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紀二十五(公元前7年-前6年)_資治通鑒白話版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資治通鑒白話版 > 漢紀二十五(公元前7年-前6年)

漢紀二十五(公元前7年-前6年)(2 / 2)

騎都尉平當負責管理河堤事務,他上奏說:“古代的九條大河,現在都已經消失不見了。根據經書裡的記載,治理水患有疏通河道的說法,卻沒有用堤壩堵塞河流的記載。黃河從魏郡往東北方向經常泛濫決口,河道的走向已經很難弄清楚了,天下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不能欺瞞他們。應該廣泛尋求能夠疏浚河道的人才。”皇帝聽從了他的建議。

待詔賈讓也上奏說:“治理黃河有上、中、下三種策略。古時候,人們建立城邑、安置百姓,規劃土地時,一定會留出河流、湖泊的區域,確保不會被水淹沒。大河不設堤防,小水也能自由流動,低窪的地方就建成池塘湖澤,讓秋天的洪水有地方儲存,河水向四周平緩流淌,不會受到阻礙。土地上有河流,就像人有嘴巴一樣,治理土地卻堵住河流,就像為了不讓小孩哭而捂住他的嘴巴,雖然能暫時止住哭聲,但小孩很快就會有生命危險。所以說:‘善於治理河流的人,會引導水流;善於治理百姓的人,會讓百姓暢所欲言。’堤壩的出現,大概是從戰國時期開始的,各國堵塞河流,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齊國和趙國、魏國以黃河為界,趙、魏兩國靠近山地,齊國地勢低窪,於是齊國在離黃河二十五裡的地方修築堤壩,黃河水向東衝到齊堤後就會向西泛濫到趙、魏兩國;趙、魏兩國也修築堤壩,同樣離河二十五裡,雖然位置不一定合適,但河水好歹還有地方可以流動。洪水退去後,留下的淤泥土地肥沃,百姓就在這裡耕種;有時很長時間沒有水患,人們就會修建房屋,形成村落;一旦大水再來,房屋被淹沒,人們就又修築堤壩自救,逐漸搬離原來的城郭,排乾水澤居住,被洪水淹沒也是自找的。現在的堤壩,近的離河幾百步,遠的有幾裡,在原來的大堤裡麵還有好幾重堤壩,百姓就住在這些堤壩之間,這些都是前代留下來的。黃河從河內郡的黎陽到魏郡的昭陽,東西兩邊都有石堤,迫使河水回流,一百多裡的河道,兩次向西、三次向東改道,河道被擠壓得這麼狹窄,自然無法安寧。

“現在實行上策,就是把冀州那些住在洪水衝擊地帶的百姓遷走,在黎陽的遮害亭決開河堤,讓黃河向北流入大海;黃河西邊靠近大山,東邊靠近金堤,水流不會泛濫太遠,一個月內就能穩定下來。可能有人會反對說:‘這樣做會毀掉成千上萬的城郭、房屋和田地、墳墓,百姓肯定會怨恨。’但當年大禹治水,遇到擋路的山陵都直接開鑿,所以才有了龍門、伊闕的開通,砥柱山的分離,碣石山的破壞,這些改變自然地貌的工程都是人力完成的,相比之下,遷民又算得了什麼!現在黃河沿岸十個郡,每年治理河堤的費用將近一億錢;一旦發生大決口,造成的損失更是無法估量。如果拿出幾年治理河堤的費用來安置遷移的百姓,遵循古代聖人的方法,確定山川的位置,讓神靈和百姓各得其所,互不乾擾;況且大漢疆域萬裡,何必和河水爭奪這小小的土地呢!這個工程一旦完成,黃河穩定,百姓安居,千年都不會有憂患,所以這是上策。

“中策是在冀州地區多開鑿一些灌溉水渠,讓百姓可以灌溉農田,同時分散水勢,雖然比不上聖人的方法,但也是補救水患的好辦法。可以從淇口以東修築石堤,多設置一些水門。可能有人會擔心黃河是大河,難以控製,但滎陽的漕渠就足以證明可行。冀州水渠的上遊,都可以依靠這些水門,各個水渠也可以引水灌溉;天旱的時候,就打開東邊的下水門,灌溉冀州的農田;發洪水的時候,就打開西邊的高門,分泄黃河水,這樣既能保證農田灌溉,又能加固河堤。這確實是富國安民、興利除害的好辦法,可以維持幾百年,所以稱為中策。

