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大夫公孫卿、壺遂、太史令司馬遷等人說:“曆法已經混亂廢棄,應該重新確定正朔。”漢武帝下詔讓皃寬和博士賜等人一起商議,大家認為應該采用夏曆。夏天五月,漢武帝下詔讓公孫卿、壺遂、司馬遷等人共同製定了漢《太初曆》,把正月作為一年的開頭,崇尚黃色,用五作為計數單位,確定了官職名稱,協調了音律,製定了宗廟和百官的禮儀,作為固定的製度,流傳後世。
匈奴的兒單於喜歡殺伐,國內百姓不安定,又遭遇天災,牲畜死了很多。左大都尉派人秘密告訴漢朝說:“我想殺掉單於投降漢朝,隻是漢朝太遠,如果派兵來接應我,我就動手。”漢武帝就派因杅將軍公孫敖在塞外修築受降城來接應左大都尉。
秋天八月,漢武帝前往安定。
出使西域的漢朝使者回來說:“宛國有好馬,藏在貳師城,不肯給我們漢朝使者。”漢武帝派壯士車令等人帶著千金和金馬去換馬。宛王和群臣商量說:“漢朝離我們遠,經過鹽澤時多次遭遇危險,從北麵走有匈奴侵擾,從南麵走缺乏水草,而且沿途很多地方沒有城鎮,缺糧的情況很多。漢朝使者幾百人一批來,常常缺糧,死了一半多,他們怎麼能派大軍來呢!我們不怕他們。貳師城的馬,是我們宛國的寶馬。”於是不肯把馬給漢朝使者。漢朝使者生氣了,說了些不客氣的話,還把金馬捶破後離開。宛國的貴族們也很生氣,說:“漢朝使者太輕視我們了!”就趕走漢朝使者,還讓東邊的鬱成王攔截攻打,殺了漢朝使者,搶走了財物。
漢武帝聽了非常生氣。曾經出使宛國的姚定漢等人說:“宛國兵力弱,隻要派三千漢朝士兵,用強弩射擊,就能把他們全俘虜了。”漢武帝曾經派浞野侯趙破奴用七百騎兵俘虜了樓蘭王,覺得姚定漢等人說得對。而且想封寵姬李氏的家人為侯,就任命李夫人的哥哥李廣利為貳師將軍,征發附屬國的六千騎兵和各郡國的不良少年幾萬人,去攻打宛國。目標是到貳師城取寶馬,所以李廣利被稱為貳師將軍。趙始成擔任軍正,原來的浩侯王恢負責做向導,李哆擔任校尉,掌管軍事事務。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臣司馬光說:漢武帝想封寵姬李氏的家人為侯,就派李廣利帶兵去攻打宛國,他的想法是沒有功勞就不封侯,不想違背高帝的約定。但軍事是大事,關係到國家的安危、百姓的生死。如果不考慮賢能與否就授予兵權,想僥幸取得一點功勞,隻是為了給所寵愛的人揚名,還不如不立戰功就封侯呢。所以說漢武帝隻看到了封侯的規矩,卻沒考慮到任命將領的合適與否,說他能遵守先帝的約定,我認為言過其實了。中尉王溫舒因為謀取私利,按罪應當滅族,他就自殺了;當時他的兩個弟弟和兩家姻親也各自因為其他罪名被滅族。光祿勳徐自為說:“太可悲了!古代有滅三族的刑罰,王溫舒的罪卻讓五族同時被滅!”
關東地區蝗蟲大規模爆發,向西一直飛到敦煌。
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
春天正月戊申日,牧丘恬侯石慶去世。閏月丁醜日,漢武帝任命太仆公孫賀為丞相,封葛繹侯。當時朝廷事務繁多,經常督責大臣,自從公孫弘之後,丞相大多因事獲罪而死。石慶雖然因為謹慎得以善終,但也多次被責備。公孫賀被任命為丞相時,不肯接受印綬,磕頭哭泣著不肯起身。漢武帝站起來走了,公孫賀沒辦法隻好接受任命,出來後說:“我從此危險了!”
