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紀四 (公元289年-298年)_資治通鑒白話版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資治通鑒白話版 > 晉紀四 (公元289年-298年)

晉紀四 (公元289年-298年)(1 / 2)

太康十年公元289年)

夏天四月,太廟建成。乙巳日,舉行合祭大典,並大赦天下。

慕容廆派人前來請求歸降。五月,晉武帝下詔書封慕容廆為鮮卑都督。慕容廆去拜見何龕,起初他穿著士大夫的服飾,戴著頭巾,以文人的裝扮登門。但何龕卻全副武裝、大張旗鼓地接見他,見狀,慕容廆就換成了軍裝進去。有人問他為什麼換衣服,慕容廆說:“主人不以禮相待,客人又何必講究禮節呢!”何龕聽說後,十分慚愧,也對慕容廆越發敬重和刮目相看。當時,鮮卑的宇文氏和段氏勢力正強盛,多次侵犯掠奪慕容廆的地盤,慕容廆隻能用謙卑的言辭和豐厚的財物來討好他們。段國單於段階把女兒嫁給了慕容廆,婚後生下了慕容皝、慕容仁、慕容昭。慕容廆覺得遼東地方偏遠,就把部落遷到了徒河的青山。

冬天十月,恢複了明堂祭祀以及南郊祭祀五帝的禮儀。

十一月丙辰日,尚書令、濟北成侯荀勖去世。荀勖很有才華和心思,特彆擅長揣摩皇帝的心意,所以一直深受皇帝寵信。他長期在中書省任職,專門掌管機密要事。等到被調任尚書令時,心裡非常失落。有人來祝賀他升官,荀勖說:“奪走了我的中書省,你們有什麼好祝賀的!”

晉武帝沉迷於酒色,最終把身體搞垮生病了。楊駿忌憚汝南王司馬亮,想把他排擠走。甲申日,晉武帝任命司馬亮為侍中、大司馬,授予假黃鉞,讓他擔任大都督,都督豫州諸軍事,鎮守許昌;把南陽王司馬柬改封為秦王,都督關中諸軍事;始平王司馬瑋改封為楚王,都督荊州諸軍事;濮陽王司馬允改封為淮南王,都督揚州、江州諸軍事,並且都授予假節,讓他們前往各自的封國。又封皇子司馬乂為長沙王,司馬穎為成都王,司馬晏為吳王,司馬熾為豫章王,司馬演為代王,皇孫司馬遹為廣陵王。還封淮南王的兒子司馬迪為漢王,楚王的兒子司馬儀為毗陵王,把扶風王司馬暢改封為順陽王,司馬暢的弟弟司馬歆為新野公。司馬暢是楊駿的兒子。琅邪王司馬覲的弟弟司馬澹為東武公,司馬繇為東安公。司馬覲是司馬伷的兒子。

當初,晉武帝把才人謝玖賜給太子,謝玖生下了皇孫司馬遹。有一次宮中夜裡失火,晉武帝登上高樓查看火情,當時司馬遹才五歲,他拉著晉武帝的衣角,把他拽到暗處說:“夜裡情況緊急,應該防備意外,不能讓火光暴露皇上的位置。”晉武帝從此覺得這個皇孫很不一般。晉武帝還曾在群臣麵前誇讚司馬遹像晉宣帝司馬懿,所以天下人都對司馬遹寄予厚望。晉武帝知道太子司馬衷才能平庸,但因為有聰明的皇孫司馬遹,所以一直沒有廢太子的想法。他又采用王佑的計謀,讓太子同父同母的弟弟司馬柬、司馬瑋、司馬允分彆鎮守重要地區。又擔心楊家勢力太強大,就任命王佑為北軍中候,掌管禁軍。晉武帝還為皇孫司馬遹精心挑選屬官,因為散騎常侍劉寔誌向品行高潔,就任命他為廣陵王傅。

