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紀四 (公元前297-前273年)_資治通鑒白話版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資治通鑒白話版 > 周紀四 (公元前297-前273年)

周紀四 (公元前297-前273年)(1 / 2)

公元前297年,甲子年

楚懷王一直想逃離秦國。好不容易找到機會跑了出來,結果被秦國發現,他們封鎖了楚國方向的道路。楚懷王沒辦法,隻能抄小路逃向趙國。可當時趙主父在代地,趙國的人不敢收留楚懷王。楚懷王又打算逃去魏國,還沒到就被秦國追兵抓住,押回了秦國。

這一年,魯平公去世,他的兒子賈即位,史稱魯緡王。

公元前296年,乙醜年

楚懷王在秦國一病不起,最終死在了那裡,秦國把他的靈柩送回了楚國。楚國百姓都非常同情楚懷王,就像失去了自家親人一樣悲傷。其他諸侯國也因此覺得秦國做事太不地道。

齊國、韓國、魏國、趙國、宋國一起出兵攻打秦國,打到鹽氏這個地方就撤回去了。秦國為了求和,把武遂還給韓國,把封陵還給魏國。

趙主父去新占領的地方巡視,從代地出發,在西河遇見了樓煩王,還把樓煩王的軍隊收歸己用。

這一年,魏襄王去世,他的兒子魏昭王即位;韓襄王也去世了,他的兒子韓厘王咎繼位。

公元前295年,丙寅年

秦國的尉錯帶兵攻打魏國的襄城。趙主父和齊國、燕國聯手滅掉了中山國,把中山國的國君流放到膚施。班師回朝後,趙主父論功行賞,大赦天下,還擺了五天酒宴慶祝。

趙主父把代地封給了大兒子趙章,封他為安陽君。趙章平日裡就驕奢放縱,心裡很不服自己的弟弟趙王何。趙主父派田不禮去輔佐趙章。李兌對肥義說:“公子章身強力壯,野心勃勃,他的黨羽眾多;田不禮殘忍好殺又驕橫,這兩人湊到一起,肯定要搞陰謀。小人一旦有了野心,做事不計後果,隻看眼前利益,大禍很快就要來了。您現在責任重大、權勢又高,很可能成為禍亂的開端和焦點。您為什麼不稱病不出,把政權交給公子成呢?彆給禍事當梯子,這樣不好嗎?”肥義說:“當初主父把趙王托付給我,說:‘不要改變原則,不要動搖想法,堅守本心,至死方休。’我鄭重地接受了命令並記錄下來。現在因為害怕田不禮帶來的禍事,就忘了自己的承諾,還有比這更大的變節嗎?俗話說:‘就算死者複活,生者也問心無愧。’我想實現自己的諾言,怎麼能隻想著保全性命呢?您能這樣提醒我,是對我的忠誠。但我已經許下過承諾,無論如何都不會食言!”李兌說:“好吧,您多保重!我看您今年怕是凶多吉少了。”說完,流著淚離開了。之後,李兌多次去找公子成,商量防備田不禮的事。肥義對信期說:“公子章和田不禮表麵上看起來還行,實則心術不正。他們有宮裡的支持,在外又肆意妄為,假傳命令、獨斷專行對他們來說不是難事。我現在特彆擔心,晚上睡不著,吃飯也不香,一定要小心他們搞突然襲擊。從現在起,要是有人來召見大王,必須先經過我同意,我會先去探探情況,確定沒事大王才能去。”信期說:“好。”

有一次,趙主父讓趙王何臨朝接見大臣,自己在旁邊偷偷觀察。他看到大兒子趙章一副萎靡不振的樣子,反過來向弟弟稱臣,心裡十分憐憫他。於是,趙主父就想把趙國一分為二,讓趙章在代地稱王,不過這個想法還沒確定就擱置了。後來,趙主父和趙王何到沙丘遊玩,各自住在不同的宮室。公子章和田不禮趁機發動叛亂,假傳趙主父的命令召見趙王何。肥義先去查看情況,結果被殺死了。高信立刻帶著趙王何與叛軍作戰。公子成和李兌從國都趕來,召集四個城邑的軍隊平亂,殺死了公子章和田不禮,還鏟除了他們的黨羽。公子成當上了丞相,封號為安平君;李兌做了司寇。當時趙王何年紀還小,公子成和李兌把持著趙國的政權。公子章叛亂失敗後,逃到趙主父那裡,趙主父收留了他。公子成和李兌就包圍了趙主父住的宮室。公子章死後,兩人商量說:“因為公子章的事,我們包圍了主父的宮室。現在要是撤兵,我們肯定會被滅族!”於是繼續包圍宮室,還下令:“宮裡的人,最後出來的滅族!”宮裡的人全都跑了出來。趙主父想出來卻出不去,又沒有吃的,隻能掏鳥窩裡的幼鳥充饑。就這樣過了三個多月,趙主父餓死在了沙丘宮。確定趙主父死後,趙國才向各國報喪。趙主父一開始立大兒子趙章為太子,後來娶了吳娃,非常寵愛她,好幾年都很少見其他人。吳娃生下兒子何後,趙主父就廢了太子章,改立何做太子。吳娃死後,趙主父對何的寵愛也漸漸淡了,又可憐起原來的太子章,就想讓兩個兒子都當王,一直猶豫不決,最終導致了這場禍亂。

