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紀九(公元628年-631年)_資治通鑒白話版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資治通鑒白話版 > 唐紀九(公元628年-631年)

唐紀九(公元628年-631年)(1 / 2)

貞觀二年戊子年,公元628年)

九月,丙午日,首次下令退休官員的品級在原品級之上。

太宗說:“近來見群臣多次上表祝賀祥瑞,百姓富足即便沒有祥瑞,也不妨礙成為堯、舜之世;百姓愁苦怨恨即便多有祥瑞,也依然是桀、紂之世。後魏時期,官吏焚燒連理木、煮白雉鳥食用,難道能算天下大治嗎!”丁未日,下詔:“從今以後,隻有大的祥瑞允許上表奏聞,其餘各類祥瑞,上報相關部門即可。”曾有白鵲在寢殿的槐樹上築巢,巢穴首尾相連如同腰鼓,身邊的人都祝賀。太宗說:“我常嘲笑隋煬帝喜好祥瑞。祥瑞在於得到賢才,這有什麼值得祝賀的!”下令毀掉巢穴,將白鵲放逐到野外。

天旱少雨,中書舍人李百藥上書說:“往年雖放出部分宮女,但聽聞太上皇宮中及後宮裡,無用的宮女仍有很多,這不僅白白耗費衣食,且陰氣鬱積,也足以導致乾旱。”太宗說:“婦人被幽閉在深宮,實在令人憐憫。除了灑掃之外,又有什麼用處,應當全部放出,任由她們尋找配偶。”於是派遣尚書左丞戴胄、給事中洹水人杜正倫在掖庭西門挑選宮女放出,前後共放出三千多人。

己未日,突厥侵犯邊境。朝臣中有人請求修複古代長城,征調百姓駐守堡壘,太宗說:“突厥接連遭遇災異,頡利可汗不知畏懼反而更加暴虐,骨肉相殘,滅亡就在眼前。我正要為大家掃清沙漠,何必勞民傷財去修築遙遠的堡壘要塞呢!”

壬申日,任命前司農卿竇靜為夏州都督。竇靜在司農寺時,少卿趙元楷擅長搜刮民財,竇靜鄙視他,對下屬大聲說:“隋煬帝奢侈無度、橫征暴斂,司農寺非趙元楷不可;如今天子節儉愛民,趙元楷又有什麼用呢!”趙元楷十分慚愧。

太宗問王珪:“近代治理國家的人越來越不如古代,為什麼?”王珪回答:“漢代崇尚儒術,宰相大多任用精通經術的人,所以風俗淳厚;近代重視文辭輕視儒術,又摻雜法律,這就是治理教化逐漸衰敗的原因。”太宗認為他說得對。

冬季,十月,禦史大夫、參與朝政的安吉襄公杜淹去世。

交州都督遂安公李壽因貪汙獲罪,太宗認為瀛州刺史盧祖尚文武雙全、廉潔公平、正直無私,征召他入朝,告知他:“交趾地區長期沒有合適的官員,需要你去鎮守安撫。”盧祖尚拜謝後退出,不久又後悔,以舊病為由推辭。太宗派遣杜如晦等人傳達旨意說:“平民百姓尚且重視承諾,你為何既答應我又反悔呢!”盧祖尚堅決推辭。戊子日,太宗再次召見他,勸說他,盧祖尚仍固執不肯。太宗大怒說:“我派人做事卻沒人服從,還怎麼治理國家!”下令將他在朝堂斬首,不久又後悔了。有一天,太宗與侍臣談論“齊文宣帝是怎樣的人?”魏征回答:“文宣帝狂暴,但有人與他爭辯,隻要道理在對方那邊,他就會聽從。前青州長史魏愷出使梁朝返回後,被任命為光州長史,不肯赴任,楊遵彥上奏彈劾他。文宣帝發怒,召見並責備他。魏愷說:‘我在梁朝出使時,梁主賜給我僅次於三公的職位,我尚且不願赴任,如今改任光州長史,我怎敢有怨言!’文宣帝回頭對楊遵彥說:‘他說得有道理,你赦免他吧。’這是他的長處。”太宗說:“對。之前盧祖尚雖然違背了人臣的道義,但我殺他也過於殘暴,由此說來,我不如文宣帝啊!”下令恢複盧祖尚的官爵蔭庇。

