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紀二 (公元前227年-前209年)_資治通鑒白話版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資治通鑒白話版 > 秦紀二 (公元前227年-前209年)

秦紀二 (公元前227年-前209年)(1 / 2)

公元前227年秦始皇二十年),荊軻抵達秦國都城鹹陽。他通過秦王的寵臣蒙嘉,以謙卑恭敬的言辭求見秦王。秦王嬴政得知後大喜過望,穿上正式的朝服,按照最高規格的九賓之禮接見荊軻。荊軻雙手捧著燕國督亢的地圖獻給秦王,當地圖全部展開,藏在其中的匕首顯露出來。荊軻眼疾手快,一把抓住秦王的衣袖,舉著匕首就刺向秦王。

千鈞一發之際,秦王驚恐地跳起來,用力一掙,衣袖都被扯斷了。荊軻在後麵緊追不舍,秦王繞著大殿的柱子拚命逃竄。滿朝文武大臣都驚得目瞪口呆,事情突然發生,完全出乎眾人意料,大家慌亂得不知如何是好。而且按照秦國的法律,在殿上侍奉的大臣們不能攜帶任何兵器,所以大家隻能徒手與荊軻搏鬥,同時大聲呼喊:“大王把劍背到身後!”秦王這才反應過來,將佩劍背到身後,順利拔出劍來砍向荊軻,一下斬斷了荊軻的左腿。荊軻倒在地上,無法行動,便舉起匕首向秦王投擲過去,結果隻擊中了銅柱。荊軻知道大事不妙,大聲罵道:“事情之所以沒成功,是因為我原本想生擒你,逼你訂立歸還土地的契約,好回報太子!”隨後,秦王下令將荊軻處以極刑,肢解示眾。秦王因此暴怒,增派大量軍隊前往趙國,和王翦的部隊會合,一同攻打燕國。秦軍在易水以西與燕、代聯軍展開大戰,將對方打得大敗。

公元前226年秦始皇二十一年)冬天十月,王翦率領秦軍攻破燕國都城薊城。燕王喜和太子丹帶著精銳部隊向東逃到遼東地區,秦將李信在後麵緊追不舍。代王趙嘉給燕王喜寫信,勸他殺了太子丹獻給秦王,以此平息秦王的怒火。太子丹無奈之下,躲藏在衍水之中。燕王為了保命,派人殺了太子丹,打算把他的首級獻給秦王,但秦王並沒有就此罷手,繼續進兵攻打燕國。

這一年,秦將王賁奉命攻打楚國,奪取了十幾座城池。秦王嬴政問將軍李信:“我想滅掉楚國,依你估計,需要多少兵力才夠?”李信自信滿滿地回答:“二十萬足夠了。”秦王又問王翦,王翦卻堅定地說:“非得六十萬人不可。”秦王覺得王翦年紀大了膽子變小,說:“王將軍老糊塗了,怎麼這麼膽小!”於是任命李信和蒙恬率領二十萬大軍攻打楚國,王翦則借口生病,回到頻陽老家。

公元前225年秦始皇二十二年),王賁率軍攻打魏國。他引來黃河、鴻溝的水灌向魏國都城大梁。經過三個月,城牆被水衝垮,魏王假無奈投降,隨後被秦軍殺死,魏國就此滅亡。

秦王派人對安陵君說:“我想用五百裡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回複道:“大王施予恩惠,用大片土地換小地方,這是我的榮幸。但這片土地是我從魏國先王那裡繼承來的,我希望能一直守護它,不敢交換。”秦王覺得他堅守道義,便同意了他的請求。

另一邊,李信攻打平輿,蒙恬進攻寢城,兩人都大敗楚軍。李信又接著攻克鄢郢,之後領兵向西,準備和蒙恬在城父會師。沒想到楚軍悄悄尾隨,連續三天三夜急行軍,沒有絲毫停歇,突然發起攻擊,將李信打得大敗。楚軍攻破秦軍兩座營壘,殺死七個都尉,李信隻能狼狽逃回。

