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紀十五 (公元324年-327年)_資治通鑒白話版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資治通鑒白話版 > 晉紀十五 (公元324年-327年)

晉紀十五 (公元324年-327年)(1 / 2)

太寧二年甲申年,公元324年。

春天正月,王敦誣陷周嵩、周莛和李脫圖謀不軌,在軍營裡把他倆抓起來殺了;又派參軍賀鸞到吳地找沈充,把周劄哥哥們的兒子全殺了;還進兵襲擊會稽,周劄抵抗作戰,最後死了。

後趙的將兵都尉石瞻侵犯下邳、彭城,占領了東莞、東海,劉遐退守到泗口。

司州刺史石生在新安攻打前趙的河南太守尹平,把尹平殺了,搶掠了五千多戶人家才回去。從這以後,後趙和前趙結了仇,天天互相攻打搶掠,河東、弘農一帶,老百姓沒法好好過日子。

石生侵犯許、潁兩地,俘虜了上萬人;又在陽翟攻打郭誦,郭誦帶兵迎戰,把石生打得大敗,石生退守到康城。後趙的汲郡內史石聰聽說石生戰敗,趕去救援,進攻司州刺史李矩、潁川太守郭默,把他們都打敗了。

成漢君主李雄,皇後任氏沒生兒子,他有十幾個妾生的兒子,可李雄卻立了哥哥李蕩的兒子李班為太子,讓任後像對親兒子一樣撫養他。大臣們請求立他自己的兒子,李雄說:“我哥哥是先帝的嫡長子,有非凡的才能和大功勞,事業快成功時卻早逝了,我常常悼念他。而且李班仁孝好學,一定能繼承先輩的事業。”太傅李驤、司徒王達勸諫說:“先王立繼承人一定選自己的兒子,是為了明確名分,防止篡權奪位啊。宋宣公、吳餘祭的例子,就足以說明這一點了。”李雄不聽。李驤退下後流著淚說:“禍亂就要從這兒開始了!”李班為人謙恭,尊重士人,一舉一動都遵守禮法,李雄每逢有重大商議,總會讓他參與。

夏天五月甲申日,張茂病重,拉著世子張駿的手哭著說:“我們家世代以孝友忠順聞名,現在雖然天下大亂,你要繼承這些品德,不能丟失啊。”並且下令說:“我的官職不是朝廷任命的,隻是為了辦事才擔任,哪敢以此為榮!我死的時候,要用白色便帽入棺,不要用朝服裝殮。”當天,張茂去世。湣帝的使者史淑在姑臧,左長史汜禕、右長史馬謨等人讓史淑任命張駿為大將軍、涼州牧、西平公,在他的轄區內赦免罪犯。前趙君主劉曜派使者追贈張茂為太宰,諡號成烈王,任命張駿為上大將軍、涼州牧、涼王。

王敦病得很重,假傳詔書任命王應為武衛將軍做自己的副手,任命王含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錢鳳對王敦說:“萬一您有不測,是不是就把後事托付給王應?”王敦說:“非同尋常的事,不是普通人能做的。況且王應年紀小,哪能擔當大事!我死之後,不如放下兵權,解散部眾,歸順朝廷,保全家族,這是上策;退回武昌,收兵自衛,不停止向朝廷進貢,這是中策;趁我還活著,率領所有兵力順江而下,萬一僥幸成功,這是下策。”錢鳳對他的同黨說:“主公的下策,才是上策啊。”於是和沈充定下計謀,等王敦一死就發動叛亂。又因為皇宮裡守衛還很多,上奏請求讓守衛實行三番休二的製度即三個批次中兩個批次休息)。

