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寅日,派遣武候將軍上官懷仁攻打巴、壁、洋、集四州反叛的獠人,平定叛亂,俘獲男女六千多人。
五月,發生旱災。甲寅日,下詔讓五品以上官員上書言事。魏征上疏,認為:“陛下的誌向功業,和貞觀初年相比,有十條逐漸不能堅持到底。”其中一條認為:“近年來,輕易動用民力。還說:‘百姓無事就會驕逸,讓他們服勞役就容易驅使。’自古以來,沒有因為百姓安逸而衰敗、服勞役而安定的。這恐怕不是使國家興盛的至理名言。”太宗大加讚賞感歎,說:“已經把你的奏疏列在屏風上,早晚瞻仰,並且抄錄下來交付史官。”還賞賜魏征黃金十斤、禦馬兩匹。
六月,渝州人侯弘仁從牂柯開辟道路,經過西趙,出邕州,打通了通往交州、桂州的交通,蠻、俚族歸降的有兩萬八千多戶。
丙申日,立皇弟李元嬰為滕王。
自從結社率反叛後,上書言事的人大多說突厥人留在黃河以南不便。秋季七月庚戌日,太宗下詔任命右武候大將軍、化州都督、懷化郡王李思摩為乙彌泥孰俟利苾可汗,賜給他鼓和大旗;凡安置在各州的突厥及胡人,全部讓他們渡過黃河,返回原來的部落,讓他們世代充當藩屬屏障,長久保衛邊塞。突厥人都懼怕薛延陀,不肯出塞。太宗派遣司農卿郭嗣本賜給薛延陀璽書,說:“頡利戰敗後,他的部落都來歸順,我赦免他們過去的過錯,嘉獎他們後來的善行,對待他們的高官都像我的百官一樣,對待他們的部落都像我的百姓一樣。中原崇尚禮義,不滅亡彆人的國家,之前打敗突厥,隻是因為頡利一人危害百姓,實在不是貪圖他們的土地、人口和牲畜,一直想重新立一位可汗,所以把投降的部落安置在黃河以南,任由他們放牧。如今戶口繁衍增多,我十分高興。既然已經答應立可汗,就不能失信。秋季中旬將派遣突厥渡過黃河,恢複他們的故國。你們薛延陀先接受冊封,突厥後接受冊封,後者為小,前者為大。你們在沙漠以北,突厥在沙漠以南,各自守衛疆土,安撫部落。如果有越界無故相互劫掠的,我就發兵,各自追究其罪。”薛延陀接受詔令。於是派遣李思摩率領部落在黃河以北建立王庭,太宗親臨齊政殿為他餞行,李思摩流淚,捧著酒杯祝壽說:“我們是敗亡之餘,本應化為塵土,陛下保全我們的性命,重新立為可汗,願子孫萬代永遠侍奉陛下。”又派遣禮部尚書趙郡王李孝恭等人攜帶冊書,前往突厥部落,在黃河邊築壇立李思摩為可汗。太宗對侍從大臣說:“中原是根基,四方夷族是枝葉;割根基來奉養枝葉,樹木怎麼能繁茂!我不聽魏征的話,幾乎陷入困境。”又任命左屯衛將軍阿史那忠為左賢王,左武衛將軍阿史那泥熟為右賢王。阿史那忠是蘇尼失的兒子,太宗待他十分優厚,把宗室女兒嫁給她;等到出塞後,他懷念中原,見到使者就流淚請求入朝侍奉;太宗下詔允許。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八月辛未朔日,發生日食。
太宗下詔說:“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近來打官司的人有的自殘耳目,從今以後有犯這種罪的,先鞭打四十,然後依法處置。”
冬季十月甲申日,太宗車駕返回京城。