三月,漢武帝前往河東,祭祀後土神。夏天五月,登記官吏和百姓的馬匹,補充為車騎馬匹。秋天,又鬨起了蝗災。
貳師將軍李廣利向西進軍,過了鹽澤之後,沿途的小國都據城防守,不肯給漢軍提供食物,攻打又攻不下來。攻下的地方能得到食物,攻不下的地方,漢軍待幾天就離開了。等到達鬱成時,剩下的士兵不過幾千人,而且都又餓又累。攻打鬱成,鬱成的軍隊把漢軍打得大敗,漢軍死傷很多。貳師將軍李廣利和李哆、趙始成等人商量說:“到鬱成這裡都打不下來,何況到宛國的王都呢!”於是帶兵返回。到敦煌時,士兵隻剩下十分之一二了。李廣利派人上書漢武帝說:“路途遙遠,缺糧,而且士卒不怕打仗就怕饑餓,人數少,不足以攻下宛國。希望暫且罷兵,多派些兵再去攻打。”漢武帝聽了大怒,派使者到玉門關攔截,下令說:“軍隊有敢入關的,就斬首!”李廣利害怕了,隻好留在敦煌。
漢武帝還是覺得受降城離匈奴太遠,就派浚稽將軍趙破奴率領二萬多騎兵從朔方出發,向西北走二千多裡,約定到浚稽山後返回。浞野侯趙破奴到了約定的地方,左大都尉想動手投降漢朝卻被單於發覺,單於殺了左大都尉,調動左部的軍隊攻打趙破奴。趙破奴行軍時捕獲了幾千個匈奴人,往回走,離受降城還有四百裡時,匈奴八萬騎兵包圍了他們。趙破奴夜裡親自出去找水,被匈奴趁機俘虜,匈奴加緊攻打他的軍隊,軍吏們害怕因為丟失主將而被誅殺,沒有人勸士兵突圍,於是軍隊被匈奴殲滅。兒單於非常高興,接著派奇兵攻打受降城,沒打下來,就侵犯漢朝邊境後離開了。
冬天十二月,皃寬去世。
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
春天正月,膠東太守延廣被任命為禦史大夫。漢武帝向東巡視到海邊,考察求神仙的事,都沒有靈驗的,就命令祠官祭祀東泰山。夏天四月,漢武帝回來後,在泰山舉行修封儀式,在石閭舉行禪禮。
匈奴兒單於死了,他的兒子年紀小,匈奴立他的叔父右賢王呴犁湖為單於。
漢武帝派光祿勳徐自為出五原塞幾百裡,遠的地方有一千多裡,修築城堡、屏障、亭台,一直到西北的廬朐,還派遊擊將軍韓說、長平侯衛伉在旁邊駐紮;讓強弩都尉路博德在居延澤修築工事。秋天,匈奴大規模入侵定襄、雲中,殺死和擄掠了幾千人,打敗了幾個二千石的官員後離開,還破壞了光祿勳徐自為修築的城堡、亭台、屏障;又派右賢王入侵酒泉、張掖,擄掠了幾千人。正好軍正任文出擊救援,匈奴把擄掠的東西都丟下離開了。
在這一年,睢陽侯張昌因為擔任太常時祭祀不周到,封國被廢除。
當初,漢高祖封了一百四十三位功臣為列侯。那時候,經過戰爭之後,大城市和名都的百姓流散逃亡,統計的戶口隻有原來的十分之二三。大的侯國不過一萬戶,小的侯國隻有五六百戶。高祖封爵時宣誓說:“即使黃河變得像衣帶一樣窄,泰山變得像磨刀石一樣小,封國也會永遠存在,福澤延續到子孫後代。”用丹書寫下盟誓,又殺白馬盟誓。到了高後時期,給列侯們排定位次,把盟書藏在宗廟,副本交給有關官員。到了文帝、景帝時,經過四五代,流亡的百姓都回來了,戶口也增多了,大的列侯有三四萬戶,小的列侯戶口也增加了一倍,他們都變得很富有。