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紀二十七(公元前2年-公元2年)_資治通鑒白話版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資治通鑒白話版 > 漢紀二十七(公元前2年-公元2年)

漢紀二十七(公元前2年-公元2年)(2 / 2)

王莽又勸太皇太後下詔書,指責漢成帝的趙皇後從前和妹妹趙昭儀獨霸後宮,殘害皇嗣,將她貶為孝成皇後,遷居北宮。同時認定定陶共王太後傅太後)與孔鄉侯傅晏狼狽為奸,忘恩負義、圖謀不軌,把孝哀皇後傅太後的堂侄女)遷居桂宮,將傅氏、丁氏家族成員一律免官奪爵,遣返回原籍,傅晏則帶著家眷被流放到偏遠的合浦郡。唯獨下詔褒獎傅喜,稱:“高武侯傅喜,生性正直忠厚,議論國事忠誠坦率。雖然和已故的定陶太後有親屬關係,卻始終不肯阿諛奉承,堅守節操,因此才被放逐到封國。《論語》說‘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凋也’,特準傅喜返回長安,授予特進之位,允許參加朝會。”儘管表麵上得到褒獎,傅喜卻深感孤立無援、憂懼不安。後來他又被遣返回封國,最終在那裡去世。王莽還把傅太後的尊號貶為定陶共王母,丁太後貶為丁姬。此外,王莽彈劾董賢父子驕橫奢侈、僭越禮製,請求將其家產全部充公,凡是因董賢而當官的人一律免職。董賢的父親董恭、弟弟董寬信及家屬被流放到合浦,母親則遣返巨鹿老家。長安的百姓跑到董賢府前喧鬨哭泣,甚至有人想趁機盜取財物。官府變賣董家財產,竟得四十三萬萬錢之多。董賢生前的親信、沛郡人朱詡主動辭去大司馬府職務,花錢購置棺木衣物,收殮董賢屍體下葬。王莽得知後,找借口將朱詡殺害。

王莽深知大司徒孔光是名滿天下的大儒,曾輔佐過三位皇帝,深受太皇太後敬重和百姓信賴,於是對他極力尊崇。王莽提拔孔光的女婿甄邯擔任侍中、奉車都尉,對於那些自己素來不喜歡的人,便羅織罪名,寫好奏章草稿,讓甄邯拿給孔光。孔光向來膽小謹慎,迫於壓力隻能呈奏太皇太後,而王莽再勸說太後批準。就這樣,何武、公孫祿因互相舉薦被彈劾免職,何武回到封國;董宏的兒子高昌侯董武,因父親曾諂媚亂政被剝奪爵位;南郡太守毋將隆、關內侯張由、中太仆史立、泰山太守丁玄、河內太守趙昌等人,或因製造冤獄,或因誣告陷害,雖遇大赦,仍被免職,流放到合浦。其實中山馮太後一案,主要是史立、丁玄負責審理,毋將隆隻是聯名上奏,但因早年王莽想結交毋將隆遭冷遇,便趁機報複。紅陽侯王立是太皇太後的親弟弟,儘管不在位,王莽卻因他是長輩而忌憚,擔心王立在太皇太後麵前說情,妨礙自己行事。於是又指使孔光彈劾王立,稱他“明知定陵侯淳於長犯下大逆之罪,卻收受大量賄賂,還在朝廷為其說情;後來又提議將官婢之子冒充皇子,引發‘呂氏少帝複出’的謠言,讓天下人猜疑,損害了皇位傳承的嚴肅性,應遣返封國”。太皇太後起初不肯,王莽勸道:“如今漢朝衰落,連續幾代沒有繼承人,太後獨自輔佐幼主,責任重大。若不以公正服人,恐怕難以令天下歸心。現在因私人感情違背大臣公議,會讓奸邪之人趁機作亂,不如先讓他回封國,以後再視情況召回。”太皇太後無奈,隻好命王立返回封國。王莽就是用這種手段,在朝廷上下肆意操控。

