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紀十一(公元前124年-前119年)_資治通鑒白話版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資治通鑒白話版 > 漢紀十一(公元前124年-前119年)

漢紀十一(公元前124年-前119年)(1 / 2)

元朔五年丁巳公元前124年)

冬天十一月乙醜日,薛澤被免職。漢武帝任命公孫弘為丞相,封他為平津侯。丞相被封侯,就是從公孫弘開始的。

當時漢武帝正致力於建功立業,公孫弘於是開設東閣來招攬賢才,與他們一起商議謀劃國家大事。每次上朝覲見、奏報政事時,公孫弘都會談論對國家有利的事情,漢武帝也會讓身邊擅長文學的大臣與他進行辯論。公孫弘曾上奏說:“十個盜賊張弓搭箭,一百個官吏都不敢上前。請求禁止百姓攜帶弓弩,這樣對國家有利。”漢武帝把這個建議下發讓大家討論。侍中吾丘壽王回答說:“我聽說古代製造五種兵器,不是為了相互傷害,而是用來禁止暴力、討伐邪惡的。秦朝統一天下後,銷毀鎧甲兵器,折斷兵刃;但後來百姓用農具、木棍相互攻擊,犯法的人越來越多,盜賊多到無法遏製,最終導致國家滅亡。所以聖明的君主致力於推行教化而減少禁令防範,因為知道禁令防範不足以依靠。《禮記》說:‘男子出生,就用桑木做的弓、蓬草做的箭射向天地四方,’這是明白地表示男子將來要有所作為。大射的禮儀,從天子到平民都要遵守,這是夏、商、周三代的傳統。我聽說聖明的君主通過射箭比賽來宣揚教化,沒聽說過要禁止百姓持有弓箭。而且之所以要禁止,是因為盜賊會用弓箭進行搶劫;搶劫的罪行要判死刑,但仍然禁止不了,是因為那些大奸大惡之徒,本來就不畏懼嚴厲的懲罰。我擔心壞人拿著弓箭,官吏卻無法製止,而善良的百姓為了自衛卻觸犯了法律禁令,這是助長了盜賊的威風,剝奪了百姓自救的能力。我私下認為這樣做非常不好。”奏章呈上後,漢武帝以此責難公孫弘,公孫弘無言以對,隻好認錯。

公孫弘生性猜忌,表麵寬厚,內心卻城府很深。那些曾經和他有過矛盾的人,無論關係遠近,他雖然表麵上和對方友好,日後終究會報複對方的過錯。董仲舒為人廉潔正直,認為公孫弘迎合奉承皇帝,公孫弘因此嫉恨他。膠西王劉端驕橫放縱,多次犯法,被他殺害的二千石官員有很多。公孫弘就推薦董仲舒去做膠西國相;董仲舒借口生病辭去了官職。汲黯經常詆毀儒生,還當麵頂撞公孫弘,公孫弘想找個機會借事誅殺汲黯,就對漢武帝說:“右內史管轄區內有很多權貴大臣和皇室宗親,很難治理,不是一向有威望的大臣不能勝任,請調汲黯去擔任右內史。”漢武帝聽從了他的建議。

春天,發生大旱。

匈奴右賢王多次侵擾朔方郡。漢武帝命令車騎將軍衛青率領三萬騎兵從高闕出發,衛尉蘇建任遊擊將軍,左內史李沮任強弩將軍,太仆公孫賀任騎將軍,代相李蔡任輕車將軍,他們都歸車騎將軍衛青統領,一同從朔方出發;大行令李息、岸頭侯張次公為將軍,一同從右北平出發;總兵力十多萬人,攻打匈奴。右賢王認為漢軍路途遙遠,不可能到達,就喝起酒來,喝得酩酊大醉。衛青等人率兵出塞六七百裡,連夜趕到,包圍了右賢王。右賢王驚慌失措,連夜逃跑,隻帶著幾百名精壯騎兵,突圍向北逃去。漢軍俘虜了右賢王的小王十多人,男女部眾一萬五千多人,牲畜幾百萬頭,於是收兵回朝。

