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鈺再也繃不住壓製的情緒,痛哭流涕,“景泰八年,國泰民安……”
他守住了大明的底線,也得到了最好的肯定,天幕說得對,再來一次,他還是會當這個皇帝……
奪門之變的臣子:“……從龍之功誰不想要?”
皇帝就剩一口氣,皇位總歸要回到朱祁鎮一脈,他們順勢而為有什麼不對?
皇帝一家子的事,他們不評論,隻聽命於給他們榮華富貴的人。
天順朝朱祁鎮::“……怎麼辦呢,好弟弟,朕還是想你死。”
事後他也回過神,明白就算他沒有發動奪門之變,朱祁鈺一死,大權還是會回到自己手裡。
而在奪門之變中的幾個功臣,他花了好幾年才將這些人除掉。
但事情做了就是做了,做了他反而安心。
於謙:“……我忠的是大明,不是皇帝,也不是朱祁鈺。”
對於朱祁鈺,他是有些抱歉,但沒辦法啦,他比朱祁鈺早一個月去投胎呢。
成化帝朱見深無奈歎了口氣,坑兒子的老爹,好事沒做一件,壞事一籮筐,還得兒子擦屁股。
已經給叔叔平反的朱見深,猶豫著要不要把朱祁鈺遷入皇陵,畢竟,沒有朱祁鈺就沒有明朝了。
可,想了想,還是選擇維持原狀,畢竟叔叔已經被他爹廢為郕王。
曆經了幽禁與廢黜的朱見深,對宮廷權謀,已有了深刻認知。
而隨著年紀漸長,他和萬貞兒之間也有了男女之情,還一度想要將其立為太子妃,隻是遭到了父親朱祁鎮的反對。
天順八年正月,朱祁鎮在乾清宮駕崩,十七歲的朱見深剛剛繼位,就想把萬貞兒立為皇後,卻又遭到了皇太後錢氏的反對。
再加上朱祁鎮生前,留下的立後遺詔,朱見深隻好奉命將吳氏立為皇後,卻又經常將皇後冷落,隻獨寵萬貞兒一人。
此時的萬貞兒還是宮女身份,吳皇後便找了個由頭,將萬貞兒杖責一頓。
不料朱見深,卻因此連下三道廢後詔書,改立嬪妃王氏為後。
有了吳皇後的前車之鑒,新皇後王氏根本不敢和萬貞兒爭寵。
萬貞兒雖無名分,實際上卻是真正的六宮之主。
皇帝每次出遊,她都一身戎裝伴其左右。
【諡號英宗,有點抬舉他了。
有人說朱祁鎮廢除嬪妃殉葬,但可彆忘了,下令讓朱祁鈺所有妃子殉葬的也是他,真正廢除嬪妃殉葬的人是朱見深。
人家父子倆最後的話彆,誰知道是不是朱祁鎮說的,不過,按照堡宗的作為來看,很有可能是朱見深給老爹添的光輝。
差點把朱見深這個太子給廢了,得虧戰神死得早。】
朱祁鎮:“……我竟無言以對。”
這確實不像他能做出來的事,但踏馬的,不能是人之將死,感覺自己沒點能說出口的功績,給自己臉上添點金不行嗎?
還有,他怎麼不配英宗這個諡號了?
絕配好嗎?
朱見深:“……這個,怎麼說呢?”
他爹的名聲聞風臭十裡,他再不幫襯著點,他爹更不配進皇陵了。
爹是坑了兒子,但兒子能坑爹嗎?
【萬貞兒是他年少時的母,是他青年時的姐姐,是他成年時的侶,朱見深的愛都在她身上。
對一個男人來說,最重要的三個身份,都重疊在了一個女人身上,情深似海都覺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