但是他們的子孫驕縱安逸,很多人觸犯法律,有的丟了性命,有的失去了封國。到這時,原來的列侯隻剩下四人,而法律也變得更加嚴密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漢朝損失了浞野侯趙破奴的軍隊後,公卿們商議都希望停止攻打大宛,集中力量攻打匈奴。但漢武帝認為已經出兵去討伐大宛,如果連大宛這樣的小國都打不下來,大夏等國就會更加輕視漢朝,而且大宛的好馬也得不到,烏孫、輪台等地會更加刁難漢朝使者,還會被外國嘲笑,於是查辦了那些說討伐大宛特彆不利的鄧光等人。漢武帝赦免了囚徒,征發不良少年和邊境的騎兵,一年多後,從敦煌出發的有六萬人,還不算那些私自跟隨的人。帶了十萬頭牛,三萬匹馬,驢和駱駝也有上萬頭,糧食和兵器準備得很充足。天下因此騷動起來,相繼奉命討伐大宛的校尉有五十多人。
大宛城中沒有水井,靠城外的流水汲水,於是漢軍派水工改變了城外的水流,使城內無水可汲。又增派十八萬戍卒到酒泉、張掖以北,在居延、休屠屯兵保衛酒泉,還征發了天下有罪的官吏、逃亡的人以及贅婿、商人,還有父母、祖父母有市籍的人,共七類人當兵。用車載著糧食供應貳師將軍李廣利的軍隊,轉運糧草的人絡繹不絕。還任命了兩個熟悉養馬的人為執馬校尉和驅馬校尉,準備在攻破大宛後挑選好馬。
於是貳師將軍再次出征,兵力充足,所到的小國沒有不迎接的,還拿出食物供應漢軍。到了輪台,輪台不投降,漢軍攻打了幾天,進行了屠殺。從這裡往西,漢軍順利到達大宛城,到達的兵力有三萬人。大宛的軍隊迎擊漢軍,漢軍射箭打敗了他們,大宛的軍隊逃進城中堅守。李廣利想先攻打鬱成城,又怕停留在這裡大宛會生出更多詭計,就先到了大宛城,切斷了大宛的水源,大宛國內已經憂慮困乏。漢軍包圍了大宛城,攻打了四十多天。大宛的貴族們商量說:“國王毋寡藏著好馬,殺了漢朝使者,現在殺了國王,獻出好馬,漢軍應該會解圍。如果不解圍,再奮力作戰而死也不晚。”大宛的貴族們都覺得有道理,就一起殺了國王。大宛的外城被攻破,俘虜了大宛的勇將煎靡。大宛非常恐懼,逃進內城,拿著毋寡的頭,派人對李廣利說:“漢軍彆攻打我們了,我們把好馬都拿出來任你們挑選,還供應漢軍食物。如果不答應,我們就把好馬都殺了,康居的救兵也快到了,他們來了,我們在內,康居在外,一起和漢軍作戰。你們仔細考慮,該怎麼辦?”這時,康居看到漢軍士氣正盛,不敢前進。李廣利聽說大宛城中新來了漢人,會打井,而且城內糧食還很多,心想:“這次來是為了誅殺首惡毋寡,毋寡的頭已經拿到了,如果不答應大宛的請求,他們會堅守,而康居等漢軍疲憊時來救援,漢軍必敗。”於是答應了大宛的求和。大宛拿出好馬,讓漢軍自己挑選,還拿出很多食物供應漢軍。漢軍挑選了幾十匹好馬,中等及以下的馬有牝牡三千多匹,還立了大宛原來對漢朝友好的貴族昧蔡為大宛王,和大宛盟誓後撤兵。
