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紀六十六 (公元238年-245年)_資治通鑒白話版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資治通鑒白話版 > 漢紀六十六 (公元238年-245年)

漢紀六十六 (公元238年-245年)(1 / 2)

景初二年公元238年,戊午年)

春天正月,皇帝把在長安的司馬懿召回,讓他帶領四萬大軍去攻打遼東的公孫淵。有大臣覺得四萬兵力太多,糧草和軍費供應壓力太大。皇帝卻說:“要去四千裡之外打仗,雖說要用奇謀,但也得靠足夠的兵力,不能太計較費用。”

皇帝問司馬懿:“你覺得公孫淵會怎麼對付你?”司馬懿回答說:“公孫淵要是放棄城池提前逃跑,這是上策;要是在遼東抵抗我們的大軍,是中策;要是死守襄平,那他就等著被我們活捉了。”皇帝又問:“那你覺得他會選哪種?”司馬懿說:“隻有聰明有謀略的人,才能準確衡量敵我情況,提前做出舍棄和撤退的決定。公孫淵沒這麼厲害,而且他肯定覺得我們從那麼遠來,堅持不了多久,所以他肯定會先在遼水抵抗,然後退守襄平。”皇帝接著問:“來回一趟要多久?”司馬懿說:“去程一百天,打仗一百天,回程一百天,再留六十天休息,這樣一年時間就夠了。”

公孫淵聽說司馬懿要來攻打,又派人向吳國稱臣求救。吳國的人一開始想殺了公孫淵的使者,羊道說:“不行,這樣做就是隻圖一時生氣,卻放棄了稱霸的大計。不如好好對待使者,暗中派奇兵過去,看看能不能撈到好處。要是魏國沒打贏,我們的軍隊趕過去,既能和遠方的勢力結下恩情,還能在天下人麵前彰顯我們的道義;要是雙方打得難解難分,首尾不能相顧,我們就趁機攻打公孫淵周邊的郡縣,搶些東西回來,也算是替天行道,報之前的仇了。”吳王覺得有道理,就整頓軍隊,對公孫淵的使者說:“你先等著消息,我一定會按照約定出兵,和你同甘共苦。”又說:“司馬懿打仗很厲害,我真為你擔心啊。”

皇帝問護軍將軍蔣濟:“孫權會去救公孫淵嗎?”蔣濟說:“孫權知道我們防備得很嚴密,他撈不到好處。要是深入救援,他的兵力不夠;要是隻派少量軍隊,費力又沒收獲。孫權就算自己的親生孩子有危險,可能都不會輕易出兵,更何況公孫淵是外人,而且之前雙方還有過節。他現在表麵上說要救援,其實是迷惑使者,想讓我們起疑心。要是我們一直攻不下公孫淵,他就希望公孫淵能低頭來投靠他。不過遝渚離遼東還很遠,如果我們的軍隊和公孫淵僵持不下,孫權說不定會派小股部隊來偷襲,這就不好說了。”

皇帝又問吏部尚書盧毓:“誰能當司徒?”盧毓推薦了隱士管寧,皇帝沒采納,又問還有誰合適。盧毓回答說:“論忠厚老實、品行高尚,太中大夫韓暨可以;論正直清廉,司隸校尉崔林合適;論堅定純粹,太常常林不錯。”二月癸卯日,皇帝任命韓暨為司徒。

蜀漢的後主立張氏為皇後,這位張皇後是之前那位張皇後的妹妹。又立王貴人的兒子劉璿為皇太子,封劉瑤為安定王。大司農河南人孟光向秘書郎郤正打聽太子讀書和性格喜好的情況。郤正說:“太子侍奉父母恭敬虔誠,從早到晚都不懈怠,有古代太子的風範;對待大臣,舉止都很仁慈寬厚。”孟光說:“你說的這些,普通人家的孩子都能做到。我想問的是,他的謀略和智慧怎麼樣。”郤正說:“當太子的本分,是順從長輩心意,讓他們開心,不能隨便亂做事。智慧謀略藏在心裡,遇到事情才發揮出來,現在怎麼能提前知道呢!”孟光知道郤正說話謹慎,不會隨便亂說,就說:“我喜歡有話直說。如今天下還沒安定,最需要的就是智謀,而智謀是天生的,勉強不來。太子讀書,難道要像我們一樣拚命學習知識,就為了應付彆人的提問,或者像博士考試那樣隻為了拿個官職?他應該先學那些最緊要的東西。”郤正覺得孟光說得很對。郤正,是郤儉的孫子。