劉寔看到當時社會風氣不好,人們都熱衷於追名逐利,很少有廉潔謙讓的品德,就寫了一篇《崇讓論》。他主張新任命的官員呈遞謝章時,必須推舉賢能之人,這樣謝章才能通過。一個官職空缺了,就選擇大家推舉最多的人來擔任。他認為:“人要是爭強好勝,就會詆毀比自己強的人;要是懂得謙讓,就會爭著推薦比自己優秀的人。所以大家都爭的時候,誰優誰劣很難分清;大家都謙讓的時候,賢能的人就自然凸顯出來了。這個時候,要是能退身修養自己,謙讓你的人就會很多,想一直過貧賤日子都難。但要是一門心思往上爬,還想彆人把機會讓給你,就好比倒退著走路卻想向前一樣。”

淮南相劉頌給晉武帝上書說:“陛下因為過去法令寬鬆,這種情況由來已久,所以不能一下子就嚴格執法約束下麵的人,這確實符合當下的情況。但要想矯正不良風氣、挽救社會弊病,還是得慢慢讓社會風氣變得清正起來。這就好比行船,雖然不能直接橫衝直撞地逆著急流行駛,但也得一點點地朝著目標前進,這樣才能到達彼岸。從泰始年間到現在,快三十年了,各項事業都不如從前興盛。以陛下的聖明,都還沒能扭轉末世的弊病,恢複開國初期的繁榮,要是傳給後代,能不讓人擔憂嗎?將來國家要是出了問題,責任還是在陛下身上。我覺得,為國家長遠考慮,不如分封皇室宗親、賢能之人。但要仔細斟酌形勢,讓那些遵守道義的諸侯,有足夠的力量拱衛京城;要是有包藏禍心的,他們的勢力又不足以獨自作亂。想要達到這種平衡很難,陛下應該和通曉古今的有識之士好好商量。周朝的諸侯,要是犯了罪,隻是懲罰他本人,封國還能繼續存在;漢朝的諸侯,要是犯了罪或者沒有子嗣,封國就會被廢除。現在應該改變漢朝的弊端,遵循周朝的舊製,這樣下麵的封國穩固,朝廷也就安穩了。天下這麼大,事情這麼多,而皇帝隻有一個,就像天上的太陽一樣。所以聖明的君主治理天下,自己掌握關鍵,把具體事務交給下麵的人去辦,這不是因為害怕勞累、貪圖安逸,實在是治理國家就應該這樣。在事情剛開始的時候,很難判斷一個人的才能;但根據事情的成敗來區分功勞和罪過,就很容易分辨了。現在陛下往往在事情開頭的時候很用心,但卻不注重最終的結果,這就是政務不能達到完美的原因。陛下要是能掌握關鍵,在事情成敗之後再考核功勞罪過,那麼下麵的人就無法逃避賞罰了。古時候六卿各有職責,塚宰是他們的首領;秦漢以來,九卿負責具體事務,丞相總攬全局。現在尚書決斷事務,各卿隻是奉命執行,和古代製度相比,尚書的權力太重了。可以把很多事務交給各部門,讓他們有自主處理的權力;尚書隻負責統領大事,就像丞相那樣,到了年底考核功績,根據記錄進行賞罰,這樣就可以了。現在凡事都要聽從上麵的命令,上麵決策失誤,又不能怪罪下麵的人,到了年底要是事情沒辦好,都不知道該追究誰的責任。小的過錯和失誤,是人之常情,要是都依法追究,那朝廷和民間就沒有能立足的人了。近年來,擔任監察的官員,大多是不抓大事,專挑小毛病。這是因為他們害怕豪強,又擔心自己失職,就用細密的法網去搜羅小過錯,使得彈劾的奏章一個接一個,表麵上看起來很公正,實際上卻破壞了法律。所以聖明的君主不喜歡處理瑣碎細密的案件,而是要求官員舉報真正的大奸大惡,這樣危害政治的壞人自然就會被抓住。開創基業的功勳,在於確立教化、製定製度,讓遺留下來的風氣凝聚人心,讓前人的功績庇護年幼弱小的後人。這樣,後代就算遇到昏庸的君主,國家也能保持清明;就算君主比較愚笨,國家也能正常運轉,這才值得推崇。至於修繕官府等各種工程,常常過於奢華,這些事不用擔心做不起來,將來就算陛下不做,後人也能自己完成。現在在這些不必要的事情上花費精力,卻損害了國家的根本,我覺得這是不對的。”但晉武帝對這些建議都沒有采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晉武帝下詔書任命劉淵為匈奴北部都尉。劉淵不看重錢財,喜歡施舍,真誠地對待他人,匈奴五部的豪傑以及幽州、冀州的有名文人,很多都來投奔他。