“下策就是修補舊堤,把低矮的加高,把單薄的加厚,這樣隻會耗費無窮的人力財力,還會多次遭受水患,所以這是最糟糕的辦法。”

孔光、何武上奏說:“皇帝宗廟中,應該按順序確定哪些可以撤除,希望能和群臣一起討論。”於是光祿勳彭宣等五十三人都認為:“孝武皇帝雖然有功勞,但按照親疏關係,他的廟應該撤除。”太仆王舜、中壘校尉劉歆卻提議說:“按照《周禮》,天子設立七廟。這七廟是固定的數量,但‘宗’不在這個固定數裡,‘宗’是可以變化的。隻要君主有功德就可以尊為‘宗’,不能預先設定數量。我們認為孝武皇帝功勞如此之大,孝宣皇帝又如此尊崇他,他的廟不應該撤除。”皇帝看了他們的奏議後,下旨說:“太仆王舜、中壘校尉劉歆的建議可行。”

何武的後母住在蜀郡,他派官吏去接她來京城;正好趕上漢成帝去世,官吏擔心路上有盜賊,就把何武的後母留在了蜀郡。皇帝身邊有人指責何武侍奉親人不誠心,皇帝也正想更換大臣,於是在冬天十月,下詔書免去何武的官職,讓他以列侯的身份回到封國。癸酉日,任命師丹為大司空。師丹看到皇帝對漢成帝時的很多政策都做了改動,就上書說:“古時候,新君守喪期間不處理政事,由塚宰主持朝政,三年不改變父親的治國之道。先帝的靈柩還停在朝堂上,就給我們這些大臣封官,還給親屬封爵,一下子都變得顯貴起來,封舅舅為陽安侯,皇後的尊號還沒確定,就先封皇後的父親為孔鄉侯;又把侍中王邑、射聲校尉王邯等人調出京城。詔書接連下達,頻繁改動政事,太過倉促,沒有循序漸進。我既不能向陛下闡明治國大義,又沒有堅決辭讓爵位,跟著大家白白接受封侯,這讓陛下的過失更加明顯。近來很多郡國發生地震、水災,淹死百姓,日月昏暗無光,五星運行失常,這都是政策失誤、號令不定、法度混亂、陰陽失調的結果。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我想人之常情,如果沒有兒子,即使六七十歲了,也會到處尋求子嗣。孝成皇帝深知天命,明白陛下的賢德,在壯年時克製私欲,立陛下為繼承人。先帝突然離世,陛下繼位後,四海安寧,百姓安心,這都是先帝聖明,順應了天意和民心。我聽說‘上天的威嚴就在眼前’,希望陛下好好想想先帝立您為嗣的深意,克製私欲,以身作則,這樣才能讓天下人跟從教化。天下是陛下的天下,您的親屬還用擔心不富貴嗎?實在不該這麼倉促行事,否則難以長久啊!”師丹多次上書,言辭大多懇切率直。

傅太後堂弟的兒子傅遷在皇帝身邊,為人特彆奸邪,皇帝很厭惡他,就免去他的官職,讓他回原籍。傅太後知道後大怒,皇帝沒辦法,又把傅遷留了下來。丞相孔光和大司空師丹上奏說:“詔書前後矛盾,讓天下人疑惑,不知道該相信哪一個。我們請求還是把傅遷遣回原籍,以清除奸黨。”但最終還是沒能把傅遷送走,他又重新做了侍中。皇帝被傅太後逼迫,很多事都是這樣。