衛青大軍回到邊塞,漢武帝派使者拿著大將軍印,就在軍中任命衛青為大將軍,其他將領都歸他統領。夏天四月乙未日,漢武帝又加封衛青食邑八千七百戶,封衛青的三個兒子衛伉、衛不疑、衛登都為列侯。衛青堅決推辭說:“我有幸在軍中任職,全靠陛下的神靈庇佑,軍隊才取得大捷,這都是各位校尉奮力作戰的功勞。陛下已經加封了我的食邑;我的兒子們還在繈褓之中,沒有立下任何功勞,陛下卻要劃出土地封他們三人為侯,這不是我在軍中任職、鼓勵將士奮力作戰的本意。”漢武帝說:“我沒有忘記各位校尉的功勞。”於是封護軍都尉公孫敖為合騎侯,都尉韓說為龍頟侯,公孫賀為南窌侯,李蔡為樂安侯,校尉李朔為涉軹侯,趙不虞為隨成侯,公孫戎奴為從平侯,李沮、李息以及校尉豆如意都被賜爵關內侯。

從此,衛青備受寵信,在群臣中獨一無二,公卿以下的官員都對他卑躬屈膝,唯獨汲黯與他行平等的禮節。有人勸汲黯說:“皇上希望群臣都居於大將軍之下,大將軍地位尊貴,您不能不行跪拜之禮。”汲黯說:“難道因為大將軍有不跪拜行禮的客人,他的地位就反而不尊貴了嗎!”衛青聽說後,越發覺得汲黯賢明,多次向汲黯請教國家和朝廷的疑難問題,對待汲黯比平日更加尊重。衛青雖然地位顯貴,但有時進宮侍中,漢武帝坐在床邊就與他議事;丞相公孫弘平時求見,漢武帝有時連帽子都不戴;而汲黯求見時,漢武帝不戴好帽子就不見他。有一次漢武帝坐在武帳中,汲黯前來奏事,漢武帝沒戴帽子,遠遠望見汲黯來了,急忙躲進帳中,派人批準了汲黯的奏請。汲黯受到的敬重和禮遇就是這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夏天六月,漢武帝下詔說:“我聽說要用禮儀引導百姓,用音樂感化百姓。如今禮儀崩壞、音樂失傳,我非常憂慮。命令禮官鼓勵學習,振興禮儀,為天下人做出表率!”於是丞相公孫弘等人上奏:“請為博士官設置五十名弟子,免除他們的賦稅徭役;根據他們的成績高低,補任郎中、文學、掌故等官職;如果有特彆優秀的人才,就把他們的名字上報;那些不認真學習或者才能低下的,就予以罷免。此外,對精通一種經術以上的官吏,請都選拔出來,補充到重要的職位上。”漢武帝采納了這個建議。從此,公卿、大夫、士、吏中湧現出了很多學識淵博的人。

秋天,匈奴一萬騎兵入侵代郡,殺死都尉朱英,劫掠了一千多人。

當初,淮南王劉安喜歡讀書、寫文章,愛好樹立個人名譽,招攬了賓客和從事方術的士人幾千人。他的群臣和賓客中,大多是江淮一帶輕浮淺薄的人,他們常常拿厲王劉長被流放而死的事情來刺激劉安。建元六年,彗星出現,有人勸說劉安:“以前吳王謀反時,彗星出現,隻有幾尺長,尚且造成了流血千裡的戰亂。如今彗星劃過天空,天下恐怕要發生大規模的戰爭了。”劉安心裡覺得有道理,於是加緊製造進攻和防禦的武器,積聚金錢。

