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紀六十二 (公元223年-227年)_資治通鑒白話版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資治通鑒白話版 > 漢紀六十二 (公元223年-227年)

漢紀六十二 (公元223年-227年)(2 / 2)

十一月,東武陽王曹鑒去世。

十二月,東吳番陽的叛賊彭綺攻打郡縣,聚集了幾萬人。

黃初七年公元226年)

春天正月壬子日,文帝回到洛陽,對蔣濟說:“事情必須要了解清楚。我之前決定把一半船隻燒在山陽湖中,你卻把船都帶回來了,還差不多和我同時到達譙縣。而且每次看你提的建議,都很合我心意。以後討伐敵人的計劃,你要好好思考謀劃。”

蜀漢丞相諸葛亮準備出兵漢中,前將軍李嚴負責後方事務,他將駐地遷到江州,留下護軍陳到駐守永安,歸李嚴統領。

東吳的陸遜因為當地糧食短缺,上書建議各位將領開墾更多農田。吳王孫權回複說:“很好!我父子倆也親自耕種,用八頭牛組成四組來耕地,雖然比不上古人,但也想和大家一起勞作。”

文帝還是太子的時候,郭夫人的弟弟犯了罪,被魏郡西部都尉鮑勳依法處置;太子替人求情,鮑勳沒給麵子,從此就記恨上了鮑勳。等文帝即位後,鮑勳又多次直言進諫,文帝對他更加不滿。文帝討伐東吳回來,在陳留駐紮。當時鮑勳擔任治書執法,太守孫邕來拜見文帝後,順路拜訪鮑勳。軍營的營壘還沒修好,隻立了些標記,孫邕沒走大路,斜穿過去,軍營令史劉曜想治他的罪,鮑勳認為營壘還沒建成,就勸解劉曜,沒追究這件事。文帝聽說後,下詔書說:“鮑勳顛倒黑白,抓起來交給廷尉治罪。”廷尉按照法律,建議判鮑勳五年徒刑;三公的屬官反駁,認為“依照律法,罰二斤金子就行”。文帝大怒:“鮑勳罪無可恕,你們竟然想放了他!把三公以下的官員都交給刺奸官處置,讓他們這些人都蹲一個牢房!”鐘繇、華歆、陳群、辛毗、高柔、衛臻等大臣一起上表,說鮑勳的父親鮑信對太祖曹操立有功勞,請求赦免鮑勳,文帝不答應。高柔堅持不執行文帝處死鮑勳的詔令,文帝更加生氣,把高柔召到尚書台,另派使者到廷尉那裡處死了鮑勳。等鮑勳死後,才讓高柔回到廷尉官署。

驃騎將軍、都陽侯曹洪家裡很有錢,但為人吝嗇。文帝做太子的時候,曾向曹洪借一百匹絹,結果沒借到滿意的數量,心裡一直記恨著。後來曹洪的門客犯了法,文帝就把曹洪打入大牢,要判死刑。大臣們都來求情,文帝都不答應。卞太後生氣地斥責文帝:“當年在梁、沛一帶,如果沒有曹子廉曹洪字子廉),哪有你的今天!”她又對郭皇後說:“要是曹洪今天死了,我明天就讓皇帝廢了你!”於是郭皇後多次哭著求情,曹洪才免去一死,但被罷官,削去爵位和封地。

一開始,郭皇後沒有兒子,曹丕就讓她撫養平原王曹睿。但因為曹睿的生母甄夫人被曹丕賜死,所以曹睿一直沒被立為太子。曹睿侍奉郭皇後非常謹慎,郭皇後也很疼愛他。有一次,曹丕和曹睿一起打獵,看見一對母鹿和小鹿,曹丕親手射死母鹿,又讓曹睿射殺小鹿。曹睿哭著說:“陛下已經殺了它的母親,我實在不忍心再殺它的孩子。”曹丕聽後放下弓箭,心裡也有些觸動。

到了這年夏天五月,曹丕病重,終於立曹睿為太子。丙辰日,曹丕召見中軍大將軍曹真、鎮軍大將軍陳群、撫軍大將軍司馬懿,讓他們接受遺詔,共同輔佐曹睿。第二天丁巳日,曹丕就去世了。

陳壽評價曹丕說:“曹丕天生有文學才華,寫文章一揮而就,而且見多識廣、記憶力強,各種才藝都很精通。但要是他能有更寬廣的胸懷,秉持公正之心,樹立遠大誌向、堅守道義,不斷提升品德修養,那和古代的賢明君主相比,也不會差太遠。”