議郎耿育上書為陳湯鳴冤說:“甘延壽、陳湯為大漢彰顯了深遠的威嚴,洗雪了國家多年的恥辱,討伐了遠方不受約束的君主,擒獲了萬裡之外難以製服的敵人,這樣的功勞誰能相比!先帝讚賞他們,多次下詔書宣揚他們的功績,甚至更改年號來紀念,讓這份榮耀流傳後世。因此,南郡進獻白虎,邊疆也不再有戰事。後來先帝生病臥床,仍然念念不忘他們的功勞,多次讓尚書責問丞相,催促給他們論功行賞;隻有丞相匡衡反對,不給他們應有的封賞,隻封給甘延壽、陳湯幾百戶食邑,這讓功臣戰士們多麼失望啊!孝成皇帝繼承先帝的基業,憑借著征伐的聲威,沒有動用武力,國家太平無事,然而大臣們心懷不軌,想獨攬大權,排擠嫉妒有功之人,讓陳湯蒙冤入獄,無法申辯,最終無罪卻被棄置不用,老無所依。敦煌是通往西域的要道,讓曾經威震遠方的功臣,轉眼之間就遭受這樣的待遇,肯定會被郅支單於的殘餘勢力恥笑,實在是太可悲了!如今,出使外國的使者,沒有不提起陳湯誅殺郅支單於的事,來宣揚漢朝的強盛。借助功臣的功績威懾敵人,卻拋棄功臣本人來滿足小人的讒言,這難道不讓人痛心嗎?而且居安思危,盛極必衰,現在國家既沒有漢文帝時期多年節儉積累的財富,又沒有漢武帝時期招攬的眾多英勇善戰的大臣,隻有一個陳湯而已!即使是在彆的朝代,比不上陛下聖明,也希望國家能追錄他的功勞,為他修繕墳墓,以此激勵後人。陳湯有幸生在聖明的時代,立下的功勞還沒過多久,就被奸臣排擠,被迫四處流亡,連個安身之處都沒有。有遠見的人都會想到,陳湯的功勞舉世罕見,而他的過錯也是人之常情,連陳湯都這樣的下場,以後就算有人願意為國家出生入死,也會被小人的口舌所製,被嫉妒的大臣陷害。這就是我為國家深深憂慮的原因。”奏書呈上後,皇帝讓陳湯回到京城,陳湯最後在長安去世。

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乙卯年)

春天正月,北地這個地方落下了十六顆隕石。皇帝下令大赦天下。

司隸校尉解光向皇帝上奏說:“我聽說許美人還有以前的中宮史曹宮,都曾被漢成帝寵幸,並且生下了孩子,但這些孩子後來都不見了蹤影。我派手下官吏去調查詢問,終於把事情弄清楚了:元延元年的時候,曹宮懷孕,當年十月,她在掖庭的牛官令官舍裡生下孩子。中黃門田客拿著皇帝的詔書,交給掖庭獄丞籍武,讓他把曹宮和孩子關到暴室監獄,還說‘不管是男孩女孩,也彆問是誰的孩子’。曹宮對籍武說:‘你一定要好好把我孩子的胞衣藏起來,你知道這是多麼重要的孩子啊!’過了三天,田客又拿著詔書來問籍武:‘孩子死了沒?’籍武回答說還沒死。田客就說:‘皇上和昭儀都特彆生氣,你為什麼不殺了孩子!’籍武哭著磕頭說:‘不殺孩子,我知道自己肯定會死;殺了孩子,我還是會死!’然後籍武就通過田客給皇帝上了一道密封的奏章,說:‘陛下還沒有繼承人,孩子不論貴賤,還請陛下多多留意啊!’奏章送上去之後,田客又拿著皇帝的詔書來把孩子抱走,交給了中黃門王舜。王舜接了詔命,把孩子抱到殿裡,找了個奶媽,還說‘好好養孩子,會有賞賜的,千萬不能把這事說出去’。王舜選了官婢張棄當奶媽。又過了三天,田客拿著詔書和毒藥來給曹宮喝。曹宮說:‘果然是你們姐妹倆想獨霸天下!我的孩子是男孩,額頭上有一撮突起的頭發,長得像孝元皇帝。現在孩子在哪兒?肯定是被害死了!怎麼能讓皇太後知道這件事啊!’說完就喝毒藥死了。張棄養那個孩子才十一天,曹宮所在官署的長官李南就拿著詔書把孩子抱走了,之後孩子就不知去向了。