郎中雷被得罪了淮南王太子劉遷,當時朝廷有詔令,想參軍的人可以到長安去,雷被就表示願意參軍去抗擊匈奴。劉遷在劉安麵前說雷被的壞話,劉安就把雷被免職了,想以此禁止其他人效法雷被。這一年,雷被逃到長安,上書為自己辯解。這件事交給廷尉處理,追查下來牽連到了淮南王劉安,公卿們請求逮捕劉安治罪。太子劉遷謀劃讓人身穿衛士的衣服,手持長戟站在淮南王身邊,如果朝廷派來的使者有不利於淮南王的舉動,就立刻把使者殺掉,然後發兵造反。漢武帝派中尉段宏到淮南王那裡詢問情況,劉安看到段宏神色溫和,就沒有動手。公卿們上奏說:“劉安阻止想抗擊匈奴的人,抗拒明詔,應當斬首示眾。”漢武帝下詔削減淮南國的兩個縣。事後劉安傷心地說:“我推行仁義,反而被削地。”他感到很羞恥,於是謀反的想法更加強烈了。劉安與衡山王劉賜相互指責抱怨,在禮節上彼此不和。衡山王聽說淮南王有謀反的打算,擔心被他吞並,也招攬賓客,準備謀反的器具,他認為如果淮南王向西起兵,自己就發兵平定江淮之間的地區並占據那裡。衡山王王後徐來在衡山王麵前誣陷太子劉爽,想廢掉他,改立自己的弟弟劉孝為太子。衡山王囚禁了太子劉爽,給劉孝佩戴上王印,讓他招攬賓客。來的賓客暗中知道淮南王、衡山王有反叛的計劃,就日夜從容地勸說他們早日行動。衡山王於是讓劉孝的門客江都人枚赫、陳喜製造戰車,鍛造箭矢,刻製天子印璽、將相和軍吏的印章。秋天,衡山王按慣例應該進京朝見漢武帝,路過淮南國;淮南王就用兄弟間的情誼與他交談,消除了以前的隔閡,約定好共同謀反的計劃。衡山王於是上書漢武帝,借口生病不能進京,漢武帝回賜詔書,準許他不必來朝見。

元朔六年戊午公元前123年)

春天二月,大將軍衛青從定襄出兵,攻打匈奴;任命合騎侯公孫敖為中將軍,太仆公孫賀為左將軍,翕侯趙信為前將軍,衛尉蘇建為右將軍,郎中令李廣為後將軍,左內史李沮為強弩將軍,都歸大將軍衛青統領。漢軍斬殺匈奴幾千人後返回,在定襄、雲中、雁門等地休整兵馬。

漢武帝大赦天下。

夏季四月,衛青再次率領六位將軍從定襄出兵攻打匈奴,斬殺、俘虜匈奴一萬多人。右將軍蘇建、前將軍趙信所率的合並部隊共三千多騎兵,單獨遭遇了單於的軍隊,雙方交戰了一天多,漢軍幾乎全軍覆沒。趙信原本是匈奴的一個小王,投降漢朝後,被封為翕侯,這次兵敗,匈奴引誘他,於是他率領剩下的大約八百騎兵投降了匈奴。蘇建的軍隊全部覆沒,他隻身逃脫,回到大將軍衛青的軍中。

議郎周霸說:“自從大將軍出征以來,還從未斬殺過副將。如今蘇建棄軍而逃,可以將他斬首,以此來彰顯將軍的威嚴。”軍正閎、長史安則說:“不能這樣。《兵法》上說:‘兵力弱小卻堅持抵抗,就會被兵力強大的一方擒獲。’如今蘇建以幾千人的兵力對抗單於的幾萬人,奮力戰鬥了一天多,士兵都死光了,他也沒有二心,獨自回來。如果殺了他,這是告訴後來的人,戰敗就不要回來了,所以不應當殺他。”大將軍衛青說:“我有幸憑借皇帝親戚的身份在軍中任職,不擔心沒有威嚴,而周霸卻勸我以斬殺蘇建來樹立威嚴,這太不符合我的心意了。況且,即使我的職權允許斬殺將領,以我的尊貴和受寵程度,也不敢在境外擅自誅殺將領,而應該把他押回交給天子,讓天子自己裁決,這樣可以顯示出作為臣子不敢專權,不是也很好嗎?”軍中的官吏們都說:“說得對!”於是把蘇建囚禁起來,送到漢武帝所在的地方。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當初,平陽縣的小吏霍仲孺在平陽侯家做事,與衛青的姐姐衛少兒私通,生下了霍去病。霍去病十八歲時,擔任侍中,擅長騎馬射箭,兩次跟隨大將軍衛青出擊匈奴,擔任票姚校尉,他率領八百輕騎勇士,遠離大軍幾百裡去尋找戰機,斬殺和俘虜的敵人數量超過了己方的損失。於是漢武帝說:“票姚校尉霍去病,斬殺、俘虜匈奴二千多人,擒獲匈奴的相國、當戶,還斬殺了單於祖父一輩的藉若侯產,活捉了單於的叔父羅姑比,兩次功勞都是全軍第一,封霍去病為冠軍侯。上穀太守郝賢四次跟隨大將軍出征,捕殺匈奴二千多人,封郝賢為眾利侯。”