在這期間,凡是依附順從王莽的人都得到提拔,與他作對的則慘遭誅殺。王舜、王邑成為他的心腹,甄豐、甄邯負責鏟除異己,平晏掌管機密事務,劉秀此劉秀非東漢光武帝)負責文書工作,孫建充當得力打手。甄豐的兒子甄尋、劉秀的兒子劉棻,以及涿郡崔發、南陽陳崇等人,都因有才能而受到王莽重用。王莽外表嚴厲,說起話來冠冕堂皇,每當想做某事,就先暗示黨羽,讓他們公開上奏。自己則磕頭流淚,假意推辭,對上迷惑太後,對下欺騙百姓。

八月,王莽再次勸說太皇太後,將孝成皇後、孝哀皇後貶為平民,讓她們住在陵園。當天,兩位皇後都自殺身亡。

大司空彭宣見王莽獨攬大權,便上書說:“三公如同鼎的三足,共同輔佐君主,一足不穩,就會打翻鼎中美食。我資質淺薄,年老體弱,疾病纏身,時常昏聵健忘,懇請上交大司空印綬和長平侯爵位,告老還鄉,直至死去。”王莽請示太後後,下詔書免去彭宣官職,讓他返回封國。因為怨恨彭宣主動請辭,王莽沒有按慣例賞賜黃金、安車、駟馬。彭宣回到封國幾年後去世。班固稱讚道:薛廣德退休時保住了體麵,平當拒絕封侯懂得廉恥,彭宣見勢不妙及時隱退,他們都和那些貪戀權位的人截然不同!戊午日,右將軍王崇升任大司空,光祿勳東海人馬宮任右將軍,左曹、中郎將甄豐任光祿勳。

九月辛酉日,中山王劉箕子即位,是為漢平帝,隨即大赦天下。平帝年僅九歲,由太皇太後臨朝聽政,大司馬王莽把持朝政,百官都要聽命於他。隨著王莽權勢日益膨脹,孔光深感憂慮恐懼,不知所措,隻好上書請求退休。王莽勸太後說,皇帝年幼,需要師傅教導,於是將孔光改任為皇帝太傅,位列四輔,兼任給事中,負責宮廷守衛、皇帝生活起居等事務。同時任命馬宮為大司徒,甄豐為右將軍。這年冬天十月壬寅日,漢哀帝被安葬在義陵。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元始元年公元1年)春天正月,王莽暗示益州官員,讓塞外的蠻夷自稱越裳氏,經過多重翻譯,向朝廷獻上一隻白雉、兩隻黑雉。王莽勸說太後下詔書,將白雉供奉到宗廟。於是群臣紛紛上書,極力稱讚王莽的功德,稱他帶來了如同周成王時白雉祥瑞,當年周公在世時,周朝以“周”為國號,如今王莽也應被賜號為“安漢公”,並增加封戶、賞賜土地和爵位。太後便讓尚書詳細擬定此事。

王莽上書說:“這次迎立皇帝,是我與孔光、王舜、甄豐、甄邯共同商議決策的。現在我希望隻評定他們幾人的功勞進行賞賜,先彆提我的事,不要把我和他們列在一起。”甄邯隨即請太後下詔:“‘不偏私不結黨,王道才能寬廣坦蕩。’你有安定宗廟的大功,不能因為是自家骨肉就掩蓋不宣揚,你不要推辭!”王莽又多次上書堅決推辭,還稱病不上朝。太後身邊的人進言:“不如先不勉強王莽,隻評定孔光等人的功勞,這樣王莽才肯出來做事。”二月丙辰日,太後下詔:“任命太傅、博山侯孔光為太師,車騎將軍、安陽侯王舜為太保,都增加封邑一萬戶;左將軍、光祿勳甄豐為少傅,封廣陽侯,讓他們都擔任四輔之職;侍中、奉車都尉甄邯封承陽侯。”

這四人受賞後,王莽還是不肯出來任職。群臣再次上書:“王莽雖然謙讓,但朝廷應當表彰他的功績,及時給予賞賜,以此彰顯首功之臣的重要性,彆讓百官和百姓失望!”太後於是又下詔:“任命大司馬、新都侯王莽為太傅,主持四輔事務,賜號安漢公,增加封邑二萬八千戶。”王莽做出惶恐的樣子,迫不得已才起身接受太傅和安漢公的封號,但退還了增加封邑一事,還說:“希望等到百姓家家富足後,再接受賞賜。”群臣又為此爭論,太後下詔:“安漢公既然希望等到百姓富足,那就聽從他的意見,但他的俸祿要比原來增加一倍。等百姓都富足了,大司徒、大司空要及時上報。”王莽又推辭不接受加倍的俸祿,轉而提議褒獎皇族成員和群臣。

