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行的話音在殿內回蕩,未及平複,他竟又拋出了一個全新的衙署——衛生部!
“國之根本,在於黎庶;黎庶安康,首賴醫道!然觀舊明醫界,積弊深重!各家藥方視為私產,秘不示人,致使多少良方湮滅!
醫者良莠不齊,庸醫害命,名醫難求,百姓求醫無門,或傾家蕩產,或聽天由命!
醫書典籍,散佚混亂,真偽難辨!藥材價格,更是混亂不堪,奸商囤積居奇,窮苦百姓,望藥興歎!”
他每說一句,殿內便有人暗自點頭,顯然戳中了無數人的痛處,舊明醫道之弊,早已是沉屙痼疾。
張行聲音陡然拔高,帶著破舊立新的決心:“此等亂象,非但禍害生民,更損我大夏元氣!此乃國之大事,豈容輕忽?故,本王決意,新設衛生部!”
“衛生部?”殿內響起一片低低的疑惑聲,這個名稱,前所未聞。
張行清晰地闡述其職能:
“其一,負責天下醫者登記造冊,詳錄其籍貫、師承、所擅醫科!非經登記考核,不得公然行醫!
其二,製定醫者考核之法,定期評定其等次!庸醫誤人者,嚴懲不貸!良醫濟世者,當予褒獎!
其三,統籌規劃,於各府、州、縣治所,乃至人口稠密之鄉鎮,逐步建立官辦醫館!統一管理,統一藥價!務使百姓病有所醫,藥價公允!
其四,彙聚天下名醫、通曉醫道之飽學之士,廣收散佚之良方,去偽存真,去蕪存菁,編纂刊行最新、最全、最實用之醫典!使良方不再私藏,惠及天下!
其五,”張行眼中閃爍著對未來的期望,“設立醫學院!非為培養尋常郎中,而是為鑽研醫道精微,探求疾病根源,改進治療之術!
更需廣招學徒,係統傳授醫道真知,培養通曉內外、明辨藥性之新醫!使我大夏醫道,代代傳承,精進不息!
此乃強軍固本、澤被蒼生之千秋功業!”
這一整套構想,清晰、宏大,直指舊醫道沉屙之根本!
殿內懂行之人,如李茂才、陸夢龍等,眼中都爆發出異彩,這是真正的開天辟地之舉!若能成行,功德無量!
然而,也有疑慮之聲響起。
一位須發皆白、看起來通曉些醫理的老士紳,猶豫著出列,拱手問道:
“大王聖明,心係萬民,此策實乃仁政!然……老朽有一惑。
民間醫者,尤其有些祖傳秘方之家,視方如命,如何肯將其交出,納入那官修醫典?若其不願,強征之,恐失人心,亦違仁恕之道。”
另一位官員也附和道:“大王,還有這官辦醫館,統一藥價,固然是好。
然藥材收儲、炮製、運輸、倉儲,所耗人力物力巨大,且需通曉藥性之人才管理。
各地情況不一,統一經營,恐難周全,若經營不善,反成累贅,豈不有損大王仁名?”
張行耐心聽完,並未動怒,反而露出理解之色:“二位所慮,皆在情理之中。”他解釋道:
“關於秘方征集,衛生部當以請為主,以獎為導!
凡獻出確有實效之良方者,視其價值,或賜予重金,或授以官身榮譽,或準其參與醫典編纂留名青史!使其名利雙收,光耀門楣!此乃以利導之。
同時曉以大義,使其明白,秘方藏於一家,或可救十人百人,獻於天下,則可救千人萬人!此乃以義動之。
若真有冥頑不靈、視利民良方為私產、見死不救者,再輔以律法嚴規,此乃最後手段,不得已而為之!仁恕乃對黎民,非對守秘自珍、罔顧蒼生之輩!”
“至於官辦醫館經營之難,”張行胸有成竹,“此乃新事物,自當循序漸進,而藥材收儲,由財政部撥專款,於藥材產地設點收儲。
管理人才,可從登記在冊之良醫、通曉藥理的商人、以及醫學院培養之新才中遴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