十一月辛亥日,任命侍中楊師道為中書令。
戊辰日,任命尚書左丞劉洎為黃門侍郎、參知政事。
太宗仍然希望高昌王麴文泰悔過,再次下璽書,向他指明禍福,征召他入朝;麴文泰最終稱病不來。十二月壬申日,派遣交河行軍大總管、吏部尚書侯君集,副總管兼左屯衛大將軍薛萬均等率領軍隊攻打高昌。
乙亥日,立皇子李福為趙王。
己醜日,吐穀渾王諾曷缽入朝,太宗把宗室女兒封為弘化公主,嫁給她。
壬辰日,太宗在鹹陽打獵,癸巳日,返回宮中。
太子李承乾常常因為打獵荒廢學業,右庶子張玄素勸諫,他不聽從。
這一年,全國共有三百五十八個州府,一千五百一十一個縣。
太史令傅奕深入研究術數書籍,卻始終不相信,生病後,不請醫生、不吃藥。有一位從西域來的僧人,擅長咒術,能讓人立刻死去,再念咒讓他複活。太宗挑選飛騎中身體強壯的人試驗,都像僧人說的那樣;把這件事告訴傅奕,傅奕說:“這是邪術。我聽說邪不壓正,請讓他咒我,一定不會起作用。”太宗命令僧人咒傅奕,傅奕起初沒有感覺,過了一會兒,僧人突然倒地,好像被什麼東西擊打,最終沒有複活。又有一位婆羅門僧人,說得到了佛齒,所擊之物沒有堅硬不碎的。長安的男女百姓紛紛前往觀看,像集市一樣熱鬨。傅奕當時臥病在床,對他的兒子說:“我聽說有金剛石,質地極其堅硬,沒有東西能損傷它,隻有羚羊角能擊破它,你去試試。”他的兒子前往觀看佛齒,拿出羚羊角敲擊,佛齒立刻破碎,觀看的人才散去。傅奕臨終前,告誡他的兒子不要學習佛書,終年八十五歲。又搜集魏晉以來駁斥佛教的人,編寫成《高識傳》十卷,流傳於世。
西突厥咥利失可汗的大臣俟利發與乙毗咄陸可汗合謀作亂,咥利失陷入困境,逃奔嚭購笏廊ァe笫П喜柯漵接他的侄子薄布特勒立為可汗,這就是乙毗沙缽羅葉護可汗。沙缽羅葉護即位後,在雖合水以北建立王庭,稱為南庭,龜茲、鄯善、且末、吐火羅、焉耆、石、史、何、穆、康等國紛紛歸附。乙毗咄陸在鏃曷山西建立王庭,稱為北庭,厥越失、拔悉彌、駁馬、結骨、火燅、觸水昆等國全部歸附,以伊列水為邊界。
貞觀十四年庚子,公元640年)
春季正月甲寅日,太宗親臨魏王李泰的府邸,赦免雍州長安縣在押的死刑以下囚犯,免除延康裡當年的租賦,賞賜李泰府中的僚屬及同裡的老人不等。
二月丁醜日,太宗親臨國子監,觀看釋奠典禮,命令祭酒孔穎達講解《孝經》,賞賜祭酒以下直至成績優異的學生不等的絲綢。當時太宗大規模征召天下名儒擔任學官,多次親臨國子監,讓他們講論經義,學生能通曉一部儒家經典以上的都能補任官職。增建學舍一千二百間,增加學生到三千二百六十人,連屯營飛騎也配備博士,讓他們教授經書,有能通曉經書的,允許參加貢舉考試。於是四方學者雲集京城,甚至高麗、百濟、新羅、高昌、吐蕃等國的酋長也派遣子弟請求進入國學,登上講筵聽講的有八千多人。太宗因為儒家學說的師承眾多,章句繁雜,命令孔穎達與各位儒士撰寫《五經》義疏,稱為《正義》,讓學者學習。
壬午日,太宗親臨驪山溫泉;辛卯日,返回宮中。
乙未日,太宗下詔尋求近代名儒梁代皇甫侃、褚仲都,周代熊安生、沈重,陳代沈文阿、周弘正、張譏,隋代何妥、劉炫等人的子孫,上報朝廷,將加以引薦提拔。
三月,竇州道行軍總管黨仁弘攻打羅竇反叛的獠人,擊敗他們,俘獲七千多人。
