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項羽營中的劉太公和呂雉:“……他說分誰的一杯羹?”
可真是哄堂大孝,孝死他爹了。
唐太宗讓爹做太上皇,囚禁了他爹;劉邦也讓爹做太上皇,跟項羽說分他一杯羹?
這群男人,可真是孝子。
毒夫!
父親和妻子的命都不在意了,他是真的不怕項羽把我們剁成臊子……
項羽:“……卑鄙無恥小人,五千年確實就出了這麼一個。”
張飛見劉備一臉羞慚,趕緊出聲安慰,“大哥,呂布那三姓家奴與項羽掰手腕算什麼,除了你可無人能與漢高祖相提並論!”
“三弟說的極是,大哥仁德,手下人忠義,何愁大事不成?”
關羽也感覺出來了,這天幕出現後,對大漢的讚譽不停,但他們三國英雄並未有偏好,即使大哥是大漢魅魔。
後世,並不希望大哥能夠三造大漢,他們不想讓皇位隻屬於老劉家……
“備才能遠不及高祖多矣……”
劉備歎了口氣,劉邦再優秀,大漢影響力再大又如何,沒有劉氏宗室的支持,很難再像光武帝一般,三造大漢。
更何況,誰又願意讓皇位永遠屬於老劉家,天下英雄何其多,誰不想當這個天下之主?
孫權默默低下頭,對手的成功令他心煩意亂,可又能怎樣呢?
三國,三國,其他兩國都說了,還會漏了他?
他不信。
【簡而言之,就是劉邦能在所有關鍵時候都能做出最正確的決定。
劉邦唯一不怕死的時候就是當皇帝的時候。
縱觀曆史,所有的開國皇帝都是天命所歸,氣運加持一身,對手也都不弱,就是缺了一些運氣。
四十七歲看狗打架,五十四歲問鼎天下,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劉太公:記得長幾個心眼。
劉邦:爹放心吧,這世上比你兒子有心眼的可沒幾個。
劉邦:人可以輸一百次,但是,一定要贏最後一次。
運籌帷幄決勝千裡之外,我不如張良;治理國事,繳納賦稅我不如蕭何;領兵打仗,管理軍隊,我不如韓信。
用人之道被他玩的明明白白。】
劉邦拉著呂雉的手,歎息道:“幸好這最後一次贏了,天憐我啊!”
前半生的失敗不算什麼,關鍵就是跟項羽的最後一戰,誒,贏了,才有了這天下!
呂雉點頭笑道:“陛下是天命所歸,毋庸置疑。”
四十七歲看狗打架,五十四歲問鼎天下,在劉邦之前,誰能想到一介平民也能當皇帝呢?
劉太公:“……全家的心眼子全長他身上了。”
張良、蕭何、韓信:“……雖然,但是,劉邦這領導有這麼好嗎?”
他們終於相信,劉邦在後世人的眼中形象有多偉大了,連貪生怕死,貪財好色都不算缺點了……
韓信不理解,但他對劉邦的濾鏡卻是碎了一地。
比誰都懂人性,所以覺得我有能力就會反唄?
“天命所歸?”
秦始皇歎了口氣,他一死,大秦就崩盤,胡亥上位天就亡秦了……
他現在對劉邦倒沒什麼危機感,再如何氣運加身,又怎樣,這群人敢反他不成?
秦始皇如今想的是能夠儘快解決大秦的危機,再將扶蘇培養出來,他不允許所向披靡的大秦二世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