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親王所慮極是!”孔有德先肯定了多爾袞的擔憂,隨即話鋒一轉,提出了一另一個看法,“然,王爺,建城,絕非一朝一夕之功,更非易事!尤其是在漠南那等地廣人稀、缺乏根基之地!
築堅城,首重材料,需大量巨木為梁柱、為城門、為器械,需海量石材砌牆基、造雉堞,還需磚塊、石灰等等。
偽夏張行其勢力核心遠在甘肅、陝西、寧夏、四川,其欲在察哈爾之地建城,這些沉重的木料、石料從何而來?必然要從其後方,千裡迢迢運來!”
孔有德一邊說,一邊用手比劃,力圖讓這些習慣騎馬衝殺的滿洲貴胄理解工程的艱難:“諸位王爺貝勒請想,那數人合抱的巨木,如何砍伐?如何從深山運出?
巨大的石料如何開采?如何裝載?從陝甘至漠南,路途遙遠,道路崎嶇,車隊行進緩慢,人吃馬嚼,耗費巨大!這還隻是運輸之難。
到了地方,還需有熟練的工匠進行設計、施工,夯土築牆,看似簡單,實則要求極高,需要大量人力反複勞作,才能堅固。
砌石、造磚,更是技術活,偽夏初占漠南,人心未附,能驅使的本地人力有限,其主力營兵又需駐防、訓練,不可能全部投入築城。
因此,臣推斷,其在漠南築城,進度絕不會快!沒有一兩年時間,絕難建成一座像樣的、能抵禦大軍圍攻的堅固城池!”
孔有德的這番分析,從物料、運輸、人力、技術等多個層麵,將築城這件聽起來很可怕的事情,拆解成了一個漫長而脆弱的過程,給眾人吃了一顆定心丸。
多爾袞若有所思地點點頭:“照恭順王這麼說,偽夏在漠南築城,其軟肋就在於那漫長而脆弱的物資輸送線?”
“正是如此,睿親王!”孔有德肯定道,“其命脈,係於後勤,尤其是在木材、石料這等沉重物資的運輸上!
範大人此策,確是攻敵軟肋的高明之法,然,臣以為,僅靠遊騎騷擾,恐怕仍顯不足,難以達成徹底拖延其築城進程之效。
然那大夏張行並非庸才,其麾下亦有能人,他們既敢在漠南築城,豈會不防備我軍襲擾?臣料定,其必會派出精銳騎兵,在其察哈爾領地之內,乃至周邊區域,進行頻繁的巡邏警戒。
一旦發現我遊騎蹤跡,便會迅速集結,進行驅趕或圍剿,我小股遊騎若與之遭遇,兵力處於劣勢,難以抗衡。
更進一步,偽夏甚至很可能在其築城區域的外圍,選擇險要或交通樞紐之處,設立由步卒駐守的堅固營寨。
這些營寨以壕溝、柵欄、土牆為依托,配備火炮和火銃,如此一來,便如同在漠南草原上釘下了一顆顆釘子,構成了一道外圍警戒線。
我遊騎若想深入其腹地破壞運輸線和工地,就必須先繞過甚至突破這些營寨。
步卒守寨,騎兵攻堅,乃兵家大忌,我遊騎攜帶糧草有限,缺乏攻堅器械,麵對龜縮不出的步卒和隨時可能來援的夏軍騎兵,將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屆時,騷擾之策恐怕收效甚微。”
孔有德的分析,如同又一盆冷水,讓剛剛升起的樂觀情緒降溫了不少。
他描繪的場景非常現實,大夏完全有能力建立起這樣一套立體的防禦體係,讓清軍的傳統騷擾戰術難以施展。
“那依你之見,又當如何?”皇太極沉聲問道,他知道孔有德既然提出問題,必然有所想法。
皇上,臣以為,需正奇相合!遊騎騷擾為奇,然還需有正兵威懾與突擊!臣建議,除派遣多路遊騎外,再派遣一支萬人規模的主力騎兵部隊,由一位能征善戰的主將領軍,同時彙合科爾沁、內喀爾喀等忠誠於我大清的蒙古諸部,共同湊出至少三四萬騎兵,形成一支強大的機動兵團!
這支大軍不必去強攻那些步卒營寨,而是要發揮我大清騎兵的絕對機動力優勢,在廣袤的漠南草原上,尋找並殲滅偽夏派出來巡邏或機動的騎兵部隊!
隻要能在野戰中數次擊潰、乃至重創其騎兵,便能極大地打擊其士氣,剝奪其戰場主動權。
屆時,偽夏步卒隻能困守營寨,其運輸線將徹底暴露在我兵鋒之下,遊騎的襲擾行動才能暢通無阻,效果倍增!”
看到有人麵露疑慮,似乎擔心大夏的千裡鏡會提前洞察清軍動向,孔有德笑道,“至於偽夏擁有的千裡鏡……確實能讓他們看得更遠。
但看得見,不等於防得住!我們可以利用這一點,施行詭道。
例如,可以佯裝大軍向某一點集結,做出要攻擊其某一重要營寨或城池的姿態,偽夏借助千裡鏡看到我方大規模調動,必然會將周圍區域的守軍向該點集結增援。
然而,我騎兵主力真正的目標,並非此點!待其兵力被調動,防線出現薄弱之處,我軍再憑借騎兵的高速機動,迅速轉移兵鋒,直撲其真正防守空虛之地,實施猛烈突擊!
其步卒行動遲緩,根本無法及時回援。如此一來,千裡鏡反而可能成為其判斷失誤的誘因!”
“好一個正奇相合!好一個聲東擊西!”多爾袞忍不住擊節讚歎,孔有德的補充方案,將單純的騷擾升級為一場旨在奪取戰場控製權的機動作戰,思路清晰,極具可操作性。
孔有德關於組建強大騎兵兵團,以正奇相合之道破局的建議,贏得了多爾袞的讚歎,也讓殿內眾多將領看到了在西線主動作為的希望。
然而,就在眾人以為戰略方略已定之時,孔有德卻話鋒再轉,拋出了一個更為敏感且深遠的議題。
他麵向皇太極,語氣沉重而懇切:“皇上,諸位王爺,方才所議,皆是為了應對偽夏在漠南的擴張,旨在爭奪草原之利。
然,臣思之,無論是偽夏還是大明,其國勢根基,終在於人力、物力之雄厚,我大清遠遠不及!
喜歡從少爺到皇帝請大家收藏:()從少爺到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