太子曹睿即位後,尊奉皇太後為太皇太後,皇後郭氏為皇太後。當初,曹睿做太子時,從不和朝廷大臣交往,也不過問政事,隻是專心讀書。等他即位後,大臣們都很想看看他的才能和風采。過了幾天,曹睿單獨召見侍中劉曄,兩人聊了一整天。其他人在外麵偷偷聽,等劉曄出來,就問他:“新皇帝怎麼樣?”劉曄說:“他和秦始皇、漢武帝是一類人,隻是才華稍微差一點。”曹睿剛執政,陳群就上書說:“大臣們隨聲附和,掩蓋是非,這是國家的大隱患。但如果大臣們不和睦,就會結黨營私,一旦有了黨派,就會無端地詆毀或讚揚他人,這樣真假就難以分辨了,這些都必須深入考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癸未日,曹睿追諡生母甄夫人為文昭皇後。壬辰日,曹睿封弟弟曹蕤為陽平王。六月戊寅日,曹丕被安葬在首陽陵。

吳王孫權聽說魏國國喪,這年秋天八月,親自率軍攻打江夏郡,江夏太守文聘堅守城池。魏國朝廷商議著要發兵救援,曹睿說:“孫權擅長水戰,這次敢下船從陸地進攻,就是想趁我們不備。現在文聘已經和他對峙起來,進攻和防守的力量懸殊,孫權肯定不會久留。”之前,朝廷派治書侍禦史荀禹去慰問邊境將士,荀禹到江夏後,征調了沿途各縣的士兵,加上自己帶來的一千步兵、騎兵,在山上舉火,虛張聲勢,孫權果然就退兵了。

辛巳日,曹睿封皇子曹冏為清河王。東吳左將軍諸葛瑾等人攻打襄陽,被司馬懿打敗,部將張霸被殺。曹真又在尋陽擊敗了東吳另一支軍隊。

東吳丹楊、吳、會等地的山民又起來鬨事,攻占了不少縣城。孫權把這三郡地勢險要的地方劃出來,設立東安郡,讓綏南將軍全琮擔任太守。全琮到任後,賞罰分明,招降安撫百姓,幾年時間就聚集了一萬多人。後來孫權把全琮召回牛渚,撤銷了東安郡。

這年冬天十月,清河王曹冏去世。東吳陸遜向孫權提建議,勸他施行德政、減輕刑罰,減少賦稅、讓百姓休養生息。還說:“忠誠正直的話,現在都沒人敢儘情說出來了;那些迎合您的小臣,卻總說一些有利可圖的事。”孫權回複說:“《尚書》裡說‘我有過失,你要糾正’,你說不敢儘情陳言,這怎麼能算忠誠正直呢!”於是孫權讓有關部門把所有的法律條文抄錄下來,派郎中褚逢送給陸遜和諸葛瑾,讓他們對覺得不合適的地方進行修改。

十二月,曹睿任命鐘繇為太傅,曹休為大司馬,依舊都督揚州軍事;曹真為大將軍,華歆為太尉,王朗為司徒,陳群為司空,司馬懿為驃騎大將軍。華歆想把太尉之位讓給管寧,曹睿沒同意。曹睿征召管寧為光祿大夫,下令青州官府為管寧準備舒適的馬車和隨從,以禮相待送他來朝廷,但管寧還是沒來。

這一年,東吳交趾太守士燮去世,孫權任命士燮的兒子士徽為安遠將軍,兼任九真太守,派校尉陳時接替士燮的交趾太守之職。交州刺史呂岱覺得交趾離東吳朝廷太遠,就上表建議把海南三郡設為交州,讓將軍戴良任刺史;海東四郡設為廣州,自己任廣州刺史。然後派戴良和陳時南下赴任。但士徽卻自己任命自己為交趾太守,還發動家族武裝抵抗戴良,戴良隻好停留在合浦。交趾人桓鄰曾是士燮舉薦的官吏,他磕頭勸士徽迎接戴良,士徽一怒之下把桓鄰打死了。桓鄰的哥哥桓治召集宗族軍隊攻打士徽,沒能成功。

呂岱上書請求討伐士徽,親自率領三千士兵,日夜兼程渡海前往。有人對呂岱說:“士家幾代人在交趾積累恩德,很多人都依附他們,不好對付。”呂岱說:“現在士徽雖然有反叛之心,但肯定沒想到我們會突然殺到。如果我們悄悄進軍、出其不意,一定能打敗他。要是拖延時間,讓他有了防備,據城堅守,到時候七郡的百姓和少數民族都會響應他,就算再聰明的人,也拿他沒辦法了!”於是呂岱率軍出發,到合浦後,和戴良一起前進。呂岱讓士燮的侄子士輔擔任師友從事,派他去勸降士徽。士徽帶著六個兄弟出來投降,呂岱卻把他們全殺了。

