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七日的達州城,硝煙漸散。
黑底紅字的“張”字大旗取代了明廷的官旗,在城頭獵獵飄揚。
張家軍士兵巡邏於街道,嚴格執行軍令:不入戶擾民,不擅取一物。
百姓從門縫中窺見這迥異於官軍破城後的景象,眼中恐懼漸消,驚疑與微弱的希望悄然滋生。
五月八日,兩支精兵如離弦之箭,分頭出擊。
王自九自南部攻太平縣,太平知縣早被達州一日城破的消息嚇破膽,見張家軍旌旗招展,兵鋒銳利,哪敢抵抗?
未等兵臨城下,便率縣丞等開城跪迎,王自九冷麵接收,留一營維持秩序、清點府庫、甄彆降員,旋即引兵而去。
毛先有率第七協主力兵臨東鄉縣,東鄉城牆稍固,守城的守備及幾個本地豪紳妄圖依城據守。
毛先有不屑糾纏,令旗一揮,炮營對準城門及守軍密集處猛烈轟擊!炮聲震天,碎石橫飛,守軍頃刻崩潰。
炮火稍歇,步卒營銳士已呐喊著衝向缺口,城頭稀疏的箭矢如螳臂當車。
一個時辰,城門告破,頑抗守備被陣斬,煽動抵抗的豪紳被擒,東鄉,遂定。
五月十日,距破達州城僅三日,達州全境已儘在張家軍掌控。
五月十三日,一隊精乾護衛簇擁著一位身著青色官袍、身形挺拔、麵容清麗卻目光堅毅的年輕女子抵達達州城。
她,便是張行親命的達州新任知州——張卿兒。
張卿兒,張行之妹,先是擔任糧秣總管,隨後任保寧府同知,展現出非凡的理政才能與對兄長新政理念的深刻理解。
張行用人不避親,更重其才,此番擢升其為達州首任知州,正是要她在此推行“新政”,樹立典範。
她的到來,標誌著張家軍對達州的統治,從軍事勝利轉向長治久安。
入城翌日,達州知州衙門新匾高懸。張卿兒雷厲風行,發布《達州安民撫境新政令》:
廢苛賦,定新則:即刻廢除前明一切加派、雜捐、火耗!田賦依張家軍新例,大幅減輕,官府統征,禁絕胥吏勒索,商稅定額從輕,鼓勵行商坐賈。
懲劣紳,清田畝:府衙組清田查劣隊下鄉,首要嚴查劣紳豪強隱匿田產!次查無主荒地、前明官田。此等田產,登記造冊,備授無地、少地赤貧佃戶及流民!
理冤獄,正法紀:衙設申冤鼓,凡受前明官吏豪強欺壓者,皆可鳴冤!知州親審或委官速辦。斷案暫依《保寧軍管條例》及合情之《明律》,嚴懲盜搶殺人。
籌文教,啟民智:籌備於州城及各縣鎮設公學堂,免費招收貧寒子弟。
護商路,平市價:官府保障主要商路安全,嚴打劫匪。設官辦“平糶倉”,糧價高時平價售糧,平抑物價。
廢裡甲,設新政廢除裡甲製,設府、縣、區、鎮、村五級行政製度!
征兵員,壯軍隊於達州全境征兵六千,適齡者方可入伍,一日三餐,月二兩餉銀!上升之路清晰!入軍隊者,家庭可免田稅!
此令如驚雷,迅速傳遍州境。
普通小地主、商賈見廢苛捐、定商稅、護行賈,心中稍安,隱有期待——負擔輕了?
赤貧佃農、流民、城市貧民,則被懲劣紳、均田地、平冤獄、興文教點燃希望!
無數期盼又忐忑的目光投向州衙,投向那些下鄉的工作隊。
曾依附前明或有劣跡的中小豪紳,則感寒意刺骨,懲劣紳、清田查劣如懸頂之劍,惶惶不可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