吳國鑄造了麵值為一千的大錢。

夏天四月庚子日,南鄉恭侯韓暨去世。

庚戌日,皇帝下令大赦天下。

六月,司馬懿的軍隊到達遼東。公孫淵派大將軍卑衍、楊祚率領幾萬步兵和騎兵,在遼隧駐紮,還挖了二十多裡長的壕溝。司馬懿手下的將領們想直接攻打,司馬懿說:“敵人堅守不出,就是想把我們拖垮,現在進攻,正中他們的計。而且敵人主力都在這兒,他們老巢空虛。我們直接去打襄平,肯定能攻破。”於是,司馬懿故意大張旗鼓,裝作要從南邊進攻,卑衍等人把精銳部隊都調到南邊防守。司馬懿卻悄悄帶兵渡過遼水,從北邊繞過去,直奔襄平。卑衍等人害怕了,連夜帶兵撤退。

司馬懿的軍隊進發到首山,公孫淵又派卑衍等人迎戰,結果被打得大敗,司馬懿就包圍了襄平。這年秋天七月,下了很長時間的大雨,遼水河水暴漲,運送糧草的船可以直接從遼河開到襄平城下。雨一直下了一個多月,平地積水有好幾尺深。司馬懿軍隊裡的士兵都很害怕,想轉移營地,司馬懿下令:“誰敢說轉移就斬首!”都督令史張靜違反命令,被當場斬首,軍心這才穩定下來。公孫淵的軍隊仗著大水,還照常出去砍柴放牧,司馬懿手下的將領們想趁機搶奪這些物資,司馬懿都不同意。司馬陳珪說:“以前我們攻打上庸的時候,八路人馬一起進攻,日夜不停,所以十來天就攻破了堅固的城池,殺了孟達。這次我們遠道而來,反而這麼拖延,我實在不明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司馬懿解釋說:“當時孟達兵力少,但糧食夠吃一年,我們的將士數量是孟達的四倍,可糧食卻不夠一個月吃的。我們想用一個月時間解決一年的問題,怎麼能不快點?四倍兵力打一倍兵力,就算損失一半兵力能取勝,也得打,所以當時顧不上死傷,就是要和時間、糧草賽跑。現在情況不一樣,敵人多我們少,敵人缺糧我們糧草充足,又趕上這麼大的雨,根本沒法展開進攻,就算想快也快不了!我們從京城出發的時候,不怕敵人進攻,就怕他們逃跑。現在敵人糧食快吃完了,但我們的包圍圈還沒完全形成,如果現在去搶奪他們的牛馬、柴火,這不是逼著他們逃跑嗎?用兵打仗講究靈活多變,敵人人多又仗著大雨,雖然又餓又困,但還不會輕易投降,我們要裝作沒辦法的樣子,讓他們安心。為了一點小利益去驚動他們,不是好辦法。”

朝廷聽說軍隊遇到大雨,都想撤軍。皇帝說:“司馬懿遇到危急情況能隨機應變,活捉公孫淵指日可待。”等雨停了,司馬懿就把襄平圍得水泄不通,堆土山、挖地道,用各種攻城器械,日夜不停地攻打,箭和石頭像下雨一樣。公孫淵被困得走投無路,糧食也沒了,甚至出現人吃人的情況,死了很多人,他的將領楊祚等人投降。