於是,立原東平王劉雲的太子劉開明為東平王;又讓原東平思王的孫子劉成都為中山王,供奉孝王後;封漢宣帝的遠房孫子劉信等三十六人都為列侯;太仆王惲等二十五人都賜爵關內侯。還規定,諸侯王公、列侯、關內侯如果沒有兒子,但有孫子或者兄弟的兒子,都可以立為繼承人;皇族成員因犯罪被取消屬籍但還沒到五服之外的,恢複他們的屬籍;天下俸祿二千石以上的官員,年老退休後,可領取原來俸祿的三分之一,直至去世。就連普通百姓中的鰥寡之人,也都能享受到恩惠政策,各種惠民措施紛紛推行。

王莽既討好官吏百姓,又想獨攬大權。他知道太後年事已高,厭惡處理政務,就暗示公卿大臣上奏:“以往官吏按功績升遷到二千石,以及各州舉薦的茂材等優秀官吏,很多都不稱職,應該都由安漢公來考察。而且太後年事已高,不宜再親自處理瑣碎小事。”太後於是下詔:“從今以後,隻有封爵的事上報給我,其他事務都由安漢公和四輔商議決定。州牧、二千石官員以及新任命的茂材官吏,初次奏事時,都要引入近署,在安漢公麵前彙報,安漢公要考察他們原來的政績,詢問他們對新職的規劃,以了解是否稱職。”從此,王莽對這些官員逐個接見詢問,暗中施以恩惠,贈送豐厚禮物;對於不合他心意的人,則公開上奏罷免,他的權勢幾乎和皇帝一樣了。

這一年,朝廷設置羲和官,俸祿二千石。

夏天五月丁巳初一,發生日食。朝廷大赦天下,公卿以下官員各自舉薦一名敦厚且能直言進諫的人。

王莽擔心漢平帝的外戚衛氏家族會爭奪權力,就勸太後說:“之前漢哀帝即位後,背棄恩義,讓自己的外戚丁氏、傅氏顯貴,擾亂國家,差點危及社稷。如今皇上年幼,繼承大宗,成為漢成帝的後嗣,應該明確皇室正統的意義,吸取前車之鑒,為後世樹立典範。”六月,派甄豐捧著璽綬,封平帝的母親衛姬為中山孝王後,賜平帝的舅舅衛寶、衛寶的弟弟衛玄為關內侯,平帝的三個妹妹都賜號為君,讓他們都留在中山國,不許到京城來。

扶風功曹申屠剛在回答皇帝策問時,直言不諱地說:“我聽說周成王年幼時,周公攝政,他虛心納諫,禮賢下士,權力分配均衡,行動順應天地,舉措沒有失誤。即便如此,還是讓近處的召公不高興,遠處的四國傳出流言。如今皇上剛剛長大,即位以來,卻與至親分離,外戚被阻隔在外,無法互通親情。而且漢朝的製度,即便任用賢能之士,也會依靠姻親,讓親疏之人相互交錯,杜絕權力隱患,這正是為了安定宗廟、穩固社稷。應該趕緊派使者征召中山太後入京,安排在彆處宮殿,讓她按時朝見皇上,再召回馮家、衛家的人,給他們安排一些閒散官職,讓他們能夠手持武器,親自擔任宮廷護衛,這樣才能抑製禍患的苗頭,對上安定社稷,對下保全輔政大臣。”王莽讓太後下詔:“申屠剛所言背離經典,胡言亂語,違背大義。”將他罷官遣返回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丙午日,封魯頃公的八世孫公子寬為褒魯侯,負責祭祀周公;封褒成君孔霸的曾孫孔均為褒成侯,負責祭祀孔子。

朝廷還下詔:“天下女囚犯已經判決的,可以回家,每月繳納三百錢雇人守山。每個鄉推選一名貞婦,予以表彰。大司農設置十三名部丞,每人負責一個州,督促發展農業和桑蠶業。”