魏征相貌平平,卻有膽略,善於說服君主改變主意,常常冒犯君主威嚴苦苦勸諫;有時遇到太宗大怒,魏征神色不變,太宗也會因此收斂怒氣。魏征曾請假去掃墓,返回後對太宗說:“有人說陛下想要前往南山,外麵的人都已整裝完畢,卻最終沒有成行,為什麼?”太宗笑著說:“起初確實有這個想法,擔心你生氣,所以中途停止了。”太宗曾得到一隻好鷂鷹,放在手臂上把玩,望見魏征前來,急忙把鷂鷹藏在懷裡;魏征上奏事情故意拖延很久,鷂鷹最終死在懷裡。

十一月,辛酉日,太宗祭祀圜丘。

十二月,壬午日,任命黃門侍郎王珪為守侍中。太宗曾閒居,與王珪交談,有位美人在旁邊侍奉,太宗指著美人對王珪說:“這是廬江王李瑗的姬妾,李瑗殺死她的丈夫後把她納為姬妾。”王珪起身離席說:“陛下認為廬江王納她為妾是對的,還是錯的?”太宗說:“殺人奪妻,你何必問對錯!”王珪回答:“從前齊桓公知道郭公滅亡的原因,是因為郭公能欣賞賢才卻不能任用,而齊桓公自己也拋棄了進言的人,管仲認為齊桓公與郭公沒有區彆。如今這位美人還在陛下身邊,我認為陛下是認可廬江王的做法的。”太宗高興,立即把美人送出宮,歸還她的親族。

太宗讓太常少卿祖孝孫教宮女音樂,祖孝孫沒有達到太宗的要求,太宗責備他。溫彥博、王珪勸諫說:“祖孝孫是有德行的文人,如今卻讓他教宮女,還因此譴責他,我們私下認為不妥。”太宗發怒說:“我把你們當作心腹,你們應當竭儘忠誠正直來侍奉我,卻反而偏袒下屬欺騙君主,為祖孝孫遊說嗎?”溫彥博叩拜謝罪。王珪不拜,說:“陛下責備我忠誠正直,如今我所說的難道是私情嗎!這是陛下辜負我,不是我辜負陛下。”太宗沉默不語,此事作罷。第二天,太宗對房玄齡說:“自古以來帝王接納勸諫確實困難,我昨天責備溫彥博、王珪,至今仍後悔。你們不要因此而不敢暢所欲言。”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太宗說:“為我養育百姓的,隻有都督、刺史,我常常把他們的名字寫在屏風上,坐臥都能看到,了解他們在任上的善惡事跡,都注在名字下麵,以便升降官職。縣令尤其親近百姓,不能不慎重選擇。”於是下令內外五品以上官員,各自舉薦能擔任縣令的人,上報他們的名字。

太宗說:“近來有奴仆告發主人謀反的情況,這是有害的風氣。謀反不可能獨自做成,必定會與人同謀,還擔心不會敗露,何必讓奴仆告發呢!從今以後,有奴仆告發主人的,都不要接受,還要將奴仆斬首。”

西突厥統葉護可汗被他的伯父殺死;伯父自立為可汗,即莫賀咄侯屈利俟毗可汗。國內百姓不服,弩矢畢部推舉泥孰莫賀設為可汗,泥孰不肯接受。統葉護可汗的兒子咥力特勒為躲避莫賀咄的災禍,逃到康居,泥孰迎接並擁立他為乙毗缽羅肆葉護可汗,與莫賀咄相互攻打,戰事不斷,兩人都派遣使者前來請求和親。太宗沒有同意,說:“你們國家正處於內亂,君臣地位尚未穩定,怎麼能談論和親呢!”並且諭令他們各自堅守自己的領地,不要再相互攻打。於是之前臣服於西突厥的西域各國及敕勒各部都反叛了。

突厥北部的各部落大多反叛頡利可汗,歸順薛延陀,共同推舉薛延陀的俟斤夷男為可汗,夷男不敢接受。太宗正計劃對付頡利可汗,派遣遊擊將軍喬師望從小路攜帶冊書任命夷男為真珠毗伽可汗,賜給他鼓和大旗。夷男大喜,派遣使者入朝進貢,在大漠的鬱督軍山下建立牙帳,東至靺鞨,西至西突厥,南接沙漠,北至俱倫水;回紇、拔野古、阿跌、同羅、仆骨、霫等部落都臣服於他。

