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場演武,趙雲一杆木槍挑落老將單經的頭盔,技驚四座,贏得了滿堂喝彩。這一戰,不僅徹底奠定了他在公孫瓚軍中的地位,也讓“常山趙雲”的名號,在關東聯軍中迅速傳開。
消息傳到中軍大帳,公孫瓚撚須大笑,心中暢快無比。趙雲是他一手提拔的,如今大放異彩,他臉上也倍感有光。更重要的是,趙雲展現出的勇武和潛力,遠超出他最初的預期。這不僅是得一猛將,簡直是挖到了一塊稀世璞玉!
“好!好一個趙子龍!”公孫瓚對左右心腹將領讚道,“初戰呂布,全身而退;校場演武,技壓群雄!勇武膽識,皆乃上上之選!假以時日,必成我軍棟梁!”
嚴綱也笑著附和:“主公慧眼識珠!子龍確是難得的人才。如今軍中將士,無不對其心服口服。”
“嗯。”公孫瓚滿意地點點頭,眼中閃過一絲決斷,“如此良才,豈可屈居裨將之位?當委以重任,方能儘其才!”
次日升帳議事,公孫瓚當著麾下眾將的麵,正式宣布:
“裨將軍趙雲,自投軍以來,忠勇可嘉,武藝超群。先有挑戰呂布之勇,後有校場揚威之功,提振我軍士氣,功不可沒!本將軍決定,擢升趙雲為牙門將軍,仍統領‘白馬義從’精銳一曲,另增撥一曲步卒,歸其節製。望趙將軍再接再厲,為國建功!”
牙門將軍!這已是非同一般的重職了!地位僅次於嚴綱等少數幾位核心將領,擁有獨立的統兵權和較大的自主權。尤其是增撥步卒,意味著趙雲從此不再是單純的騎兵將領,而是可以獨立指揮步騎混成部隊的方麵之將了!這份賞識和信任,不可謂不重!
帳下眾將聞言,雖有些許資曆較老者心中微酸,但更多是心服口服。畢竟趙雲的武勇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軍中崇尚強者,對於有真本事的人,他們還是敬重的。
趙雲出列,單膝跪地,聲音洪亮,帶著激動:“末將趙雲,謝主公厚恩!必當竭儘全力,效忠主公,萬死不辭!”
“好!起來吧!”公孫瓚親手扶起趙雲,勉勵道,“子龍,好好乾!未來建功立業,封侯拜將,指日可待!”
“末將定不負主公期望!”
晉升牙門將軍,對趙雲而言,不僅僅是官職和權力的提升,更意味著他真正融入了公孫瓚集團的核心圈層,獲得了獨當一麵的機會。他有了自己的營寨、部曲、軍需配給,甚至有了參與更高層次軍機會議的資格。
接下來的幾天,趙雲忙得不可開交。他需要接手新的部隊,熟悉步卒的指揮,整訓人馬,協調後勤。雖然忙碌,但他乾勁十足,將滿腔熱情都投入到了新的職責中。他對待士卒賞罰分明,與部下同甘共苦,以其超凡的武藝和豪爽的性格,很快贏得了新增步卒的敬畏和擁戴。
然而,地位的提升也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更廣闊的視野。隨著參與更高層次的軍事會議,趙雲開始接觸到聯軍內部錯綜複雜的權力關係和戰略決策。
他逐漸發現,關東聯軍看似聲勢浩大,實則內部矛盾重重。盟主袁紹優柔寡斷,號令難行;各路諸侯各懷鬼胎,保存實力,進軍遲緩;糧草調配、戰術協同更是問題百出。麵對據險固守的董卓軍,聯軍空有數十萬大軍,卻進展緩慢,甚至出現了逡巡不前的跡象。
在一次高級軍議上,趙雲親眼見到袁紹與曹操就進軍策略發生激烈爭執,袁紹顧慮重重,曹操力主急進,最終卻不歡而散。他也看到一些諸侯為了一點糧草分配或防區劃分而爭吵不休。
這種種現象,讓趙雲心中蒙上了一層陰影。他本以為討董義師,理應上下一心,同仇敵愾,沒想到內部竟是如此盤根錯節。這與他理想中那種號令嚴明、將士用命的強軍形象,相去甚遠。
會後,趙雲私下向嚴綱表達了自己的憂慮:“嚴兄,聯軍如此狀態,何時才能攻破虎牢,剿滅國賊?”
嚴綱苦笑搖頭,低聲道:“子龍,你初來,有所不知。這聯軍……唉,看似一團火,實則各懷心思。能維持眼下局麵,已屬不易。剿滅董卓?談何容易!除非……”他欲言又止,最終隻是拍了拍趙雲的肩膀,“做好分內事,靜觀其變吧。”
嚴綱的話,讓趙雲的心情有些沉重。他意識到,未來的道路,或許並非想象中那般一帆風順。個人的勇武在千軍萬馬的戰場上固然重要,但大勢的走向,卻往往被這些複雜的權力和利益所左右。
但他並沒有氣餒。相反,這更激發了他的鬥誌。“既然大局如此,我便先帶好我的兵,練好我的武藝!隻要手中槍利,麾下兵精,無論局勢如何變化,總有我趙雲建功立業的機會!”
他將精力更加專注於整訓部隊,錘煉武藝,等待著真正大戰的來臨。他有一種預感,決定聯軍命運的時刻,就快要到了。而在那場即將到來的風暴中,他,常山趙子龍,必將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本章完)
喜歡回到東漢當趙雲請大家收藏:()回到東漢當趙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