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劍門關離開後,張行帶著親衛,快馬加鞭趕至昭化,他沒有驚動太多人,直接召見了昭化知縣趙文謙。
趙文謙,這位四十出頭、麵容清臒的前明舉人,聽聞張行緊急召見,心中忐忑不安。
自歸順以來,他兢兢業業治理昭化,推行新政,但總覺得自己這前朝功名出身,難以得到完全信任。
“文謙參見將軍!”趙文謙躬身行禮,姿態恭敬。
“趙知縣不必多禮。”張行虛扶一把,開門見山,“劍州已下,劍門關亦克!
劍州新複,百廢待興,更需一位熟知政務、勤勉乾練、深諳新政之人前去治理,安定民心,重建秩序。”
趙文謙的心猛地一跳,似乎預感到了什麼。
“本將思慮再三,”張行語氣鄭重,“昭化知縣趙文謙,擢升你為劍州知州!
即日赴任!昭化知縣,暫由縣丞代理。”張行將一份蓋著鮮紅帥印的任命文書遞到趙文謙麵前。
趙文謙愣住了,劍州知州!那是地位遠高於昭化知縣的實權要職!
自己一個前明舉人,歸順不過一年,竟被委以如此重任?
“將軍……屬下……屬下……”趙文謙喉頭哽咽,一時竟不知說什麼好,這份信任,沉甸甸地壓在他心頭。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張行拍了拍他的肩膀,目光真誠,“趙先生之才,本將深知。你在昭化推行新政,成效卓著。
劍州新附,士紳驚恐,百姓觀望,正需你這般沉穩乾練、深得民心之吏前去主持大局!勿負本將所托,也勿負劍州百姓之望!”
“將軍知遇之恩,文謙沒齒難忘!”趙文謙再也抑製不住,痛哭流涕,“屬下定竭儘駑鈍,肝腦塗地,推行新政,安撫黎庶,治理好劍州,以報將軍信重之恩!”
“好!本將在閬中等你佳音!”張行將他扶起。
八月二十一,清晨,張行在昭化稍作休整,便帶著親衛啟程返回閬中。
趙文謙也收拾行裝,懷揣著沉甸甸的任命文書和滿腔熱忱,踏上了前往劍州的征途。
當風塵仆仆的張行一行出現在閬中城外時,一個爆炸性的消息早已如同長了翅膀般傳遍了全城——“張將軍回來了!劍州全境已定!劍門雄關已入我手!”
刹那間,整個閬中城沸騰了!
城門內外,早已聚集了無數聞訊而來的百姓,他們扶老攜幼,簞食壺漿,臉上洋溢著發自內心的喜悅和激動。
“將軍回來了!”
“劍門關打下來啦!川北太平了!”
“感謝張將軍替天行道!給咱們窮苦人分了田,趕走了狗官!”
歡呼聲、鑼鼓聲、鞭炮聲響成一片,震耳欲聾。
道路兩旁,百姓們爭相將煮熟的雞蛋、新蒸的饃饃、清冽的井水塞到張行親衛的手中。
更有許多分得田地的佃農流著淚,對著張行的馬頭深深作揖。
“張將軍萬歲!”不知是誰激動地喊了一聲,立刻引發了山呼海嘯般的應和。
“張將軍萬歲!”
“張家軍萬歲!”
聲浪一浪高過一浪,直衝雲霄!民心所向,沛然莫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