貞觀三年己醜年,公元629年)

春季,正月,戊午日,太宗祭祀太廟;癸亥日,在東郊舉行耕藉禮。

僧人法雅因散布妖言被處死。司空裴寂曾聽過他的妖言,辛未日,裴寂因此獲罪被免官,遣返回鄉。裴寂請求留在京城,太宗責備他說:“論你的功勞,怎能達到今天的地位!不過是因為恩澤才位居群臣之首。武德年間,賄賂公開盛行,法度紊亂,都是你的緣故,隻是因為你是舊臣,不忍心對你依法嚴懲。能夠回去守護祖先墳墓,已經是很幸運的了!”裴寂於是返回蒲州。不久,裴寂又因狂人信行說他有天命,而裴寂沒有上報,按罪當死;被流放靜州。恰逢山羌作亂,有人說羌人劫持裴寂立他為主帥。太宗說:“裴寂本該處死,我饒了他,他必定不會這樣做。”不久就聽說裴寂率領家仆打敗了亂賊。太宗思念他輔佐自己即位的功勞,征召他入朝,恰逢他去世。

二月,戊寅日,任命房玄齡為左仆射,杜如晦為右仆射,任命尚書右丞魏征為守秘書監,參與朝政。

三月,己酉日,太宗審查在押囚犯。有個叫劉恭的人,脖子上有“勝”字紋路,自稱“應當勝過天下人”,因此被關押在獄中。太宗說:“如果上天要讓他興起,不是我能除掉的;如果沒有天命,‘勝’字紋路又有什麼用!”於是釋放了他。

丁巳日,太宗對房玄齡、杜如晦說:“你們擔任仆射,應當廣泛尋求賢才,根據他們的才能授予官職,這是宰相的職責。近來聽說你們忙於處理訴訟案件,日夜都沒有空閒,怎能幫助我尋求賢才呢!”於是下令“尚書省的瑣碎事務交給左右丞處理,隻有大事需要上奏的,才告知仆射。”

房玄齡通曉政務,又有文才,日夜儘心操勞,唯恐有一件事處理不當;執法寬厚公平,聽到彆人的善行,就像自己擁有一樣,不要求彆人完美無缺,不用自己的長處苛求彆人。他與杜如晦引薦提拔賢才,常常擔心做得不夠。朝廷的規章製度,都是他們二人製定的。太宗每次與房玄齡商議事情,必定會說:“非杜如晦不能決斷。”等到杜如晦到來,最終還是采用房玄齡的計策。因為房玄齡善於謀劃,杜如晦善於決斷。二人配合默契,同心為國,所以唐代稱讚賢相,首推房玄齡、杜如晦。房玄齡雖然受到太宗的寵信優待,有時因事被譴責,就會連續幾天到朝堂上叩首請罪,恐懼得仿佛無地自容。

房玄齡監修國史,太宗對他說:“近來看到《漢書》記載了《子虛賦》《上林賦》,辭藻華麗卻沒有用處。那些上書議論政事,言辭道理懇切直率的,無論我是否采納,都應當記載下來。”

夏季,四月,乙亥日,太上皇遷居弘義宮,改名為大安宮。太宗開始在太極殿處理朝政,對侍臣說:“中書省、門下省是關鍵部門,詔令敕令有不合適的,都應當議論辯駁。近來隻看到順從,聽不到不同意見。如果隻是傳遞文書,誰不能做,何必挑選賢才呢!”房玄齡等人都叩首謝罪。舊例:凡軍國大事,中書舍人各自發表意見,聯名簽署,稱為五花判事。中書侍郎、中書令審查,給事中、黃門侍郎駁回糾正。太宗開始申明舊製,從此很少有失誤之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茌平人馬周,在長安遊曆,住在中郎將常何家中。六月,壬午日,因乾旱,太宗下詔讓文武官員極力進言政事得失。常何是武人,沒有學問,不知道該說什麼,馬周代替他上書陳述有利國家的二十多條建議。太宗對常何的才能感到奇怪,詢問他,常何回答:“這不是我能做到的,是我家的門客馬周為我起草的。”太宗立即召見馬周;馬周還沒到,太宗多次派遣使者催促。等到馬周拜見,太宗與他交談,十分高興,讓他在門下省任職,不久任命他為監察禦史,馬周奉命出使,符合太宗的旨意。太宗認為常何善於識人,賞賜他三百匹絹帛。