起初,皇帝親近信任中書令溫嶠,王敦討厭他,就請求讓溫嶠擔任自己的左司馬。溫嶠於是假裝對王敦很恭敬,處理軍府事務,還時常進獻一些迎合王敦心意的密謀。他和錢鳳結好,為錢鳳說好話,常說:“錢世儀錢鳳字世儀)很有才智。”溫嶠向來有善於識彆人才的名聲,錢鳳聽了很高興,和溫嶠結下深厚的交情。正好丹楊尹的職位空缺,溫嶠對王敦說:“京尹是關鍵職位,您應該自己選合適的人,恐怕朝廷任命的人,不一定合適。”王敦覺得對,問溫嶠:“誰合適呢?”溫嶠說:“我覺得沒人比得上錢鳳。”錢鳳也推薦溫嶠,溫嶠假裝推辭,王敦不聽,六月,上表推薦溫嶠為丹楊尹,並且讓他暗中監視朝廷。溫嶠擔心自己走後錢鳳在後麵說壞話阻止,趁著王敦設宴送彆,溫嶠起身敬酒,到錢鳳麵前時,錢鳳還沒來得及喝,溫嶠假裝喝醉,用手板把錢鳳的頭巾打落,板起臉說:“錢鳳你是什麼人,我溫太真敬酒你敢不喝!”王敦以為他醉了,就把兩人勸開了。溫嶠臨走時,和王敦告彆,哭得眼淚鼻涕直流,出了門又回來好幾次。溫嶠走後,錢鳳對王敦說:“溫嶠和朝廷關係很密切,又和庾亮交情深厚,不能信任他。”王敦說:“溫太真昨天喝醉了,稍微對你來點脾氣,你怎麼就能這樣說他壞話!”溫嶠到了建康,把王敦謀反的計劃全告訴了皇帝,請求提前做好防備,又和庾亮一起謀劃討伐王敦的事。王敦聽說後,大怒說:“我竟然被這小東西欺騙了!”他給司徒王導寫信說:“溫太真才走了幾天,就乾出這種事!我要懸賞活捉他,親自拔掉他的舌頭。”

皇帝準備討伐王敦,問光祿勳應詹的意見,應詹鼓勵皇帝這樣做,皇帝於是下了決心。丁卯日,任命司徒王導為大都督、兼揚州刺史,任命溫嶠為都督東安北部諸軍事,和右將軍卞敦一起守衛石頭城,應詹為護軍將軍、都督前鋒及朱雀橋南諸軍事,郗鑒代理衛將軍、都督從駕諸軍事,庾亮兼任左衛將軍,讓吏部尚書卞壼代理中軍將軍。郗鑒認為這些軍職名稱對實際作戰沒什麼幫助,堅決推辭不接受,請求召臨淮太守蘇峻、兗州刺史劉遐一起討伐王敦。皇帝下詔征召蘇峻、劉遐以及徐州刺史王邃、豫州刺史祖約、廣陵太守陶瞻等人進京保衛京師。皇帝駐守在中堂。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司徒王導聽說王敦病得很重,率領子弟為他發喪,大家以為王敦真的死了,都有了奮勇作戰的決心。這時尚書傳達詔書到王敦的軍府,列舉王敦的罪行說:“王敦擅自立哥哥的兒子繼承自己的職位,沒有哪個宰相繼位不是由朝廷任命的。他和頑凶之徒互相勾結,毫無顧忌;心懷險惡,窺伺皇位。上天不容奸惡,王敦已經死去;錢鳳繼承他的惡行,繼續煽動叛亂。現在派司徒王導等率領三萬精銳部隊,分十路進軍;平西將軍王邃等率領三萬精銳,水陸並進;我親自統領各路軍隊,討伐錢鳳的罪行。有能殺了錢鳳獻上他首級的,封五千戶侯。那些被王敦任用的文武官員,一概不追究,不要有猜疑,以免招來殺身之禍。王敦的將士,跟隨王敦多年,遠離家鄉親人,我很同情他們。那些家裡隻有一個男丁在軍中的,都讓他們回家,終身不再征召;其餘的人都給三年假期,假期結束後回到朝廷,會和守衛皇宮的士兵一樣實行三番休二的製度。”

王敦看到詔書,非常生氣,而病情加重,不能親自帶兵;他想出兵討伐京師,讓記室郭璞占卜,郭璞說:“不會成功。”王敦向來懷疑郭璞幫助溫嶠、庾亮,聽到占卜結果不吉利,就問郭璞:“你再算算我的壽命有多長?”郭璞說:“從剛才的卦象來看,您要是起兵,災禍很快就會來。如果留在武昌,壽命就不好說了。”王敦大怒說:“你能活多久?”郭璞說:“我今天中午就會死。”王敦於是把郭璞抓起來殺了。

王敦派錢鳳和冠軍將軍鄧嶽、前將軍周撫等人率領部眾向京師進軍。王含對王敦說:“這是我們家裡的事,我應當親自去。”於是任命王含為元帥。錢鳳等人問:“事情成功後,怎麼對待天子?”王敦說:“他還沒舉行南郊祭天儀式,怎麼能稱天子!你們用儘兵力,保護好東海王和裴妃就行了。”於是上疏,以誅殺奸臣溫嶠等人為名出兵。秋天七月壬申朔日,王含等人率領五萬水陸大軍突然到了江寧南岸,人們都很恐慌。溫嶠移兵駐守到水北,燒毀朱雀桁來挫敗敵軍的銳氣,王含等人不能渡江。皇帝想親自帶兵攻打他們,聽說橋被燒了,非常生氣。溫嶠說:“現在皇宮守衛力量薄弱,征調的軍隊還沒到,如果叛軍像野豬一樣衝過來,會危及國家,連祖廟恐怕都保不住,何必吝惜一座橋呢!”

