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紀二(公元273年-279年)_資治通鑒白話版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資治通鑒白話版 > 晉紀二(公元273年-279年)

晉紀二(公元273年-279年)(2 / 2)

羊祜上奏請求討伐吳國,他說:“先帝向西平定巴蜀,向南與東吳交好,本希望天下百姓能休養生息。但吳國又背棄盟約,邊境戰事再起。國家命運雖然由上天授予,但功業必須靠人來完成,如果不一舉消滅吳國,戰爭就沒有停止的一天。當初平定蜀國時,大家都認為吳國也會隨之滅亡,可從那以後,已經過去十三年了。謀劃策略的人很多,但做決策還得靠一人決斷。那些憑借地勢險要得以保全的國家,前提是雙方勢均力敵。如果力量懸殊,強弱分明,就算有險要地勢也守不住。蜀國地勢夠險要吧,都說‘一人拿著兵器,千人都攻不進來’,可我們出兵之後,蜀軍根本沒有像樣的抵抗,我們勢如破竹,直接打到成都,漢中各城的蜀軍,都像鳥兒躲在窩裡不敢出來,不是他們不想抵抗,實在是實力不夠。等到劉禪投降,那些營壘一下子就散了。如今長江、淮河的險要比不上劍閣,孫皓的殘暴超過劉禪,吳國民眾的困苦甚於蜀地百姓,而我們晉國的兵力比那時更加強盛。不在此時統一天下,卻繼續陳兵對峙,讓天下百姓飽受征戰之苦,這種局麵長久不了。現在如果調動梁州、益州的軍隊水陸並進,荊州、楚地的軍隊進攻江陵,平南將軍、豫州軍隊直逼夏口,徐州、揚州、青州、兗州的軍隊會師秣陵,讓小小的吳國對抗天下大軍,他們兵力分散,處處吃緊。我們從巴、漢派出奇兵攻打他們防守空虛的地方,隻要一處防線崩潰,吳國上下就會陷入混亂,到時候就算有再聰明的人,也救不了吳國。吳國靠著長江立國,東西綿延數千裡,要防禦的地方太多,根本沒法安寧。孫皓肆意妄為,猜忌下屬,朝廷裡將領心懷疑慮,民間士兵疲憊不堪,他們既沒有長治久安的打算,也沒有堅守抵抗的決心。平常日子裡,他們就有離心離德的想法,等到我們大軍壓境,肯定有人投降,他們沒法齊心協力拚死抵抗,這是顯而易見的。吳人性格急躁,打仗缺乏持久力,他們的弓箭、戟盾等兵器也不如我們,隻有水戰還算擅長。但一旦我們進入吳國境內,長江就不再是他們的屏障,他們退回城池,就舍棄長處、暴露短處,根本不是我們的對手。我們的軍隊遠離本土深入敵境,將士們都有必死的決心;而吳國人顧慮後方,人心離散。這樣一來,用不了多久,我們一定能取勝。”晉武帝非常讚同。但朝中大臣正為秦州、涼州的局勢擔憂,羊祜又上表說:“平定吳國後,胡人自然就會安定,當務之急是儘快完成伐吳大業。”朝中很多人反對,賈充、荀勖、馮紞尤其認為伐吳不可行。羊祜感歎道:“天下不如意的事,十件裡常有七八件。天賜良機卻不把握,以後肯定會讓主事的人後悔!”隻有度支尚書杜預、中書令張華與晉武帝想法一致,支持伐吳計劃。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丁卯日,晉武帝立楊氏為皇後,大赦天下。這位楊皇後是之前元皇後的堂妹,長得漂亮又有婦德。晉武帝剛聘娶她時,楊皇後的叔父楊珧上奏說:“自古以來,一家出兩個皇後的,沒有能保全家族的。懇請陛下把我這道奏表藏在宗廟,以後如果真像我說的那樣,或許能讓家族免受災禍。”晉武帝答應了。

十二月,晉武帝任命皇後的父親、鎮軍將軍楊駿為車騎將軍,封臨晉侯。尚書褚略、郭弈都上表說楊駿才能淺薄,不能委以國家重任,晉武帝不聽。楊駿因此驕傲自滿,胡奮對他說:“你是仗著女兒當皇後才這麼囂張吧!看看前代,和皇家結親的家族,沒有不滅亡的,隻是早晚的事罷了。”楊駿反問:“你女兒不也在皇家嗎?”胡奮說:“我女兒不過是給你女兒當婢女,能有什麼影響!”