秦王得知消息後勃然大怒,親自前往頻陽向王翦道歉:“我沒聽將軍的建議,李信果然讓秦軍蒙羞。將軍就算生病了,也忍心拋下我不管嗎?”王翦推辭說自己病得無法領兵,秦王堅持道:“彆再說了!我答應你的要求!”王翦這才說:“如果非要用我,六十萬兵力一個都不能少!”秦王隻好同意。王翦率領六十萬大軍出征時,秦王親自送到霸上。王翦趁機向秦王索要大量良田美宅,秦王笑著說:“將軍放心去吧,何必擔心日後受窮?”王翦解釋道:“我為大王帶兵,就算立了功,最終也難以封侯,所以趁大王信任我,多要點田宅,好給子孫留份家業。”秦王聽後哈哈大笑。王翦出發後,走到函穀關,又先後派五批使者回去,向秦王請求賞賜良田。有人說:“將軍這樣索要財物,也太過分了!”王翦卻搖頭說:“並非如此。大王生性多疑,現在把全國的兵力都交給我,我不多要點田宅作為子孫家業,來表示自己隻圖富貴彆無他心,反而會讓大王懷疑我有不軌之心。”

公元前224年秦始皇二十三年),王翦率領秦軍占領陳縣以南直到平輿的大片土地。楚國得知王翦增兵而來,傾全國之力出兵抵禦。但王翦卻下令堅守營壘,不與楚軍交戰。楚軍多次挑戰,秦軍始終不應戰。王翦每天讓士兵休息、洗澡,提供豐盛的飲食,還親自安撫慰問,和士兵們同吃同住。過了一段時間,王翦派人打聽:“軍中士兵在做什麼?”回報說:“大家正在玩投石、跳遠的遊戲。”王翦滿意地說:“士兵們可以投入戰鬥了!”楚軍一直找不到戰機,無奈之下向東撤退。王翦立刻下令追擊,派精銳壯士發起攻擊,在蘄南地區大破楚軍,斬殺楚國大將項燕,楚軍潰敗而逃。王翦乘勝追擊,陸續平定楚國眾多城邑。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公元前223年秦始皇二十四年),王翦和蒙武率領秦軍俘虜了楚王負芻,將楚國舊地設置為楚郡。

公元前222年秦始皇二十五年),秦國再次大舉出兵,派王賁攻打遼東,俘虜了燕王喜。

史學家司馬光評論道:燕國太子丹忍不住一時的憤怒,去招惹如虎狼般的秦國,他考慮問題輕率,謀劃策略短淺,不僅挑起秦國的怨恨,還加速了災禍的降臨,致使燕國祖宗的宗廟祭祀斷絕,還有比這更大的罪過嗎?但有人卻稱讚他賢能,這實在是大錯特錯!治理國家,應該根據才能任用官員,依照禮法製定政策,用仁愛之心安撫百姓,憑借誠信和鄰國交往。這樣一來,官員都能勝任其職,政策合理得當,百姓感念恩德,鄰國親近道義。如此,國家就會像磐石一樣安穩,像烈火一樣強大,敢於觸碰的會粉身碎骨,敢於冒犯的會焦頭爛額,即便有強大蠻橫的國家,又有什麼可怕的呢?太子丹不這樣做,反而以一國之力,為了個人的憤怒,施展盜賊般的計謀,最終功業毀於一旦,自己被殺,國家也化為廢墟,實在可悲!

太子丹對荊軻跪著前行、伏地迎接,並非真正的恭敬;荊軻多次承諾完成任務,並非真正的守信;太子丹耗費大量金銀財寶,並非真正的恩惠;荊軻等人不惜自刎、剖腹,並非真正的勇敢。總之,太子丹謀劃不長遠,行動不符合道義,和楚國的白公勝是一類人!荊軻為了報答太子丹的豢養之恩,不顧家族安危,想用一把匕首讓燕國強大、秦國衰弱,這不是太愚蠢了嗎?所以揚雄評論說,要離、聶政、荊軻分彆是刺客中的下等、中等和下等,都不能稱之為義士。揚雄還說:“荊軻,不過是個有君子表象的盜賊!”說得真是太對了!