司徒王導給王含寫信說:“最近聽說大將軍王敦)病重,有人說已經去世了。接著得知錢鳳戒備森嚴,想發動叛亂;我以為兄長會抑製這些不法之徒,回到武昌去,現在你卻和這些惡人一起南下。兄長這一舉動,難道能像大將軍當年那樣成功嗎?當年奸臣擾亂朝廷,人心不安,像我王導這樣的人,心裡也想向外求助。現在卻不是這樣了。大將軍駐守在湖縣,漸漸失去人心,君子感到恐懼,百姓勞累困苦。他臨終時,把重任托付給安期王應字安期);安期斷奶才幾天?憑他當時的聲望,就能承襲宰相的職位嗎?自從開天辟地以來,有過讓小孩子當宰相的嗎?凡是有耳朵的人,都知道這是要篡位奪權,不是臣子該做的事。先帝複興晉朝,恩德留在百姓心中;當今聖主聰明,恩德遍及朝野。兄長卻想萌生叛逆的念頭,凡是做臣子的,誰不氣憤感歎!我王導一家大小都受國家厚恩,今天這事,我會公開地作為六路軍隊的首領,寧肯做忠臣而死,也不做無賴苟活!”王含沒回信。

有人覺得“王含、錢鳳兵力是我們的百倍,苑城又小又不堅固,應該趁他們軍勢還沒形成,皇上親自出兵迎戰”。郗鑒說:“這幫逆賊氣焰囂張,勢頭確實擋不住,隻能用計謀智取,不能硬拚。而且王含等人號令不統一,到處搶劫,官吏百姓受過他們往年的搶掠之苦,都會自發防守。我們順應天道人心,還怕打不贏嗎!再說賊寇沒有長遠謀劃,隻靠一股蠻勁想速戰速決;隻要拖延時間,肯定能激發義士的鬥誌,讓有智有謀的人發揮作用。現在用我們這點弱兵對抗強敵,想在短時間內決勝負,萬一失敗了,就算有像申包胥那樣的忠臣想救國,也彌補不了已經發生的損失啊!”皇帝聽了才放棄親征的想法。

皇帝率領各路軍隊駐守南皇堂。癸酉日夜裡,招募了一批壯士,派將軍段秀、中軍司馬曹渾等人率領一千名披甲士兵渡江,趁敵軍沒防備突然襲擊。第二天清晨,在越城交戰,大敗敵軍,斬殺了他們的前鋒將領何康。段秀是段匹磾的弟弟。

王敦聽說王含戰敗,大怒道:“我哥哥就是個老糊塗!家族要衰敗了,大事沒希望了!”他回頭對參軍呂寶說:“我要親自上陣。”說著就掙紮著想站起來,可身體太虛弱,又躺下了,於是對他的舅舅少府羊鑒和王應說:“我死了,王應就即位,先設立朝廷百官,再辦我的喪事。”不久王敦就死了,王應封鎖消息不發喪,用席子裹住屍體,外麵塗了蠟,埋在廳堂裡,然後和諸葛瑤等人日夜喝酒玩樂。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皇帝派吳興人沈楨去勸說沈充,答應封他為司空。沈充說:“三司是眾人敬仰的重要職位,哪是我能勝任的!對方給這麼多好處、說這麼好聽的話,古人都知道要提防。而且大丈夫共事,就得有始有終,怎能中途變卦,那樣誰還會容我呢!”於是他出兵直奔建康。宗正卿虞潭因病回會稽,聽說後,在餘姚起兵討伐沈充,皇帝任命虞潭兼任會稽內史。前安東將軍劉超、宣城內史鐘雅也都起兵討伐沈充。義興人周蹇殺了王敦任命的太守劉芳,平西將軍祖約趕走了王敦任命的淮南太守任台。