鹹寧三年公元277年)春天正月丙子初一,發生日食。

晉朝立皇子司馬裕為始平王;庚寅日,司馬裕去世。

三月,平虜護軍文鴦率領涼州、秦州、雍州各路軍隊討伐禿發樹機能,將其擊敗,二十萬胡人前來歸降。

夏天五月,吳國將領邵、夏祥率領七千多人前來投降。

秋天七月,中山王司馬睦因招攬逃亡之人獲罪,被貶為丹水縣侯。天空出現彗星,掃過紫宮星座。

衛將軍楊珧等人提議:“古代分封諸侯,是為了保衛王室;現在各位王公都留在京城,不符合分封的本意。而且,讓異姓將領駐守邊境,應該安排一些皇族親戚參與。”晉武帝於是下詔,將諸王按封戶多少分為三等:大的封國設置三軍共五千人,中等封國設二軍共三千人,小封國設一軍一千一百人;擔任都督的諸王,都把他們的封國遷移到離任職地較近的地方。八月癸亥日,晉武帝將扶風王司馬亮改封為汝南王,外調擔任鎮南大將軍,都督豫州諸軍事;琅邪王司馬倫改封為趙王,都督鄴城守衛事務;勃海王司馬輔改封為太原王,監並州諸軍事;因為東莞王司馬伷在徐州任職,改封他為琅邪王;汝陰王司馬駿在關中,改封為扶風王;又將太原王司馬顒改封為河間王,汝南王司馬柬改封為南陽王。司馬輔是司馬孚的兒子,司馬顒是司馬孚的孫子。沒有官職的王公,都被遣返回封國。這些王公舍不得離開京城,都流著淚走了。晉武帝又封皇子司馬瑋為始平王,司馬允為濮陽王,司馬該為新都王,司馬遐為清河王。

晉朝對立下大功的異姓大臣,都封為郡公、郡侯。賈充被封為魯郡公,追封王沈為博陵郡公。巨平侯羊祜改封為南城郡侯,羊祜堅決推辭不接受。羊祜每次被授予官職爵位,總是多次謙讓,他的至誠之心一向為人所知,所以朝廷特彆允許他不接受分封。羊祜曆經兩代皇帝,長期掌管機密要事,凡是他參與謀劃、興利除弊的建議,事後都會把草稿燒掉,世人無從得知,他舉薦的人也不知道是他推薦的。羊祜常說:“在朝堂接受官職,卻在私下裡謝恩,這種事我做不出來。”

兗州、豫州、徐州、青州、荊州、益州、梁州七個州發生嚴重水災。

冬天十二月,吳國夏口督孫慎率軍攻入江夏郡、汝南郡,擄掠一千多戶百姓後離去。晉武帝下詔派侍臣責問羊祜為何不追擊,並打算遷移荊州治所。羊祜說:“江夏距離襄陽八百裡,等我們得知敵軍消息,他們已經離開很久了,步兵怎麼追得上!為了免受責罰而盲目出兵,這不是我的本意。從前魏武帝設置都督,位置大多和州治相近,就是因為軍隊合在一起容易成事,分散就容易失敗。邊境地區,敵我雙方你來我往很正常,守住陣地就行。如果輕易遷移州治,敵軍出沒不定,也不知道新的州治該設在哪裡合適。”