奚軻部落男女十萬人前來歸降。

永熙元年公元290年)

春天正月初一辛酉日),改年號為太熙。

己巳日,任命王渾為司徒。

司空、侍中、尚書令衛瓘的兒子衛宣,娶了繁昌公主。衛宣愛喝酒,經常犯錯。楊駿討厭衛瓘,想把他排擠走,就和黃門官合謀詆毀衛宣,還勸說晉武帝讓公主和衛宣離婚。衛瓘又慚愧又害怕,就上書告老還鄉,辭去官職。晉武帝下詔書,晉升衛瓘為太保,讓他以公爵的身份回家養老。

劇陽康子魏舒去世。

三月甲子日,任命右光祿大夫石鑒為司空。

晉武帝病情越來越重,還沒來得及留下遺詔,朝廷裡的老臣大多已經去世了。當時隻有侍中、車騎將軍楊駿在皇宮裡伺候晉武帝。其他大臣都不能靠近皇帝身邊,楊駿就趁機按照自己的想法調換了皇帝身邊的重要官員,安插自己的心腹。有一次晉武帝病情稍有好轉,看到新換的官員,就嚴肅地對楊駿說:“怎麼能這樣做!”當時汝南王司馬亮還沒出發去許昌,晉武帝就讓中書省起草詔書,打算讓司馬亮和楊駿一起輔佐朝政,還想挑選幾個在朝廷裡有聲望的大臣一起幫忙。楊駿從中書省借走詔書看了之後,就趁機藏了起來。中書監華弇很害怕,親自去要,楊駿就是不給。這時晉武帝又陷入昏迷。皇後上奏說讓楊駿輔佐朝政,晉武帝點頭同意了。夏天四月辛醜日,皇後把華弇和中書令何劭召來,口述晉武帝的旨意,起草詔書,任命楊駿為太尉、太子太傅、都督中外諸軍事、侍中、錄尚書事。詔書起草好後,皇後拿給華弇、何劭,又一起呈給晉武帝看,晉武帝看了之後,什麼也沒說。華弇是華歆的孫子,何劭是何曾的兒子。隨後,朝廷就催促汝南王司馬亮趕緊去許昌赴任。過了一會兒,晉武帝又清醒了些,問:“汝南王來了沒有?”身邊的人說還沒到。之後,晉武帝病情急劇惡化,己酉日,在含章殿去世。晉武帝氣量宏大寬厚,聰明通達又善於謀略,能夠接納大臣們的直言進諫,從來沒有對人發過脾氣。

晉武帝去世後,太子順利登基做了皇帝,隨後下令大赦天下,還更改了年號。他尊稱父親的皇後為皇太後,又冊封自己的妃子賈氏為皇後。

楊駿趁著新帝即位,住進了太極殿。晉武帝的靈柩即將入殮時,後宮嬪妃們都出來辭彆,可楊駿卻賴在殿中不走,還安排了一百名武士保護自己。

朝廷下詔,讓石鑒和中護軍張劭負責監督建造晉武帝的陵墓。

汝南王司馬亮害怕楊駿,都不敢進宮參加晉武帝的喪禮,隻能在大司馬門外痛哭。之後,他跑到城外紮營,還上奏請求等晉武帝下葬後就前往自己的封地許昌。有人向楊駿告密,說司馬亮打算起兵討伐他。楊駿嚇得不輕,趕緊告訴太後,讓皇帝親自下詔書給石鑒和張劭,命令他們率領修建皇陵的士兵去攻打司馬亮。張劭是楊駿的外甥,接到命令後,馬上帶著自己的部下,催促石鑒趕緊出兵。但石鑒覺得事情不對勁,一直拖著沒行動。司馬亮沒辦法,隻好向廷尉何勖請教對策,何勖說:“現在朝廷上下、民間百姓都支持您,您不主動去討伐彆人,反而害怕彆人來討伐您嗎?”可司馬亮還是膽小,不敢發兵,連夜逃往許昌,這才躲過一劫。楊駿的弟弟楊濟和外甥河南尹李斌都勸楊駿把司馬亮留下來,楊駿不聽。楊濟對尚書左丞傅鹹說:“我哥哥要是把大司馬召回來,自己再主動退讓,我們楊家或許還能保全。”傅鹹卻認為:“皇室宗親與外戚,本就該相互依靠才能安穩。隻要把大司馬召回來,大家秉持公正一起輔佐朝政,根本不用避讓。”楊濟又讓侍中石崇去勸楊駿,楊駿依舊我行我素。