八月,公孫淵派相國王建、禦史大夫柳甫來請求司馬懿解圍退兵,說公孫淵君臣願意捆綁自己前來投降。司馬懿下令殺了這兩人,還發文書給公孫淵說:“楚國和鄭國都是獨立的國家,當年鄭國被楚國攻打,鄭伯還光著膀子牽著羊出城迎接楚王表示臣服。我是天子的上公,王建他們卻讓我解圍撤退,這符合禮節嗎?這兩人年紀大糊塗了,傳話沒說清楚意思,我已經替你殺了他們。如果你還有話要說,可以再派年輕懂事理的人來!”公孫淵又派侍中衛演來,請求約定日期送人質。司馬懿對衛演說:“打仗最關鍵的有五種情況:能打就打,不能打就守,不能守就跑;剩下兩種,要麼投降,要麼死。你們不肯捆綁自己來投降,這就是決心要死,不用送什麼人質了!”

戊午日,襄平的防線崩潰,公孫淵和兒子公孫修帶著幾百騎兵從東南方向突圍逃跑,司馬懿的大軍緊追不舍,在梁水邊上殺了公孫淵父子。司馬懿進城後,殺了公孫淵手下公卿以下官員,還有七千多士兵和百姓,把屍體堆成京觀古代戰爭中,勝者為炫耀武功,收集敵軍屍體,封土而成的高塚)。遼東、帶方、樂浪、玄菟四個郡都被平定。公孫淵準備造反的時候,將軍綸直、賈範等人苦苦勸諫,都被公孫淵殺了。司馬懿就給綸直等人修墓,表彰他們的後代,還釋放了被公孫淵囚禁的叔叔公孫恭。中原地區想回老家的人,司馬懿都任由他們離開。之後,司馬懿就班師回朝了。

一開始,公孫淵的哥哥公孫晃在洛陽做人質,在公孫淵造反之前,公孫晃就多次向朝廷報告公孫淵可能會叛亂,希望朝廷能討伐他。等公孫淵真的造反了,皇帝不忍心在集市上公開斬首,想在監獄裡賜死他。廷尉高柔上書說:“我聽說公孫晃之前多次主動報告公孫淵要叛亂的事,雖然他是叛賊的家屬,但從他的本心來看,應該可以原諒。以前孔子體諒司馬牛的憂慮,祁奚為叔向辯解,這都是千古傳頌的美事。我覺得如果公孫晃真的提前報告過,就應該免他一死;如果他沒說過,就應該公開斬首。現在既不赦免他,也不公開他的罪行,隻是把他關在監獄裡,讓他自己了斷,天下人看到這樣的做法,可能會產生疑惑。”皇帝沒聽高柔的建議,最後派人送去金屑,讓公孫晃和他的妻子兒女喝下,還賜給他們棺材和衣服,讓他們在家裡入殮安葬。

九月,吳國改年號為赤烏。

吳步夫人去世了。當初,吳王還是討虜將軍,在吳地的時候,娶了吳郡的徐氏。太子孫登生母出身低微,吳王就讓徐氏撫養他。但徐氏生性善妒,所以漸漸失去了吳王的寵愛。後來吳王向西遷都,徐氏就留在了吳地。而臨淮的步夫人在後宮獨得恩寵,吳王想立她為皇後,可大臣們卻認為應該立徐氏,吳王為此猶豫不決,拖了十多年。正好步夫人去世,大臣們上奏追封她為皇後,賜給皇後印綬,而徐氏最終還是被廢,死在了吳地。

吳王讓中書郎呂壹負責審核官府和州郡的文書,呂壹就借著這個權力作威作福,用苛刻的法律條文和巧妙的言辭誣陷、排擠無辜的人,詆毀大臣,哪怕是一點點小事也會上報。太子孫登多次勸諫吳王,可吳王根本不聽,大臣們也都不敢再說話,人人都害怕呂壹,對他側目而視。