這一年,王賁又率軍攻打代國,俘虜了代王趙嘉。王翦則完全平定了楚國長江以南的地區,迫使百越的首領歸降,秦國在此設置了會稽郡。五月,全國範圍內舉行大型的飲酒聚會活動。

當初,齊國的君王後賢明能乾,侍奉秦國謹慎小心,和其他諸侯國交往也講究信用。齊國東邊又靠著大海,地理位置優越。秦國日夜不停地攻打韓、趙、魏、燕、楚五國,五國各自忙著自救,所以齊王田建在位四十多年,齊國都沒有遭受戰爭。等到君王後快要去世時,她告誡齊王建:“群臣中某某人可以重用。”齊王建說:“我把這些人記下來。”君王後答應了,等齊王建拿來筆和木簡準備記錄,她卻突然說:“我老糊塗了,已經忘了。”君王後去世後,後勝擔任齊國丞相,他收受了秦國大量的賄賂。齊國的賓客前往秦國,秦國也用重金收買他們。這些人回國後都成了秦國的間諜,勸說齊王去朝拜秦王,還讓齊國不整治攻戰的軍備,不幫助其他五國攻打秦國,秦國因此得以順利滅掉其他五國。

齊王準備前往秦國朝拜,雍門司馬攔住他問道:“我們擁立大王,是為了國家,還是為了大王個人?”齊王回答:“為了國家。”司馬又說:“既然為了國家才立大王,那大王為什麼要拋棄國家,去朝拜秦國呢?”齊王聽後,掉轉車頭返回王宮。

即墨大夫聽說這件事後,去拜見齊王,勸說道:“齊國方圓四千裡,擁有數百萬披甲的士兵。三晉地區的官員大多不願意為秦國效力,聚集在阿、鄄之間的就有上百人;大王把他們召集起來,再配上百萬人馬,讓他們去收複三晉的舊地,就可以直接攻打秦國的臨晉關了。鄢郢地區也有許多不願歸附秦國的官員,聚集在城南的也有上百人,大王把他們收納過來,再配上百萬大軍,讓他們去收複楚國的舊地,就能攻打武關。這樣一來,齊國的威嚴得以樹立,秦國也能被滅掉,哪裡隻是保住齊國這麼簡單!”可惜齊王沒有聽從他的建議。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秦將王賁從燕國南部出兵攻打齊國。齊軍毫無防備,秦軍迅速攻入齊國都城臨淄,齊國百姓也沒人敢抵抗。秦國派人誘騙齊王田建,承諾封給他五百裡土地。齊王信以為真,選擇投降。可秦國卻把他流放到共地,安置在鬆柏樹林之間。最終,齊王因饑餓而死。齊國人埋怨齊王田建,怪他不早點和其他諸侯合縱抗秦,聽信奸臣和賓客的話,導致國家滅亡。人們編了首歌謠唱道:“鬆樹啊,柏樹啊,讓齊王住在共地的,就是那些賓客啊!”這首歌表達了對齊王隨意聽信賓客建議的不滿。