沈充率領一萬多人和王含的軍隊會合,司馬顧颺勸沈充說:“現在要成大事,可天子已經扼住了我們的咽喉,我軍銳氣受挫、士氣低落,僵持久了肯定會失敗。現在如果挖開柵塘,利用湖水淹灌京城,借著水勢派水軍進攻,這是上策;趁著剛到的銳氣,會合東西兩路軍隊,分十路進軍,兵力比對方多一倍,一定能攻破京城,這是中策;轉禍為福,叫錢鳳來商量事,趁機殺了他投降,這是下策。”沈充一個都沒采用,顧颺就逃回了吳地。

丁亥日,劉遐、蘇峻等人率領一萬精銳士兵趕到,皇帝連夜召見他們,慰勞將士,賞賜各有差彆。沈充、錢鳳想趁北方軍隊剛到疲憊時襲擊他們,乙未日夜裡,沈充、錢鳳從竹格渚渡過淮河。護軍將軍應詹、建威將軍趙胤等人迎戰,戰況不利,沈充、錢鳳攻到宣陽門,拔掉柵欄,準備交戰時,劉遐、蘇峻從南塘側麵攻擊,大敗他們,有三千人掉進水裡淹死。劉遐又在青溪打敗了沈充。

尋陽太守周光聽說王敦起兵,率領一千多人趕來。到了之後,請求見王敦。王應以病為由推辭。周光退下後說:“我遠道而來卻見不到他,恐怕他已經死了吧!”立刻去見他的哥哥周撫說:“王公已經死了,哥哥你為什麼還要和錢鳳一起做賊!”眾人都很驚訝。

丙申日,王含等人燒毀營寨連夜逃跑。丁酉日,皇帝回宮,宣布大赦,隻有王敦的黨羽不被赦免。命令庾亮統領蘇峻等人到吳興追擊沈充,溫嶠統領劉遐等人到江寧追擊王含、錢鳳,又分彆命令將領們追捕他們的黨羽。劉遐的士兵多有搶掠行為,溫嶠責備他說:“天道幫助順應民心的人,所以王含才被消滅,怎麼能趁著混亂再製造混亂呢!”劉遐又慌又怕,連忙謝罪。

王含想逃到荊州,王應說:“不如去江州。”王含說:“大將軍平時和江州刺史關係怎麼樣,你還想去那?”王應說:“正因為這樣才該去。江州刺史在彆人強盛時,敢於表明不同意見,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現在看到我們處境困難,一定會有憐憫之心。荊州刺史循規蹈矩,怎會做破格的事呢!”王含不聽,還是逃到了荊州。王舒派兵迎接,把王含父子沉到江裡。王彬聽說王應要來,秘密準備了船隻等著;可王應沒來,他非常遺憾。錢鳳逃到闔廬洲,被周光斬殺,周光拿著首級到朝廷贖罪。沈充逃跑時迷了路,誤闖進forer部將吳儒家裡。吳儒誘騙沈充進了夾牆,笑著對他說:“我要得三千戶侯了!”沈充說:“你要是講道義放了我,我家一定會厚報你。要是為了利益殺我,我死了,你全族也會被滅!”吳儒還是殺了他,把首級送到建康。王敦的黨羽被徹底平定。沈充的兒子沈勁本該被處死,同鄉錢舉把他藏起來,才得以幸免;後來沈勁最終滅了吳氏家族。

有關部門挖開王敦的墳墓,挖出屍體,燒掉他的衣冠,讓屍體跪著砍下腦袋。然後把他的首級和沈充的首級一起掛在南桁示眾。郗鑒對皇帝說:“前朝誅殺楊駿等人,都是先執行官刑,後允許私人安葬。我認為朝廷執行死刑後,私人的情義也該顧及,應該允許王敦的家人收葬,這樣道義更弘大。”皇帝答應了。司徒王導等人都因討伐王敦有功受到封賞。

周撫和鄧嶽一起逃跑,周光想資助哥哥周撫卻趁機除掉鄧嶽。周撫生氣地說:“我和鄧嶽一起逃亡,你為什麼不先殺我!”正好鄧嶽來了,周撫出門遠遠地對他說:“還不快走!現在親骨肉都想互相加害,何況外人呢!”鄧嶽掉轉船頭逃走,和周撫一起躲進西陽蠻人中。第二年,朝廷下詔赦免王敦的黨羽,周撫、鄧嶽出來自首,得以免死但被禁錮。