呂壹誣告之前的江夏太守刁嘉誹謗朝政,吳王大怒,把刁嘉抓起來關進監獄審問。當時和刁嘉一起在座的人都害怕呂壹,紛紛說聽到過刁嘉誹謗的言論。隻有侍中北海人是儀說自己沒聽過,結果被呂壹連續審訊了好幾天,皇帝的詔書旨意也越來越嚴厲,大臣們都嚇得大氣不敢出。是儀說:“現在刀和鋸都架在我脖子上了,我怎麼敢替刁嘉隱瞞,自己找死,做個不忠的鬼魂呢!但說聽到過,總得有個來龍去脈吧。”是儀始終按照事實回答,言辭沒有絲毫改變,吳王最後隻好放了他,刁嘉也因此獲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上大將軍陸遜、太常潘濬擔心呂壹禍亂國家,每次說到他都忍不住流淚。呂壹又向吳王告發丞相顧雍的過失,吳王很生氣,就責問顧雍。黃門侍郎謝肱找機會問呂壹:“顧雍的事怎麼樣了?”呂壹說:“不太好。”謝肱又問:“要是顧雍被免職,誰會接替他呢?”呂壹沒回答。謝肱接著說:“會不會是潘太常呢?”呂壹過了好一會兒才說:“你說得差不多。”謝肱說:“潘太常對你可是恨得咬牙切齒,隻是沒找到機會罷了。要是他接替了顧雍,恐怕第二天就會收拾你!”呂壹聽了非常害怕,這才不再追究顧雍的事。

潘濬請求入朝,到了建業,本想極力勸諫吳王。到了之後,聽說太子孫登已經多次進諫都沒被采納,潘濬就大宴百官,想在宴會上親手殺掉呂壹,就算自己抵命,也要為國家除掉這個禍患。呂壹暗中得知了消息,就稱病不去赴宴。

西陵督步騭上奏疏說:“顧雍、陸遜、潘濬,一心想為國家儘忠,連吃飯睡覺都不安穩,一心想著讓國家安定、百姓受益,製定長遠的計劃,他們可是國家的股肱之臣啊。應該充分信任他們,彆讓其他官員去監督他們所負責的事務,考核他們的政績。這三位大臣,要是有考慮不周到的地方也就罷了,怎麼敢辜負陛下呢!”

左將軍朱據的部下應領取三萬緡錢,工匠王遂卻冒領了這筆錢。呂壹懷疑是朱據私自拿了,就拷打負責此事的人,結果那人被活活打死。朱據可憐他無辜受死,就用厚棺材安葬了他。呂壹又上奏說朱據的下屬是為朱據隱瞞真相,所以才厚葬。吳王多次責問朱據,朱據無法證明自己的清白,隻好坐在草席上等待治罪。過了幾天,典軍吏劉助發現了真相,說是王遂拿走了錢。吳王這才恍然大悟,說:“朱據都被冤枉了,更何況普通的官吏和百姓呢!”於是開始徹查呂壹的罪行,還賞賜了劉助一百萬錢。

丞相顧雍到廷尉那裡審理案件,呂壹作為囚犯被帶來見他。顧雍和顏悅色地詢問他事情的經過,臨走時,又對呂壹說:“你是不是還有什麼想說的?”呂壹隻是磕頭,什麼也沒說。當時尚書郎懷敘當麵辱罵呂壹,顧雍責備懷敘說:“官府有公正的法律,何必這樣呢!”有關部門上奏請求將呂壹處以死刑,有人認為應該施以火刑、車裂等酷刑,以彰顯他是罪大惡極之人。吳王就此事詢問中書令會稽人闞澤,闞澤說:“在這聖明的時代,不應該再用這樣的刑罰。”吳王聽從了他的建議。