史學家司馬光評論說:縱橫家的學說雖然千變萬化,但總體來說,合縱策略對六國是有利的。從前先王分封眾多諸侯國,讓諸侯們相互朝見、交往,舉辦宴會增進感情,締結盟約加強聯係,目的就是希望大家同心協力保衛國家。要是六國能憑借誠信和道義相互親近,秦國再強大,又怎麼能滅掉它們呢?韓、趙、魏三國是齊、楚兩國的屏障;齊、楚兩國是韓、趙、魏三國的根基,它們相互依存,互為表裡。所以,韓、趙、魏去攻打齊、楚,就等於自斷根基;齊、楚去攻打韓、趙、魏,就是自撤屏障。哪有撤掉自己的屏障去討好強盜,還說“強盜會因為喜歡我而不攻打我”這種荒謬的事呢!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覺得自己的德行超過三皇,功勞蓋過五帝,於是將君主稱號改為“皇帝”,皇帝的命令稱為“製”“詔”,皇帝自稱“朕”。他還追尊父親秦莊襄王為太上皇,並下命令說:“死後根據生前行為定諡號,這是兒子議論父親、臣子議論君主,沒什麼意義。從現在起廢除諡法。我是始皇帝,後世子孫就用數字計數,二世、三世一直傳到萬世,永無窮儘。”

早在齊威王、齊宣王時期,鄒衍就提出了“終始五德”的學說。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齊國人把這個學說奏報給他。秦始皇采納了這一理論,認為周朝是火德,秦朝取代周朝,水克火,所以秦朝是水德。為此,秦朝更改歲首,每年十月初一作為一年的開始;衣服、旗幟、符節等都以黑色為尊;各種製度、器物的數目都以“六”為標準。

丞相王綰等人上書說:“燕、齊、楚等地離都城太遠,如果不封王去鎮守,很難控製。請分封各位皇子去那裡為王。”秦始皇把這個建議交給群臣討論。廷尉李斯說:“周文王、周武王分封了很多同姓子弟為諸侯,可後來血緣關係疏遠,諸侯之間相互攻擊,如同仇敵,周天子都無法製止。現在天下依靠陛下的威德實現統一,應該全部設置為郡縣,用國家的賦稅重重賞賜皇子和功臣,這樣很容易控製,天下也不會有二心,這才是使國家安寧的辦法,分封諸侯沒有好處。”秦始皇說:“天下百姓深受戰爭之苦,就是因為有諸侯王。依靠祖宗保佑,天下剛剛安定,又要分封立國,這是製造戰亂,想讓國家安寧,太難了!廷尉說得對。”

於是,秦始皇把天下分為三十六郡,每個郡設置郡守、郡尉、郡監等官職。他還下令收繳天下的兵器,運到鹹陽,熔鑄成大鐘和十二個銅人,每個銅人重達千石,放置在宮廷之中。同時統一了全國的法律、度量衡和長度標準,把天下的豪門大戶十二萬戶遷徙到鹹陽。

秦國的宗廟以及章台宮、上林苑都在渭水南岸。秦始皇每滅掉一個諸侯國,就仿照其宮殿的樣子,在鹹陽北邊的山坡上重建,宮殿南臨渭水,從雍門向東一直到涇水、渭水交彙處,宮殿、天橋、回廊相互連接,把從各諸侯國得到的美人、鐘鼓等都安置在裡麵。

公元前220年秦始皇二十七年),秦始皇巡視隴西、北地,到達雞頭山,經過回中。他在渭水南岸修建信宮,後來改名為極廟。從極廟修道路直通驪山,建造甘泉前殿,又修築甬道連接鹹陽,還在全國範圍內修建寬闊的馳道。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二十八年),秦始皇向東巡視各郡縣,登上鄒嶧山,立石碑歌頌自己的功業。他召集魯國的七十位儒生到泰山腳下,商議封禪大典的禮儀。有的儒生說:“古代封禪,乘坐用蒲草包裹車輪的車子,怕損傷山上的土石草木;清掃地麵進行祭祀,用草編的席子。”大家的意見各不相同。秦始皇覺得這些建議難以實施,因此不再采納儒生的意見。他下令開辟車道,從泰山南邊登上山頂,立石碑歌頌功德;又從山北的道路下山,在梁父山舉行祭地儀式。封禪的禮儀大多采用太祝祭祀雍州上帝的儀式,但具體的封禪過程和儀式都嚴格保密,世人無從得知。