當初,貳師將軍從敦煌西邊出發,分了幾支軍隊,走南、北兩條道路。校尉王申生帶領一千多人,單獨到了鬱成,鬱成王攻打並消滅了他們,隻有幾個人逃脫,跑到李廣利那裡。李廣利派搜粟都尉上官桀去攻打鬱成,鬱成王逃到康居,上官桀追到康居。康居聽說漢朝已經攻破大宛,就交出鬱成王給上官桀,上官桀讓四個騎士綁著鬱成王送到李廣利那裡。上邽的騎士趙弟怕鬱成王跑了,拔劍殺了他,追上了李廣利。
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春天,貳師將軍李廣利回到京城。李廣利經過的小國,聽說大宛被攻破,都派他們的子弟跟著漢軍入朝進貢,拜見漢武帝,還作為人質留在漢朝。軍隊回來時,帶回了一千多匹馬。這次出征,軍隊不缺糧食,戰死的人也不多,但是將領和官吏貪婪,不愛惜士兵,侵吞他們的財物,因此死了很多人。漢武帝因為是萬裡遠征,沒有追究這些過錯,下詔封李廣利為海西侯,封趙弟為新畤侯,任命上官桀為少府,軍官和官吏升為九卿的有三人,諸侯相、郡守、二千石的官員有一百多人,千石以下的官員有一千多人,主動出征的人得到的官職超過了他們的期望,因為有罪而被征調出征的,都沒有記錄他們的功勞,士兵們每人賞賜了四萬錢。
匈奴聽說貳師將軍征討大宛,想半路攔截,但看到貳師將軍的兵力強盛,不敢抵擋,就派騎兵在樓蘭等候漢朝使者,想斷絕他們和漢朝的聯係。當時漢軍正任文帶兵駐紮在玉門關,抓到俘虜,了解情況後報告給漢武帝。漢武帝下詔讓任文順路帶兵逮捕了樓蘭王,押到京城責問。樓蘭王回答說:“我們小國夾在大國之間,不歸屬兩邊就無法自保,希望把國家遷到內地。”漢武帝覺得他說的有道理,讓他回國,還讓他偵察匈奴的情況,從此匈奴不太信任樓蘭。
自從大宛被攻破後,西域各國都很震驚害怕,漢朝出使西域的使者更能履行職責了。從敦煌往西到鹽澤,到處都建起了亭障,輪台、渠犁都有幾百個屯田的士兵,還設置了使者和校尉來管理,供應出使外國的人。一年多後,大宛的貴族們認為昧蔡善於阿諛奉承,導致國家遭受屠殺,就一起殺了昧蔡,立了毋寡的弟弟蟬封為大宛王,還派他的兒子到漢朝做人質。漢朝派使者送了財物去安撫他們。蟬封和漢朝約定,每年進獻兩匹天馬。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秋天,修建了明光宮。冬天,漢武帝到回中巡視。匈奴呴犁湖單於死了,匈奴人立他的弟弟左大都尉且鞮侯為單於。漢武帝想趁著討伐大宛的威勢繼續削弱匈奴,就下詔說:“高皇帝給我留下了平城被圍的憂患,高後時,單於的書信非常悖逆。從前齊襄公報複了九代的仇,《春秋》認為他做得對。”且鞮侯單於剛即位,怕漢朝襲擊他,就說:“我是兒子輩,怎麼敢和漢天子相比!漢天子是我的長輩。”於是把不投降的漢朝使者路充國等人都放了回來,還派使者來進獻禮物。
天漢元年公元前100年),春天正月,漢武帝到甘泉宮,在泰畤祭祀天神。三月,到河東祭祀後土神。漢武帝讚賞匈奴單於的好意,派中郎將蘇武護送留在漢朝的匈奴使者回去,還送了很多財物給單於,回應他的善意。蘇武和副中郎將張勝以及臨時官吏常惠等人一起去匈奴。到了匈奴後,送上禮物給單於。單於變得更加驕橫,不像漢朝所期望的那樣。