秋季,八月,己巳朔日,發生日食。

丙子日,薛延陀毗伽可汗派遣他的弟弟統特勒入朝進貢,太宗賜給他寶刀和寶鞭,對他說:“你所統領的部落中,有犯大罪的就斬首,犯小罪的就用鞭抽打。”夷男十分高興。突厥頡利可汗非常恐懼,開始派遣使者稱臣,請求迎娶公主,行女婿之禮。

代州都督張公謹上書陳述突厥可以攻取的理由,認為:“頡利可汗放縱欲望、肆意暴虐,誅殺忠良,親近奸佞,這是第一條。薛延陀等各部都已反叛,這是第二條。突利可汗、拓設、欲穀設都獲罪,無處容身,這是第三條。塞北發生霜凍乾旱,糧草匱乏,這是第四條。頡利可汗疏遠本族親屬,親信委托給各部落胡人,胡人反複無常,大軍一到,必定發生內亂,這是第五條。中原人流入北方的,數量很多,近來聽說他們到處聚集,占據險要山地,大軍出塞,他們自然會響應,這是第六條。”太宗因頡利可汗既請求和親,又援助梁師都,丁亥日,任命兵部尚書李靖為行軍總管討伐突厥,任命張公謹為副總管。

九月,丙午日,突厥俟斤九人率領三千騎兵前來投降。戊午日,拔野古、仆骨、同羅、奚族酋長一同率領部眾前來投降。

冬季,十一月,辛醜日,突厥侵犯河西地區,肅州刺史公孫武達、甘州刺史成仁重與突厥交戰,擊敗突厥,俘虜一千多人。

太宗派遣使者到涼州,都督李大亮有一隻好鷹,使者暗示李大亮獻上鷹。李大亮秘密上表說:“陛下早已停止打獵,而使者卻索要獵鷹。如果這是陛下的意思,就嚴重違背了過去的旨意;如果是使者擅自做主,就是派遣的人不合適。”癸卯日,太宗對侍臣說:“李大亮可以稱得上忠誠正直。”親手寫下詔書褒獎他,賜給他胡瓶和荀悅的《漢紀》。

庚申日,任命並州都督李世積為通漢道行軍總管,兵部尚書李靖為定襄道行軍總管,華州刺史柴紹為金河道行軍總管,靈州大都督薛萬徹為暢武道行軍總管,兵力共十餘萬,均受李靖節製,兵分幾路出擊突厥。

乙醜日,任城王李道宗在靈州攻打突厥,擊敗突厥軍。

十二月,戊辰日,突利可汗入朝,太宗對侍臣說:“從前太上皇為了百姓,向突厥稱臣,我一直為此痛心。如今突厥單於叩首臣服,差不多可以洗刷過去的恥辱了。”

壬午日,靺鞨派遣使者入朝進貢,太宗說:“靺鞨遠道而來,是因為突厥已經臣服的緣故。古人說抵禦戎狄沒有上策,我如今治理好中原,四方夷族自然歸順,這難道不是上策嗎!”

癸未日,右仆射杜如晦因病辭職,太宗批準。

乙酉日,太宗問給事中孔穎達:“《論語》中‘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是什麼意思?”孔穎達詳細解釋含義並回答,還說:“不僅平民如此,帝王也應這樣。帝王內心蘊含神明,外表應當沉靜寡言,所以《易經》說‘以蒙昧之道培養正道,以隱晦之德治理民眾’。如果身居至尊之位,炫耀聰明,以才能欺淩他人,掩飾過錯、拒絕勸諫,就會上下不通,這是自取滅亡之道。”太宗深表讚同。