辛醜日,流鬼國派遣使者入朝進貢。流鬼國距離京城一萬五千裡,瀕臨北海,南鄰靺鞨,從未與中原往來,通過三次翻譯才來到唐朝。太宗任命其使者佘誌為騎都尉。
丙辰日,設置寧朔大使,以保護突厥。
夏季五月壬寅日,改封燕王李靈夔為魯王。
太宗將要前往洛陽,命令將作大匠閻立德尋找避暑的地方。秋季八月庚午日,在汝州西山修建襄城宮。閻立德是閻立本的哥哥。
高昌王麴文泰聽說唐朝出兵,對他的國人說:“唐朝距離我們七千裡,其中二千裡是沙漠,土地沒有水草,寒風像刀一樣,熱風像火燒一樣,怎麼能派大軍前來呢!過去我入朝,見到秦、隴以北,城邑蕭條,不再有隋朝時的景象。如今前來攻打我們,發兵多則糧草運輸跟不上;三萬以下,我們的力量就能製服他們。應當以逸待勞,坐收其弊。如果唐軍在城下停留,不超過二十天,糧草耗儘必然撤退,然後我們趁機追擊俘虜他們。有什麼值得憂慮的!”等到聽說唐軍抵達沙漠口岸,他憂愁恐懼,不知所措,發病而死,兒子麴智盛即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唐軍到達柳穀,偵察兵說麴文泰將在近日下葬,國人都聚集在那裡,各位將領請求襲擊他們,侯君集說:“不行,天子因為高昌無禮,所以派我討伐他們,如今在墓地襲擊彆人,不是討伐罪責的軍隊。”於是擂鼓進軍,到達田城,勸諭他們投降,田城守軍不投降,黎明時分發起進攻,到中午就攻克了,俘獲男女七千多人。任命中郎將辛獠兒為前鋒,夜間奔赴高昌都城,高昌出兵迎戰,戰敗,大軍隨後趕到,抵達城下。
麴智盛給侯君集寫信說:“得罪天子的是先王,上天的懲罰已經施加,他已經去世。我即位不久,希望尚書憐憫體察。”侯君集回信說:“如果能悔過,就應當束手到軍營門前投降。”麴智盛仍然不出來。侯君集命令填埋壕溝攻城,飛石如雨般落下,城中的人都躲在房屋裡。又建造巢車,高達十丈,俯瞰城中。有行人以及被飛石擊中的人,都大聲告知城中。起初,麴文泰與西突厥可汗結盟,約定有緊急情況相互援助;西突厥可汗派遣他的葉護駐守可汗浮圖城,為麴文泰聲援。等到侯君集抵達,西突厥可汗畏懼,向西逃走一千多裡,葉護獻出城池投降。麴智盛陷入困境,癸酉日,打開城門出城投降。侯君集分兵攻占土地,攻克二十二座城池,有八千零四十六戶,一萬七千七百人,土地東西八百裡,南北五百裡。
太宗想把高昌改為州縣,魏征勸諫說:“陛下剛即位時,麴文泰夫婦首先前來朝見,後來逐漸驕橫傲慢,所以才加以誅伐。罪責隻在麴文泰一人,應當安撫他的百姓,保全他的國家,重新立他的兒子為可汗,那麼威望和德行就能遍及邊遠地區,四方夷族都會心悅誠服。如今如果貪圖他的土地設置州縣,就需要常年派一千多人鎮守,幾年更換一次,往來途中死亡的人有十分之三四,供應衣物物資,遠離親戚,十年之後,隴右就會空虛耗費。陛下最終不能得到高昌的一粒糧食、一尺絲綢來資助中原,這就是所謂的分散有用的力量來做無用的事情。我看不出這樣做的好處。”太宗不聽從,九月,將高昌土地設為西州,將可汗浮圖城設為庭州,各自設置屬縣,乙卯日,在交河城設置安西都護府,留下軍隊鎮守。
侯君集俘獲高昌王麴智盛及其群臣豪傑返回唐朝。於是唐朝的疆域東到大海,西到焉耆,南到林邑,北到大漠,都設置了州縣,東西共計九千五百一十裡,南北共計一萬九百一十八裡。