秋天九月,朝廷赦免天下囚徒。

元始二年公元2年)春天,黃支國進獻犀牛。黃支國在南海之中,距離京城三萬裡。王莽想炫耀國威和自己的德政,所以給黃支國王豐厚的禮物,讓其派使者來朝進貢。

越巂郡上報說黃龍在江中遊動。太師孔光、大司徒馬宮等人都稱“王莽的功德可與周公相比,應該祭告宗廟”。大司農孫寶卻說:“周公是大聖人,召公是大賢人,尚且有意見不合的時候,這些都記載在經典之中,但這並不損害他們各自的賢名。如今風雨不調,百姓生活不富足,可每次一有事情,群臣就異口同聲,難道就沒有不好的地方嗎?”當時大臣們都嚇得臉色大變。甄邯立刻按照王莽的意思,下令停止討論。

正巧孫寶派官吏去接母親,母親在路上生病了,就留在弟弟家,隻讓妻子和孩子來了。司直陳崇趁機彈劾孫寶,案件交給三公審訊。孫寶回答說:“我年已七十,老糊塗了,對母親的奉養之情不如從前,隻顧著照顧妻子兒女,情況就如奏章所說。”孫寶因此被免職,最終死在家中。

漢平帝改名為劉衎。

三月癸酉日,大司空王崇稱病辭職,以此躲避王莽。夏天四月丁酉日,左將軍甄豐任大司空,右將軍孫建任左將軍,光祿勳甄邯任右將軍。朝廷立代孝王玄孫的兒子劉如意為廣宗王,江都易王的孫子盱台侯劉宮為廣川王,廣川惠王的曾孫劉倫為廣德王。重新分封漢朝建立以來大功臣的後代周共等一百一十七人,讓他們都成為列侯或關內侯。

各郡國發生大旱和蝗災,青州尤其嚴重,百姓紛紛流亡。王莽勸說太後,應該穿素色絲綢衣服,減少飲食,給天下人做表率。他自己則上書,表示願意捐出一百萬錢,獻出三十頃土地,交給大司農用於救助貧民。公卿大臣紛紛效仿,共有二百三十人捐獻田宅,分給貧民。朝廷又在長安城中修建五個裡巷,二百處住宅,供貧民居住。

王莽率領群臣上奏太後:“多虧陛下的德澤,近來風雨及時,天降甘露,靈芝生長,蓂莢、朱草、嘉禾等祥瑞同時出現。希望陛下恢複帝王的正常服飾,恢複太官的正常膳食,讓臣子們能儘心侍奉,好好供養您!”王莽又讓太後下詔拒絕。每當發生水旱災害,王莽就吃素食,太後身邊的人告訴太後後,太後就派使者下詔給王莽:“聽說你吃素食,如此深切地憂慮百姓。今年秋天莊稼豐收,你要按時吃肉,為了國家保重身體!”

六月,有兩塊隕石墜落在巨鹿。

光祿大夫楚國人龔勝、太中大夫琅邪人邴漢,因為王莽獨攬大權,都請求退休。王莽讓太後下詔:“我不忍心讓官職之事煩擾大夫,大夫就修身養性、堅守正道,安享晚年吧。”對他們都給予優厚待遇後送他們離開。

梅福知道王莽一定會篡奪漢朝江山,有一天突然拋下妻子兒女離開,沒人知道他去了哪裡。後來,有人在會稽見過他,他已經改名為吳市門卒。

秋天九月戊申月末,發生日食,朝廷赦免天下囚徒。

朝廷派執金吾候陳茂勸說在江湖聚眾的賊寇成重等二百多人,這些人都主動出來自首,被送回家鄉由當地官府安置。成重被遷徙到雲陽,朝廷賜給他公田和住宅。

王莽想讓太後高興,顯示自己的威德超過以往,就暗示匈奴單於,讓王昭君的女兒須卜居次雲入京侍奉太後,並且給予她豐厚的賞賜。

車師後王國有一條新道路直通玉門關,往來更加便捷,戊己校尉徐普打算將其正式開通。車師後王姑句卻為此發愁,因為這條路一旦開通,他所在的地方就要承擔接待過往使者的任務,這會帶來很大負擔,所以內心很不情願。徐普想先明確這條道路經過區域的疆界,然後再上奏朝廷,便召來姑句作證;姑句拒絕配合,徐普一氣之下將他關押起來。姑句的妻子股紫陬對他說:“之前車師前王就被都護司馬殺害,如今你被關押太久,必死無疑,不如投降匈奴!”於是姑句駕車疾馳,衝出高昌壁,逃入匈奴境內。