五月辛未日,晉武帝被安葬在峻陽陵。

楊駿心裡清楚,自己平時沒什麼好名聲,就想效仿魏明帝即位時的做法,給大家普遍加封爵位,以此來討好眾人。左軍將軍傅祗提議,讓所有大臣都晉升一級,參與喪事辦理的人晉升兩級;俸祿兩千石以上的官員都封為關中侯,還免除他們一年的田租賦稅。散騎常侍石崇和散騎侍郎何攀一起上書反對,他們說:“太子在東宮做了二十多年儲君,如今繼承皇位,這時候行賞封爵,賞賜力度竟然比當初晉朝建立以及將領們平定東吳時還要優厚,實在不合情理。況且大晉國運長久,現在製定的製度是要流傳後世的,如果以後有爵位就晉升,那幾代人之後,大家不都成公侯了!”但楊駿根本不聽。

朝廷又下詔書,任命太尉楊駿為太傅、大都督,授予假黃鉞,讓他處理朝廷政務,百官都要聽從他的指揮。傅鹹勸楊駿說:“皇帝居喪期間不理政事的製度,已經很久沒人遵守了。現在皇上謙虛,把政事托付給您,可天下人並不認可,我擔心您很難承擔這份重任。周公那麼聖明,還遭人非議,更何況現在皇上年紀可比當年的成王大,情況不一樣啊!我覺得皇陵修建完成後,您應該好好考慮是繼續掌權還是退隱,隻要能表明您的忠誠,不用多說什麼大家也能明白!”可楊駿根本聽不進去。傅鹹多次進諫,楊駿漸漸對他不滿,甚至想把他外放到地方當郡守。李斌勸阻說:“趕走正直的人,會失去人心的。”楊駿這才作罷。楊濟給傅鹹寫信說:“俗話說‘生個傻兒子,才能遠離官場是非’,官場的事兒可不好處理。我怕你想破腦袋也想不明白,所以特意寫信提醒你。”傅鹹回信說:“衛瓘曾說‘沉迷酒色殺人,比正直處世更厲害’。因酒色而死,人們不會後悔,可有些人卻害怕因正直招來災禍,這是因為他們內心不堅定,想靠敷衍了事來假裝明智。自古以來,因正直招來災禍的,要麼是矯枉過正,要麼是不夠忠誠,想用激烈的言行博取名聲,所以才招人怨恨。哪有真心實意、一心為國卻被人怨恨的道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楊駿深知賈後性格凶狠、詭計多端,心裡十分忌憚她。於是,他安排自己的外甥段廣擔任散騎常侍,負責掌管朝廷機密;又讓張劭擔任中護軍,統領禁軍。此後,隻要有詔書命令,都得先由皇帝看過,再呈給太後,最後才能執行。

楊駿處理政務時,既嚴厲苛刻又獨斷專行,朝廷內外很多人都討厭他。馮翊太守孫楚勸他說:“您作為外戚,身負伊尹、霍光那樣輔佐朝政的重任,應該秉持公正,待人誠信,為人謙遜。可現在皇室宗親勢力強大,您卻不和他們共同處理國事,對內猜忌,對外任用親信,大禍很快就要臨頭了!”楊駿還是不聽。孫楚是孫資的孫子。

弘訓少府蒯欽是楊駿姑姑的兒子,他多次直言批評楊駿,旁人都替他捏把汗。蒯欽卻淡定地說:“楊文長楊駿字文長)雖然糊塗,但還知道不能隨便殺無罪之人,頂多疏遠我。我被疏遠了,反而能免禍,不然以後楊家出事,我也得跟著遭殃!”