這一年,秦國的樓緩被免去丞相之職,魏冉接替了他。

公元前294年,丁卯年

秦國在解這個地方打敗了魏國的軍隊。

公元前293年,戊辰年

韓國的公孫喜聯合魏國一起攻打秦國。穰侯魏冉向秦王推薦左更白起,讓他代替向壽統率軍隊。白起在伊闕大敗魏、韓聯軍,斬殺了二十四萬人,俘虜了公孫喜,還攻下五座城池。秦王任命白起為國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秦王給楚王寫信說:“楚國背叛了秦國,我準備率領諸侯一起攻打楚國,希望大王整頓好軍隊,咱們痛痛快快打一仗!”楚王很害怕,隻好又和秦國和親。

公元前292年,己巳年

楚襄王從秦國迎娶了一位女子。

司馬光評論說:秦國的做法太不講道理了,殺了人家的父親,又要挾人家的兒子;楚國也不爭氣,能忍受殺父之仇,還和仇人結親!唉!要是楚國的國君能治國得法,臣子能選賢任能,秦國再強大,又怎麼能欺負楚國呢?荀子說得好:“治國之道用得好,百裡之地也能獨立自強;用得不好,楚國六千裡土地也會被仇人奴役。”所以說,國君不致力於掌握治國之道,隻想著擴張勢力,這就是國家危險的根源。

這一年,秦國的魏冉因病辭去丞相之職,秦王任命客卿燭壽為丞相。

公元前291年,庚午年

秦國攻打韓國,占領了宛城。

秦國的燭壽被免職,魏冉再次擔任丞相。秦王把穰地和陶地封給魏冉,所以人們稱他為穰侯。秦王還把宛城封給了公子市,把鄧地封給了公子悝。

公元前290年,辛未年

魏國把河東四百裡土地、韓國把武遂二百裡土地都割讓給了秦國。

魏國的芒卯開始憑借詭詐的手段受到重用。

公元前289年,壬申年

秦國的大良造白起和客卿錯攻打魏國,打到軹這個地方,一共奪取了大小六十一座城池。

公元前288年,癸酉年

這年冬天十月,秦王自稱為西帝,還派使者去給齊王獻上東帝的稱號,想和齊國約定一起攻打趙國。蘇代從燕國來到齊國,齊王問他:“秦國派魏冉來給我送帝號,你覺得我該怎麼辦?”蘇代回答說:“大王您先接受帝號,但彆對外用這個稱號。如果秦國稱帝,天下人都沒意見,大王您再用也不遲;要是秦國稱帝後,天下人都反對,大王您就彆用,這樣還能贏得天下人的支持,這可是個好機會。再說,攻打趙國和攻打像夏桀一樣無道的宋國,哪個更劃算呢?大王不如先放棄帝號,贏得天下人心,再發兵攻打宋國。拿下宋國,楚國、趙國、魏國、衛國都會害怕。這樣做,表麵上我們尊重秦國,實際上卻能讓天下人討厭秦國,這就是把低姿態轉化為高地位的辦法。”齊王聽從了蘇代的建議,稱了兩天帝就取消了。十二月,呂禮從齊國來到秦國,秦王也取消了帝號,重新稱王。

秦國攻打趙國,占領了杜陽。

公元前287年,甲戌年

秦國對魏國發起進攻,一舉拿下新垣和曲陽兩座城池。魏國的領土接連被秦國蠶食,邊境局勢愈發緊張。

公元前286年,乙亥年

秦國派司馬錯攻打魏國的河內地區。魏國難以抵擋秦軍攻勢,隻好獻出安邑求和。秦國把安邑的百姓驅逐出去,讓他們回到魏國,這種做法既削弱了魏國,又避免了管理占領區的麻煩。同時,秦國在夏山擊敗了韓國的軍隊,韓國也遭受重創,在軍事上節節敗退。

