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後劉娥臨朝稱製,劉娥對宋仁宗的管教頗為嚴厲,將朝政大權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
期間劉娥曾想過效仿武則天改朝換代,奈何阻力太大而沒有成型。
劉娥去世後,登基十一年的宋仁宗終於得以親政。
時年二十四歲的宋仁宗,從八大王那裡知道,自己並不是劉娥親生。
他的生母李宸妃,早已被趕去給真宗守陵,年僅四十六歲就去世了。
宋仁宗追封了生母為太後,但也沒有去報複劉娥。
無論是生母還是養母,又或是宮人,或是外臣,他都儘量與人為善。
有一天深夜,宋仁宗想吃夜宵。
但是一想到若是叫禦膳房做夜宵,以後禦膳房每天都要準備夜宵,平白浪費了很多食物,因此宋仁宗就忍著饑腸轆轆過了一夜。
平時宮人要是犯了小錯,宋仁宗也不會計較,對待大臣那就更不用說了。
有一次,宋仁宗想封貴妃的父親做官,卻引來了朝臣的反對,包拯在進諫時越說越激動,把唾沫星子都噴到了皇帝臉上。
宋仁宗也沒有生氣,而是收回了成命。
為人君止於仁,這是後世史官給宋仁宗的評價。
各個時期的劉娥:“……不是,就因為我把控朝政,沒有告訴他生母是誰,就要報複我?”
不報複養母,是優點嗎?
天殺的,怎麼說,作為名義上的生母,撫養和教導她都做到了,有撫育之恩吧?
垂簾聽政,確保趙禎順利繼位並穩固朝政,沒做錯吧?
沒給他親政,那不也是他能力不夠嗎?
人家漢朝小皇帝,一到年紀就從太後手裡奪權,外戚勢力過大才會被清算。
她已經做到了一個養母該做的,還得防著養子在她死後報複?
滑天下之大稽。
【劉娥的曆史評價基本上女性天花板。
仁宗遠不如劉娥,劉娥死了他被士大夫玩弄於股掌之間。
劉娥剛死,他就發罪己詔,給生母開棺驗屍,發現其身著皇後服飾,不是被暗害而死,才撤掉包圍著劉氏家族的官兵……】
劉氏全族:“……搞咩,你爹搞的事,你殺我們泄憤?”
那趙禎該把全部知道他身世的大臣一起殺了呀,直接拿他們劉氏開刀,難道不是因為覺得自己認仇人為母嗎?
無能者狂怒。
晚年劉娥內心失望不已,直接宣布抱病休養。
養了多年的孩子,恨她,視她如仇寇……
宋真宗:“……誰的眼光能有他絕?”
能有慧眼識人的眼光,還有允許皇後參政,最後讓她臨朝稱製的,細細數下來,也就劉邦、漢武帝、李治。
之後,再沒有了吧?
想起當年自己乾的那些事,罪己詔天下皆知,趙禎滿臉尷尬,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當時情緒上頭,不管不顧,就想為母報仇,將大娘娘的政治勢力全部清算……
唉,失算了,若是能再理智些,能聽得進呂夷簡的勸阻,這些都不會發生。
【包拯要不是遇到宋仁宗,活不過三集。
他是一個好人,但不是一個好皇帝。
儒家文化圈,能叫仁宗,並且大家都服,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
不是仁宗人才多,而是仁宗能容人。
宋仁宗是文人最喜歡、最理想的皇帝。】
趙匡胤:“……還真沒什麼毛病。”
趙禎耳根子是軟了些,但他能以己度人,能聽得進話,不折騰,就已經在皇帝及格線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