“許美人在元延二年懷孕,十一月生下孩子。趙昭儀對漢成帝發火說:‘你總跟我說從皇後那兒來。要是從皇後那兒來,許美人的孩子是從哪兒生出來的!難道還要再立許氏當皇後嗎!’她一邊生氣地埋怨,一邊用手捶自己,拿頭撞牆壁、門柱,還從床上往地上撲,哭著不肯吃飯,說:‘現在你看著辦吧,我要回娘家!’成帝說:‘特意告訴你這件事,你反而發脾氣,真是不可理喻!’成帝氣得也不吃飯了。昭儀說:‘陛下自己心裡清楚,不吃飯乾什麼!陛下你以前還說“絕不會辜負你”!現在許美人有了孩子,你就是違背約定,這怎麼說?’成帝說:‘我早就說過,以後就以趙氏為重,所以不會再立許氏,要讓天下沒人能比趙氏地位更高,你彆擔心!’後來皇帝下詔,讓中黃門靳嚴去把許美人的孩子抱走,放在蘆葦編的箱子裡,放在裝飾華麗的房間簾子南邊。成帝和昭儀坐著,讓侍從於客子打開箱子上的封條,還沒等打開,成帝就把於客子和其他侍從都趕出去了,自己關上門,隻和昭儀在屋裡。過了一會兒打開門,又叫於客子進來把箱子重新封好,然後拿著詔書,讓中黃門吳恭把箱子交給籍武,說:‘告訴籍武,箱子裡是死孩子,埋在隱蔽的地方,彆讓彆人知道!’籍武就在監獄樓牆下挖了個坑,把孩子埋了。還有其他讓懷孕女子喝藥墮胎的事,數不勝數,這些事都發生在四月丙辰大赦令之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我認真查考:永光三年,有個叫忠的男子等人挖開了長陵傅夫人的墳墓。這件事雖然趕上了大赦,但孝元皇帝下詔書說:‘這件事本來就不該赦免。’然後徹底追查,涉案的人全都受到了懲罰,天下人都覺得這樣處理很對。趙昭儀攪亂朝廷,親手殺害皇帝的子嗣,她的親屬應當被依法處死。可現在她的兄弟姐妹等親屬,都還處在尊貴的位置上,天天在皇帝身邊,讓下麵的大臣們都心驚膽戰,希望陛下徹查此事!”

丞相及以下官員商議後,都認為應該依法處置趙氏親屬。於是皇帝把新成侯趙欽、趙欽哥哥的兒子成陽侯趙都貶為平民,讓他們帶著家屬遷到遼西郡去。

議郎耿育上書說:“我聽說,繼承人的正統要是亂了,廢了嫡子立庶子,這是聖人定下的法律禁令,也是從古到今最重要的警戒。不過當年太伯看出季曆才是合適的繼承人,就主動退讓,跑到吳、粵地區,這種隨機應變的做法,不能用常理來衡量。他把位置讓給季曆,就是為了讓聖賢的後代能繼承王位,最終周朝擁有了天下,子孫傳承了七八百年,功勞超過了夏、商、周三朝的開國君主,道德也最為完備,所以後來尊號都能追溯到太王。所以說,世上一定會有不尋常的變故,然後才會有不尋常的謀略。

“孝成皇帝知道一直沒能及時確定繼承人,他擔心就算以後有了皇子,等自己去世後,小皇子也沒辦法掌控國家。到時候權力就會落到太後手裡,太後一旦驕橫起來,欲望就會沒有節製;小皇帝年幼,大臣們也不會好好輔佐。要是沒有周公那樣能儘心輔佐的大臣,國家就會有危險,天下也會大亂。孝成皇帝知道陛下您有賢能聖明、洞察事理的品德,有仁愛孝順、愛護他人的恩情,還有獨到的眼光,所以他在心裡暗自做了決定,廢除後宮嬪妃懷孕生產的可能,斷絕因為繼承人問題引發禍亂的根源,就是想把皇位傳給陛下,來安定宗廟社稷。

“我這樣的愚昧臣子,既不能幫先帝謀劃國家安危,製定長遠的大計,又不懂得宣揚先帝的美德,闡述先帝的心意。現在卻反而不停地翻查宮廷舊事,把先帝私密的事情公之於眾,還汙蔑先帝被迷惑的過錯,讓先帝寵愛的妃子背上嫉妒殺人的罪名。這不僅大大損害了先帝高瞻遠矚的英明,也辜負了先帝擔憂國家的心意!說到論大德,就不能被世俗觀念束縛;要立大功,就不能迎合眾人。這正是孝成皇帝的深謀遠慮遠遠超過眾大臣的地方,也是陛下您聖德高尚能和上天相符的原因,這哪裡是當今那些平庸無能的大臣能明白的!而且,讚揚、擴大並順應君父的美德,糾正、消除已經過去的過錯,這是從古到今都通行的道理。那些大臣,在事情發生的時候不據理力爭,不在禍患沒發生之前就加以防範,反而都順著風向阿諛奉承,隻為了討先帝歡心;先帝去世之後,尊號已經確定,一切都塵埃落定了,他們卻翻出那些已經無法挽回的舊事,揭露那些隱秘的過錯,這讓我感到非常痛心!希望陛下讓有關部門討論這件事,如果我說得對,就應該向天下宣布,讓所有人都明白先帝的良苦用心。不然的話,隻會白白讓謠言誹謗傳到先帝陵寢,流傳到後世,遠在四方的蠻夷都會聽說,國內的人也會議論紛紛,這可完全不符合先帝把後事托付給陛下的本意啊。孝子,就應該善於繼承父親的誌向,幫助完成父親想做的事,還請陛下仔細考慮!”