這一年,漢軍損失了兩位將軍,翕侯趙信投降匈奴,軍功不算多,所以大將軍衛青沒有增加封邑,隻賞賜了他一千斤黃金。右將軍蘇建被押解到京城後,漢武帝沒有殺他,蘇建出錢贖罪,被貶為平民。

單於得到翕侯趙信後,封他為自次王,還把自己的姐姐嫁給趙信,與他一起謀劃對付漢朝。趙信教單於把王庭遷徙到更北方,遠離沙漠以南,以此引誘疲憊的漢軍深入,等漢軍疲憊到極點時再攻擊他們,不要靠近漢朝邊塞。單於聽從了他的計策。

當時,漢朝連年派出十多萬兵力攻打匈奴,斬殺、俘虜匈奴的士兵獲得賞賜的黃金有二十多萬斤,而漢軍戰死的士兵和馬匹有十多萬,兵器鎧甲和糧草運輸的費用還不包括在內。於是大司農掌管的經費枯竭,不足以供給作戰的士兵。六月,漢武帝下詔,允許百姓出錢買爵位,以及用錢贖回被禁錮的資格、免除因貪贓而獲的罪行。還設置了賞官,稱為“武功爵”,每級價值十七萬錢,總計價值三十多萬斤黃金。凡是購買武功爵達到“千夫”一級的人,能夠優先被任命為官吏。這樣一來,為官的途徑變得繁雜多樣,官職也因此混亂荒廢了。

元狩元年己未公元前122年)

冬天十月,漢武帝到雍縣巡視,祭祀五帝,捕獲了一隻野獸,長著一隻角,而每隻腳有五個蹄子。有關官員說:“陛下恭敬地舉行郊祀大典,上帝報答您的祭祀,賜予您一隻一角獸,這大概就是麒麟吧。”於是漢武帝以此慶賀五帝的祭祀,每個祭祀五帝的畤都增加一頭牛,用來焚燒祭天。過了一段時間,有關官員又說:“紀元應該用上天所降的祥瑞來命名,不應該用數字來命名。第一個紀元稱為‘建元’,第二個紀元因為有長星出現稱為‘元光’,如今這個紀元因為在郊外獲得一角獸,就稱為‘元狩’吧。”於是濟北王認為天子將要舉行封禪大典,就上書表示願意獻出泰山及其旁邊的城邑。漢武帝用其他縣的土地作為補償給濟北王。

淮南王劉安和他的賓客左吳等人日夜謀劃著謀反,他們查看地圖,部署軍隊從哪裡進入長安。那些從長安來的使者,要是編造謊言說“皇上沒有兒子,漢朝統治混亂”,劉安就很高興;要是說“漢廷政治清明,皇上有兒子”,劉安就會發怒,認為使者說的是假話,不可信。

劉安召見中郎伍被,和他商量謀反的事情,伍被說:“大王怎麼能說這種亡國的話呢?我仿佛已經看到王宮中長滿荊棘,露水打濕衣服的景象了。”劉安很生氣,把伍被的父母抓起來囚禁了。三月,又把伍被召來詢問,伍被說:“從前秦朝施行暴政,窮奢極欲,暴虐無道,十分之六七的百姓都渴望天下大亂。高皇帝從軍隊中崛起,最終成為天子,這就是所謂的趁著秦朝的弊端和混亂,順應時機而行動。如今大王隻看到高皇帝得天下容易,難道沒看到近代的吳、楚七國之亂嗎?吳王劉濞統治著四個郡,國家富有,人口眾多,計劃製定好了就舉兵向西進攻;然而在大梁被擊敗,向東逃竄,最終身死國滅,祭祀斷絕,這是為什麼呢?實在是因為他違背了天道,不懂得把握時機啊。如今大王的兵力,還不到吳、楚兩國的十分之一,而現在天下太平,比吳、楚七國之亂時要好上萬倍。大王如果不聽從我的計策,恐怕很快就會看到大王丟棄千乘之國的君主地位,收到皇帝賜下的絕命詔書,在東宮率先被處死了。”劉安流著淚站起來。

劉安有個庶子叫劉不害,是長子,但劉安不喜歡他,王後和太子也不把他當作兒子和兄長看待。劉不害有個兒子叫劉建,才能出眾,很有骨氣,他常常怨恨太子,暗中派人告發太子謀殺漢中尉的事情,朝廷把這件事交給廷尉處理。