這一年,大司馬陳騫從揚州入朝,之後以高平公的身份被罷免。

吳主孫皓因會稽人張俶擅長告密,對他十分寵信,張俶一路升遷至司直中郎將並封侯。張俶的父親本是山陰縣的一名士兵,深知兒子品行不端,便上奏說:“如果任用張俶為司直,他若有罪,請求不要牽連我。”孫皓答應了。張俶上表請求設置二十名彈曲官,專門糾察官員不法行為,於是官吏百姓因愛憎相互告發,監獄人滿為患,朝野上下一片混亂。張俶趁機大肆謀取奸利,驕奢橫暴,後來事情敗露,他和父親都被車裂處死。

衛瓘送拓跋沙漠汗返回鮮卑。自從沙漠汗到晉朝做人質,力微可汗身邊的兒子們大多受到寵愛。沙漠汗回國後,各部落首領共同誣陷並殺了他。不久力微病重,烏桓王庫賢深受信任並掌權,他接受了衛瓘的賄賂,想擾亂各部落,便在庭院裡磨礪斧頭,對各部落首領說:“可汗怨恨你們讒殺太子,打算把你們的長子全部殺掉。”各首領恐懼,紛紛離散。力微因憂慮而死,享年一百零四歲,其子悉祿繼位,鮮卑國勢從此衰落。起初,幽州和並州都與鮮卑接壤,東邊有務桓,西邊有力微,常常成為邊境禍患。衛瓘暗中用計離間他們,使務桓歸降而力微死亡。朝廷嘉獎衛瓘的功勞,封他的弟弟為亭侯。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鹹寧四年公元278年)春正月庚午初一,發生日食。司馬督東平人馬隆進言:“涼州刺史楊欣與羌戎關係失和,必定失敗。”夏六月,楊欣與禿發樹機能的黨羽若羅拔能等在武威交戰,戰敗而死。弘訓皇後羊氏去世。

羊祜因病請求入朝,到京後,武帝命他乘車入殿,不用跪拜就坐下。羊祜當麵陳述伐吳之計,武帝認為很好。因羊祜有病,不宜多次入朝,便派張華去詢問計策。羊祜說:“孫皓暴虐已極,如今可不戰而勝。若孫皓不幸死去,吳人另立賢明君主,即使有百萬大軍,長江也難以圖謀,將成為後患。”張華深表讚同。羊祜說:“完成我的誌向,就靠你了。”武帝想讓羊祜臥床指揮諸將,羊祜說:“攻取吳國不必我去,但平定之後,就要勞煩陛下操心了。功名之事,我不敢居功。若事情成功,應當有所托付,希望審慎選擇合適的人。”

秋七月己醜,將景獻皇後安葬在峻平陵。司、冀、兗、豫、荊、揚州發大水,螟蟲損害莊稼。武帝下詔詢問主管官員:“如何幫助百姓?”度支尚書杜預上疏認為:“如今水災,東南尤其嚴重,應敕令兗、豫等州保留漢代舊陂,修繕以蓄水,其餘都開渠排水,讓饑民能獲得魚、菜、螺、蚌等食物,這是眼下每日的收益。水退之後,淤田每畝可收數鐘,這是明年的收益。典牧署有四萬五千多頭種牛,不供耕駕,甚至有老了還沒穿鼻的,可分給百姓,讓他們趕上春耕;穀熟之後,征收租稅,這是數年後的收益。”武帝采納,百姓得到好處。杜預在尚書台七年,對政務的興利除弊不可勝數,時人稱為“杜武庫”,說他無所不有。

九月,任命何曾為太宰;辛巳,任命侍中、尚書令李胤為司徒。吳主忌恨勝過自己的人,侍中、中書令張尚是張紘的孫子,為人能言善辯,談論時常超出孫皓的想法,孫皓積恨在心。後來孫皓問:“我飲酒可以和誰相比?”張尚說:“陛下有百觚的酒量。”孫皓說:“張尚知道孔丘沒有稱王,卻把我和他相比。”於是發怒,逮捕張尚。公卿以下一百多人到宮前叩頭,請求赦免張尚的罪,張尚得以減死,被送往建安造船,不久還是被殺了。

