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王鼎立成都的消息,瞬間傳遍了川蜀的每個角落。
新朝初建,百廢待興,然而最牽動各方神經的,無疑是那即將組建、執掌國政的六部。
悅來茶樓,二樓雅間,此刻坐滿了人,受邀前來的皆是蜀中頗具影響力的士紳豪族代表。
他們中不少人對張行推行的新政頗有微詞,但麵對權力核心的重新洗牌,關乎家族百年根基的根本利益,無人能置身事外,更無人敢怠慢。
“諸位,大夏定鼎,六部乃國之柱石,人選如何,想必大王心中已有腹案。
然我等蜀中士紳,世居於此,根深蒂固,這六部堂官之位,總該有我等一席之地吧?總不能全讓大王起家的元勳和追隨起家的降官占了去!”
緊接著一個略顯急躁的聲音響起,“依我看,大王為穩固根基,安蜀中人心。
這六部堂官,大王元勳心腹及陸大人,自然要占其四!
剩下兩部,正該由我等蜀中俊傑及歸順官員充任!方顯公允,亦能穩固新朝在川蜀之根基!”
“荒謬!”立刻有人拍案反駁,“爾等莫要忘了!大王雄心壯誌,日後定要揮師東進,席卷湖廣、陝甘,乃至問鼎中原!
屆時,打下新的地盤,難道不需要封賞功臣、安置降將、拉攏人心?
若現在就把空出來的幾個部堂位置都分給了在座的諸位,日後大王拿什麼去賞賜那些新歸附的豪傑?拿什麼去安撫新降之地的大員?”
這番話如同冷水潑進熱油鍋,雅間內瞬間炸開了鍋。
“此言差矣!蜀地乃大夏根基,根基不穩,何談東進?現在不籠絡蜀中人心,難道等後院起火?”支持4:2方案的富態士紳漲紅了臉反駁。
“笑話!大王是靠刀槍打下的江山!那些位置,是留給有功之臣的!是留給未來開疆拓土者的!不是用來籠絡蜀中人心的!”瘦削老者陣營的人立刻針鋒相對。
雅間內頓時吵作一團,唾沫橫飛。
“咳!”
一聲清咳,不高,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壓下了所有的嘈雜與喧囂。
眾人心頭一凜,循聲望去。隻見主位旁邊,一位須發皆白的老者緩緩放下茶盞,正是劉時俊按曆史,這個時間他應該掛了,但為了故事進行,我給他寫活了)。
這位曾在萬曆、天啟年間曆任兵部侍郎、巡撫要職,因直言敢諫得罪閹黨而致仕歸鄉多年的川蜀耆宿,德高望重,在士林中享有極高聲譽。
他的出現,讓在場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屏息斂聲,露出恭敬之色。
“諸君稍安。”劉時俊的聲音沉穩有力,“大王聖心獨斷,胸有丘壑,豈是我等在此臆測分餅所能左右?
我等在此空談分配,非但無益,若言語不慎傳揚出去,徒增結黨營私、妄議朝政之嫌。”
一番話,讓頭腦發熱、爭得麵紅耳赤的眾人清醒過來,是啊,在這裡吵破天,爭得再凶,決定權終究在那夏王之手。
劉時俊見眾人安靜下來,從容道:“與其空爭那虛無縹緲的幾份之議,不如我等一個部堂一個部堂地議,看看諸君心中,以才德論,誰堪當此任?
老朽不才,拋磚引玉,先從兵部說起。諸君以為,大夏兵部尚書一職,誰人當之?”
沒有任何猶豫,一個洪亮的聲音便響起:“這還有何議?非林勝武將軍莫屬!”
“附議!”
眾人紛紛點頭,林勝武的地位,在大夏軍中無可撼動,兵部尚書一職,實至名歸,沒有任何懸念。
劉時俊微微頷首,對這個結果毫不意外:“那麼,戶部呢?此乃國之血脈命脈,諸君可有屬意之人?”
這一次,雅間內出現了短暫的沉默,眾人意見不一,小聲的爭論又起苗頭,但礙於劉時俊在場,並未激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