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年)的深秋,金陵城秣陵縣同夏裡三橋宅籠罩在一片朦朧之中。暮色如同被揉碎的煙霞,裹挾著潮濕的桂花香,絲絲縷縷地滲入雕花木窗的縫隙。宅院裡的青銅香爐青煙嫋嫋,丫鬟們端著熱水、布料來回穿梭,腳步急促卻又小心翼翼,生怕驚擾了產房內的動靜。
雕花紅木屏風外,蕭家親眷屏息圍坐。家主蕭順之時而摩挲著腰間玉玨,時而望向緊閉的房門,玄色錦袍下的雙手早已攥出薄汗。院角更漏聲滴答作響,與遠處秦淮河傳來的斷續槳聲交織成令人焦灼的韻律。忽而,一聲清亮啼哭刺破沉沉暮色,聲如鳳鳴,驚飛了簷角棲憩的寒鴉,也宣告著蕭家嫡子蕭衍的降臨。
乳母們手忙腳亂地捧著繈褓奔至堂前,金絲繡著雲紋的繈褓裡,新生嬰兒眉眼舒展,烏黑瞳仁裡流轉著星辰般的光澤,粉嫩的小手微微攥著,連掌紋都似蘊含著天地紋路。族中老嫗顫巍巍地合掌驚歎:此子掌心紋路呈字,額間紫氣隱現,必承天命!一旁觀禮的道士更是捋著胡須,口中念念有詞,稱其麵相貴不可言,日角龍顏,乃帝王之相,日後定能匡扶社稷,開創新朝氣象。蕭家眾人聽聞,紛紛跪地焚香,向列祖列宗稟報這祥瑞之兆。其父蕭順之身為齊高帝蕭道成的族弟,彼時正任丹陽尹之職,執掌京畿重地,權傾一時。這位出身蘭陵蕭氏的顯貴,身著緋色錦袍,腰間玉帶隨著匆忙的腳步叮當作響,匆匆從衙門趕來。踏入宅邸,穿過層層回廊,望見繈褓中幼子的那一刻,他剛毅的麵容瞬間柔和,不禁撫須長歎。
蕭家自漢朝開國功臣蕭何起,曆經四百餘年風雨沉浮,無論朝代如何更迭,始終秉持“治國安邦”的家訓。如今嫡子降世,恰如暗夜中燃起的新火,承載著延續家族榮耀的厚望。更令人矚目的是,蕭順之府邸密室中珍藏的《漢相遺訓》竹簡,曆經數代傳承,正靜靜等待著新主人續寫千年家學,此刻仿佛都在冥冥之中與新生的蕭衍產生了神秘的呼應。
母親張尚柔倚在繡榻上,蒼白麵容難掩欣喜,額前的發絲被汗水浸濕,貼在精致的眉梢。這位出身書香門第的婦人,顫抖著雙手,親手將溫潤玉佩係在兒子頸間,輕聲呢喃:“願吾兒如璞玉,經歲月琢磨成器。”此後的日子裡,她每日晨起在佛堂虔誠誦經,為兒子祈福,傍晚便在書房教讀。她手持書卷,聲音輕柔卻有力,將《詩經》的風雅與《女誡》的賢淑,化作細雨春風般的教導。每當夜幕降臨,燭火搖曳,蕭衍總愛蜷在母親膝頭,聽她講述先祖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講到精彩處,他明亮眼眸裡躍動著對英雄的向往,還會時不時地提出天真又有趣的問題,惹得母親忍俊不禁。
幼年蕭衍常穿梭於父親的書房,書房內書架林立,典籍如山。他踮著腳尖,指尖拂過泛黃的《漢書》竹簡,鼻尖縈繞著墨香與沉香交融的氣息。某日,家中宴請賓客,文人雅士齊聚一堂,談論古今。蕭衍好奇地站在一旁,忽指著牆上“文治武功”的匾額發問,稚嫩的聲音在安靜的書房中格外清晰,引得滿座賓客驚愕不已——五歲稚童竟能追問“文治何以安天下”。蕭順之大喜過望,眼中滿是驕傲,當即命人開庫取出珍藏多年的《孫子兵法》殘卷,親自教導兵法要義。庭院中,小小身影時而模仿書中陣法排兵布陣,用樹枝在地上劃出複雜的線條,時而捧卷誦讀至月上中天,月光灑在他專注的臉龐上,連府中的老仆都私下議論:“蕭家郎君,怕是要成擎天柱石,將來定會攪動這風雲變幻的天下。”
喜歡奇葩皇帝合集請大家收藏:()奇葩皇帝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