這一年,宋國發生了一件奇事:城牆角落的麻雀窩裡孵出了一隻貓頭鷹。宋國的太史占卜後說:“這是大吉之兆,弱小的麻雀生出強大的貓頭鷹,預示著宋國必將稱霸天下。”宋康王聽了大喜過望,覺得稱霸的時機到了。他立刻發兵,先是滅掉了滕國,接著攻打薛國;向東擊敗齊國,奪取五座城池;向南戰勝楚國,搶得三百裡土地;向西又打敗魏軍。

接連的勝利讓宋康王被衝昏了頭腦,和齊、魏等國結下死仇後,他反而更加堅信自己能稱霸。為了儘快實現霸業,他做出許多荒唐事:用箭射天,用鞭子抽打土地,還把代表國家的社稷壇毀掉焚燒,想以此顯示自己的威嚴,讓鬼神都臣服。他還在宮中徹夜飲酒作樂,隻要宮裡有人喊“萬歲”,堂上、堂下、門外,一直到整個宋國境內,所有人都得跟著喊“萬歲”,百姓們敢怒不敢言,天下人都稱宋國為“桀宋”。齊湣王趁機以“替天行道”為名,出兵討伐宋國。宋國百姓早就對宋康王的暴政不滿,軍隊一觸即潰,城池也守不住。宋康王逃到魏國,最後死在了溫地。

公元前285年,丙子年

秦王先在宛城與楚王會麵,又在中陽和趙王見麵。這些外交會麵看似友好,實則是各國在複雜局勢下的利益博弈,都想摸清對方的態度,為後續行動做準備。

秦國派蒙武攻打齊國,一口氣攻下九座城池。齊國領土被侵,實力受損。而齊湣王滅掉宋國後,變得驕傲自大,他向南侵犯楚國,向西進攻韓、趙、魏三國,甚至妄圖吞並東周、西周,自己當天子。大臣狐咺仗義執言,被他在檀衢大街上砍頭;陳舉直言進諫,也被殺死在東閭門外。

另一邊,燕昭王自即位以來,日夜安撫百姓,努力發展生產,燕國逐漸變得富足強大。他找來樂毅商量討伐齊國的事。樂毅分析說:“齊國畢竟是曾經的霸主,底子厚、地盤大、人口多,咱們燕國單獨打很難取勝。大王要是真想報仇,最好聯合趙國、楚國和魏國一起行動。”於是,燕昭王派樂毅去遊說趙國,又派其他使者聯絡楚國和魏國,還讓趙國用伐齊的好處去勸說秦國加入。各國早就厭惡齊湣王的驕橫殘暴,都爭相與燕國結盟,準備一起攻打齊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公元前284年,丁醜年

燕國傾全國之力出兵,任命樂毅為上將軍。秦國的尉斯離也率領秦軍,與韓、趙、魏三國的軍隊會合。趙王甚至把相國大印交給樂毅,讓他統一指揮秦、魏、韓、趙、燕五國聯軍,浩浩蕩蕩殺向齊國。齊湣王調集全國軍隊在濟水西邊迎戰,結果被打得大敗。

獲勝後,樂毅先讓秦國和韓國的軍隊回國,又分派魏國軍隊去占領原屬宋國的土地,安排趙國軍隊去收複河間地區,自己則親自率領燕軍,一路向北長驅直入。劇辛勸他:“齊國強大,燕國弱小,這次靠諸侯幫忙才打敗齊軍,應該趕緊攻占齊國邊境城池壯大自己,這才是長久之計。要是放著邊境不打,一味深入,既傷不到齊國根基,對燕國也沒好處,還會結下更深的仇怨,以後肯定會後悔。”樂毅卻有不同看法:“齊王好大喜功,聽不進下麵的建議,又排擠賢才,重用奸臣,政令殘暴,百姓早就怨聲載道。現在齊軍慘敗,正是乘勝追擊的好時機。如果錯過,等齊王醒悟過來,改正錯誤,安撫百姓,再想打敗齊國就難了。”於是,燕軍繼續深入齊國境內。

齊國內部果然陷入大亂,齊湣王嚇得棄城逃跑。樂毅率軍進入齊國都城臨淄,把齊國的珍寶、祭祀禮器等都運回燕國。燕昭王親自到濟水岸邊慰勞軍隊,犒賞將士,還封樂毅為昌國君,讓他繼續留在齊國,攻打尚未攻克的城池。