還有去胡來王唐兜,因多次與赤水羌人交戰,卻總是戰敗,便向西域都護但欽求救,可但欽並未及時出兵救助。唐兜走投無路,心中怨恨但欽,便向東逃到玉門關;玉門關守軍拒絕他進入,無奈之下,唐兜帶著妻子兒女以及一千多百姓,投降了匈奴。匈奴單於接納了他們,將這些人安置在左穀蠡王屬地,還派使者向漢朝上書說明情況,表示“我已經接納了他們”。

漢朝皇帝下詔,派中郎將韓隆等人出使匈奴,斥責單於;單於趕忙叩頭謝罪,並逮捕了姑句和唐兜,交給漢朝使者。朝廷又詔令中郎將王萌在西域惡都奴邊界等候。單於派使者將二人送來,並請求赦免他們的罪行;使者將此事奏報朝廷。王莽卻不同意,下令召集西域各國國王,在他們麵前陳列軍隊,斬殺姑句和唐兜,以此立威。同時,王莽還製定了四條規定:凡是中原人逃亡到匈奴的,烏孫人投降匈奴的,西域各國佩戴漢朝印綬卻投降匈奴的,烏桓人投降匈奴的,匈奴都不得接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隨後,王莽派遣中郎將王駿、王昌,副校尉甄阜、王尋出使匈奴,向單於頒布這四條規定,並將其用函件封好,交給單於,要求他嚴格執行;同時收回從前漢宣帝與匈奴訂立的約束條款的封函。當時王莽上奏,要求中原人不能有兩個字的名字,借此機會,他派使者暗示單於,單於也應該上書表示仰慕漢朝教化,改名為單字名,這樣漢朝一定會給予豐厚賞賜。單於聽從了建議,上書說:“我有幸成為漢朝藩臣,衷心擁護太平聖製。我原名囊知牙斯,如今謹改名為知。”王莽十分高興,稟告太後後,派使者前去答複單於,並給予豐厚賞賜。

王莽想把自己的女兒嫁給平帝做皇後,以此鞏固自己的權力,便上奏說:“皇帝即位三年,皇後之位一直空缺,後宮妃嬪也未充實。之前國家遭遇的諸多難題,根源就在於皇帝沒有子嗣,而這與皇後人選不當密切相關。建議參考《五經》,製定立後禮儀,遵循古代天子娶十二女的製度,以增加皇室子嗣,同時廣泛挑選漢朝分封的殷商、周朝後代,以及周公、孔子的後人,還有在長安的列侯家中的嫡親女兒。”

此事交由有關部門辦理,官員們呈上眾多女子的名單,其中王氏家族的女子大多在候選之列。王莽擔心其他王氏女子會與自己的女兒競爭,就上書說:“我本人德行淺薄,女兒資質平庸,不適合與其他女子一同參選。”太後信以為真,下詔說:“王氏女子是我的外戚,就不要參與選後了。”然而,普通百姓、儒生、郎吏以上的官員,每天有上千人守在宮闕下上書,公卿大夫有的到朝堂之上,有的趴在尚書省門前,紛紛表示:“安漢公的赫赫功勳舉世皆知,如今要立皇後,為何要排除他的女兒?天下百姓還能指望誰呢?希望安漢公的女兒成為天下之母!”王莽派長史及以下官員,分彆去勸說公卿和儒生停止上書,可上書的人卻越來越多。太後無奈,隻好同意公卿們選拔王莽的女兒。王莽又假意說:“還是應該廣泛挑選其他女子。”公卿們爭相進言:“不應該再選其他女子,以免乾擾正統。”王莽這才說:“那希望能見見我的女兒。”

喜歡資治通鑒白話版請大家收藏:()資治通鑒白話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簽到玄天,我成了萬界守護者 我的係統是反骨克星 半藏神 神域星墟 洪荒:人在截教寫日記,通天教主殺瘋了 千千的奇妙冒險 穿越女頻我和青梅收集虐文女主 太子爺彆跪了,頂級財閥才是白月光 大專畢業,彆人打工我回鄉 傾城複仇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