孫盛評論說:“要想安撫遠方、親近近處的人,沒有比講信用更好的辦法了。呂岱讓士輔去勸降,和士徽定下誓約;士徽兄弟脫衣露體、誠心投降,呂岱卻為了功利把他們殺掉,從這件事就能看出呂氏家族的福氣不會長久。”

士徽的大將軍甘醴和桓治率領官吏百姓一起攻打呂岱,呂岱奮力反擊,打敗了他們。之後,東吳撤銷廣州,恢複原來交州的設置。呂岱又進軍討伐九真,斬殺、俘獲上萬人;還派下屬向南宣揚東吳的威德,使得邊境之外的扶南、林邑、堂明等國的國王,紛紛派使者向東吳進貢。

太和元年公元227年)

這年春天,東吳解煩督胡綜、番陽太守周魴攻打彭綺,將他活捉。一開始,彭綺說自己發動義兵是要替魏國討伐東吳,魏國有人建議趁機攻打東吳,肯定能取勝。曹睿就此事詢問中書令、太原人孫資,孫資說:“番陽的本地人,之前多次有人發動義兵,但他們力量弱小、謀劃短淺,很快就散夥了。以前魏文帝曾私下分析過東吳的情況,說洞浦之戰我們殺了東吳一萬人,繳獲上千艘戰船,可沒幾天,這些船夫又都聚集到一起了。江陵被圍攻一個月,孫權隻派了一千多士兵守在東門,東吳的局勢卻沒有崩潰,這就說明東吳有法令製度,上下團結。照這樣來看彭綺,恐怕他成不了孫權的心腹大患。”果然,彭綺最後失敗了。

二月,曹睿在鄴城為文昭皇後修建陵園。王朗去視察陵園時,看到百姓大多生活貧困,而曹睿卻正在大規模修建宮殿,就上書勸諫說:“從前大禹想拯救天下水患,所以先把自己的宮室建得很簡陋,衣食也很節儉;勾踐想擴大越國疆土,就約束自己和家人,節儉持家以利國;漢文帝、漢景帝想複興祖宗基業,所以放棄修建價值百金的高台,穿著粗糙的衣服來彰顯節儉;霍去病隻是個中等才能的將領,還因為匈奴沒滅,就不修建住宅。這說明要想解決遠方的大事,就要簡化眼前的小事;要處理好外部事務,就要精簡內部開支。現在建始殿前麵的地方,足夠舉行朝會;崇華殿後麵的地方,足夠安排宮內官員;華林園、天淵池,也足夠用來遊玩設宴。如果先建成宮門前的闕樓,修好城池,其他工程等豐年再建,專心鼓勵百姓務農,加強軍事訓練,那麼百姓富足、軍隊強大,敵人自然就會臣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三月,蜀漢丞相諸葛亮率領各路軍隊向北進駐漢中,讓長史張裔、參軍蔣琬留守成都處理後方事務。出發前,諸葛亮上書給後主劉禪說:“先帝開創大業還沒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現在天下一分為三,益州地區人力物力疲憊,這實在是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不過,宮廷裡侍奉護衛的大臣毫不懈怠,疆場上忠誠有誌的將士舍生忘死,這都是因為追念先帝對他們的特殊恩遇,想在陛下身上報答這份恩情。陛下應該廣泛聽取意見,發揚光大先帝遺留的美德,振奮鼓舞誌士們的士氣;不應該隨便看輕自己,說話不恰當,從而堵塞了忠臣進諫的道路。皇宮內廷和丞相府,都是為國家效力的整體,獎懲功過、品評是非,標準不能有差彆。要是有人違法亂紀,或者儘忠行善,都應該交給主管部門,根據律法決定處罰或獎賞,這樣才能彰顯陛下公平嚴明的治理之道,不能偏袒私情,讓宮廷和丞相府執行不同的法令。

“侍中郭攸之、費禕,侍郎董允這些人,都是善良誠實、心思忠誠純正的臣子,所以先帝特意選拔出來留給陛下。我覺得宮廷裡的大小事務,都先問問他們的意見,然後再去施行,一定能彌補疏漏,帶來很多好處。將軍向寵,性情品德善良公正,又精通軍事,以前任用他的時候,先帝稱讚他很有能力,所以大家商議推舉他擔任中部督。我認為軍營裡的事情,都找他商量,一定能讓軍隊團結和睦,每個人都能發揮長處。