齊湣王逃到衛國,衛君把自己的宮殿騰出來給他住,還以臣子自居,小心伺候。可齊湣王卻態度傲慢,衛國百姓一氣之下把他趕走了。他又逃到鄒國、魯國,依然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鄒、魯兩國都拒絕收留他。最後,齊湣王逃到莒城。楚國派淖齒帶兵救援齊國,淖齒趁機當上了齊國國相。但他卻心懷不軌,想和燕國瓜分齊國,於是抓住齊湣王,列數他的罪狀:“千乘、博昌之間,方圓幾百裡,天降血雨把衣服都染紅了,大王知道嗎?”齊湣王說知道。淖齒又問:“贏、博之間,土地開裂,深不見底,大王知道嗎?”齊湣王還是說知道。“還有人在宮門前哭泣,去找又找不到人,離開卻又能聽到哭聲,大王知道嗎?”齊湣王依舊回答知道。淖齒怒道:“天降血雨,是上天發出警告;土地開裂,是大地發出警告;有人哭泣,是百姓發出警告。天、地、人都發出警告了,大王卻不知悔改,怎麼能不殺!”最終,淖齒在鼓裡把齊湣王殺了。

荀子對此評論道:國家是天下最有利的權勢載體。如果國君能用正確的治國之道來治理,國家就會非常安定繁榮,成為美好事物的源泉;要是用錯方法,國家就會陷入極大的危險,還不如沒有國家。到了最糟糕的地步,國君想當個普通百姓都不行,齊湣王和宋康王就是例子。所以說,治理國家,以道義為根本就能稱王天下,以誠信為準則就能稱霸諸侯,隻靠權謀詭計就會走向滅亡。

如果國君能帶領國家堅守禮義,不做不義之事,不殺無辜之人,就算能得到天下,真正的仁者也不會去做。他會堅定地守護國家,任用的人都是忠義之士,製定的刑法都是正義之法,倡導的都是正義的誌向。這樣一來,百姓就會尊崇國君,國家根基就穩固了,國家安定,天下也就安定了。商湯、周武王就是以義立國稱王的典範。

如果國君的德行雖未達到完美,道義雖未完全實現,但基本遵循天下事理,賞罰分明、信守承諾,讓臣民知道可以信賴他。發布的政令,就算會有利益損失,也絕不欺騙百姓;簽訂的盟約,就算對自己不利,也絕不背叛盟友。這樣就能讓軍隊強大、城池堅固,讓敵國畏懼、盟友信任,就算是偏遠小國,也能威震天下,春秋五霸就是這樣稱霸的。

要是國君隻追求功利,不重視禮義誠信,對內欺騙百姓謀取小利,對外欺詐盟友謀取大利,總想著搶奪彆人的東西,那臣子和百姓也會用欺詐來對待他,導致上下離心。這樣一來,敵國就會輕視你,盟友也會懷疑你,天天玩弄權謀,國家就會危險、削弱,最終走向滅亡,齊湣王和孟嘗君就是這樣。齊國曾經那麼強大,卻不致力於修禮義、興政教、統一天下,隻知道四處擴張。雖然強大時向南能打敗楚國,向西能壓製秦國,向北能擊敗燕國,中間能滅掉宋國,但等到燕、趙等國聯合起來攻打它,就像搖落枯葉一樣容易,最後國破家亡,成為天下笑柄。這沒有彆的原因,就是因為不遵循禮義,隻靠權謀。