這時,緱王和長水虞常等人,以及衛律所帶領的投降匈奴的人,暗中一起謀劃劫持單於的母親閼氏回漢朝。衛律的父親本來是長水的胡人,衛律和協律都尉李延年關係好,李延年推薦衛律出使匈奴,衛律回來後,聽說李延年家被抄,就逃到匈奴投降了。單於很喜歡他,和他一起商量國事,封他為丁靈王。虞常在漢朝時和副中郎將張勝相識,私下拜訪張勝說:“聽說漢天子非常怨恨衛律,我能為漢朝埋伏弩手射死他。我的母親和弟弟在漢朝,希望能得到賞賜。”張勝答應了他,給了虞常一些財物。一個多月後,單於出去打獵,隻有閼氏和子弟們在,虞常等七十多人準備行動,其中一個人夜裡逃走告發了他們。單於的子弟發兵和他們交戰,緱王等人都死了,虞常被活捉。
單於派衛律審理這件事。張勝聽說後,怕之前和虞常的約定被發現,就把情況告訴了蘇武。蘇武說:“事情到了這個地步,一定會牽連到我,受到侮辱才死,更對不起國家。”就想自殺。張勝、常惠一起阻止了他。虞常果然供出了張勝。單於很生氣,召集貴族們商議,想殺了漢朝使者。左伊秩訾說:“如果是謀刺單於,又該怎麼加重處罰呢!應該讓他們都投降。”單於派衛律召蘇武來受審。蘇武對常惠等人說:“喪失氣節、辜負使命,即使活著,還有什麼臉麵回到漢朝!”就拔出佩刀自殺。衛律很震驚,親自抱住蘇武,派人騎馬去請醫生。在地上挖個坑,放上火,把蘇武放在上麵,踩他的背讓淤血流出。蘇武氣絕,半天才又有了氣息。常惠等人哭著把他抬回營帳。單於很佩服蘇武的氣節,早晚派人問候他,卻把張勝抓了起來。
蘇武的傷漸漸好了,單於派人勸蘇武投降。正好要審判虞常,想借此機會讓蘇武投降。用劍斬殺虞常後,衛律說:“漢朝使者張勝謀殺單於的近臣,判處死罪,單於招募投降的人,赦免他們的罪過。”衛律舉劍要殺張勝,張勝請求投降。衛律對蘇武說:“副官有罪,你也應當連坐。”蘇武說:“我本來就沒有參與謀劃,又不是親屬,怎麼能連坐呢!”衛律又舉劍做出要砍殺蘇武的樣子,蘇武毫不畏懼。衛律說:“蘇君,我以前背叛漢朝投降匈奴,有幸蒙受單於大恩,封王賜號,擁有數萬人的部下,馬和牲畜滿山都是,富貴到這種地步!蘇君今天投降,明天也會像我一樣。白白地把自己的身體葬身荒野,又有誰知道你呢!”蘇武沒有回應。衛律說:“你通過我投降,我就和你結為兄弟。今天不聽我的話,以後再想見我,還能做到嗎!”蘇武痛罵衛律說:“你作為漢朝的臣子,不顧及恩義,背叛君主和親人,在蠻夷之地做了投降的俘虜,我為什麼要見你!況且單於信任你,讓你決定彆人的生死,你不主持公正,反而想讓漢天子和單於互相爭鬥,坐觀禍亂成敗。南越殺了漢朝使者,被消滅後設置了九個郡;宛王殺了漢朝使者,他的頭被懸掛在北闕;朝鮮殺了漢朝使者,很快就被誅滅了;隻有匈奴還沒受到懲罰。你明明知道我不會投降,卻想讓兩國互相攻打,匈奴的災禍就從我蘇武開始吧。”衛律知道蘇武終究不能被威脅,就報告了單於,單於更加想讓蘇武投降。於是把蘇武囚禁在大地窖裡,不給他吃的喝的。天下雪,蘇武躺著,就吃雪,和氈毛一起咽下去,過了幾天也沒死。匈奴人認為他是神人,就把蘇武遷到北海沒有人的地方,讓他放牧公羊,說:“等公羊生了小羊,你才能回去。”把蘇武的屬官常惠等人分開,安置在彆的地方。