前吳內史張茂的妻子陸氏,拿出全部家產,率領張茂的舊部作為先鋒討伐沈充,為丈夫報仇。沈充戰敗後,陸氏到朝廷上書,為張茂沒能完成任務而謝罪;皇帝下詔追贈張茂為太仆。

有關部門上奏:“王彬等王敦的親族,都應當被削去官職。”皇帝下詔說:“司徒王導為了大義不顧親情,尚且要寬恕他百代子孫,何況王彬等人都是王導的近親呢!”對他們全都不追究。

朝廷下詔:“王敦的主要下屬削去官職,幕僚輔助人員被禁錮。”溫嶠上疏說:“王敦固執任性又不仁義,動不動就殺人,朝廷沒法製約他,親人也勸不了他;在他手下做官的,常怕有生命危險,所以人們都不敢說話,路上見麵也隻能用眼神示意,這實在是賢人君子走投無路、隻能暫時隱忍的時候啊。推究他們的本心,哪有心思安穩度日!像陸玩、劉胤、郭璞這些人常和我說起,我都清楚。如果他們確實幫助王敦做壞事,自然該依法懲處;如果是被迫陷入奸黨,我認為應該寬恕。我把陸玩等人的忠誠告訴皇上,要是他們受牽連,我也該擔同罪的責任;如果我沉默不說,實在對不起他們,希望陛下仁慈聖明地裁決!”郗鑒認為先王製定君臣準則,看重堅守節操、為義而死。王敦的下屬,雖然多是被逼的,但進不能阻止他的叛亂,退不能脫身逃走,按以前的規矩,應該追究他們的道義責任。皇帝最終聽從了溫嶠的意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冬天十月,任命司徒王導為太保、兼司徒,給予特殊禮遇,西陽王司馬羕兼任太尉,應詹為江州刺史,劉遐為徐州刺史,代替王邃鎮守淮陰,蘇峻為曆陽內史,加封庾亮為護軍將軍,溫嶠為前將軍。王導堅決推辭不接受。應詹到江州後,官吏百姓還沒安定,他安撫關懷大家,沒人不心悅誠服。

十二月,涼州將領辛晏占據枹罕,不聽從張駿號令,張駿準備討伐他。從事劉慶勸諫說:“稱霸天下的軍隊,必須天時、人事都合適,才能出兵。辛晏凶殘暴虐,他的滅亡是必然的;但為什麼要在饑荒之年大舉出兵,在嚴寒時節攻打城池呢!”張駿於是放棄了這個打算。張駿派參軍王騭出使前趙,前趙主劉曜對他說:“你們涼州真心和好,你能保證嗎?”王騭說:“不能。”侍中徐邈說:“你來結盟交好,卻說不能保證,為什麼?”王騭說:“齊桓公在貫澤會盟時,態度恭敬謹慎,諸侯不用召見就自己來了;到葵丘會盟時,他變得傲慢自大,就有九個諸侯背叛了他。如果趙國的教化能一直像現在這樣,自然可以保證;如果政治教化衰敗,連身邊的變化都察覺不了,何況我們遠方的涼州呢!”劉曜說:“這真是涼州的君子啊,選使者選得太合適了!”於是厚禮款待王騭,送他回去。

這一年,代王賀傉開始親自處理國政,因為各部大多還沒臣服,就在東木根山築城,遷到那裡居住。

太寧三年乙酉年,也就是公元325年。

春天二月,張駿得知晉元帝去世的消息,大規模哭吊三天。恰逢嘉泉出現黃龍,汜禕等人請求更改年號來彰顯吉祥,張駿不允許。辛晏獻出枹罕投降,張駿重新收複了黃河以南的土地。