侯君集討伐高昌時,派遣使者約焉耆與他合力,焉耆高興地聽從命令。等到高昌被攻破,焉耆王前往軍營門前拜見侯君集,並且說焉耆的三座城池先前被高昌奪取,侯君集上奏將高昌掠奪的焉耆百姓全部歸還。
冬季十月甲戌日,荊王李元景等人再次上表請求封禪,太宗沒有同意。
起初,陳倉折衝都尉魯寧因事被關押在獄中,自恃官階高,辱罵陳倉尉尉氏人劉仁軌,劉仁軌用杖打死了他。州府上報朝廷。太宗大怒,命令處死劉仁軌,怒氣仍未平息,說:“一個小小的縣尉,竟敢殺我的折衝都尉!”命令將他追回長安當麵責問。劉仁軌說:“魯寧當著百姓的麵這樣侮辱我,我實在憤怒才殺了他。”言辭神色鎮定自若。魏征在旁邊侍奉,說:“陛下知道隋朝滅亡的原因嗎?”太宗說:“為什麼?”魏征說:“隋朝末年,百姓強悍而欺淩官吏,就像魯寧這樣。”太宗高興,提拔劉仁軌為櫟陽丞。
太宗將要前往同州打獵,劉仁軌上書說:“今年秋季大豐收,百姓收獲的還隻有十分之一二,讓他們供應打獵事宜,修整道路、修補橋梁,動輒耗費一兩萬個工日,實在妨礙農業生產。希望陛下稍微停留十天,等待百姓收割完畢,這樣公私都能受益。”太宗賜璽書嘉獎並采納了他的建議,不久提拔他為新安縣令。閏十月乙未日,太宗前往同州;庚戌日,返回宮中。
丙辰日,吐蕃讚普派遣他的丞相祿東讚獻上五千兩黃金以及數百件珍玩,請求通婚。太宗答應將文成公主嫁給她。
十一月甲子朔日,冬至,太宗在南郊祭祀。當時《戊寅曆》以癸亥日為朔日,宣義郎李淳風上表說:“古代曆法劃分日期從子時的一半開始,今年甲子朔日冬至,但前太史令傅仁均減少餘數過多,以子時初為朔日,於是相差三刻,與天體運行不符,請重新加以考定。”眾人商議認為傅仁均確定的朔日略有誤差,李淳風的推算校訂更為精密,請求按照李淳風的建議,太宗聽從了。
丁卯日,禮官上奏請求將為高祖父母的服喪期改為齊衰五月,嫡子的妻子服喪期改為一年,嫂子、小叔、弟弟的妻子、丈夫的哥哥、舅舅都服小功;太宗聽從了。
丙子日,百官再次上表請求封禪,太宗下詔同意。又命令各位儒士詳細製定禮儀製度;任命太常卿韋挺等人為封禪使。
司門員外郎韋元方給使者發放過所通行憑證)拖延遲緩,使者上奏此事;太宗大怒,將韋元方貶為華陰縣令。魏征勸諫說:“帝王的震怒,不能隨意發作。前幾天因為使者的事情,連夜發出敕書,處理得像軍事機密一樣,誰不震驚害怕!況且宦官這類人,自古以來就難以教養,容易說長道短,引發禍患,讓他們獨自遠行出使,很不合適,這種風氣不能助長,應當慎重對待。”太宗采納了他的意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尚書左丞韋悰核查司農寺的木材價格比民間昂貴,上奏說司農寺有隱瞞吞沒之罪。太宗召見大理卿孫伏伽記錄司農寺的罪責。孫伏伽說:“司農寺沒有罪。”太宗感到奇怪,詢問原因,孫伏伽回答說:“隻因為官府的木材價格貴,所以民間的木材價格才便宜。如果官府的木材價格便宜,民間的木材價格就無法便宜了。我隻看到司農寺識大體,沒看到他們的過錯。”太宗醒悟,多次稱讚孫伏伽;回頭對韋悰說:“你的見識和才能遠遠不如孫伏伽。”