“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西漢興盛的原因;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東漢衰敗的根源。先帝在世的時候,每次和我談論這些,沒有一次不對桓帝、靈帝的做法感到痛心遺憾。侍中、尚書、長史、參軍,這些人都是正直賢良、能為國家儘忠至死的大臣,希望陛下親近他們、信任他們,那麼漢室的興盛,很快就能實現了。

“我原本隻是個平民,在南陽親自耕種田地,隻想在亂世中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諸侯那裡揚名顯貴。先帝不嫌棄我身份低微、見識短淺,降低身份,三次到草廬中拜訪我,向我詢問當時天下的大事。我因此十分感動,就答應為先帝奔走效勞。後來遇到兵敗,在戰事失利的時候我接受任命,在危機患難之間我受到委任,到現在已經二十一年了。先帝知道我做事謹慎,所以臨終前把國家大事托付給我。自從接受遺命以來,我早晚憂愁歎息,擔心不能完成先帝的托付,從而有損先帝的英明。所以我在五月率兵渡過瀘水,深入到人煙稀少的地方。現在南方已經平定,武器軍備也充足了,我應當激勵率領全軍,向北平定中原,希望能竭儘自己平庸的才能,鏟除奸邪凶惡的敵人,複興漢室,回到舊日的都城,這是我用來報答先帝、效忠陛下的職責。至於處理事務斟酌情理、掌握分寸,毫無保留地進獻忠誠的建議,那就是郭攸之、費禕、董允他們的責任了。希望陛下把討伐曹魏、興複漢室的任務交給我,如果沒有成效,就治我的罪,來告慰先帝的在天之靈;如果郭攸之、費禕、董允他們失職,就揭露他們的過失。陛下自己也應該多思考謀劃,征詢治國的好辦法,明察並采納正確的言論,深切追念先帝留下的遺訓。我滿懷感激之情,現在即將遠離陛下,麵對這份奏表,我淚水不斷,都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了。”

寫完奏疏後,諸葛亮就率軍出發,在沔水北岸的陽平石馬駐紮下來。他征召廣漢太守姚伷擔任自己的屬官,姚伷推薦人才不偏廢,既推舉文臣又推舉武將。諸葛亮稱讚他說:“對國家最有益的事,莫過於推薦人才,而推薦人才的人往往各有偏好。姚伷卻能兼顧剛柔、文武人才,讓他們都能發揮作用,真是學識淵博、胸懷寬廣。希望各位屬官都能像他一樣,不辜負我的期望。”

魏明帝曹睿聽說諸葛亮駐紮在漢中,就想大舉發兵攻打蜀漢,他詢問散騎常侍孫資的意見。孫資說:“以前武皇帝曹操征討南鄭,拿下張魯,在陽平關那一仗,形勢非常危急才最終取勝。後來武皇帝又親自率軍救出夏侯淵的部隊,他多次說‘南鄭簡直就是天然的牢獄,漢中的斜穀道就像五百裡長的石穴’,這是形容那裡地勢險峻,也是慶幸能救出夏侯淵部隊時說的話。而且武皇帝善於用兵,他清楚蜀漢憑借山險固守,東吳依靠江湖盤踞,所以都暫時避開,不苛求將士死戰,不圖一時的痛快,這正是所謂的看到有取勝把握才出戰,知道有困難就撤退。現在如果出兵南鄭討伐諸葛亮,道路艱險難行,估計要動用精兵,再加上負責糧草轉運、鎮守南方四個州、抵禦東吳水軍的兵力,總共得十五六萬人,還得另外征調更多人力物力。這樣一來,全國都會動蕩不安,耗費巨大,陛下確實應該慎重考慮。防守和進攻所需的力量,大概是三比一。我們不如用現有的兵力,分派大將把守各個險要之地,軍威足以震懾強敵,穩定邊境,讓將士能養精蓄銳,百姓能安居樂業。幾年之後,我們國力日益強盛,吳、蜀兩國自然就會疲憊不堪。”曹睿聽後,就放棄了出兵的打算。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當初,魏文帝曹丕廢除五銖錢,讓百姓用穀物和布帛作為貨幣。結果民間造假的情況越來越多,大家競相把穀物浸濕來增加重量獲利,用質地很薄的絹布來交易。即使朝廷用嚴厲的刑罰處置,也禁止不了。司馬芝等人召集朝臣商議,大家都認為:“使用貨幣不僅能讓國家富裕,還能減少刑罰,現在不如重新鑄造五銖錢。”這年夏天四月乙亥日,魏國恢複使用五銖錢。

