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臨危不懼,單騎逆戰呂布,為聯軍穩住陣腳贏得寶貴時間的事跡,如同在沉悶壓抑的聯軍大營中投下了一顆重磅炸彈,激起了巨大的反響。如果說之前他挑戰呂布三十合不敗是“嶄露頭角”,那麼這次在大軍潰退之際挺身而出、力挽狂瀾,則是真正意義上的“一戰成名”!
“常山趙子龍”這五個字,以前或許隻在特定圈子裡流傳,如今是真正意義上的威震聯軍,名動天下!士卒們將他視為偶像,同僚們對他刮目相看,就連那些眼高於頂的諸侯,也不得不承認,公孫瓚麾下這位年輕的牙門將軍,確實有過人之處。
當然,有人喝彩,就有人酸溜溜。
袁術在營中私下對心腹嘀咕:“哼,不過一勇之夫,僥幸未死,便如此張揚!公孫瓚也是,如此縱容部下,不知收斂!”
他麾下謀士楊弘湊趣道:“主公所言極是。趙雲再勇,也不過是匹夫之勇,豈能比得上主公運籌帷幄?況且,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他如此鋒芒畢露,未必是福啊。”
類似這樣的議論,在暗地裡並不少見。但無論如何,趙雲的地位和聲望,已經實實在在地樹立起來了。公孫瓚對他更加倚重,賞賜豐厚,軍中事務也多征求他的意見。曹操、劉備等人與他的交往也愈發密切,儼然將他視為平起平坐的豪傑。
然而,趙雲本人卻異常清醒。他並沒有被突如其來的名聲衝昏頭腦。營中養傷這次又添了些新傷)時,他反複複盤與呂布的交手,深知自己與天下第一的差距依然巨大。那次逆戰成功,更多是憑借一股血勇和出其不意,若真生死相搏,敗亡的多半是自己。而且,聯軍頓兵堅城之下,久攻不克,內部矛盾重重,前景依然不容樂觀。
這天,趙雲正在帳中擦拭長槍,嚴綱和劉備聯袂來訪。
“子龍!傷勢如何?”嚴綱關切地問。
“有勞嚴兄掛念,已無大礙。”趙雲起身相迎。
劉備歎道:“日前一戰,多虧子龍挺身而出,否則我軍危矣!備與雲長、翼德,皆感佩萬分!”
趙雲擺手道:“玄德公言重了。雲份所當為,何足掛齒。隻是……虎牢關險峻,董卓呂布據險而守,我軍雖眾,卻難以施展。長此以往,如何是好?”
談到正題,三人的臉色都凝重起來。
嚴綱壓低聲音:“子龍所慮極是。盟主近日又連番議事,然袁本初優柔,諸將異心,糧草日耗,士卒思歸,軍心已有浮動之象。若再不能破關,隻怕……唉!”
劉備也憂心忡忡:“董卓殘暴,天下苦之久矣。若此次會盟無功而返,恐天下再無人敢抗董卓,漢室傾頹,不可挽回矣!”
趙雲沉默片刻,眼中閃過一絲決然:“為今之計,唯有死戰!需有敢死之士,不惜代價,打開缺口!雲,願為前驅!”
正說話間,突然中軍傳來急促的聚將鼓聲!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急促、響亮!
“又出何事?”三人對視一眼,心中俱是一凜。
很快,親兵來報:“將軍!盟主急令!所有將領,速至中軍大帳議事!軍情緊急!”
趙雲、嚴綱、劉備不敢怠慢,立刻披甲趕往中軍大帳。
一路上,隻見各營兵馬調動頻繁,氣氛緊張到了極點。到達中軍帳時,隻見各路諸侯和重要將領已基本到齊,人人麵色凝重。盟主袁紹高坐帥位,臉色鐵青,手中緊握一份軍報。
“諸位!”袁紹的聲音帶著一絲壓抑的憤怒和……不易察覺的驚慌,“剛接急報!董卓老賊,竟派大將李傕、郭汜,率精騎數萬,出洛陽,繞道滎陽,企圖斷我糧道,抄我後路!”
“什麼?!”
帳中頓時一片嘩然!
糧道被斷,對於數十萬大軍來說,意味著滅頂之災!董卓這一手,極其狠毒!
袁紹繼續道:“更可慮者,據探馬回報,虎牢關內,近日兵馬調動頻繁,似有大規模出擊的跡象!董卓恐欲前後夾擊,將我聯軍一舉擊潰於關下!”
帳內瞬間死寂!所有人都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聯軍頓兵堅城之下,已成疲師,若再被斷了糧草,前後受敵,後果不堪設想!
“諸位!”袁紹環視眾人,聲音嘶啞,“局勢危殆!已至生死存亡之秋!是戰是退,需當機立斷!”
是戰?糧道受威脅,軍心不穩,如何戰?
是退?數十萬大軍倉促撤退,若被敵軍尾隨掩殺,必是一場潰敗!而且,討董大業,將功虧一簣!
帳內再次陷入激烈的爭吵。主戰派和主退派各執一詞,互不相讓。
曹操挺身而出,厲聲道:“盟主!諸位!此刻萬萬不可言退!退則必潰!為今之計,唯有集中全力,速破虎牢關!隻要拿下虎牢,洛陽門戶洞開,李傕、郭汜偏師自退!此乃置之死地而後生!”
孫堅也慨然道:“文台願率本部兵馬,死戰攻關!”
公孫瓚咬牙道:“瓚,亦願往!”
但袁術、韓馥等人則麵如土色,力主儘快撤退,保全實力。
趙雲站在人群中,看著這紛亂的場麵,聽著帳外呼嘯的風聲,仿佛聽到了曆史車輪的轟鳴。他知道,決定天下命運的關鍵時刻,到了。是成為力挽狂瀾的英雄,還是隨波逐流的敗軍之將,就在接下來的抉擇和戰鬥之中。
他握緊了拳,目光投向那巍峨的、如同巨獸般盤踞在前方的虎牢關。關上,“董”字大旗和“呂”字大旗在風中狂舞。
風雲彙聚,龍虎相爭。這虎牢關前,注定要上演一場流傳千古的史詩。
本章完)
喜歡回到東漢當趙雲請大家收藏:()回到東漢當趙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