十二月丁酉日,侯君集在觀德殿獻上俘獲的高昌君臣。太宗舉行飲至禮軍隊凱旋後的慶功宴),大規模宴飲三天。不久,任命麴智盛為左武衛將軍、金城郡公。太宗得到高昌的樂工,將他們交付太常寺,把原來的九部樂擴充為十部樂。
侯君集攻破高昌後,私自盜取當地珍寶;將士們得知後,爭相盜竊,侯君集無法禁止,被有關部門彈劾,太宗下詔將侯君集等人關進監獄。中書侍郎岑文本上疏,認為:“高昌王昏庸無道,陛下命令侯君集等人討伐並攻克了它,不到十天,就將他們交付大理寺治罪。雖然侯君集等人自陷法網,但恐怕天下人會懷疑陛下隻記錄他們的過錯,而遺忘他們的功勞。我聽說任命將領出兵,主要目的是戰勝敵人,如果能戰勝敵人,即使貪婪也可賞賜;如果戰敗,即使廉潔也可誅殺。因此漢朝的李廣利、陳湯,晉朝的王浚,隋朝的韓擒虎,都身負罪責,君主因他們有功,都給予了封賞。由此可見,將帥大臣中,廉潔謹慎的少,貪圖財物的多。所以黃石公《軍勢》說:‘任用有智謀的人、勇敢的人、貪婪的人、愚笨的人,智謀的人樂於立功,勇敢的人喜好實現誌向,貪婪的人急於求利,愚笨的人不顧生死。’希望陛下記錄他們的微小功勞,寬恕他們的重大過錯,讓侯君集重新回到朝廷任職,繼續為陛下效力,雖然他們不是清正廉潔的大臣,仍可作為能利用其貪婪和愚勇的將領,這樣陛下雖然違背法律卻能彰顯仁德,侯君集等人雖然得到寬恕卻更能彰顯他們的過錯。”太宗於是釋放了他們。
又有人告發薛萬均私通高昌婦女,薛萬均不服,太宗從宮中放出高昌婦女交付大理寺,讓她與薛萬均對質,魏征勸諫說:“我聽說‘君主以禮對待臣子,臣子以忠侍奉君主。’如今派遣大將軍與亡國婦女對質閨房私情,屬實的話所得的利益輕微,不實的話所失去的威嚴沉重。從前秦穆公赦免盜馬的人,楚莊王寬恕絕纓的罪臣,何況陛下的道德高於堯、舜,卻還不如這兩位君主嗎!”太宗立即釋放了薛萬均。
侯君集的馬額頭生瘡流膿,行軍總管趙元楷親自用手指沾膿嗅聞,禦史彈劾他諂媚,將他降職為括州刺史。
高昌平定後,各位將領都立即受到賞賜,行軍總管阿史那社爾因沒有皇帝的敕旨,唯獨不接受賞賜,等到另外的敕旨下達後,才接受,所取的隻是一些年老體弱的奴仆和破舊物品而已。太宗讚賞他的廉潔謹慎,把從高昌得到的寶刀和一千段各種彩色絲綢賞賜給他。
癸卯日,太宗在樊川打獵;乙巳日,返回宮中。
魏征上疏,認為:“在朝的群臣中,擔任機要職務的人,雖然職責重大,但陛下對他們的信任還不夠深厚,因此有人心懷疑慮,處事苟且。陛下對大事寬容,對小罪嚴苛,臨時發怒斥責,難免摻雜個人愛憎。委托大臣處理大事,責成小臣辦理小事,這是治國的道理。如今任命官職時,重視大臣而輕視小臣;等到遇到事情時,卻信任小臣而懷疑大臣。信任所輕視的人,懷疑所重視的人,想要實現天下大治,怎麼可能呢!如果任命大臣擔任高官,卻苛求他們的細小過錯,那些舞文弄法的官吏,就會順著陛下的旨意,歪曲法律,羅織罪名。大臣為自己辯解,就認為他們心中不服罪;不辯解,就認為他們所犯罪行都是事實;進退兩難,無法自證清白,就會苟且謀求免禍,弄虛作假成為風氣。”太宗采納了他的意見。
太宗對侍從大臣說:“我雖然平定了天下,但守住天下卻非常困難。”魏征回答說:“我聽說戰勝容易,守住勝利的成果困難,陛下能說出這番話,是宗廟社稷的福氣啊!”