甲申日,魏國開始在洛陽修建宗廟。

六月,朝廷任命司馬懿都督荊州、豫州的軍事事務,率領部下鎮守宛城。

到了冬天十二月,曹睿立河內人毛氏為皇後。當初曹睿還是平原王的時候,娶了河內人虞氏為王妃。等曹睿即位後,虞氏沒能被立為皇後,太皇太後卞氏就去安慰她。虞氏生氣地說:“曹家就喜歡立出身低微的人為後,從來沒有因為品德賢良而冊封的。皇後掌管宮內事務,皇帝處理朝廷政務,二者相輔相成。如果開頭做得不好,就很難有好的結局,恐怕國家就要因此滅亡了!”因為這番話,虞氏被廢,遣返回鄴城的宮殿。

早些時候,曹操和曹丕都曾提議恢複肉刑,但因為戰事頻繁沒能實施。曹睿即位後,太傅鐘繇上書說:“應該像漢景帝時的法令那樣,對本該判處死刑的人,如果願意接受斬去右腳的刑罰,就允許他以刑代死;對於該受黥麵、割鼻、斬左腳、宮刑的人,按照漢文帝時的做法,改為剃發和鞭笞,這樣每年能讓三千人免於死刑。”曹睿下詔讓公卿大臣們討論,司徒王朗認為:“廢除肉刑已經幾百年了,現在再恢複,恐怕減輕刑罰的好處百姓還沒看到,恢複肉刑的消息就先傳到敵人耳朵裡了,這不利於招攬遠方的人歸附。現在可以把鐘繇想從輕處理的死罪,改為剃發服勞役,如果覺得處罰太輕,還可以增加服勞役的年限。這樣一來,對內彰顯用生存替代死亡的巨大恩德,對外也不會傳出用砍腳替代戴鐐銬這種駭人聽聞的消息。”參與討論的一百多人中,大多讚同王朗的意見。曹睿考慮到吳、蜀兩國還沒平定,就暫時擱置了這件事。

這一年,東吳昭武將軍韓當去世,他的兒子韓綜行為放縱、不守法度,害怕被治罪。閏月,韓綜帶著家屬和部下叛逃到魏國。

當初,孟達深受魏文帝曹丕的寵信,又和桓階、夏侯尚關係很好。曹丕去世後,桓階、夏侯尚也相繼離世,孟達心裡開始不安。諸葛亮得知後,就派人引誘他歸降蜀漢,孟達多次和諸葛亮通信,暗中答應歸附。孟達和魏興太守申儀有矛盾,申儀就秘密向朝廷上表告發他。孟達聽說後非常惶恐,打算起兵反叛。司馬懿寫信安撫他,孟達猶豫不決。司馬懿卻暗中率軍前去討伐。將領們說:“孟達和吳、蜀都有往來,我們應該先觀察情況再行動。”司馬懿說:“孟達不講信義,現在正是他和吳、蜀相互猜疑的時候,我們要趁他還沒拿定主意,趕緊解決他。”於是司馬懿日夜兼程,八天就趕到了孟達的城下。吳、蜀兩國分彆派偏將到西城的安橋、木闌塞救援孟達,司馬懿分派將領前去抵擋。之前孟達給諸葛亮寫信說:“宛城距離洛陽八百裡,距離我這裡一千二百裡。等他們知道我起兵,再上奏給皇帝,來回反複商議決策,得一個月時間,那時我的城池已經加固好了,軍隊也能部署妥當。我這裡地勢險要,司馬懿肯定不會親自來,就算其他將領來,我也沒什麼可擔心的。”可等司馬懿的軍隊突然到來,孟達又驚慌地給諸葛亮寫信說:“我起兵才八天,敵軍就到城下了,怎麼會這麼快!”

喜歡資治通鑒白話版請大家收藏:()資治通鑒白話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亮劍抗美援朝我李雲龍逆天改命 我!國士無雙 黃埔剛畢業,係統逼我當諜戰之王 穿越異世界,魔法咒語竟是中文 一戰:凋零於冬下的鳶尾花 死後變強?那就來作死! 師門不要我,反手建個更強的 我是修仙界當路人甲一 穿越大夏三十年 萬象戒:我靠空間異能收遍諸天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