謝你的安慰?”
大好前途,毀於一旦,王勃的心情複雜的很,那什麼千古第一駢文讓自己的名字更加耀眼了。
可……他的抱負也無法實施了。
“蘇軾,你上榜了,不過怎的天幕這個意思是你寫詩跟謀反扯上聯係了呢?”
友人拉著蘇軾問,蘇軾也納悶。
我?
謀反?
這兩者之間怎麼聯係起來的?
蘇轍:“……算了,先把哥哥撈回來吧。”
韓愈:“……區區貶謫,又不是回不來了,基操勿6。”
楊炯愕然大笑,“沒想到,老夫竟因為王勃出了一回風頭。”
“這是不是就是伴君如伴虎?”
“是的,皇帝舍不得罵自己的兒子,就把下屬拉來背鍋。”
“那些大戶人家經常打殺下人,就是這樣了,自己的孩子犯錯,打下人板子。”
“太子也不好做啊,那麼多太子都死了。”
……
百姓們剛剛還覺得這皇帝愛妻子,還不錯呢,現在更加共情王勃了。
沒權沒勢的百姓,最容易受到欺壓還不敢聲張,跟那王勃一毛一樣,打落牙齒和血吞。
皇帝,也隻是一個會遷怒的人。
公元675年,太子李弘猝死,李賢作為武則天的次子,繼承了哥哥的太子之位,他一上位,立刻就展現出了過人的才華。
他召集當時的知名學者,共同為範曄的《後漢書》做注釋,讓李治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