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市鬥紙,蔡琰以一場精彩絕倫的公開技藝展示和毫無懸念的品質碾壓,徹底粉碎了衛仲道散布的惡毒謠言,也給了紙行聯盟一記響亮的耳光。消息如同長了翅膀,迅速傳遍了洛陽城的大街小巷,甚至傳到了深宮高門之內。
“聽說了嗎?蔡大家在西市當眾造紙,那手藝,簡直是神仙手段!”
“是啊!一張紙十幾道工序,一絲不苟!怪不得‘雲琰紙’那麼好!”
“衛家二公子還想搗亂,結果被袁家小姐懟得啞口無言,灰溜溜跑了!”
“嘖嘖,這才是真才實學!比那些背後嚼舌根的小人強多了!”
一時間,輿論風向徹底逆轉。之前那些關於蔡琰和趙雲的汙言穢語,在鐵一般的事實麵前,不攻自破,反而成了襯托他們光明磊落的背景板。人們談論起“雲琰紙坊”,不再是帶著嫉妒或猜疑,而是充滿了敬佩和讚歎。
“雲琰紙坊”的生意,迎來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
鬥紙之後的第二天,紙坊門口天還沒亮就排起了長龍。不僅有老主顧,更有大量聞訊而來的新客人。有慕名而來的文人墨客,想親眼看看這“神仙紙”;有各大府邸的采辦,急著為自家主人訂購;甚至還有一些遠道而來的外地客商,想洽談經銷事宜。
店裡的夥計們忙得腳不沾地,連喝口水的功夫都沒有。趙雲親自在門口維持秩序,嗓子都喊啞了,臉上卻樂開了花。
“彆擠!彆擠!都有!都有!”趙雲一邊招呼客人,一邊對身邊的蔡琰興奮地低語,“師姐!你看見沒?這人!比過年趕集還多!咱們的紙,這下可真是名揚天下了!”
蔡琰看著眼前火爆的景象,心中也是感慨萬千。從當初在常山小院裡的艱難試驗,到洛陽城中的步步驚心,再到如今的聲名鵲起,這一路走來,實在不易。她微笑著點點頭:“是啊,趙師兄。不過,越是如此,我們越要保證品質,不能辜負了大家的信任。”
“放心吧師姐!”趙雲拍著胸脯,“咱們的紙,一張都不會差!”
不僅銷量暴增,“雲琰紙”的品牌價值和口碑也達到了頂峰。現在在洛陽,文人雅士聚會,若不用“雲琰紙”寫字作畫,仿佛就矮人一截;達官顯貴往來,贈送“雲琰精箋”成了時尚和高雅的象征;就連宮裡的貴人,也指名要用“雲琰紙”來抄寫經卷、繪製圖冊。
紙的價格,自然也水漲船高。但這一次,再也沒有人抱怨“雲琰紙”貴了。大家都覺得,這麼好的紙,就該是這個價!甚至有些附庸風雅的富商,願意出雙倍的價格,隻求能優先買到最新出的特製紙。
“雲琰紙坊”的庫房,以前是愁紙賣不出去,現在是愁紙不夠賣!工坊裡的工匠們三班倒,日夜趕工,依然供不應求。蔡琰不得不再次擴大招募工匠,並購置更多的設備,以應對這洶湧的需求。
名聲帶來的,還有更多的尊重和機遇。
鬥紙之後沒幾天,太傅袁隗府上派人送來請柬,邀請蔡琰過府一敘,說是袁太傅想與她探討文房用具之事。這可是極高的禮遇!蔡琰精心準備後前往,與袁隗相談甚歡。袁太傅對蔡琰的才學見識讚賞有加,臨彆時還親筆題寫了“紙中君子”四個大字贈予她,更是讓“雲琰紙”的身價倍增。
甚至連宮中的何太後新帝劉辯之母)都聽說了蔡琰的名聲,特意派女官來紙坊,定製了一批用於抄寫佛經的特製香箋,並對蔡琰的技藝大加讚賞。
此時的“雲琰紙坊”,已經不僅僅是一個成功的商號,更成了洛陽城的一個文化符號,代表著品質、匠心和風雅。
當然,樹大招風,名高引謗的道理,蔡琰和趙雲始終牢記於心。在生意最紅火的時候,他們反而更加謹慎。
蔡琰嚴格控製著每一道工序的質量,絕不允許因為需求量大而偷工減料。她還主動將部分利潤拿出來,資助洛陽的貧寒學子,並定期向太學、書院捐贈紙張,贏得了士林的一致好評。
趙雲則加強了紙坊的安保和人手管理,防止有人眼紅搗亂,同時也嚴格約束夥計,對待客人務必謙和周到,絕不能有店大欺客的行為。
這一日打烊後,趙雲和蔡琰在後院結算當天的賬目。看著賬本上驚人的數字,趙雲忍不住感歎:“師姐,我現在有時候都覺得像在做夢一樣。想想咱們剛從常山出來的時候,哪能想到有今天啊!”
蔡琰放下筆,望向窗外洛陽城的萬家燈火,輕聲道:“是啊,趙師兄。我們能走到今天,靠的是師父傳下的技藝,靠的是你我的堅持,也靠了這洛陽城的機遇。但越是站在高處,越要記得腳下的路。這洛陽城,水深著呢。”
她頓了頓,繼續說道:“如今我們名聲雖盛,但覬覦者也更多。紙行聯盟雖暫時偃旗息鼓,但衛仲道之流定然懷恨在心。朝廷製定標準之事,雖由荀先生推動,但其中利益糾葛,恐生變數。我們還需步步為營,不可有絲毫懈怠。”
趙雲重重點頭:“師姐放心!我明白!咱們的好日子來之不易,誰想來破壞,我趙雲第一個不答應!”
名聲和財富,如同雙刃劍,既帶來了榮耀和實力,也帶來了更大的責任和風險。“雲琰紙坊”這艘大船,在駛過驚濤駭浪後,雖然迎來了風和日麗,但前方的航道上,依然暗礁密布。真正的考驗,或許才剛剛開始。
本章完)
喜歡回到東漢當趙雲請大家收藏:()回到東漢當趙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