楊駿征召匈奴東部的王彰擔任司馬,王彰卻直接拒絕,躲了起來。朋友新興人張宣子覺得奇怪,就問他原因。王彰說:“自古以來,一個家族出兩個皇後,沒有不滅亡的。更何況楊太傅親近小人,疏遠君子,獨斷專行,很快就要完蛋了。我就算漂洋過海、遠走塞外躲避,都怕被牽連,怎麼還能接受他的征召呢?而且晉武帝沒為國家長遠打算,繼位的太子根本挑不起大梁,接受遺命輔佐的人又不行,天下大亂馬上就要來了!”

秋天八月壬午日,朝廷立廣陵王司馬遹為皇太子,還任命中書監何劭為太子太師,衛尉裴楷為少師,吏部尚書王戎為太傅,前太常張華為少傅,衛將軍楊濟為太保,尚書和嶠為少保,又封太子的母親謝氏為淑媛。但賈後卻把謝氏安排在彆的地方居住,不讓她和太子見麵。當初,和嶠曾不慌不忙地對晉武帝說:“皇太子為人太過老實,可如今世道人心複雜,恐怕他難以處理好陛下的家事。”晉武帝聽了沒說話。後來,和嶠與荀勖等人一起侍奉晉武帝,晉武帝說:“太子最近上朝表現有進步,你們可以一起去看看他,順便和他聊聊國事。”回來後,荀勖等人都誇讚太子聰明有見識、氣度不凡,和皇上說的一樣。可和嶠卻說:“太子的本性還是和以前一樣。”晉武帝聽了很不高興,起身離開了。晉惠帝即位後,和嶠陪著太子司馬遹入朝,賈後讓晉惠帝問和嶠:“你以前說我處理不好家事,現在覺得怎麼樣?”和嶠回答:“我以前侍奉先帝時,確實說過這樣的話。要是我說的話沒應驗,那可是國家的福氣啊!”

冬天十月辛酉日,朝廷任命石鑒為太尉,隴西王司馬泰為司空,還封劉淵為建威將軍、匈奴五部大都督。

元康元年公元291年)

春天正月初一乙酉日),改年號為永平。

當初賈後做太子妃的時候,就因為嫉妒心強,親手殺了好幾個人。有一次,她甚至用戟擲向懷有身孕的妾室,導致胎兒隨刃落地。晉武帝得知後勃然大怒,命人修繕金墉城,打算廢掉賈妃。荀勖、馮紞、楊珧和充華趙粲一起為賈妃求情,說:“賈妃年輕,女人嫉妒很正常,等她長大了就好了。”楊皇後也說:“賈充對國家有大功,賈妃是他女兒,就算善妒,也不能忘了賈家的功勞啊!”賈妃這才沒被廢掉。楊皇後還多次告誡賈妃,可賈妃不知道楊皇後是在幫她,反而以為楊皇後在晉武帝麵前說她壞話,心裡更加記恨。晉惠帝即位後,賈後不願以兒媳的身份侍奉太後,還想乾預朝政,但都被太傅楊駿壓製。殿中中郎渤海人孟觀、李肇,平時就不受楊駿待見,於是他們暗中誣陷楊駿,說他圖謀不軌,危害國家。黃門官董猛,以前一直在東宮做事,擔任寺人監,賈後秘密派他和孟觀、李肇謀劃誅殺楊駿,廢掉太後。他們又讓李肇聯係汝南王司馬亮,讓他起兵討伐楊駿,司馬亮沒答應。李肇又去聯係都督荊州諸軍事的楚王司馬瑋,司馬瑋一聽就答應了,還請求入朝。楊駿平時就忌憚司馬瑋勇猛,一直想把他召到身邊又不敢,這次司馬瑋主動請求入朝,楊駿就同意了。二月癸酉日,司馬瑋和都督揚州諸軍事的淮南王司馬允一同入朝。

