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軍大營,中軍帳內,氣氛凝重得能擰出水來。聚將鼓聲剛落,各路諸侯麾下的重要將領便已頂盔貫甲,魚貫而入,分列兩旁。趙雲作為牙門將軍,也有資格站在公孫瓚身後靠前的位置,這是他第一次參加如此高規格的軍事會議。
帳中濟濟一堂,儘是天下豪傑。趙雲目光掃過,心中暗歎:真可謂群英薈萃!
首先映入眼簾的,自然是盟主,渤海太守袁紹。
袁紹端坐主位,身披錦袍,腰懸寶劍,麵如冠玉,三縷長須,顧盼之間,自帶一股世家大族的雍容華貴之氣。他聲音洪亮,先是對眾將勉勵一番,言談舉止,頗有領袖風範。但趙雲細看之下,卻發現他眉宇間似有猶豫之色,決策時常左右顧盼,詢問身邊謀士如逢紀、郭圖),顯得有些優柔寡斷。
“諸位!”袁紹朗聲道,“董卓逆天無道,呂布助紂為虐,扼守汜水、虎牢,阻我義師!今日呂布竟敢主動挑戰,實乃天賜良機!我軍當奮勇向前,一舉破關,直搗洛陽!”
話雖慷慨,但底下響應者卻稀稀拉拉。各路諸侯眼神閃爍,顯然各有心思。
緊接著,趙雲注意到了坐在袁紹左下首的一位關鍵人物:奮武將軍曹操。
曹操個子不高,其貌不揚,但一雙細眼精光四射,不怒自威。他並未像袁紹那樣高談闊論,而是沉默地聽著,手指輕輕敲擊著膝蓋,仿佛在思考著什麼。當袁紹問及進軍策略時,曹操才豁然起身,聲音不高,卻斬釘截鐵:
“本初兄!呂布驍勇,然其孤軍出關,正可誘而殲之!我軍當集中精銳,以雷霆萬鈞之勢,速戰速決!若拖延時日,師老兵疲,糧草不繼,則大事去矣!願盟主速斷!”
這番話,思路清晰,切中要害,與袁紹的猶豫形成鮮明對比。趙雲心中暗讚:“曹孟德,果然名不虛傳,見識非凡!”
然而,曹操的激進主張,立刻引來了反對聲。
坐在右側上首的後將軍袁術,冷哼一聲,開口了。
袁術是袁紹的堂弟,同樣出身“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但氣質與袁紹迥異,麵色白皙,帶著幾分養尊處優的傲慢。他慢悠悠地說道:“孟德此言差矣。呂布雖勇,不過一夫之勇。虎牢關險峻,易守難攻。我軍當穩紮穩打,步步為營,耗其糧草,待其自亂,方為上策。貿然進兵,若中埋伏,損兵折將,誰來承擔?”
袁術的話,代表了一批想要保存實力的諸侯的心思。頓時,帳內議論紛紛,有支持曹操的,有讚同袁術的,吵作一團。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等人各執一詞,爭論不休。
趙雲站在公孫瓚身後,看著這“神仙吵架”的場麵,眉頭微皺。他算是看明白了,這聯軍盟主袁紹,看似威望高,實則難以服眾,號令不行。曹操有魄力,但勢單力薄。袁術等人則各打小算盤。這樣一支人心不齊的軍隊,如何能打勝仗?
公孫瓚是個急性子,見眾人爭吵不休,忍不住出列,大聲道:“諸位!爭吵何益?呂布已在關外叫陣!是戰是守,總要有個章法!我幽州兒郎,願為先鋒,去會一會那呂奉先!”
公孫瓚的請戰,讓爭吵暫時平息了一些。袁紹看向曹操:“孟德,你看……”
曹操目光銳利,沉聲道:“伯珪兄勇氣可嘉!然呂布非一人可敵。操願與伯珪兄同往,互為犄角!再請盟主調度各路兵馬,層層接應,方可萬無一失!”
這時,一個清朗的聲音響起:“盟主,曹將軍,公孫將軍,在下有一言。”眾人看去,是北平太守公孫瓚麾下的彆部司馬劉備。劉備言辭懇切:“備以為,曹將軍之策可行。然呂布赤兔馬快,方天戟利,需有萬全準備。可選精銳騎兵誘敵,步卒設伏,弓弩手策應。更需一員大將,能正麵抵擋呂布鋒芒,纏住此人,大軍方可合圍。”
劉備的話,考慮周全,提出了關鍵點:誰來正麵扛住呂布?帳中頓時安靜下來,眾將麵麵相覷,無人敢應聲。呂布的勇武,早已深入人心。
趙雲站在公孫瓚身後,聽著眾人的議論,心中熱血沸騰,一股豪氣直衝頂門!他下意識地握緊了拳,幾乎要踏出請戰。但嚴綱悄悄拉了他一下,低聲道:“子龍,稍安勿躁,聽主公安排。”
最終,袁紹權衡再三,采取了折中方案:命公孫瓚、曹操率本部精銳為前鋒,迎戰呂布;袁術、韓馥等部策應;自統中軍接應。算是采納了曹操速戰和劉備戰術的建議,但並未明確“扛呂布”的人選。
會議散去,各路將領匆匆回營準備。公孫瓚臉色不太好看,對嚴綱、趙雲等人道:“袁本初優柔寡斷,諸將各懷異心,這仗難打!然我‘白馬義從’豈是畏戰之輩?子龍,嚴綱,隨我點齊兵馬,準備出戰!”
“末將遵命!”趙雲和嚴綱齊聲應道。
走出中軍帳,趙雲心情複雜。他既為即將到來的大戰興奮,又對聯軍的狀態感到擔憂。他看到了袁紹的優柔,曹操的果決,袁術的私心,也感受到了劉備的仁德和公孫瓚的勇烈。這天下英雄,果然各有麵目。
“無論如何,”趙雲深吸一口氣,望向遠處隱約可見的虎牢關,“大戰將至,正是男兒建功時!呂布……就讓我趙子龍,來會一會你這位天下第一的鋒芒!”
他大踏步走向自己的營寨,身影在夕陽下拉得很長。亂世的畫卷,正在他麵前緩緩展開,而他,即將成為這幅畫卷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本章完)
喜歡回到東漢當趙雲請大家收藏:()回到東漢當趙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