冬十月,征召征北大將軍衛瓘為尚書令。當時朝野都知道太子昏愚,不能繼位,衛瓘每次想陳奏卻不敢開口。恰逢在陵雲台侍宴,衛瓘假裝醉酒,跪在武帝床前說:“臣想有所啟奏。”武帝說:“你想說什麼?”衛瓘欲言又止三次,趁機用手撫摸床說:“這座位可惜了!”武帝領悟,便假意說:“你真是大醉了?”衛瓘從此不再說話。武帝召集東宮全體官屬,設宴會,密封尚書省的疑難事,讓太子決斷。賈妃十分恐懼,請外人代答,多引用古義。給使張泓說:“太子不學,陛下所知,若答詔多引古義,必定追查起草者,更添罪責,不如直接按意思回答。”賈妃大喜,對張泓說:“就為我好好回答,富貴與你共享。”張泓當即擬稿讓太子自己抄寫。武帝看後很高興,先給衛瓘看,衛瓘十分局促不安,眾人這才知道衛瓘曾有進言。賈充秘密派人對賈妃說:“衛瓘這個老奴,幾乎毀了你的家!”

吳人大規模在皖城屯田,圖謀入侵。都督揚州諸軍事王渾派揚州刺史應綽攻破皖城,斬首五千級,焚燒積穀一百八十多萬斛,踐踏稻田四千多頃,毀壞船隻六百多艘。十一月辛巳,太醫司馬程據進獻雉頭裘,武帝在殿前焚毀。甲申,敕令內外敢進獻奇技異服的人,治罪。

羊祜病重,舉薦杜預代替自己。辛卯,任命杜預為鎮南大將軍、都督荊州諸軍事。羊祜去世,武帝哭得很哀傷。當天大寒,眼淚沾在胡須和鬢發上都結成了冰。羊祜遺令不得把南城侯印放入棺中。武帝說:“羊祜堅持謙讓多年,身雖死而謙讓尚存,如今聽任恢複他的原封,以彰顯他的高尚美德。”南州百姓聽說羊祜去世,為之罷市,巷裡哭聲相連。吳國守邊將士也為他哭泣。羊祜喜歡遊覽峴山,襄陽人在那裡建碑立廟,每年祭祀,望碑的人無不流淚,因此稱為墮淚碑。

杜預到任後,選拔精銳,襲擊吳西陵督張政,大敗敵軍。張政是吳國名將,恥於因無備而敗,不把實情告訴吳主。杜預想離間他們,便上表送還所俘獲的吳軍。吳主果然召張政回朝,派武昌監留憲代替他。

十二月丁未,朗陵公何曾去世。何曾生活極其奢華,超過君主。司隸校尉東萊人劉毅多次彈劾何曾奢侈無度,武帝因他是重臣,不予過問。等到他去世,博士新興人秦秀提議說:“何曾驕奢過度,名聲傳遍天下。宰相大臣是眾人的表率,如果生前儘情享樂,死後又無貶責,王公貴人還怕什麼呢!謹按《諡法》,‘名與實不符曰繆,怙惡不悛曰醜’,應諡為繆醜公。”武帝下詔賜諡為孝。前司隸校尉傅玄去世。傅玄性格嚴厲急躁,每次上奏彈劾,有時到了傍晚,就捧著白簡,整理簪帶,站立不寐,坐著等待天亮。因此權貴豪強震懾,台閣風氣肅然。傅玄與尚書左丞博陵人崔洪友好,崔洪也清正嚴厲、剛直不阿,喜歡當麵指出彆人的過錯,退下後不再議論,人們因此敬重他。鮮卑樹機能長期成為邊境禍患,仆射李憙請求發兵討伐,朝議都認為出兵是大事,虜不足憂。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鹹寧五年公元279年)春正月,樹機能攻陷涼州。武帝十分後悔,臨朝歎息說:“誰能為我討伐這個虜寇?”司馬督馬隆進言:“陛下若能任用臣,臣能平定它。”武帝說:“若必能平賊,為何不任用,隻是看你的方略如何!”馬隆說:“臣願招募勇士三千人,不問他們從哪裡來,率領他們向西,虜寇不難平定。”武帝答應了。乙醜,任命馬隆為討虜護軍、武威太守。公卿都說:“現有兵力已多,不宜隨意設賞招募,馬隆是小將,妄言不足信。”武帝不聽。馬隆招募能拉開四鈞弓、挽起九石弩的人錄取,立標測試。從早晨到中午,得三千五百人。馬隆說:“足夠了。”又請求親自到武庫選兵器,武庫令與馬隆爭吵,禦史中丞彈劾馬隆。馬隆說:“臣將效命戰場,武庫令卻給我曹魏時的朽兵器,這不是陛下讓我出使的本意。”武帝命任憑馬隆選取,還供給三年軍資後遣送他出發。