劉安很擔心,想要起兵謀反,又問伍被說:“你認為當年吳王劉濞起兵,是對還是錯呢?”伍被說:“是錯的。我聽說吳王非常後悔,希望大王不要做吳王後悔的事情。”劉安說:“吳王哪裡懂得謀反!聽說漢朝的將領一天之內就有四十多人越過成皋關。現在如果我封鎖成皋關的關口,占據三川地區的險要地勢,招募崤山以東的軍隊,像這樣舉兵起事,左吳、趙賢、朱驕如他們都認為有十分之九的成功把握,你卻認為隻有災禍沒有福氣,為什麼呢?難道真的像你說的,不能僥幸成功嗎?”伍被說:“如果實在不得已,我有一個愚笨的計策。現在諸侯沒有反叛的心思,百姓也沒有怨恨的情緒,可以偽造丞相、禦史的奏書,請求遷徙各郡國的豪傑和富戶到朔方去,增加征發的兵卒,並加緊規定集合的日期;再偽造皇帝下達給監獄的文書,逮捕諸侯的太子和他們寵幸的臣子。這樣一來,百姓就會怨恨,諸侯就會恐懼,然後派能言善辯的人去勸說他們,也許能僥幸有十分之一的成功機會吧!”劉安說:“這個辦法可以。不過,我還不至於做到這一步。”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於是劉安就製作了皇帝的璽印,以及丞相、禦史大夫、將軍、軍吏、中二千石官員,還有附近各郡太守、都尉的官印,以及漢朝的使節。他想派人假裝犯罪,向西去投靠大將軍衛青,一旦發兵,就趁機刺殺大將軍。並且說:“漢廷的大臣中,隻有汲黯喜歡直言進諫,堅守氣節,為正義而死,難以用不正當的事情迷惑他;至於說服丞相公孫弘等人,就像揭開蒙布、搖落樹葉一樣容易!”

劉安想征發國內的軍隊,又擔心國相和二千石的官員不聽從,於是就和伍被謀劃先殺掉國相和二千石的官員。又想派人穿上“求盜”的衣服,拿著緊急的軍事文書從東方跑來,呼喊著:“南越的軍隊入侵邊境了!”想借此機會發兵。正好廷尉來逮捕淮南王的太子,淮南王聽說後,和太子商量,召集國相和二千石的官員,想殺掉他們然後發兵。國相來了,內史和中尉都沒來。劉安考慮到,隻殺國相沒有什麼用,就把國相放了。劉安猶豫不決,計策還沒有確定下來。太子就自殺了,但沒有死成。

伍被主動到官府自首,詳細供述了他和淮南王謀反的經過。官吏於是逮捕了太子和王後,包圍了王宮,把淮南王所有參與謀反的賓客都抓了起來,搜查到了謀反的證據,上報給漢武帝。漢武帝下令讓公卿們審理淮南王的同黨,派宗正拿著符節去處置淮南王。宗正還沒到,十一月,淮南王劉安就自殺了。朝廷誅殺了王後荼、太子劉遷,所有參與謀反的人都被滅族。

漢武帝因為伍被言辭文雅,並且常常稱讚漢朝的好處,想不殺他。廷尉張湯說:“伍被首先為淮南王謀劃反叛的計策,罪行不可赦免。”於是殺了伍被。侍中莊助向來和淮南王結交,私下裡有過一些議論,淮南王還送給他豐厚的財物;漢武帝認為他的罪行較輕,想不殺他。張湯力爭說:“莊助出入宮廷禁地,是皇上的心腹大臣,卻和諸侯私下交往到這種程度,如果不殺他,以後就無法治理了。”莊助最終被處死棄市。

衡山王上書給漢武帝,請求廢掉太子劉爽,立他的弟弟劉孝為太子。劉爽聽說後,就派他的親信白嬴到長安上書,說“劉孝製造戰車、鍛造箭矢,還和父王的禦者通奸”,想以此來敗壞劉孝的名聲。正好有關部門在搜捕與淮南王謀反有關的人時,在衡山王的兒子劉孝家裡抓到了陳喜,官吏彈劾劉孝首先藏匿了陳喜。劉孝聽說“法律規定:先自首的,可以免除他的罪行”,就先自首,告發了參與謀反的枚赫、陳喜等人。公卿們請求逮捕衡山王治罪,衡山王自殺而死。王後徐來、太子劉爽以及劉孝都被處死棄市,所有參與謀反的人都被滅族。

