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曆史上形容武將最高評價的兩個成語,國士無雙、封狼居胥,而第一個說的就是韓信。
誰懂“韓信點兵,多多益善”這句話的含金量啊!
就韓信這個虛空爆兵的能力,劉邦彆說睡不著了,死了都不能放心啊。
自帶造兵屬性,這是個無敵技能。
韓信不挑兵,精兵勇將可以,遊兵散勇可以,俘虜兵也可以,臨時拉來的百姓也是戰無不勝……
最牛的是他沒有帶兵打仗的經曆,居然一下子就能管理好這麼大的軍隊,太不可思議了。
陳慶之七千兵馬橫掃三十萬大軍,堪稱史上最離譜的開掛將軍。】
劉邦:“……”
說什麼呢,我可不是李世民,還擔心詐屍。
就連有著種種神奇手段的後世人,都認為韓信帶兵能力絕無僅有,劉邦更加堅信自己默許呂雉殺韓信殺對了。
韓信敢在攻打齊國後威脅自己要封齊王,將來未必不會想著做皇帝……
大漢朝的韓信:“……”
這算什麼,臨死前的輝煌嗎?
天幕出現後,劉邦沒有見他,隻是派蕭何送了些禮,對殺他一事閉而不言,蕭何臨走前問他願不願意卸甲歸田。
卸甲歸田就不用死了嗎?
韓信不知道。
而其他時期的韓信則見到了項羽派出的使者,給了他兩個選擇,一個是歸順項羽帳下,一個是離開劉邦。
若是歸順項羽,將來可以給他封王。
韓信猶豫不決,劉邦將來統一天下,容不下他,可項羽的失敗是曆史驗證過的,他心裡更沒底。
如果,他自立為王呢?
可劉邦會殺他,不就是擔心有朝一日,他韓信會反嗎?
如果他真的割據為王,一樣要與項羽合作抵抗劉邦。
韓信迷茫的看著天幕,自大秦後,後世王朝都致力於天下一統,就算他們分封為王又如何呢,這天下總會亂起來……
梁武帝蕭衍拍了拍陳慶之的肩膀,“子雲乃是領兵作戰的奇才,朕這些年竟生生耽誤了你……”
陳慶之跪地表忠心,“隻要陛下需要,不拘文武,微臣都願鞠躬儘瘁,死而後已!”
如果不是蕭衍的信任,他如何能在41歲帶兵打仗,首戰即以寡敵眾,大獲全勝,實乃世所罕見。
沒有蕭衍,哪來的白袍戰神陳慶之呢?
後世王朝的武將們:“……學不來學不來。”
希望那群文官能夠知道武將的重要性,打天下和守天下都離不開他們,彆他媽跟烏眼雞似的盯著他們。
從古至今,打仗的軍事家乾不過玩政治的,他們敬佩韓信,卻不想落得他這個下場……
而群體心控這技能就更離譜了。
你征發刑徒或者抓壯丁、裹挾流民,短時間內爆出數支很大的軍隊,這並不算很難。
偏偏韓信的兵,不管帶的時間多短,都能體現出在農業時代不可思議的詭異組織度。
就詐敗這個技能在小說中很簡單,實際操作下來,非超級精銳不可為,不精銳的部隊稍微你下個後退命令都會崩掉,淝水之戰就是典型案例。
而韓信的戰例中,多次出現帶著普普通通的部隊,打出反複重組這樣現代技能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