呂壹被處死之後,吳王派中書郎袁禮向各位大將致歉,並詢問當前政事應該如何改進。袁禮回來後,吳王又下詔責備諸葛瑾、步騭、朱然、呂岱等人說:“袁禮回來說:‘我去見了子瑜諸葛瑾)、子山步騭)、義封朱然)、定公呂岱),問他們當前政事的輕重緩急,他們都以不掌管民政事務為由,不肯發表意見,全都推給伯言陸遜)、承明潘濬)。伯言、承明見到我,痛哭流涕,言辭懇切,甚至心懷恐懼,感到不安。’我聽了之後很惆悵,也深刻反省自己!為什麼呢?隻有聖人才能不犯錯,明智的人能自我察覺。人的行為,怎麼可能都恰到好處呢!我獨自決斷,可能傷了大家的心,我自己卻沒意識到,所以才讓你們產生了顧慮。不然,怎麼會這樣呢?我和你們共事,從年輕到現在,頭發都有白的了,我以為我們之間的情誼足以坦誠相待,公私方麵都能相互信任、相互扶持。我們名義上是君臣,恩情卻如同骨肉,榮耀、福分、喜悅、憂愁都共同承擔。忠誠的人不該隱瞞實情,有智謀的人不該有所保留,事情有對有錯,你們怎麼能隻是置身事外呢!就像同坐一條船過河,還能和誰一起呢?齊桓公做了好事,管子沒有不讚歎的;有了過錯,也沒有不勸諫的,勸諫不被采納,就一直勸下去。如今我自省沒有齊桓公那樣的德行,可你們連話都沒說出口,還心存顧慮。這麼看來,我比齊桓公還好一些,真不知道你們和管子相比怎麼樣呢!”

這年冬天十一月壬午日,朝廷任命司空衛臻為司徒,司隸校尉崔林為司空。

十二月,蜀漢的蔣琬出兵駐紮在漢中。

乙醜日,皇帝生病了。辛巳日,皇帝立郭夫人為皇後。

當初,太祖曹操還是魏公的時候,讚令劉放、參軍事孫資都擔任秘書郎。魏文帝即位後,把秘書改為中書,任命劉放為中書監,孫資為中書令,從此他們就掌管了朝廷機密。皇帝即位後,他們更加受寵信,都被加封為侍中、光祿大夫,還封了本縣侯。當時,皇帝親自處理各種政務,多次發動戰爭,朝廷核心事務都由他們二人負責。每次遇到大事,朝臣們討論,皇帝常常讓他們決定是非對錯,然後選擇合適的方案施行。

中護軍蔣濟上奏疏說:“我聽說大臣權力太大,國家就危險;皇帝身邊的人太親近,就容易受蒙蔽,這是自古以來最應該警惕的。以前大臣掌權,朝廷內外動蕩不安;陛下英明,親自處理政務,大家才都恭敬嚴肅。大臣們並非不忠誠,但是權力在下麵,人心就會輕視上麵,這是常理。陛下既然已經察覺到了大臣權力過大的問題,希望也不要忽視身邊的人。身邊的人就算忠誠正直、有遠見,也未必比大臣賢能,至於迎合討好,他們或許更擅長。現在外麵的人一說話,就說是中書的意思。就算他們恭敬謹慎,不敢和外麵勾結,但隻要有了這個名聲,就容易迷惑世人。更何況他們實際掌握著關鍵事務,天天在皇帝麵前,要是趁著皇帝疲倦的時候,擅自做些決定,大臣們看到他們能左右事情,就會趁機依附他們。一旦開了這個頭,他們就會私下招攬黨羽,讚揚或者詆毀他人,賞罰也會被改變,正直做事的人可能會被阻塞晉升之路,曲意逢迎的人反而能通達。他們會從小事入手,慢慢擴大影響,皇帝因為親近信任他們,就不再懷疑察覺。這些情況,陛下應該早點知道,隻要在外麵稍加留意,就能發現跡象;或許有的朝臣害怕話說得不對,受到皇帝身邊人的怨恨,所以不敢上報。我相信陛下深思熟慮,明察秋毫,如果事情處理得不合理,或者事物使用得不當,一定會改變策略,往遠了說,可以和黃帝、唐堯比功績,往近了說,能彰顯武帝、文帝那樣的政績,怎麼能隻受身邊人的影響呢!不過,君主不可能親自處理天下所有的事,總要托付給彆人;但如果隻托付給一個大臣,除非有周公旦那樣的忠誠,管夷吾那樣的公正,否則就會有弄權敗壞官職的弊端。如今國家的棟梁之才雖然不多,但那些在一州有好名聲,在一個官職上能發揮才智,忠誠儘力、各司其職的人,都可以加以任用,彆讓聖明的朝廷出現專權的官吏!”但皇帝沒有聽從他的建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等到皇帝病重臥床,開始考慮身後之事,就任命武帝的兒子燕王曹宇為大將軍,讓他和領軍將軍夏侯獻、武衛將軍曹爽、屯騎校尉曹肇、驍騎將軍秦朗等人共同輔佐朝政。曹爽是曹真的兒子,曹肇是曹休的兒子。皇帝從小就和燕王曹宇關係很好,所以把後事托付給了他。

