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後,立即用手帕將整個稻穗套住並紮緊。
這樣可以防止風吹或其他水稻的花粉汙染它,待其成熟後解開袋子檢查。
如果套袋的稻穗顆粒無收,而旁邊未套袋的正常稻穗結實良好,那基本可以確定找到了傳說中的母本之源——不育係。
然後將此株上極少數可能結出的種子小心收獲,這便是最原始的不育係種子。
第二年,將不育係種子種下去做母本。
同時在它周圍成行成片種植,幾十種不同的本地水稻品種做父本。
等到水稻抽穗時,先將父本上即將開花的稻穗輕輕剪下,然後將這些稻穗拿到母本的上方,輕輕抖動讓花粉落在上麵。
每給一株母本授完一種父本的花粉,立即用不同顏色的絲線做好標記,寫明父本編號嚴禁混淆。
若結出的種子仍無法形成花粉,該父本即為保持係,可用於不育係的大量繁殖。
若雜交後代可正常形成花粉,該父本即為恢複係,最後將恢複係與不育係間隔種植,並通過人工的方式促使其雜交。
即可收獲雜交水稻種子,至此水稻三係法就大功告成了。
“老張頭,你可是咱村的種田好手,這雜交水稻你聽懂了嗎?”
“難啊,沒個十年八年,研究不出來。”
“聽著感覺還行,但一想啥也記不住。”
“等著吧,全國那麼多種田老農,說不定能研究出來呢。”
……
畢竟是糧食,難操作是應該的,有這個方法,各朝各代都能找人去研究,不知省了多少事。
所以,即便百姓們有些失望不能馬上種植雜交水稻,也沒有開口抱怨天幕沒有直接給他們種子。
看了這麼久的天幕,大家也都知道,天幕就是照亮他們腳下路的一束光,怎麼走,要不要走,還得靠他們。
天幕相信他們能創造奇跡,他們怎能辜負天幕呢。
【三係法就是通過讓“母親水稻”失去自花授粉能力,然後為她指定一位“父親”,來批量生產高產雜交種子。
第一步,認不出到底有沒有雄蕊,卒。
理論很簡單,但是找野生水稻真的看天啊。
種植水稻有一定幾率產生不育係,不需要到野外找野生。
不育係超級難找,在古代靠自己基本不可能。
聽說雜交水稻不好吃。
餓死和難吃選一個。
要是你能培育出畝產兩千斤的雜交水稻,要麼直接當皇帝,要麼活不過第二天。
古代想辦法弄到紅薯和土豆才是硬道理。
紅薯和玉米、土豆是明朝才傳入中國,大麵積推廣還是清初的時候。】
崇禎直接跳起來跟王承恩說:“快,大伴,讓內閣下令推廣種植這三種作物……”
紅薯、土豆、玉米早已傳入大明,隻是因產量和適應性限製,未成為主要糧食。
而且它們的食用口感不如大米和麵粉,尤其是紅薯食用之後有脹氣、泛酸等不良反應,不頂餓,百姓不願種植。
現在朝廷發文讓百姓種植,用來抵稅收,應該會有點效果。
喜歡天幕:保成二廢三立,胤禛麻了請大家收藏:()天幕:保成二廢三立,胤禛麻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