之後,秦始皇向東巡遊到海邊,祭祀名山大川和八大神。他向南登上琅邪山,非常喜歡這裡,停留了三個月,還建造了琅邪台,立石碑歌頌功德,彰顯自己統一天下的得意之情。

當初,燕國人宋毋忌、羨門子高等人宣稱掌握了成仙、靈魂脫離肉體的法術,燕、齊兩地喜歡奇談怪論的人紛紛學習傳播這些說法。齊威王、齊宣王、燕昭王都相信這些言論,派人入海尋找蓬萊、方丈、瀛洲三座神山,據說這三座神山在渤海之中,離人間不遠。但船快靠近時,就會被風吹走。曾經有人到過那裡,說山上住著仙人,還有長生不老的仙藥。秦始皇到海邊後,齊國的方士徐福等人爭相上書,請求齋戒後帶領童男童女去尋找神山。秦始皇便派徐福率領幾千名童男童女入海求仙。徐福的船在海上航行,回來後都說:“沒能到達神山,隻是遠遠望見了。”

秦始皇回程途中經過彭城,齋戒祈禱,想從泗水中打撈周朝的九鼎,派了上千人下水尋找,結果一無所獲。於是秦始皇向西南渡過淮水,前往衡山、南郡。乘船順長江而下,到湘山祠時,遇上大風,幾乎無法渡江。秦始皇問博士:“湘君是什麼神?”博士回答:“聽說湘君是堯的女兒,舜的妻子,葬在這裡。”秦始皇聽後大怒,下令讓三千名刑徒把湘山上的樹木全部砍光,使山體露出紅褐色的泥土。然後從南郡經過武關回到鹹陽。

早年,韓國人張良的父親、祖父以上五代人都在韓國做丞相。韓國滅亡後,張良散儘千金家產,一心想為韓國報仇。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二十九年),秦始皇向東巡遊。當車隊走到陽武縣的博浪沙時,張良讓大力士手持鐵椎行刺秦始皇,結果誤中了副車。秦始皇受驚後,下令全國大規模搜捕刺客,搜了十天也沒抓到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秦始皇隨後登上之罘山,刻石記功,之後又前往琅邪,取道上黨回到鹹陽。

公元前216年秦始皇三十一年),秦始皇下令讓百姓自行申報所占土地數量。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三十二年),秦始皇來到碣石,派燕人盧生尋找仙人羨門,還在碣石上刻字。他下令拆毀各地的城郭,挖通河堤防堰。秦始皇巡視北方邊境後,從上郡返回鹹陽。盧生從海上回來,獻上一本《錄圖書》,上麵寫著“亡秦者胡也”。秦始皇因此派將軍蒙恬率領三十萬大軍北伐匈奴。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秦朝征發那些曾經逃亡的人、上門女婿、商人當兵,攻打南越的陸梁地區,設置了桂林郡、南海郡、象郡;又把五十萬被貶謫的人遷徙到五嶺戍守,讓他們和越人雜居。

蒙恬率軍擊退匈奴,收複了黃河以南地區,設置了四十四縣。他還憑借地形,修建長城來控製險要之處。長城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綿延一萬多裡。之後,蒙恬渡過黃河,占據陽山,一路向北延伸。秦軍在外征戰十多年,蒙恬常駐上郡統領軍隊,他的聲威震懾著匈奴。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三十四年)