皇帝覺得自己能當上太子,趙太後出了不少力,所以就不再追查趙氏親屬殺害皇子這件事了。傅太後對趙太後很是感激,趙太後也一心向著傅太後,所以太皇太後和王氏家族的人都很怨恨她們。

丁酉日,光祿大夫傅喜被任命為大司馬,封為高武侯。

秋天九月甲辰日,虞這個地方又落下兩顆隕石。郎中令泠褒、黃門郎段猶等人又上奏說:“定陶共皇太後、共皇後,不應該再用定陶藩國的名號來稱呼;她們的車馬、衣服應該都體現出‘皇’的身份,設置二千石以下的官員,讓他們各儘其職;還應該在京師為定陶共皇建立宗廟。”皇帝又把這個提議交給大臣們討論,很多大臣都順著皇帝的意思說:“母親因為兒子尊貴,確實應該給她們確立尊號,這樣才更符合孝道。”隻有丞相師丹、大司馬傅喜、大司空師丹認為不行。師丹說:“聖明的君王製定禮儀,都是效法天地。區分尊卑,就是為了端正天地的秩序,這是不能亂的。現在定陶共皇太後、共皇後用‘定陶共’作為稱號,這是遵循母親隨兒子、妻子隨丈夫的道理。要是想給她們設立官府、安排官員,車馬服飾都和太皇太後一樣,這就無法體現‘尊貴不能有兩個最高’的道理了。定陶共皇的諡號之前已經確定,按道理不能再改。按照禮製,‘父親是普通士人,兒子做了天子,祭祀父親的時候要用天子的禮儀,但父親神靈的牌位還是要穿士人的服飾’,這是因為兒子沒有給父親加封爵位的道理,這是為了表示對父母的尊重。過繼給彆人做繼承人,就成了人家的兒子,所以要為繼父服最重的喪服‘斬衰’三年,而給自己親生父母服喪的時間就降為一年,這是為了表明尊崇繼承的祖先,重視正統。孝成皇帝的恩德深遠,所以為定陶共皇立了繼承人,讓他們負責祭祀,讓定陶共皇永遠作為封國的太祖,世世代代都不會廢除,這樣的恩義已經很完備了。陛下既然繼承了先帝的皇位,承擔著大宗的重任,負責宗廟、天地、社稷的祭祀,從道理上講,就不應該再去祭祀定陶共皇,也不能把他的神位遷入宗廟。現在要是在京師給他立廟,讓大臣們去祭祀,這就等於沒有主人。而且,按照禮製,親緣關係疏遠之後,祠堂就該毀掉。要是白白放棄一個封國太祖永不廢除的祭祀,而去搞那種沒有主人、應該毀掉的不合禮法的祭祀,這可不是尊崇厚待定陶共皇的做法。”師丹也因為這些話,漸漸不再被皇帝喜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有人上書給皇帝說:“古時候用烏龜殼和貝殼當作貨幣,現在改成了銅錢,百姓因此變窮了,應該重新改回原來的貨幣。”皇帝就這事詢問師丹的意見,師丹回答說可以改。皇帝把奏章交給相關部門討論,官員們都認為銅錢已經使用很久了,很難一下子就換掉。師丹年紀大了,忘了自己之前說過的話,又跟著公卿大臣們的意見走,說不宜改幣。