劉放、孫資長期掌管機要事務,夏侯獻、曹肇心裡很不滿。有一次,殿中有雞棲息在樹上,兩人就互相說:“他們掌權也太久了,還能撐多久!”劉放、孫資害怕以後遭到迫害,就暗中想辦法離間他們。燕王曹宇生性恭順善良,誠懇地堅決推辭大將軍之職。皇帝把劉放、孫資叫到臥室,問:“燕王為什麼要這樣?”他們回答說:“燕王其實知道自己勝任不了這個重任。”皇帝又問:“那誰可以勝任呢?”當時隻有曹爽在皇帝身邊,劉放、孫資就趁機推薦曹爽,還說:“應該把司馬懿召回來,讓他們一起輔佐。”皇帝問:“曹爽能勝任嗎?”曹爽緊張得直冒汗,說不出話。劉放踩了一下他的腳,在他耳邊小聲說:“臣願以死報效國家。”皇帝聽從了劉放、孫資的話,打算任用曹爽和司馬懿,可沒過多久又改變了主意,下令停止之前的任命;劉放、孫資又進去勸說皇帝,皇帝又聽了他們的。劉放說:“應該親自寫詔書。”皇帝說:“我病得太重,寫不了。”劉放就上了床,抓住皇帝的手勉強寫了詔書,然後拿著詔書出來,大聲宣布:“有詔書,免去燕王曹宇等人的官職,不得留在宮中。”曹宇等人都流著淚離開了。

甲申日,皇帝任命曹爽為大將軍。皇帝又擔心曹爽能力不足,就又任命尚書孫禮為大將軍長史,輔佐曹爽。當時,司馬懿在汲縣,皇帝派給使辟邪帶著手詔去召他。之前,燕王曹宇為皇帝出謀劃策,認為關中事務重要,應該讓司馬懿從軹關西直接回長安,這個安排已經開始執行。司馬懿很快接到了兩道詔書,前後矛盾,他懷疑京城發生了變故,就趕緊日夜兼程趕回京城。

司馬懿從外地趕回洛陽,魏明帝拉著他的手說:“我把後事托付給你,你和曹爽一起輔佐幼主。我強忍病痛等你回來,現在見到你,死也無憾了!”他把齊王曹芳和秦王叫來,特意指著曹芳對司馬懿說:“這就是繼承人,你看清楚,彆弄錯了!”還讓曹芳上前抱住司馬懿的脖子。司馬懿磕頭流淚。當天,曹芳被立為皇太子,明帝不久後去世。

明帝這人性格沉穩果斷,處理事務明察秋毫,能精準篩選有能力的官員,摒棄虛浮之人。他記性極好,哪怕是小臣的履曆、家庭情況,隻要見過一次就不會忘。孫盛評價說:“明帝天資出眾,頭發垂地,雖有點口吃少言,但做事果斷。可惜他沒重視仁德治國和鞏固宗室根基,導致後來大權旁落,社稷無依,真是可悲!”