一開始,南單於呼廚泉讓哥哥於扶羅的兒子劉豹做左賢王。到了魏武帝的時候,把匈奴分成了五個部落,劉豹就成了左部的統帥。劉豹的兒子劉淵,從小就才智出眾,他拜上黨人崔遊為師,廣泛學習經史典籍。劉淵曾對同窗好友上黨人朱紀、雁門人範隆感慨:“我常常覺得,漢初的隨何、陸賈有文才沒武力,絳侯周勃、灌嬰有武力沒文才,太可惜了。隨何、陸賈遇到漢高祖,卻沒能立下封侯的功業;周勃、灌嬰碰上漢文帝,也沒能推動教育發展,這難道不讓人遺憾嗎!”於是,他開始同時學習軍事。等長大後,劉淵臂長如猿,擅長射箭,力氣過人,而且身材魁梧、儀表堂堂。因為要做人質,劉淵留在洛陽,王渾和他兒子王濟都很看重劉淵,還多次向晉武帝推薦。晉武帝召見劉淵交談,也很欣賞他。王濟說:“劉淵文武雙全,陛下要是讓他去掌管東南事務,平定吳國不在話下。”但孔恂、楊珧卻反對:“不是我們同族的人,心思肯定不一樣。劉淵確實才華出眾,但不能委以重任。”後來涼州失陷,晉武帝向李憙詢問可用的將領,李憙說:“陛下要是能調動匈奴五部的兵力,再給劉淵一個將軍的名號,讓他帶兵西征,禿發樹機能的腦袋很快就能砍下來。”孔恂卻又說:“要是劉淵真殺了禿發樹機能,那涼州以後的禍患隻會更大。”晉武帝聽了這話,就打消了這個念頭。

東萊人王彌,家裡世代都是兩千石的高官。他既有學問,又有勇有謀,還擅長騎馬射箭,青州人都叫他“飛豹”。不過,王彌喜歡行俠仗義,陳留的隱士董養見到他後,就說:“你就愛搗亂、惹禍,要是天下大亂,你肯定不會安心當士大夫。”劉淵和王彌關係很好,他對王彌說:“王濟、李憙因為和我是同鄉才賞識我,還經常推薦我,可這隻會給我招來麻煩。”說完就忍不住歎氣流淚。齊王司馬攸聽說後,就勸晉武帝:“陛下要是不除掉劉淵,我擔心並州以後沒法安寧。”王渾卻站出來說:“我們大晉正要用誠信收服異族,怎麼能因為無端的猜疑就殺了做人質的人呢?這多沒有氣度啊!”晉武帝覺得王渾說得有道理。正好這時劉豹去世,晉武帝就讓劉淵接替他父親,做了左部統帥。

鹹寧五年夏天四月,晉朝大赦天下,還廢除了部曲督以下官員需要上交人質的規定。

在吳國這邊,桂林太守修允去世,他手下的士兵本來要分給其他將領。但督將郭馬、何典、王族等人,他們家好幾代都在軍中,不願意和老部隊分開。正好趕上吳國要清查廣州的戶口,郭馬等人就趁著民心不穩,聚眾造反,殺了廣州督虞授。郭馬自稱都督交州、廣州諸軍事,還派何典攻打蒼梧,王族攻打始興。到了秋天八月,吳國任命軍師張悌為丞相,牛渚都督何植為司徒,執金吾滕修為司空。但還沒正式任命,又改派滕修為廣州牧,讓他率領一萬人從東路去討伐郭馬。郭馬接著又殺了南海太守劉略,趕走了廣州刺史徐旗。吳主又派徐陵督陶浚率領七千人,從西路和交州牧陶璜一起攻打郭馬。