還有,師丹讓下屬抄寫奏章,下屬卻私自抄了副本。丁氏、傅氏家族的子弟聽說後,就派人上書告發師丹:“師丹呈送密封奏章,現在連路上的行人都人手一份。”皇帝找來將軍和朝中大臣詢問,大臣們都說:“忠臣不會大張旗鼓地進諫。大臣向皇帝奏事,內容不應該泄露出去,師丹這事應該交給廷尉查辦。”於是皇帝把案子交給廷尉處理,廷尉彈劾師丹犯了“大不敬”的罪。案子還沒判決時,給事中、博士申鹹和炔欽上書說:“師丹的學問和品行無人能比,近代以來大臣裡像他這樣的人很少。他一時激憤上了密封奏章,沒來得及深思熟慮,還讓主簿抄寫,泄露奏章的過錯不在師丹本人。要是因為這事就貶黜他,恐怕難以服眾。”皇帝聽了很生氣,把申鹹、炔欽的俸祿各降了兩級,還下詔書罷免師丹,說:“我看你地位尊貴、責任重大,卻心懷欺詐、迷惑國家,做事進退無據、違抗命令,說話前後矛盾,我都替你感到羞恥!念在你曾經做過太子老師,不忍心依法處置你,現在收回你的大司空印綬和高樂侯印綬,回家去吧!”

尚書令唐林上書說:“我看了罷免大司空師丹的詔書,措辭太重、語氣太傷人了!君子寫文章,都會替賢者隱瞞過失。師丹的經學是當代儒家的宗師,品德是國家的老臣表率,還親自教導過陛下,位居三公之位;他所犯的過錯其實很輕微,天下人都沒覺得他有什麼大錯。事情都過去了,現在直接免去他的爵位,懲罰太重了!京城有見識的人都認為應該恢複師丹的爵位和封邑,讓他能繼續上朝議事。希望陛下體察眾人的心意,安撫一下曾經教導過您的大臣!”皇帝聽從了唐林的建議,下詔書賜給師丹關內侯的爵位。

皇帝聽了杜業的建議,召見朱博,讓賦閒在家的朱博重新擔任光祿大夫,後來又升任京兆尹。這年冬天十月壬午日,任命朱博為大司空。

中山王劉箕子從小就有疾病,他的祖母馮太後親自照顧他,還經常祈禱祭祀,希望能消災解難。皇帝派中郎謁者張由帶著醫生去給劉箕子看病。張由向來患有間歇性精神病,看病時突然發病,一氣之下離開中山國,往西跑回了長安。尚書省追究張由擅自離開的責任,張由害怕了,就誣陷說中山太後用巫術詛咒皇帝和傅太後。

傅太後和馮太後以前都侍奉過漢元帝,傅太後一直對馮太後懷恨在心,借著這個機會派禦史丁玄去調查。查了幾十天,什麼證據都沒找到。傅太後又派中謁者令史立接著查。史立為了討好傅太後,想靠這事封侯,就嚴刑拷打馮太後的妹妹馮習和馮太後弟媳君之,審訊過程中死了幾十人。史立還上奏誣陷說:“馮太後等人用巫術詛咒皇帝,圖謀殺死皇帝,立中山王為帝。”史立責問馮太後,馮太後堅決不承認。史立惡狠狠地說:“當年熊衝上殿的時候,你那麼勇敢,現在怎麼這麼膽小!”馮太後回去後對身邊人說:“熊衝殿的事是宮裡的秘事,是以前的事情了,辦案的官吏怎麼會知道?這明顯是想陷害我!”於是服毒自殺。宜鄉侯馮參、君之、馮習以及他們的家屬,該連坐受罰的,有的自殺,有的被處死,前後一共死了十七個人,大家知道這事的沒有不覺得可憐的。

司隸孫寶上奏請求重新審理馮太後的案子,傅太後大怒說:“皇帝設置司隸,原來是專門針對我的!馮氏謀反的事情清清楚楚,孫寶還想翻案,就是想宣揚我的惡名,我得治他的罪!”皇帝隻能順著傅太後的意思,把孫寶關進監獄。尚書仆射唐林為孫寶據理力爭,皇帝卻認為唐林結黨營私,把他貶到敦煌魚澤障當候官。大司馬傅喜、光祿大夫龔勝也堅持為孫寶求情,皇帝沒辦法,隻好跟傅太後說情,把孫寶放出來,恢複了他的官職。張由因為搶先告發“有功”,被賜爵關內侯;史立則升官做了中太仆。

喜歡資治通鑒白話版請大家收藏:()資治通鑒白話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紅色狙擊培訓學校的女校長 禁區之外:開局解鎖文明火種 唯一真神 我以抄經得長生,一字一句皆神通 祭壇獸武 我在三國當鍵盤俠 快穿:當心機女配拿了攻略劇本 魔門聖女懷身孕,爹是百歲老雜役? 全員攻略:是誰老婆還不一定呢! 穿越60我的簽到係統能爆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