淮南王和衡山王謀反這兩件案子,牽連到了很多列侯、二千石的官員以及豪傑之類的人物,因此喪命的有好幾萬人。

夏天四月的時候,皇帝大赦天下,讓很多犯了罪的人得到了赦免。

丁卯那天,皇帝把年僅七歲的皇子劉據立為了太子,這可是一件大事,關乎著國家未來的傳承。

五月乙巳日,也就是那個月的最後一天,發生了日食現象,太陽好像被什麼東西給遮住了。

匈奴有一萬人馬打進了上穀,殺害了好幾百老百姓,邊境又不得安寧了。

當初,張騫從月氏國回來後,把西域各個國家的風土人情詳細地講給皇帝聽。他說:“大宛國在咱們漢朝的正西邊,離得可遠啦,差不多有一萬裡呢。那裡的人不四處遷徙,而是定居下來種田過日子。他們有很多好馬,有的馬流的汗就跟血似的。大宛有城市、房屋,就跟咱們中國差不多。大宛的東北方向是烏孫國,東邊是於竗國。於竗國西邊的河流,水都是往西流,最後注入西海;東邊的水則往東流,注入鹽澤。鹽澤的水在地下暗流湧動,它的南邊就是黃河的源頭。鹽澤離長安有五千裡遠。匈奴的右部就住在鹽澤東邊,一直到隴西的長城,南邊挨著羌族,把漢朝通往西域的路給隔開了。烏孫、康居、奄蔡、大月氏這些國家,的人都是趕著牲畜四處遊牧的,風俗跟匈奴差不多。大夏國在大宛的西南方,風俗也和大宛一樣。我在大夏的時候,看到了邛地的竹杖和蜀地的布,就問他們這些東西是從哪來的。大夏國人說,是他們的商人到身毒國去買來的。身毒國在大夏東南方向幾千裡的地方,那裡的人也是定居的,風俗和大夏差不多。我估計啊,大夏離漢朝有一萬二千裡,在漢朝的西南方;現在身毒國又在大夏東南幾千裡,還有蜀地的東西,看來身毒離蜀地應該不遠。要是從羌中去大夏,路很難走,羌人也不友好;稍微往北一點走呢,又容易被匈奴抓住;要是從蜀地走,應該比較直接,而且沒有賊寇。”

皇帝聽了張騫說大宛、大夏、安息這些國家都是大國,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東西,百姓也都是定居的,跟中國的生活方式差不多,就是軍事力量比較弱,還看重漢朝的財物。在這些國家的北邊有大月氏、康居等國,軍事力量比較強,可以用財物賄賂、給予利益讓他們來歸附。要是真能憑借仁義讓他們歸屬漢朝,那就能擴大領土幾萬裡,讓不同語言、不同風俗的國家都來歸附,漢朝的威望和恩德就能傳遍天下了,皇帝很高興,覺得張騫說得很有道理。於是就讓張騫通過蜀地、犍為郡派出王然於等使者,分四條路同時出發,有的從駹地走,有的從冉地走,有的從徙地走,有的從邛、僰地走,目標是找到身毒國。這些使者各自走了一兩千裡路,結果北邊被氐、莋擋住了,南邊被巂、昆明擋住了。昆明這些地方沒有統一的君主,而且喜歡搶劫,動不動就把漢朝的使者殺掉或者擄走,所以最終也沒能打通去身毒國的路。不過,漢朝因為找去身毒國的路,倒是開始和滇國通上了消息。滇王當羌問漢朝使者:“漢朝和我們滇國比,哪個更大呀?”夜郎侯也問了同樣的問題。因為道路不通,他們都以為自己是一方的老大,根本不知道漢朝到底有多大。使者回去後,大力向皇帝說滇國是個大國,值得讓它歸附親近,皇帝就開始留意滇國,又開始經營西南夷地區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元狩二年庚申公元前121年),冬天十月,皇帝到雍地去,祭祀五帝。


最新小说: 貞觀第一奸臣,李二求我彆辭職! 禾城歲月 讓你培養技工,你培養出國士無雙 血月鬼節:我在都市練妖修仙 九重天域:我靠吞噬克蘇魯加點成 子女不孝,重生後她嫁絕育軍官 協議婚約:死對頭他真香了 骰子決定一切的廢土領主 時空種田:從清末開始打造帝國 遊戲狂飆:異界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