這時候天下起了白毛風。夏天,發生大旱災。五月,漢武帝赦免天下。征發有罪的人到五原屯墾。浞野侯趙破奴從匈奴逃了回來。這一年,濟南太守王卿被任命為禦史大夫。
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春天,漢武帝到東海巡視。回來時,到了回中。夏天五月,漢武帝派貳師將軍李廣利帶領三萬騎兵從酒泉出發,到天山攻打匈奴右賢王,斬殺俘獲了一萬多匈奴人後回來。匈奴大規模包圍了貳師將軍,漢軍缺糧好幾天,死傷很多人。代理司馬隴西人趙充國和一百多名士兵突圍陷入敵陣,貳師將軍李廣利帶兵跟隨,才得以解圍。漢軍死亡的人數有十分之六七,趙充國身上受了二十多處傷。李廣利上奏軍情,漢武帝下詔讓趙充國到皇帝所在的地方,親自召見他,察看他的傷口,感歎不已,任命他為中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漢朝又派因酐杅將軍公孫敖從西河出發,和強弩都尉路博德在涿塗山會合,沒有什麼收獲。
當初,李廣的孫子李陵擔任侍中,擅長騎馬射箭,愛護部下,禮賢下士。漢武帝認為他有李廣的風範,任命他為騎都尉,讓他帶領丹陽、楚地的五千人,在酒泉、張掖訓練射箭來防備匈奴。等到貳師將軍李廣利攻打匈奴時,漢武帝下詔給李陵,想讓他為李廣利運送輜重。李陵磕頭請求說:“我帶領屯邊的士兵,都是荊楚的勇士、奇才和劍客,力大可以扼住老虎,射箭百發百中,希望能自成一隊,到蘭乾山南邊去分散單於的兵力,不讓匈奴集中攻打貳師將軍的軍隊。”漢武帝說:“是將領們不願意相互配合嗎!我派出的軍隊很多,沒有騎兵給你。”李陵回答說:“不需要騎兵,我願意以少擊多,帶領五千步兵直搗單於的王庭。”漢武帝覺得他很勇敢,就答應了他。於是下詔讓路博德帶兵在半道迎接李陵的軍隊。路博德也覺得為李陵做後援是羞恥的事,上奏說:“現在正是秋天,匈奴的馬正肥,不能和他們作戰,希望留下李陵到春天再一起出兵。”漢武帝很生氣,懷疑是李陵後悔不想出兵而讓路博德上書,就下詔讓路博德帶兵到西河攻打匈奴。下詔讓李陵在九月出兵,從遮虜障出發,到東浚稽山南邊的龍勒水上,來回觀察匈奴的情況,如果沒有發現敵人,就回到受降城讓士兵休息。
李陵於是帶領五千步兵,從居延出發,向北走了三十天,到浚稽山紮營,繪製了所經過地方的山川地形圖,派部下騎兵陳步樂回去報告。陳步樂被漢武帝召見,說李陵帶領的士兵都能拚死效力,漢武帝很高興,任命陳步樂為郎官。