庚寅日,突厥鬱射設率領部眾前來投降。

閏十二月,丁未日,東謝酋長謝元深、南謝酋長謝強入朝。各謝部都是南蠻的分支,居住在黔州以西。太宗下詔以東謝部之地設應州、南謝部之地設莊州,隸屬於黔州都督。

當時遠方各國前來朝貢的很多,服裝奇異,中書侍郎顏師古請求繪製圖樣留給後世,作《王會圖》,太宗批準。

乙醜日,牂柯酋長謝能羽及充州蠻入朝進貢,太宗下詔以牂柯部之地設牂州;黨項酋長細封步賴前來投降,以其地設軌州;分彆任命其酋長為刺史。黨項地域綿延三千裡,各姓分為部落,互不統屬,細封氏、費聽氏、往利氏、頗超氏、野辭氏、旁當氏、米擒氏、拓跋氏都是大姓。細封步賴受到唐朝禮遇後,其餘各部相繼前來投降,朝廷以其地設崌、奉、岩、遠四州。

這一年,戶部上奏:中原人從塞外歸來,及四方夷族前後投降歸附的,男子達一百二十餘萬人。

房玄齡、王珪掌管內外官員考核,治書侍禦史萬年人權萬紀上奏稱考核不公,太宗命侯君集調查。魏征勸諫說:“房玄齡、王珪都是朝廷舊臣,向來因忠誠正直被陛下信任,考核官員眾多,其間難免有一二人不當!考察實情,終究不是徇私舞弊。如果調查證實有失當之處,他們就會失去信任,怎能再擔當重任!況且權萬紀近來一直在考核現場,從未提出異議;等到自己未能得到滿意考核結果,才開始申訴。這不過是想激怒陛下,並非竭誠為國。即便調查屬實,對朝廷也無多大益處;若本是虛妄,反而辜負陛下委任大臣的心意。我所珍視的是治國大體,並非偏袒二人。”太宗於是擱置此事不再追究。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濮州刺史龐相壽因貪汙被免職,自稱曾在秦王府任職;太宗憐憫他,想讓他官複原職。魏征勸諫說:“秦王府的舊部,朝廷內外有很多,若人人都依仗陛下恩寵徇私,會讓行善者感到恐懼。”太宗欣然采納,對龐相壽說:“我從前為秦王,隻是一府之主;如今身居皇位,是天下之主,不能獨自偏袒舊人。大臣們堅持原則,我怎敢違背!”賜給絲帛打發他離去。龐相壽流淚而去。

貞觀四年庚寅年,公元630年)

春季,正月,李靖率領三千精銳騎兵從馬邑進軍屯駐惡陽嶺,夜間襲擊定襄,攻破城池。突厥頡利可汗未料到李靖突然到來,大驚說:“唐朝若不是傾國而來,李靖怎敢孤軍至此!”其部眾一天之內多次受驚,於是將牙帳遷到磧口。李靖又派遣間諜離間頡利的親信,頡利的親信康蘇密帶著隋蕭皇後及隋煬帝之孫楊政道前來投降。乙亥日,抵達京師。此前,有投降的胡人說“中原有人私下與蕭皇後通信”。到這時,中書舍人楊文瓘請求審訊,太宗說:“天下未定之時,突厥強盛,愚民無知,或許有此類事。如今天下已安,既往之罪,何必追究!”

李世積從雲中出兵,與突厥在白道交戰,大破突厥軍。

二月,己亥日,太宗前往驪山溫泉。

甲辰日,李靖在陰山擊敗突厥頡利可汗。

此前,頡利戰敗後,逃竄到鐵山,殘餘部眾仍有數萬;派遣執失思力入朝拜見,謝罪請求舉國歸附,自己親自入朝。太宗派遣鴻臚卿唐儉等人安撫他,又下詔命李靖領兵迎接頡利。頡利表麵言辭謙卑,內心實則猶豫,想等到草青馬肥時,逃往漠北。李靖領兵與李世積在白道會合,商議說:“頡利雖敗,部眾仍盛,若逃到漠北,依附九姓部落,道路險阻遙遠,難以追擊。如今朝廷使者已到,突厥必定放鬆警惕,若挑選一萬精銳騎兵,攜帶二十天口糧前去襲擊,可不戰而擒。”將計謀告知張公謹,張公謹說:“詔書已允許他們投降,使者還在那裡,怎能襲擊!”李靖說:“這正是韓信破齊的計策。唐儉等人不足惜!”於是領兵連夜出發,李世積隨後跟進,軍隊抵達陰山,遭遇突厥一千多帳落,全部俘獲隨軍。頡利見到使者,大喜過望,心神安定。李靖派武邑人蘇定方率領二百騎兵為前鋒,乘霧前進,距離牙帳七裡時,突厥才發覺。頡利騎千裡馬先行逃跑,李靖大軍趕到,突厥部眾潰散。唐儉脫身逃回。李靖斬殺一萬餘人,俘獲男女十餘萬,繳獲各種牲畜數十萬,殺死隋義成公主,擒獲其子疊羅施。頡利率領一萬餘人企圖渡過沙漠,李世積駐軍磧口,頡利到達後無法渡過,其大酋長紛紛率領部眾投降,李世積俘獲五萬餘人返回。開拓疆土從陰山以北到大漠,捷報傳至京師。