這期間,吳國還發生了件荒唐事。有工人黃聃家裡長出一種菜,叫鬼目菜;工人吳平家裡長出一種菜,叫買菜。東觀官員翻查圖書後,給鬼目菜起名叫芝草,給買菜起名叫平慮草。吳主就封黃聃為侍芝郎,封吳平為平慮郎,還賜給他們銀印和青綬。

吳主孫皓每次宴請大臣,都要把大家灌得酩酊大醉。他還專門安排了十個黃門郎當“監察員”,宴會結束後,這些人就上奏大臣們在宴會上的過失,不管是眼神不對,還是說錯話,都會被舉報。犯了大錯的直接被處死,小錯的也會被記錄下來治罪,有的大臣甚至被剝臉、挖眼。這麼一來,吳國上下人心惶惶,沒人願意再為孫皓賣命。

益州刺史王濬向晉武帝上書說:“孫皓荒淫殘暴,應該趕緊出兵討伐。要是哪天孫皓死了,吳國立了賢明的君主,那吳國就成強敵了。我打造戰船已經七年,很多船都開始腐朽損壞;我也七十歲了,不知道哪天就不在了。這三個條件要是有一個不滿足,以後就難辦了。希望陛下千萬彆錯過這個機會。”晉武帝聽了,心裡開始盤算著伐吳。這時,安東將軍王渾又上表說孫皓打算北上,邊境守軍都進入了戒嚴狀態,朝廷就又開始商量,想把伐吳計劃推遲到明年。王濬的參軍何攀當時正在洛陽辦事,他上書說:“孫皓肯定不敢出兵,我們應該趁著邊境戒嚴,出其不意攻打吳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杜預也上奏說:“自從閏月以來,吳國隻是下令戒嚴,但並沒有增兵。按常理推斷,吳國兵力有限,肯定會守住夏口以東地區,維持局麵,不太可能派大量兵力西進,讓國都空虛。可陛下卻聽信了不實消息,放棄了伐吳大計,要是縱容敵人發展,以後肯定後悔!要是出兵可能失敗,那不出兵還說得過去。但現在的計劃已經很周全,如果成功,就能開創太平盛世;就算不成功,也就是浪費幾個月時間,為什麼不試一試呢?要是等到明年,天時、人事都很難說,我擔心到時候更難成功。現在出兵有九成把握,最多也就是無功而返,我心意已決,不想因為含糊不清的態度給自己招來麻煩,還請陛下明察!”可過了十多天,晉武帝都沒回應。杜預又上奏:“羊祜之前沒和大臣們商量,就和陛下秘密謀劃伐吳,所以才讓大臣們意見不一。凡事都要權衡利弊,這次伐吳,好處有八九成,壞處最多一兩成,大不了就是沒成功。要是讓大臣們說出伐吳會失敗的理由,他們也說不出來,不過是因為這計策不是他們提出的,功勞也落不到他們頭上,為了麵子才固執己見。最近朝廷裡不管大事小事,總是有人唱反調,雖然大家想法不同,但也是因為仗著陛下恩寵,不考慮後果,才輕易反對。從秋天開始,我們要伐吳的風聲已經傳出去了,現在要是停下來,孫皓說不定會害怕,然後遷都武昌,重新加固江南城池,把百姓遷走。到時候城池攻不下來,城外也搶不到物資,明年再想伐吳就難了!”

當時,晉武帝正和張華下圍棋,杜預的奏表剛好送到。張華一把推開棋盤,拱手說:“陛下英明神武,國家富強、兵力雄厚,而吳主荒淫暴虐,還殺害賢能之人。現在討伐吳國,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平定,希望陛下彆再猶豫!”晉武帝這才下定決心,任命張華為度支尚書,負責籌劃糧草運輸。賈充、荀勖、馮紞卻還在反對,晉武帝大怒,賈充嚇得摘下帽子謝罪。仆射山濤退朝後對彆人說:“除非是聖人,不然國家外部安寧了,內部肯定會出問題。現在留著吳國作為外部威脅,說不定是件好事!”