這三種治國方式,英明的君主會謹慎選擇,仁德之人會努力分辨。善於選擇的君主能掌控彆人,不善於選擇的就隻能被彆人控製。

樂毅聽說晝邑有個叫王蠋的人很賢能,就下令燕軍在畫邑周圍三十裡內不得進入,還派人去請王蠋出山做官。王蠋堅決拒絕,燕國人威脅他:“你不來,我們就屠城!”王蠋說:“忠臣不侍奉兩個君主,烈女不嫁兩個丈夫。齊王不聽我的勸諫,所以我才隱居務農。現在國家破了,君主死了,我沒能挽救,你們還要用武力強迫我,我寧可堅守道義而死!”於是,他把繩子係在樹枝上,上吊自儘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燕軍乘勝追擊,齊國城池望風而降。樂毅整頓軍隊,禁止士兵燒殺搶掠,還四處尋找齊國的賢才,給予他們尊重和禮遇。他減輕百姓賦稅,廢除殘暴法令,恢複齊國原來合理的政策,齊國百姓逐漸對燕軍有了好感。樂毅隨後調兵遣將:派左軍渡過膠東、東萊;前軍沿著泰山以東抵達海邊,攻略琅邪;右軍沿著黃河、濟水駐紮在阿、鄄,與魏軍相連;後軍靠近北海,安撫千乘;中軍則駐守臨淄,鎮守齊國都城。他還在郊外祭祀齊桓公和管仲,表彰賢才居住的街巷,為戰死的王蠋修墓。短短六個月,燕國就攻下齊國七十多座城池,並將這些地方設為郡縣。這一年,秦王、魏王、韓王在京師會麵,討論著天下局勢的新變化。

公元前283年,戊寅年

秦國和趙國在穰地會麵,雙方表麵上進行外交溝通,實則各自打著小算盤。同時,秦國出兵攻打魏國,占領安城後,一路打到魏都大梁,在展示了強大武力後才撤兵,以此威懾魏國和其他諸侯國。

齊國發生淖齒之亂,齊湣王的兒子田法章為了保命,隱姓埋名,跑到莒縣太史敫家裡當幫工。太史敫的女兒看田法章氣質不凡,不像普通傭人,心裡起了惻隱之心,不僅偷偷給他送吃送穿,一來二去,兩人還私定了終身。

當時,有個叫王孫賈的人一直追隨齊湣王。齊湣王逃跑後,他跟丟了找不到人,就想回家。他母親數落他:“你早上出門晚回來,我就倚著家門盼你;你晚上出去不回來,我就守在巷口等你。現在你侍奉大王,大王跑了,你卻不知道他在哪,還有臉回家?”王孫賈聽了很羞愧,跑到集市上大喊:“淖齒在齊國作亂,殺了湣王!想跟我一起殺了他的,露出右胳膊!”一下子就有四百多人響應,他們一起攻打淖齒,把他殺了。

齊國的流亡大臣們四處尋找齊湣王的兒子,想立他為王。田法章一開始害怕被人殺害,過了好久才敢表明身份,於是大家擁立他做了齊王,堅守莒城抵抗燕國,並向全國發布通告:“齊王已經在莒城即位了!”

趙王得到了楚國的和氏璧,秦昭王聽說後眼饞得不行,派人傳話,說願意用十五座城池來換這塊玉璧。趙王左右為難:不給吧,怕秦國來硬的;給吧,又擔心被秦國騙。他找來藺相如商量,藺相如說:“秦國用城池換璧,咱們不答應,理虧的是我們;要是給了璧,秦國卻不給城池,那理虧的就是秦國。兩害相權取其輕,不如先答應,讓秦國背負理虧的名聲。我願意帶著和氏璧去秦國,如果他們不交出城池,我一定把璧完好無損地帶回來。”

趙王派藺相如前往秦國。藺相如到了秦國,發現秦王根本沒有誠意拿城池換璧。他便用計騙回和氏璧,派隨從藏好玉璧,從小路偷偷返回趙國,自己則留在秦國,準備隨時應對秦王的怒火。秦王覺得藺相如很有膽識,不僅沒殺他,還以禮相待,送他回國。趙王認為藺相如立了大功,封他為上大夫。

衛嗣君去世後,他的兒子衛懷君即位。衛嗣君生前特彆擅長明察秋毫。有一次,縣令掀開褥子,露出了破舊的席子,衛嗣君聽說後,直接賜給他一張新席子,縣令嚇了一跳,覺得國君像神明一樣無所不知。衛嗣君還派人扮成客商,用金錢賄賂關卡的官吏。過了不久,他把關卡官吏叫來,問是不是有客商給了他錢,為何沒有上報,官吏嚇得臉色煞白。

衛嗣君寵愛姬妾泄姬,器重大臣如耳,但又擔心他們仗著自己的寵愛和器重蒙蔽自己。於是,他提拔薄疑,讓薄疑的地位和如耳相當;又尊崇魏妃,使魏妃能和泄姬抗衡,還說:“這樣就能相互牽製了。”


最新小说: 民初茅山正統之玄陰僵鬼 萬域聖魂 無限製轉職的我太勁霸了 梵天煉帝 斷親後,我靠自己買房娶村花老婆 我在華爾街反向收割那些年 手機收到異世界的一百個短故事 玄瞳神醫:從鑒寶到醫國聖手 龍軀 拜金獵手:開局反殺成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