丙午日,太宗返回宮中。

甲寅日,因攻克突厥大赦天下。任命禦史大夫溫彥博為中書令,守侍中王珪為侍中;守戶部尚書戴胄為戶部尚書,參與朝政;太常少卿蕭瑀為禦史大夫,與宰臣共同參議朝政。

三月,戊辰日,任命突厥夾畢特勒阿史那思摩為右武修大將軍。

四方夷族首領前往宮闕請求太宗稱天可汗,太宗說:“我是大唐天子,又要兼行可汗之事嗎?”群臣及四方夷族都高呼萬歲。此後太宗用璽書賜給西北各族首領,均自稱天可汗。

庚午日,突厥思結俟斤率領四萬部眾前來投降。

丙子日,任命突利可汗為右衛大將軍、北平郡王。

起初,始畢可汗任命啟民可汗的母弟蘇尼失為沙缽羅設,統領五萬部落,牙帳設在靈州西北。等到頡利朝政混亂,唯獨蘇尼失所部沒有二心。突利前來投奔唐朝時,頡利立蘇尼失為小可汗。頡利戰敗逃跑後,前往依附蘇尼失,準備逃奔吐穀渾。大同道行軍總管任城王李道宗領兵逼近,命蘇尼失擒送頡利。頡利帶領數名騎兵連夜逃跑,藏匿在荒穀中。蘇尼失恐懼,疾馳追擊擒獲頡利。庚辰日,行軍副總管張寶相率領部眾突然抵達沙缽羅營,俘獲頡利送往京師,蘇尼失率領全部部眾前來投降,漠南之地於是空曠無人。

蔡成公杜如晦病重,太宗派太子前去探望,又親自前往慰問。甲申日,杜如晦去世。太宗每次得到好物,總會想起杜如晦,派人賞賜其家人。久而久之,談及杜如晦,必定流淚,對房玄齡說:“你與杜如晦一同輔佐我,如今隻能見到你,見不到杜如晦了!”

突厥頡利可汗被押到長安,夏季,四月,戊戌日,太宗親臨順天樓,大規模陳列文物,召見頡利,責備他說:“你憑借父兄的基業,放縱淫虐導致滅亡,這是第一條罪;多次與我結盟卻違背,這是第二條罪;恃強好戰,致使白骨遍野,這是第三條罪;踐踏我國莊稼,掠奪我百姓子女,這是第四條罪;我赦免你的罪行,保全你的社稷,你卻拖延不來歸附,這是第五條罪。不過自從便橋會盟以來,你不再大舉入侵,因此得以不死。”頡利痛哭謝罪後退下。太宗下詔將他安置在太仆寺,供給豐厚的糧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太上皇聽說擒獲頡利,感歎說:“漢高祖被困白登,未能報仇;如今我兒子能消滅突厥,我托付得人,還有什麼可擔憂的!”太上皇召集太宗及十幾位權貴大臣、諸王、妃嬪、公主在淩煙閣設宴,酒酣之際,太上皇親自彈奏琵琶,太宗起舞,公卿大臣輪番起身祝壽,直至深夜才散去。


最新小说: 禦獸之我真不是天才 修真萬年之我的傻婿人生 表嫂守寡後,卻做了我的女人 烽火涅盤抗日血淚 壞消息有鬼,好消息我會修仙 開局守倉庫,我在川軍造王牌 妹妹被賣紅燈區,大帝歸來殺瘋了 娛樂天王:從橫店演屍體開始 外灘渡劫?我749身份曝光了! 多了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