太宗聽說右庶子張玄素在東宮多次勸諫太子,提拔他為銀青光祿大夫,代理左庶子。太子曾經在宮中擊鼓,張玄素敲門懇切勸諫;太子拿出鼓,當著張玄素的麵把它毀壞。太子長時間不接見東宮官屬,張玄素勸諫說:“朝廷選拔優秀賢能的人來輔佐太子,如今動輒數月不見宮中大臣,這對太子的品德修養有什麼益處呢!況且宮中隻有婦女,不知道有沒有像樊姬那樣賢德的人呢?”太子不聽從。
張玄素年輕時擔任刑部令史,太宗曾經在朝臣麵前問他:“你在隋朝擔任什麼官職?”張玄素回答說:“縣尉。”太宗又問:“沒擔任縣尉時是什麼官職?”回答說:“流外官不入流的小吏)。”太宗又問:“在哪個部門?”張玄素感到羞恥,走出宮殿時幾乎不能邁步,臉色像死灰一樣。諫議大夫褚遂良上疏,認為:“君主能以禮對待臣子,臣子才能竭儘全力。張玄素雖然出身寒微,但陛下看重他的才能,提拔他為三品官員,輔佐皇儲,怎麼能再在群臣麵前窮究他的出身呢!拋棄往日的恩德,造成一朝的羞恥,讓他心懷鬱結,又怎麼能要求他堅守節操、為國捐軀呢!”太宗說:“我也後悔問了這件事,你的奏疏深深契合我的心意。”褚遂良是褚亮的兒子。孫伏伽和張玄素在隋朝都擔任令史,孫伏伽有時在大庭廣眾之下自述往事,毫無隱瞞。
戴州刺史賈崇因為所管轄的地區有人犯了十惡之罪,被禦史彈劾。太宗說:“從前唐堯、虞舜這樣的大聖人,貴為天子,也不能感化他們的兒子;何況賈崇隻是一個刺史,難道能讓他的百姓家家戶戶都行善嗎!如果因為這件事被貶黜,那麼州縣官員就會互相包庇,放縱罪犯。從今以後,各州有犯十惡之罪的,不要彈劾刺史,隻讓他們明確加以糾察,依法定罪,希望能肅清奸惡之人。”
太宗親自檢閱軍隊,因為部隊陣列不整齊,命令大將軍張士貴杖責中郎將等人;又因為杖責過輕而發怒,將張士貴交給司法官吏治罪。魏征勸諫說:“將軍的職責,是國家的爪牙;讓他執行杖責,已經不符合國家的法度,何況因為杖責過輕就將他交給司法官吏治罪呢!”太宗立即釋放了張士貴。
上書言事的人大多請求太宗親自閱覽表奏,以防被蒙蔽。太宗以此詢問魏征,魏征回答說:“這些人不識大體,如果一定要讓陛下一一親自閱覽,不僅朝堂上的事情,州縣的事情也應當親自處理了。”
喜歡資治通鑒白話版請大家收藏:()資治通鑒白話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