秦朝下令,那些斷案不公,以及在複審案件時故意錯判、過失錯判的司法官吏,都要被罰去修築長城或者到南越地區服役。

丞相李斯上書給秦始皇說:“從前諸侯紛爭,各國都重金招攬遊說之士。如今天下平定,法令統一,百姓在家就應努力從事農業和手工業生產,士人就該學習國家法令。但現在有些儒生不學習當下的法令製度,卻去學古代的東西,借此非議當今,迷惑百姓,還一起指責國家的教化。他們聽到朝廷法令下達,就各自根據自己所學議論紛紛,在家裡心裡不滿,出門就在街巷議論,以批評君主來博取名聲,以標新立異來顯示高明,還帶領百姓製造誹謗言論。如果不加以禁止,就會使君主的權威在上麵下降,朋黨勢力在下麵形成。所以必須加以禁止!我建議,除了秦國的史書,其他各國的史書都要燒掉;除了博士官掌管的書籍,天下凡私藏《詩經》《尚書》和諸子百家著作的,都要送到當地官府統一焚毀。有敢私下談論《詩經》《尚書》的,在鬨市執行死刑示眾;借古非今的,滿門抄斬;官吏發現而不舉報的,與犯人同罪。命令下達三十天後,還不燒毀書籍的,臉上刺字,罰做苦役。醫藥、占卜、種植方麵的書籍可以保留。如果有人想學習法令,就以官吏為師。”秦始皇批複:“可以。”

魏國人陳餘對孔子的後代孔鮒說:“秦國要毀掉先王留下的典籍,而你是這些書籍的收藏者,太危險了!”孔鮒說:“我研究的學問看似沒什麼實際用處,了解我的隻有朋友。秦國不是我的朋友,我有什麼危險呢?我把這些書藏起來,等他們來求問。真到那時候,也就沒什麼可擔心的了。”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三十五年),秦始皇派蒙恬修建直道,從九原一直通到雲陽,一路上開山填穀長達一千八百裡,修了好幾年都沒完工。

秦始皇覺得鹹陽人口太多,先王留下的宮殿又太小,於是在渭南的上林苑中修建新的宮殿。先修的前殿叫阿房宮,東西寬五百步,南北長五十丈,殿上可以容納一萬人,殿下能豎立五丈高的大旗。宮殿四周建有天橋,可以直接從殿前通到南山,還把南山的頂峰當作宮殿的門闕。又修了天橋,從阿房宮渡過渭水,連接鹹陽,以此象征天上的北極星、閣道星跨過銀河抵達營室星。當時,受宮刑和判服苦役的有七十多萬人,他們一部分被派去修阿房宮,一部分去修建驪山陵墓。從北山開采石料做棺槨,從蜀地、荊地征調木材,都運到了工地。在關中地區一共修建了三百座宮殿,關外有四百多座。秦始皇還在東海郡朐縣的界內立了一塊石碑,當作秦國的東大門。把三萬戶人家遷到驪邑,五萬戶人家遷到雲陽,這些人家都免除十年的賦稅和徭役。

方士盧生勸秦始皇說:“按照方術,君主應該不時暗中出行,避開惡鬼。惡鬼避開了,神仙真人就會到來。希望陛下居住的宮殿不要讓彆人知道,這樣或許就能得到長生不老藥了。”秦始皇說:“我向往做真人。”從此就自稱“真人”,不再稱“朕”。他下令鹹陽周圍二百裡內的二百七十座宮殿,都用天橋、甬道連接起來,裡麵擺滿帷帳、鐘鼓和美人,還登記造冊,不許隨意遷移。秦始皇每次到某處居住,有敢說出他住處的,一律處死。有一次,秦始皇在梁山宮,從山上看見丞相李斯的車騎隨從眾多,很不高興。有人把這件事告訴了李斯,李斯隨後就減少了車騎數量。秦始皇大怒:“一定是宮裡有人泄露了我的話!”經過審問,沒人承認。秦始皇就把當時在身邊的人全部抓起來殺掉了。從那以後,再也沒人知道秦始皇的行蹤。群臣有事奏請,都在鹹陽宮進行。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最新小说: 禦獸之我真不是天才 修真萬年之我的傻婿人生 表嫂守寡後,卻做了我的女人 烽火涅盤抗日血淚 壞消息有鬼,好消息我會修仙 開局守倉庫,我在川軍造王牌 妹妹被賣紅燈區,大帝歸來殺瘋了 娛樂天王:從橫店演屍體開始 外灘渡劫?我749身份曝光了! 多了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