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西北角的暖閣裡,銅鎏金獸首炭盆吐著幽藍火苗,將案頭的《營造法式》映得忽明忽暗。朱由校將狼毫筆尖在青黛硯池中重重一蘸,硯水泛起的漣漪尚未消散,宣紙上已洇開一片墨痕,恰似太湖的浩渺煙波。當他擲下修繕三大殿的舊圖紙時,案頭早已鋪滿新裁的桑皮紙,邊角處還壓著從江南進貢的螺鈿鎮紙——這日他忽發奇想,要在西苑舊址上構築一座冠絕古今的皇家園林,讓天下能工巧匠的技藝在此凝固成永恒。
工部員外郎捧著剛采辦的蘇州絹本,額角沁著細密汗珠,看著皇帝用朱砂筆在圖紙上勾勒出九曲回廊。朱批裡的字跡力透紙背,每一筆都似要穿透絹麵:“廊腰縵回處須見月洞門,每五步嵌冰裂紋花窗,窗欞須以湘妃竹鑲嵌銀絲,再綴點翠螭紋。”為覓得合意的太湖石,朱由校親自查閱《雲林石譜》,泛黃的書頁間夾滿朱筆批注,又在江南織造局的密報裡圈出二十餘處采石場。當第一批太湖石裹著苧麻粗布運抵京城時,他踩著積雪登上料場高台,白玉尺在石峰間遊走,忽而指著其中一座青灰色怪石,龍袍下擺被朔風吹得獵獵作響:“此石狀若蓬萊仙島,當置於園心作主山,即刻命吳地巧匠在石腹鏤刻《洞天福地圖》,石頂須鑿出流泉孔道!”
養心殿西暖閣內,檀木屏風將燭光篩成細碎金斑。朱由校正與工部老匠師爭論榫卯結構,案頭散落著大小各異的紫檀木模型。他抓起雀替構件狠狠一掰,木屑紛飛間冷笑道:“傳統粽角榫雖穩,卻難現玲瓏之姿。”說罷掏出懷中黃銅卡尺,在木構件上精準劃線,卡尺的刻度在燭火下泛著冷光:“改用燕尾榫與走馬銷結合,既要承得住百石重簷,又要透出流雲之態。卯眼誤差不得超過半毫!”當第一批不用一釘的歇山頂亭子竣工時,他手持紫銅錘逐根梁柱敲擊,聽著某處傳來清越之聲,立即命人拆梁重製,錘柄上的鎏金螭紋硌得掌心生疼:“此音虛浮,必是卯眼尺寸差了分毫!明日卯時前,必須重做!”
隆冬的西苑工地,寒風卷著細雪掠過腳手架。朱由校裹著貂裘在雪地裡來回踱步,腳下的鹿皮靴踩碎薄冰,發出清脆聲響。他突然駐足在剛砌好的漢白玉圍欄前,指尖拂過欄板上的牡丹浮雕,凍得通紅的指甲在花瓣邊緣劃出白痕:“花瓣邊緣竟如此僵直,當以透雕技法重現徐熙‘落墨花’的意韻!即刻喚揚州的鏨刻聖手!”話音未落,早已待命的工匠立刻舉錘開工,火星濺在雪地上,轉瞬即逝。工地上的梆子聲從清晨響至深夜,監工太監捧著炭盆亦步亦趨,卻見皇帝蹲在凍土上,親手調整琉璃瓦的鋪設角度,呼出的白氣在琉璃釉麵上凝成霜花。
翌年盛夏,“靈囿”匾額懸於朱漆大門,金粉書寫的匾額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步入園中,曲水縈繞著九座形態各異的假山,石間藤蔓垂落如簾,暗藏機關的噴泉忽而騰空三尺,水珠在陽光下折射出七色光暈。朱漆回廊上,朱由校握著貴妃的手,腰間玉帶扣硌得她微微發疼。他指著遠處重簷六角亭笑道:“此亭名曰‘聽鬆’,棟梁取自終南山千年古柏,風過時自會奏出金石之音。待秋深時,亭外紅楓與琉璃瓦相映,更勝蓬萊仙境。”暮色漸濃時,他獨坐湖心亭,望著水麵倒映的飛簷鬥拱,遠處傳來更夫梆子聲,恍惚間竟分不清是人間仙境,還是天上宮闕。身旁的鎏金香爐升起嫋嫋青煙,將他的身影漸漸籠罩。
喜歡奇葩皇帝合集請大家收藏:()奇葩皇帝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