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人憂心忡忡:“話雖如此,但千年習俗,豈是一紙禁令所能輕易改變?何況還要查驗學堂女童,這……這男女有彆,讓先生查驗女童足部,是否不妥?”
“有何不妥?”開明鄉紳正色道,“查驗是為防微杜漸,救女子於痛苦之中。難道要為了虛禮,繼續讓無數女童受那纏足之痛?
夏王連剖腹取子這等有傷風化之事都能為了救命而推行,查驗足部以禁陋習,有何不可?”
也有人更關注棄嬰禁令:“遺棄女嬰者斬,還牽連子孫科舉……這刑罰是否過重?有些人家實在是養不活……”
“糊塗!”另一位一直沉默的中年士人拍案道,“正是因為以往處罰太輕,乃至棄嬰之風屢禁不止!女嬰何辜?既然生下,便是責任!
大王說了,無力撫養可求助官府,為何非要選擇遺棄這等絕情絕義之舉?此令一下,不知能挽救多少無辜性命!我輩讀書人,當明事理,支持此令才是正理!”
提到讀書人,眾人頓時想起了昨日的林文博。
一人低聲道:“昨日林縣丞……哦不,林文博之事,諸位都聽說了吧?頃刻之間,官職剝奪,子孫絕了仕途……
夏王言出法隨,雷霆手段啊,我看,這新政令,絕非兒戲,還是順勢而為方為上策。”
這番議論,道出了許多士紳複雜的心態,有頑固反對的,有謹慎支持的,但更多的,是在林文博例子的震懾下,選擇了沉默或被迫接受。
街巷阡陌,百姓閒聊之處:
“聽說了嗎?大王下令了,以後不準丟娃兒了!丟娃兒要殺頭哩!”一個挑著擔子的貨郎對路邊歇腳的農人說道。
“真哩?這可太好了!”農人一拍大腿,“俺們村頭前年就有個扔女娃的,造孽啊!這下看誰還敢!兒子閨女都是心頭肉,哪能說扔就扔!”
旁邊一個洗衣歸來的婦人插嘴:“就是!生閨女咋了?閨女是爹娘的小棉襖!俺家丫頭可能乾了!大王這令下得好!看那些黑了心肝的還敢不敢!”
另一個話題更是引起了婦人們的共鳴:“還有呢!大王說不準再給女娃裹腳了!誰裹就打爹娘的板子!”
“阿彌陀佛!菩薩顯靈啊!”一個老嬤嬤激動得直念佛,“俺這雙小腳,受了一輩子罪!走路都走不穩當!可不能再讓娃兒受這罪了!”
年輕些的小媳婦們也紛紛議論:“早就該這樣了!裹腳疼死人!以後咱閨女能跑能跳,多好!”
“學堂裡先生還要查呢!看誰家爹娘不聽話!”
“查得好!就得這麼治他們!”
對於拐賣人口殺無赦,百姓更是拍手稱快:“那些人販子就該千刀萬剮!大王英明!”
總體而言,與士紳階層的複雜反應相比,普通百姓對新政令的接受度要高得多。
這些政策直接關係到他們的切身利益和生活倫理,尤其是保護女嬰和禁止纏足,得到了底層民眾,特彆是婦女們的衷心擁護。
林文博事件更像一個警示,讓那些心裡或許有不同想法的人,也不敢公開反對。
朝會頒布的新政令激起的漣漪尚未平息,另一則更為離奇的消息,在聽風司有意識的推動下,以更快的速度向大夏控製區之外的周邊省份擴散開去——成都府中心醫院成功施行剖腹取子手術,母子平安!
這消息對於湖廣、雲貴等地尚未接觸大夏新式醫道的人們而言,其震撼程度遠超那些政令。
茶餘飯後,市井街巷,醫館藥鋪,無不以此為談資。
湖廣某地,一家頗有名氣的醫館內,幾位老醫師正在品茗交談。
“聽說了嗎?四川那邊,成都府,搞出個什麼剖腹產子!把難產婦人的肚子劃開,取出娃娃,再縫上,人居然活了!”一位瘦高醫師放下茶盞,滿臉不可思議。
“荒謬!簡直荒謬!”一位須發皆白的老者立刻駁斥,他是館裡最資深的老先生,“活人剖腹,豈有不死之理?此乃華佗遺術,早已失傳,且史載亦多凶險。
定是以訛傳訛,或是那夏王張行為收攏人心,故意製造的謠言!”
旁邊一位相對年輕些的郎中卻若有所思:“陳老,話不能說得太滿,聽聞這夏王頗有些神異之處,其麾下醫官所用器械、藥物皆有獨到之處。
或許……真有幾分可能?若此術為真,於天下婦人,實乃莫大福音啊!”
“福音?怕是催命符吧!”陳老先生連連搖頭,“婦人胞宮,乃氣血彙聚之地,輕易動刀,大傷元氣,即便一時不死,日後也必纏綿病榻,如何能活?
再者,男女大防何在?豈容眾多男子圍觀婦人軀體?傷風敗俗,有違聖人之教!”
年輕郎中爭辯道:“性命攸關之時,豈能拘泥於虛禮?若真能救得性命,便是大善!
至於術後調養,既然他們敢做,想必已有應對之法,我倒希望此事為真,他日若有機會,定要去這中心醫院親眼見識一番。”
另一人道:“聽說他們還有什麼消毒、麻醉之說,用的刀鉗也非尋常之物,若真如此,或許我輩醫道,真要變天了。”
館內其他學徒和病人也聽得入神,議論紛紛,有覺得是天方夜譚的,有將信將疑的,也有心生向往的。這消息如同一顆種子,悄然埋在了許多醫者的心中。
雲貴交界處的一個小鎮集市上,幾個走南闖北的商販也在閒聊。
“嘿,哥幾個,成都府出了件奇事!有個婦人生不出娃,醫院的醫官直接把肚子剖開,把娃拿出來了!大人娃兒都沒事!”一個剛從四川過來的貨郎唾沫橫飛地講述。
“吹牛吧你!肚子劃開還能活?你當是殺豬呢?”旁邊一個馬幫漢子一臉不信。
“千真萬確!”貨郎急道,“現在成都府都傳遍了!說是夏王親自坐鎮指揮的!那醫院叫中心醫院,還有人民醫院,專給老百姓看病,厲害得很!”
喜歡從少爺到皇帝請大家收藏:()從少爺到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