李陵到了浚稽山,和單於的軍隊相遇,匈奴有三萬多騎兵包圍了李陵的軍隊,李陵的軍隊駐紮在兩山之間,用大車作為營壘。李陵帶兵出營列陣,前麵的士兵拿著戟和盾,後麵的士兵拿著弓和弩。匈奴看到漢軍人數少,直接向營壘衝過來。李陵和他們搏鬥攻打,千弩齊發,匈奴兵應弦而倒。匈奴退上山,漢軍追擊,殺死了幾千人。單於大吃一驚,召集左、右地的八萬多騎兵攻打李陵。李陵邊戰邊向南撤退,幾天後,到了山穀中,接連戰鬥,士兵中箭受傷,受三處傷的人坐車,受兩處傷的人駕車,受一處傷的人繼續戰鬥,又斬殺了三千多匈奴人。李陵帶兵向東南走,沿著舊龍城的道路走了四五天,到了大澤蘆葦中,匈奴從上風處放火,李陵也讓軍中放火自救。向南走到山下,單於在南山上,派他的兒子帶領騎兵攻打李陵。李陵的軍隊在樹林中徒步作戰,又殺死了幾千匈奴人,接著用連弩射單於,單於下山逃走。這一天俘虜了匈奴人,他們說:“單於說:‘這是漢朝的精兵,攻打他們不能取勝,日夜把我們引到南邊靠近邊塞的地方,該不會有伏兵吧?’那些當戶、君長都說:‘單於親自帶領幾萬騎兵攻打幾千漢軍都不能消滅他們,以後就沒辦法再派邊臣了,還會讓漢朝更加輕視匈奴。再在山穀中努力作戰,如果到了平地還不能打敗他們,就退兵。’”
這時李陵的軍隊情況更加危急,匈奴的騎兵很多,一天交戰幾十回合,又殺傷了兩千多匈奴人。匈奴作戰不利,想退兵,正好李陵軍隊的軍候管敢被校尉侮辱,逃到匈奴投降,詳細地說出了李陵軍隊沒有後援,箭也快用完了,隻有將軍部下和校尉成安侯韓延年各有八百人在前麵,用黃色和白色作為旗幟。管敢說:“隻要派精銳騎兵射箭,就能打敗他們。”單於得到管敢後非常高興,派騎兵一起攻打漢軍,大聲呼喊:“李陵、韓延年快投降!”於是堵住道路猛攻李陵。李陵在山穀中,匈奴在山上,四麵射箭,箭如雨下。漢軍向南走,還沒到鞮汗山,一天就把五十萬支箭都用完了,於是丟棄了戰車。士兵還有三千多人,砍下車輻拿著當武器,軍吏拿著短刀,到了山下,單於堵住他們的後路,從山上向下扔石頭,士兵死了很多,無法前進。黃昏後,李陵穿著便衣獨自走出營壘,製止左右的人說:“不要跟著我,我一個人去取單於的性命!”過了很久,李陵回來,歎息說:“軍隊失敗了,我隻有一死!”於是把軍旗都砍了,把珍寶埋在地下,李陵感歎說:“如果再有幾十支箭,就足以脫身了。現在沒有武器再戰,天亮後,隻有坐等著被俘虜了。大家像鳥獸一樣分散,還有能逃脫回去報告天子的人。”下令讓軍士每人帶二升乾糧,一片冰,約定到遮虜障的人相互等候。半夜時,擊鼓召集士兵,鼓卻沒響。李陵和韓延年都上了馬,跟著的壯士有十多人,匈奴幾千騎兵追擊他們,韓延年戰死。李陵說:“我沒有臉麵回報陛下!”於是投降了。軍隊分散後,逃到邊塞的有四百多人。
李陵兵敗的地方離邊塞一百多裡,邊塞把情況報告給漢武帝。漢武帝希望李陵能拚死戰鬥,後來聽說李陵投降了,非常生氣,責問陳步樂,陳步樂自殺了。群臣都怪罪李陵,漢武帝問太史令司馬遷,司馬遷極力說:“李陵侍奉親人孝順,對士兵講信義,常常奮不顧身解救國家的危難,這是他平時積累的品德,有國士的風範。現在做事一旦不順利,那些隻顧保全自己和妻子兒女的臣子就跟著說他的壞話,實在讓人痛心!況且李陵帶領不到五千步兵,深入匈奴境內,抵擋了幾萬敵軍,匈奴救死扶傷都來不及,發動所有能拉弓射箭的人一起圍攻他。