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為重要的是,一場規模浩大的土木行動正在漢中及寧羌州境內全麵展開。
無數被招募的當地百姓和降卒,在夏軍工程營的指導和護衛下,熱火朝天地興修水利,開挖塘堰,疏浚河道,為可能到來的旱災儲水備荒。
同時,通往四川的荔枝道也在被大力拓寬加固,以便將來能輸送更多糧草物資。
在一處水利工地上,幾個老農一邊揮著鋤頭,一邊閒聊。
“老王頭,你說這新朝官府,說話算數不?真給飯吃,乾完活還發錢?”一個瘦削的漢子有些不敢相信地看著手裡熱乎乎的雜糧餅。
旁邊被稱為老王頭的老者啃了一口餅,含糊道:“咋不算數?這都第三天了,哪天餓著你了?哪天的工錢少了你的?瞧瞧那些兵爺,可曾打罵過咱們?”
另一個中年漢子插話道:“就是!比以前強多了!給明朝官府服徭役,不光自帶乾糧,累死累活,稍慢點就是鞭子抽過來!哪像現在,官爺還時不時過來問句辛苦,這世道真是變了!”
“要是能一直這樣就好了……”最先開口的漢子喃喃道,眼中第一次對未來的日子有了些微的期盼。
民心,就在這一粥一飯、一磚一土的踏實勞作中,悄然發生著變化。
大夏的統治根基,正在這百廢待興的土地上,一點點變得堅實起來。
十一月三十日,廣元,張府。
風塵仆仆的李玉橫在親衛引領下步入書房,見到了正在批閱文書的張行。他連忙躬身行禮:“臣,李玉橫,叩見大王。”
張行放下筆,臉上露出溫和的笑容:“玉橫來了,一路辛苦,看座。”
待李玉橫恭敬地坐下後,他繼續說道:“此前將你從軍中將官轉為文職,派你去潼川州曆練,學習地方治理之道,可知我之深意?”
李玉橫恭敬回答:“大王深謀遠慮,是欲臣下知曉民生疾苦,熟悉政務運作,方能更好地為大王、為大夏治理地方。”
“不錯。”張行讚許地點點頭,神色轉為嚴肅,“今日召你前來,正是你學以致用之時,漢中府已克複,然得地易,治地難,百廢待興,萬民待哺。”
他站起身,走到懸掛的陝西輿圖前,手指點向漢中:“你的首要任務,便是趕赴漢中,到了那裡,要立刻推行我大夏之成法:清丈所有被豪強隱匿的田畝,將無主之地、罰沒之田,按戶籍人口分發給無地、少地的農戶!此乃安定民心之根基。”
他的手指重重敲了敲地圖:“然眼下最急迫之事,是興修水利,拓寬整飭道路,尤其是連通我四川的荔枝道!
陝西連年大旱,去歲今春尤甚,不知來年天時如何,必須未雨綢繆,儲水備荒,暢通糧道!此事關乎數十萬軍民生死,關乎我軍能否在陝西真正站穩腳跟!”
張行轉身,目光灼灼地看著李玉橫:“此乃千斤重擔!吏部和本王都推薦你,辦好此事,待我大夏全取陝西之日,那巡撫之位,便是你為民請命、施展抱負的更大舞台!”
李玉橫聞言,心中激動與責任感交織,他立刻起身,深深一揖:“臣,明白!大王信重,臣感激涕零!此去漢中,必竭儘所能,推行王化,安撫百姓,興修水利,定不負大王所托!”
“好!去吧,一路小心,所需吏員、錢糧,本王會命財政部和吏部儘快為你調配。”張行勉勵道。
同日傍晚,保寧府閬中城。
原南部縣士紳李德昌的宅邸內,已是燈火通明,自兒子李默升任保寧知府後,他便舉家遷來了這府城居住。
眼見兒子官越做越大,地位日高,他早已將早年托請兒子為親戚謀個差事的想法深埋心底,平日言行也愈發謹慎。
此刻,他正焦急地在花廳踱步,不住地向門外張望。桌上飯菜已熱過一遍。
“唉,這都快年關了,衙門裡怎地還這般忙碌?默兒又是幾天沒好好回家吃頓飯了。”他心疼地念叨著。
正說著,門外傳來腳步聲,隻見麵容清減了不少的李默,終於拖著疲憊的身軀回來了。
“父親。”李默喚了一聲,聲音帶著沙啞。
“回來了就好,快,先喝口熱茶暖暖身子。”李德昌連忙招呼兒子坐下,親自給他倒茶,“可是府衙事務太過繁忙?我看你這陣子都累瘦了。”
李默接過茶杯,大口喝下,長舒了一口氣,才道:“確是大事繁多,不過倒也不是什麼需要隱匿的機密,父親可知陝西的漢中府?”
李德昌一愣,點點頭:“自然知道,那是入陝咽喉,重鎮啊,怎麼了?”
“就在前幾日,我軍出兵,半日不到,便攻克了漢中府城。”李默平靜地說道。
“什麼?!”李德昌手中的茶壺差點沒拿穩,驚得瞪大了眼睛,“半……半日?漢中那樣的堅城?”
他雖早已看出明廷頹勢,默許兒子考取夏朝科舉,卻也萬萬沒想到,大明在陝西的重鎮竟如此不堪一擊!
他隨即擔心地壓低聲音:“默兒,你這……這話與為父說說便罷,在外可不敢亂傳,違反律例……”
李默笑了笑,寬慰父親道:“父親放心,此事已非機密,大王捷報已至,明日府衙便會出安民告示,曉諭全城了。”
李德昌這才鬆了口氣,拍了拍胸口,仍是難以置信:“半日下漢中……這,這大夏天兵,竟犀利至此……那你這些時日,便是為此事忙碌?”
“不止於此。”李默解釋道,“陝西大旱,災情嚴峻,大王高瞻遠矚,擔心拿下陝西後,民生凋敝,難以維係。
故而一方麵要全力拓寬、加固通往漢中的荔枝道,以便川糧能源源北運,支撐大軍和賑濟百姓;
另一方麵,也需選派大量得力吏員,隨時準備奔赴陝西,接手地方治理,推行新政。
兒子身為知府,協調糧草、民夫、物資,確保道路暢通,自是責無旁貸,故此繁忙。”
他頓了頓,似想起什麼,又道:“父親可還記得此前曾任潼川知州的李玉橫李大人?”
喜歡從少爺到皇帝請大家收藏:()從少爺到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