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先生過慮了。”趙東明不慌不忙,“大王早有明示:並非永久禁止私人行醫,待醫療體係完善後,自會開放。
至於藥材定價,由官府統購統銷,去除中間商層層加價,反而能讓藥價更公道。”
這時,旁邊一位中年士紳插話道:“兩位說的都有道理,不過在下聽說,官府還要考核醫師,持證方能行醫。
那些祖傳的郎中,醫術精湛,這般一刀切,恐怕不妥吧?”
趙東明點頭道:“張員外考慮得是,不過大王也說了,考核重在醫術,不論出身。
若是真才實學,自然能夠通過考核。此舉也是為了杜絕庸醫誤人。”
李德明卻是不依不饒:“說得好聽!到時候考核標準由誰定?還不是官府說了算!再說,還要收購各家藥方,這不等於強取豪奪嗎?”
“李老先生此言差矣。”趙東明正色道,“收購藥方都會給予補償,並非強取。
而且大王說了,現有的藥方都過於陳舊,需要推陳出新,將來由眾多醫師共同研究,必能研製出更好的配方。”
二人你來我往,爭論不休。
支持李德明的多是些傳統士紳,擔心損害自身利益;
支持趙東明的則多是家中有人在新朝為官,或是看好大夏前景的。
就在爭論最激烈時,茶館門簾突然被掀開,一個年輕士紳氣喘籲籲地跑進來。
“諸位!出大事了!”他揮舞著手裡的紙張,“官府貼出告示了!已經在城南擇地籌建醫院,還在招募醫師呢!”
茶館內頓時鴉雀無聲,所有人都愣住了。
李德明最先反應過來,一把奪過告示仔細觀看,隻見上麵清楚地寫著:擇城南永安坊興建成都第三醫院,現招募醫師若乾,待遇從優,另招收學徒,由名醫親自教導。
“這……這怎麼可能?”李德明的手微微顫抖,“這才幾天工夫,就連地址都選好了?”
趙東明接過告示細看,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李老先生現在可信了?大王推行新政,從來都是言出必行,吳尚書剛上任不久就立即動手,可見大夏早有準備。”
先前持中立態度的張員外也感慨道:“去年大王提出建立衛生部時,確實遲遲沒有動靜。
如今吳大人一到,立即雷厲風行地辦起來,看來吳大人正是大王苦等已久的賢才啊!”
茶館內的氣氛頓時活躍起來,士紳們紛紛傳閱告示,議論紛紛。
“聽說醫院規模很大,能容納五百病患呢!”
“還要建什麼隔離病房、消毒間,都是聞所未聞的新鮮事物。”
“招募條件倒是優厚,通過考核的醫師,月俸十兩起步呢!”
李德明看著眾人興奮的模樣,獨自坐在一旁,麵色複雜。
他不得不承認,大夏朝廷是動真格的了,而且從告示內容看,確實考慮周詳,並非一時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