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琰在父親蔡邕那帶著疏離與審視的目光中,依禮入座。趙雲則如鐵塔般靜立其身後,目光警惕地掃視著全場。他們這對組合——一位是近來聲名鵲起的才女紙商,一位是英武逼人的年輕武官,在滿座儒冠博帶的文士群中,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廳內賓客的目光,或明或暗地投射過來。有好奇,有探究,有欣賞,自然也少不了幾分士大夫對“商賈”與“武夫”本能的輕視。蔡琰能清晰地感受到那些目光中的溫度差異。與荀攸、楊彪交好的一些清流官員,目光相對和善;而幾位靠近少府監係統或與宦官有舊的官員,則眼神閃爍,帶著審視與算計。
蔡邕作為主人,待賓客到齊後,簡單致了開場詞,無非是“以文會友,切磋學問”之類的場麵話。隨後,文會便進入了自由交流的環節。仆役們奉上香茗果品,賓客們開始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談天說地。
很快,便有人將話題引到了近日風頭最盛的“雲琰紙”上。一位與楊彪交好的光祿大夫撫須笑道:“伯喈公蔡邕字),令嬡所造‘雲琰紙’,如今可是洛陽紙貴啊!潔白勝雪,韌而受墨,實乃文房佳品!老夫近日習字,非‘雲琰紙’不能儘興矣!”
此言一出,頓時引來不少附和。
“是啊!蔡姑娘巧思妙手,改良古法,惠及士林,功莫大焉!”
“聽聞此紙製作工藝極為繁複,不知蔡姑娘可否為我等解惑一二?”
眾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蔡琰身上。這既是好奇,也是一種無形的考較——想看看這位以造紙聞名的蔡邕之女,是否真有才學,還是徒有虛名。
蔡邕也看向女兒,眼神平靜,看不出喜怒。
蔡琰心知這是自己融入這個圈子的關鍵一步。她從容起身,向眾人微微一禮,聲音清越悅耳:“諸位前輩謬讚了。琰愧不敢當。造紙之術,乃先賢智慧,琰不過偶得皮毛,加以改良,實不足道。若論紙之優劣,無非‘料、工、心’三字。”
她侃侃而談,從選料之精楮皮、麻、藤的配比與處理),到工藝之繁浸泡、蒸煮、漂洗、打漿、抄紙、壓光等七十二道工序),再到匠人之用心火候、力道、時機的把握),條理清晰,深入淺出,既展現了精湛的專業知識,又不失文雅,將一門工匠技藝,闡述得如同藝術一般。
她並不刻意炫耀秘方,而是著重講述造紙的原理與不易,言語間充滿了對技藝的尊重和對工匠的感念。這番言論,既滿足了眾人的好奇心,又彰顯了自身的學識與格局,頓時讓不少原本心存輕視的士大夫刮目相看。
“好!好一個‘料、工、心’!”那位光祿大夫擊掌讚歎,“蔡姑娘不僅手藝精湛,見解亦是不凡!將匠作之術,提升至‘道’的層麵,難得!難得啊!”
荀攸也含笑點頭,投來讚許的目光。連主位上的蔡邕,緊繃的臉色也似乎緩和了一絲。
然而,總有不合時宜的聲音。一位與衛家走得近的博士,帶著幾分酸意開口道:“蔡姑娘高論。不過,自古士農工商,各有其序。吾輩讀書人,當以經史子集為要,這工匠之事,終究是末業。姑娘身為蔡公之後,沉溺於此,未免有些……舍本逐末了吧?”
這話就帶著明顯的挑釁和貶低了,暗示蔡琰不務正業,丟了士族的臉麵。
廳內頓時安靜下來,所有人都看向蔡琰,看她如何應對。
趙雲在後麵聽得火起,拳頭捏緊,恨不得上去給那酸儒一拳,被蔡琰用眼神製止。
蔡琰神色不變,微微一笑,反問道:“敢問這位先生,倉頡造字,可否算‘工匠之事’?蔡倫造紙,又可否算‘末業’?若無紙,經史子集何以傳承?文明何以延續?琰以為,無論治學抑或技藝,但能利國利民,便非末業。君子不器,然君子亦需器以載道。紙,便是承載我輩學人道心之器,豈可輕賤?”
她引經據典,邏輯嚴密,一番話既駁斥了對方的謬論,又抬高了造紙術的意義,可謂擲地有聲!
“說得好!”楊彪率先出聲支持,“器以載道!此言大善!若無知紙,我等今日焉能在此談經論道?蔡姑娘此舉,乃是功在千秋的實事!”
“不錯!紙上談兵易,腳踏實地難!蔡姑娘知行合一,令人敬佩!”不少清流官員紛紛附和。
那出言挑釁的博士頓時麵紅耳赤,訕訕地說不出話來。
經此一役,蔡琰算是真正在名士圈中初步立住了腳跟。她不僅展示了才學,更展現了不卑不亢的氣度,贏得了不少人的尊重。
隨後,文會進入詩詞唱和環節。有人以“紙”為題,請蔡琰賦詩。蔡琰略一沉吟,便口占一絕,詩句清麗,意境高遠,既詠紙之德,又抒己之誌,再次博得滿堂彩。
就連一向嚴苛的蔡邕,在聽到女兒的詩句後,眼中也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欣慰。他或許仍不喜女兒“操持賤業”,但女兒的才學,確實無可指摘。
蔡琰趁熱打鐵,將帶來的“雲琰文會箋”分贈給在座諸位名士,請大家品評。紙張的精美絕倫,再次讓眾人讚歎不已,紛紛表示以後要用此紙書寫。
文會的氣氛,因蔡琰的出色表現而變得更加熱烈融洽。她巧妙地周旋於諸位名士之間,談詩論文,應對得體,既不過分張揚,又充分展示了才華,迅速成為了場中的焦點之一。
趙雲看著師姐在眾多大人物麵前侃侃而談,遊刃有餘,心中佩服得五體投地,同時也暗暗鬆了口氣。看來,師姐這一步是走對了。
然而,就在文會氣氛一片祥和之際,誰也沒有注意到,在廳堂角落,幾位與宦官關係密切的官員,正低聲交換著眼神,嘴角帶著一絲若有若無的冷笑。
風暴,往往孕育在平靜之下。
本章完)
喜歡回到東漢當趙雲請大家收藏:()回到東漢當趙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