三月辛卯日,孟觀、李肇上奏晉惠帝,連夜偽造詔書,誣陷楊駿謀反,朝廷內外隨即宣布戒嚴。他們派使者拿著詔書,要把楊駿廢為侯爵,讓他回家待著。又命令東安公司馬繇率領四百名殿中士兵去討伐楊駿,楚王司馬瑋則在司馬門屯兵駐守,還任命淮南相劉頌為三公尚書,讓他帶兵守衛宮殿。段廣得知消息後,跪在晉惠帝麵前求情:“楊駿孤家寡人又沒有兒子,怎麼會謀反呢?希望陛下仔細調查!”晉惠帝卻沒有回應。

當時楊駿住在曹爽以前的府邸,位於武庫南邊。他聽說宮中有變,趕緊召集官員商議。太傅主簿朱振勸他:“如今宮內生亂,用意很明顯,定是宦官為賈後設謀陷害您。您該火燒雲龍門震懾對方,逼他們交出主謀;再打開萬春門,調集東宮和外營兵力保護皇太子入宮,清除奸人。宮中一旦恐慌,定會斬下叛賊首級送來。不然您難逃此劫!”楊駿向來怯懦,猶豫不決:“雲龍門是魏明帝所建,耗費巨大,怎麼能燒呢?”侍中傅祗請求和尚書武茂入宮查看情況,下階時對百官說:“宮中不能沒人主持!”眾人紛紛逃散,武茂卻坐著不動。傅祗回頭喝道:“您不是天子的臣子嗎?如今內外隔絕,不知皇上安危,怎能安坐?”武茂才慌忙起身。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楊駿黨羽左軍將軍劉豫在門前陳兵,遇見右軍將軍裴顀,問太傅在哪。裴顀騙他:“剛才在西掖門見他乘素車,帶兩人向西走了。”劉豫問:“那我該去哪?”裴顀說:“去廷尉自首吧。”劉豫信以為真,棄軍而去。不久朝廷下詔讓裴顀代領左軍將軍,駐守萬春門。裴顀是裴秀之子。

皇太後把帛書綁在箭上射出城外,寫著“救太傅者有賞”。賈後趁機宣稱太後同謀。很快殿中士兵衝出,焚燒楊駿府第,又讓弩手在閣樓上向府中射箭,楊駿的兵無法出城。他逃到馬廄,被士兵搜出殺死。孟觀等人隨即逮捕楊駿弟弟楊珧、楊濟,以及張劭、李斌、段廣、劉豫、武茂、散騎常侍楊邈、中書令蔣俊、東夷校尉文鴦,全部夷滅三族,數千人被殺。

楊珧臨刑前對東安公司馬繇喊:“我當年的表章存在石函裡,可問張華!”眾人認為應像當年為鐘毓申理那樣為他辯護,司馬繇不聽。賈後黨羽催促行刑,楊珧號叫不止,被劊子手用刀劈開腦袋。司馬繇是諸葛誕外孫,因忌恨文鴦,誣陷他是楊駿黨羽將其誅殺。當晚生殺賞罰全由司馬繇決斷,權勢震動內外。王戎勸他:“大事過後,應遠離權勢。”他不聽。

三月壬辰日,朝廷大赦天下,改元元康。賈後偽造詔書,派後軍將軍荀悝將太後送往永寧宮囚禁,特赦太後之母高都君龐氏,允許她與太後同住。不久又暗示公卿百官上奏:“皇太後暗中參與奸謀,企圖危害社稷,用飛箭係書招募將士,與叛黨同惡相濟,自絕於天。魯侯斷絕與文薑的關係,《春秋》都讚許。陛下應奉祖宗之靈,以天下至公為念,雖有不舍之情,臣下不敢奉詔。”皇帝下詔:“此事重大,再詳議。”百官又奏:“應廢皇太後為峻陽庶人。”


最新小说: 醫道狂徒:校花的貼身神醫 重生誰還戀愛腦 震驚!我簽到領修為吊打苦修天驕 開局東京維修工,鄰居太太爆獎勵 霧嶼求生:孤帆與秘境 代天賞罰 人間路漫長 仙魔錄:開局投資未來女帝 渣夫換妻,我嫁他殘廢兄長登後位 從金鐘罩開始苟成武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