8歲的曹芳即位,大赦天下,尊郭夫人為皇太後。曹爽和司馬懿都被任命為侍中,掌握軍事和朝政大權。明帝遺詔停掉了所有在建的宮殿工程。起初,曹爽因司馬懿年長有聲望,像對待父親一樣尊敬他,凡事都請教,不敢獨斷。

畢軌、鄧颺、李勝、何晏、丁謐等人年輕時就想往上爬,魏明帝嫌他們浮華沒重用。曹爽掌權後,把他們提拔為心腹。何晏等人勸曹爽獨攬大權,丁謐出主意讓曹爽奏請皇帝,把司馬懿升為太傅看似尊崇,實則剝奪實權),這樣尚書台奏事就先經過曹爽,能由他說了算。

曹爽照做,任命司馬懿為太傅,又讓弟弟曹羲當“中領軍”、曹訓當“武衛將軍”、曹彥當“散騎常侍”,兄弟幾人都在宮中隨意出入,權勢滔天。從此,曹爽表麵上對司馬懿客氣,實則很多事不再問他。他還把吏部尚書盧毓調任仆射,讓何晏接任,又讓鄧颺、丁謐當尚書,畢軌當司隸校尉。

何晏等人仗勢欺人,阿諛奉承的人升官,不順從的人被罷官,朝廷內外沒人敢得罪他們。黃門侍郎傅嘏勸曹爽弟弟曹羲:“何晏表麵冷靜內心浮躁,貪圖小利,不務正業,恐怕會帶壞你們,讓忠臣遠離,朝政荒廢!”何晏等人聽了很不爽,找個由頭罷免了傅嘏的官。他們還排擠盧毓、孫禮等正直大臣,把孫禮貶去當揚州刺史。

?魏國任命征東將軍滿寵為太尉。

?吳國派羊道攻打遼東,擄走一批百姓。

?蜀漢蔣琬任大司馬,他手下的楊戲性格直率,有時不回應蔣琬的話,有人覺得楊戲傲慢,蔣琬卻說:“人心不同,當麵附和背後反對是古人警惕的。楊戲不說話,正是他直率的地方。”督農楊敏曾說蔣琬“做事糊塗,不如前人”,有人建議治罪,蔣琬卻認為:“我確實不如前人,他說的沒錯。”後來楊敏犯法入獄,蔣琬也沒借機報複,讓他免了重罪。

?七月,曹芳開始親臨朝堂。

?吳國太常潘濬去世,80歲的呂岱接替他,和陸遜一起管理荊州事務。呂岱雖年老仍勤懇,和陸遜配合默契,南方人都稱讚他。十二月,吳將廖式叛亂,聚眾數萬人攻打零陵、桂陽,呂岱主動請纓平叛,一年後斬殺廖式,平定郡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吳國周胤周瑜之子)因罪被流放,諸葛瑾、步騭為他求情,吳王說:“周胤年輕時沒功勞,卻被重用,全因周瑜的情麵。但他酗酒放縱,屢教不改,讓他吃點苦才能悔改。看在周瑜份上,隻要他改了,還有機會。”周瑜侄子周峻去世後,全琮建議讓周峻兒子周護領兵,吳王因周護性格暴躁怕惹禍,拒絕了,說:“我怎麼會忘了周瑜呢,但用人不能馬虎。”

?十二月,魏國恢複以正月為歲首的曆法。

正始元年公元240年,庚申年)

?春天:魏國大旱。

?蜀漢越巂郡的蠻夷多次叛亂殺太守,新任太守張嶷到任後,安撫順從的部落,征討強橫的勢力,最終平定郡界,把治所遷回原地。

?冬天:吳國發生饑荒。

正始二年公元241年,辛酉年)


最新小说: 渣夫換妻,我嫁他殘廢兄長登後位 從金鐘罩開始苟成武聖 本心即可 星魂不滅 廢土藏身處,從下水道開始升級 簽到玄天,我成了萬界守護者 我的係統是反骨克星 半藏神 神域星墟 洪荒:人在截教寫日記,通天教主殺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