這年冬天十一月,晉朝大舉伐吳。鎮軍將軍、琅邪王司馬伷從塗中出兵,安東將軍王渾從江西出兵,建威將軍王戎從武昌出兵,平南將軍胡奮從夏口出兵,鎮南大將軍杜預從江陵出兵,龍驤將軍王濬和巴東監軍唐彬從巴蜀順流而下,東西兩路大軍加起來有二十多萬人。晉武帝任命賈充為使持節、假黃鉞、大都督,讓冠軍將軍楊濟做他的副手。賈充卻一直堅持說伐吳不好,還說自己年紀大了,擔不起統帥的重任。晉武帝下詔說:“你要是不去,我就親自出征!”賈充沒辦法,隻好接受任命,率領中軍向南駐紮在襄陽,指揮各路軍隊。

另一邊,馬隆向西渡過溫水,禿發樹機能等人率領幾萬人憑借險要地勢抵抗。馬隆因為山路狹窄,就造了扁箱車,還在車上搭了木屋,一邊戰鬥一邊前進,走了一千多裡,殺傷了很多敵人。自從馬隆西征後,消息就斷了,朝廷裡的人都很擔心,有人還說他已經死了。後來馬隆派的使者在夜裡趕到,晉武帝高興得拍手大笑。第二天一早,他就召集大臣們說:“要是聽了你們的話,涼州就丟了!”於是下詔授予馬隆符節,任命他為宣威將軍。馬隆到了武威後,鮮卑部落首領猝跋韓、且萬能等人率領一萬多部落前來歸降。十二月,馬隆和禿發樹機能大戰,斬殺了禿發樹機能,終於平定了涼州。

晉武帝下詔,讓大臣們討論朝政該如何改進。司徒左長史傅鹹上書說:“現在國家和百姓都不富裕,就是因為官員太多。以前都督隻有四個,現在加上監軍都超過十個了;大禹劃分九州,現在的刺史數量幾乎是當時的兩倍;人口隻有漢朝的十分之一,可郡縣卻更多;還憑空設立了很多軍府,動不動就上百個,但對保衛皇宮一點用都沒有;五等諸侯還隨意設置屬官;這些人的俸祿,可都要從百姓手裡出,這就是百姓貧困的原因。當務之急,就是合並官職、減少勞役,讓大家都去務農。”傅鹹是傅玄的兒子。當時,朝廷還討論要裁撤州、郡、縣一半的官吏,讓他們去務農。中書監荀勖卻認為:“裁撤官吏不如裁撤官職,裁撤官職不如減少事務,減少事務不如讓人心思清淨。以前蕭何、曹參輔佐漢朝,推行清靜無為的政策,百姓就能安定,這就是讓人心思清淨;抑製不切實際的言論,簡化公文,放寬細小嚴苛的規定,寬恕小的過失,對那些喜歡變法求利的人,一定要嚴懲,這就是減少事務;把九寺合並到尚書省,把蘭台事務交給三府處理,這就是裁撤官職。要是簡單粗暴地把天下官吏都裁掉一半,可文武官員職責不同,各地情況也不一樣,不能搞‘一刀切’。要是裁撤後工作沒人做,還得重新設置,說不定反而更麻煩,這一點必須慎重考慮。”

喜歡資治通鑒白話版請大家收藏:()資治通鑒白話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拜金女友?我高冷男神慣的 情迷夜色:知青逃亡之路 1975,彆賣我女兒 五零:彆人啃窩頭,我寵妻吃肉 東京:開局神選,三天製霸鈴蘭 七罪贖命 重生官場:我從基層逆襲成王 我的青春戀愛絕不可能扭曲且胃酸 荒島求生美女投懷送抱 穿成棄子?帶異能下鄉囤貨虐渣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