他轉戰千裡,箭用完了,道路也走不通了,士兵們空拉著弓,冒著白刃,向北拚死殺敵,能得到士兵們拚死效力,即使是古代的名將也不過如此。他雖然兵敗被俘,但是他打敗敵人的戰績也足以向天下人展示了。他不死,應該是想找機會報答漢朝。”漢武帝認為司馬遷是在說謊欺騙,想詆毀貳師將軍李廣利,為李陵開脫,就把司馬遷處以腐刑。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過了很久,漢武帝後悔李陵兵敗時沒有救援他,說:“李陵出發出塞的時候,就下詔讓強弩都尉路博德去迎接他的軍隊;因為預先下了詔書,才使得路博德生出奸詐之心指路博德不想做李陵後援而上奏拖延)。”於是派使者慰勞賞賜那些逃脫回來的李陵軍隊的士兵。
漢武帝用法律製度來駕馭臣下,喜歡重用酷吏,而各郡、國的二千石官員治理地方大多殘酷暴虐,官吏和百姓越來越輕易地犯法。東方的盜賊漸漸多了起來,大的團夥有幾千人,他們攻打城邑,奪取武庫的兵器,釋放犯了死罪的人,捆綁侮辱郡太守、都尉,殺死二千石官員;小的團夥有幾百人,在鄉裡擄掠的,多得數不清。道路被阻斷。漢武帝開始派禦史中丞、丞相長史去督察,沒能禁止住盜賊。於是派光祿大夫範昆和原來的九卿張德等人穿上繡衣,拿著符節和虎符,征調軍隊去攻打盜賊。斬殺了大的團夥有的達到一萬多人,按照法律誅殺了那些給盜賊通行、提供飲食而應當連坐的人,各郡受牽連的有幾千人。過了幾年,才捕獲了一些盜賊的首領,但逃散的士兵和失去首領的盜賊又聚集起來,占據山川險要的地方,成群結隊,實在沒有辦法。於是製定了《沈命法》,規定:“盜賊興起,沒有發覺;或者發覺了但逮捕的盜賊數量不達標,二千石以下直到小吏,主管的官員都要被處死。”這之後小吏害怕被誅殺,即使有盜賊也不敢上報,擔心抓不到盜賊,自己會因考核連坐上級官府,上級官府也讓他們不要上報。所以盜賊更多了,上下相互隱瞞,用文書言辭來逃避法律製裁。
這時,暴勝之擔任直指使者,他誅殺二千石以下的官員特彆多,聲威震動州郡。他到了渤海,聽說郡裡的雋不疑賢能,就請他來相見。雋不疑容貌莊重威嚴,衣著整齊威武,暴勝之拖著鞋子起身迎接。到了堂上坐定後,雋不疑行拱手禮說:“我隱居在海邊,早就聽說了暴公子的大名,今天才得以當麵聆聽教誨。大凡做官吏的,太剛強就容易折斷,太柔弱就會荒廢政務,既要施行威嚴,又要施加恩惠,這樣才能建功揚名,長久地保持俸祿和官位。”暴勝之深深接受了他的告誡。等暴勝之回朝後,上表舉薦雋不疑,漢武帝召見並任命雋不疑為青州刺史。濟南的王賀也擔任繡衣禦史,他追捕魏郡的盜賊,放掉了很多人,因為奉命行事不稱職被免職,他感歎說:“我聽說救活一千人,子孫就會被封侯,我救活的有一萬多人,我的後代大概會興盛吧!”
這一年,漢武帝封從匈奴投降過來的介和王成娩為開陵侯,讓他帶領樓蘭國的軍隊攻打車師。匈奴派右賢王帶領幾萬騎兵去救援車師,漢軍作戰不利,就撤兵了。
喜歡資治通鑒白話版請大家收藏:()資治通鑒白話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