朝廷追贈已故的譙王司馬承、甘卓、戴淵、周顗、虞望、郭璞、王澄等人官職。周劄的舊部下為周劄訴冤,尚書卞壼議論說:“周劄駐守石頭城時,打開城門招納賊寇,不該追贈諡號。”司徒王導認為:“往年的事,王敦的叛逆還沒暴露,從我們這些有見識的人往上,都沒看透他,和周劄沒區彆;後來察覺王敦的奸謀,周劄就以身報國,不久被殺害。我認為應該和周顗、戴淵一樣對待。”郗鑒說:“周顗、戴淵是為氣節而死,周劄是招納賊寇,事情不同卻賞賜一樣,怎麼勸善懲惡呢!如果按司徒的說法,說往年有見識的人都和周劄一樣,那譙王、周顗、戴淵都該受責罰,還談什麼追贈諡號!現在這三位大臣已經受褒獎,那周劄該受貶斥是很明顯的。”王導說:“周劄和譙王、周顗、戴淵,雖然看法有差異,但都有臣子的氣節。”郗鑒說:“王敦的叛逆陰謀,早就有苗頭了,因為周劄打開城門,才讓朝廷軍隊受挫。如果王敦以前的舉動,道義上和齊桓公、晉文公一樣,那先帝豈不成了周幽王、周厲王了嗎!”但朝廷最終還是采用了王導的意見,追贈周劄為衛尉。

後趙王石勒給宇文乞得歸加授官爵,讓他攻打慕容廆。慕容廆派世子慕容皝、索頭、段國一起迎戰,任命遼東相裴嶷為右翼,慕容仁為左翼。乞得歸占據澆水抵抗慕容皝,派侄子悉拔雄抵禦慕容仁。慕容仁進攻悉拔雄,將他斬殺;乘勝和慕容皝一起攻打乞得歸,大敗敵軍。乞得歸丟下軍隊逃跑,慕容皝、慕容仁進入他的都城,派輕裝士兵追擊乞得歸,追過他的國土三百多裡才返回,繳獲了他國內的全部貴重器物,牲畜數以百萬計,投降歸附的百姓有幾萬人。

三月,段末柸去世,弟弟段牙繼位。

戊辰日,朝廷立皇子司馬衍為太子,宣布大赦。

前趙主劉曜立劉氏為皇後。

北羌王盆句除歸附前趙,後趙將領石佗從雁門出兵上郡襲擊他,俘虜了三千個部落,繳獲牛、馬、羊一百多萬頭返回。前趙主劉曜派中山王劉嶽追擊,自己駐守在富平,為劉嶽聲援。劉嶽和石佗在黃河邊交戰,斬殺了石佗,後趙士兵死了六千多人,劉嶽奪回了所有被俘虜的人和物。

楊難敵襲擊仇池,攻了下來,抓獲田崧,把他帶到麵前,手下人讓田崧下拜。田崧瞪著眼睛嗬斥道:“氐族狗!哪有天子任命的州牧向賊寇下拜的!”楊難敵客氣地對他說:“田子岱,我會和你一起成就大業,你能忠於劉氏,難道不能忠於我嗎!”田崧聲色俱厲地大喊:“氐族賊寇,你本是奴才,談什麼大業!我寧願做前趙的鬼,也不做你的臣子!”回頭推開一個人,奪過他的劍,上前刺殺楊難敵,沒刺中,楊難敵殺了他。

都尉魯潛占據許昌反叛,投降後趙。

夏天四月,後趙將領石瞻在鄒山攻打兗州刺史檀斌,將他殺死。

後趙西夷中郎將王騰襲擊並殺死並州刺史崔琨、上黨內史王晊,占據並州投降前趙。

五月,朝廷任命陶侃為征西大將軍、都督荊、湘、雍、梁四州諸軍事、荊州刺史,荊州的男女百姓都互相慶賀。陶侃生性聰明機敏,恭敬勤勉,整天並攏膝蓋端坐著,軍府裡的各種事務,都檢查管理得毫無遺漏,從沒有一點空閒。他常對人說:“大禹是聖人,還珍惜每一寸光陰;至於普通人,更該珍惜每一分光陰,怎麼能隻貪圖安逸遊樂、沉迷飲酒呢!活著對時代沒益處,死了在後世沒名聲,這是自暴自棄啊!”有的幕僚因清談、遊戲而耽誤公事,他就下令沒收他們的酒器、賭博用具,全都扔到江裡,對軍官就加以鞭打,說:“賭博這東西,是放豬奴才玩的遊戲!老子、莊子的學說虛浮不實,不是先王的正經言論,對實際事務沒好處。君子應當端正自己的儀表,哪有披頭散發、光著腳,還自稱曠達的呢!”有人送禮,他一定會問清來源,如果是靠勞動得來的,即使東西很少也一定高興,慰問賞賜的東西是所送禮物的幾倍;如果是通過不正當手段得來的,就嚴厲斥責,把東西還回去。他曾外出,看到有人拿著一把沒成熟的稻子,陶侃問:“拿這個做什麼?”那人說:“走路時看見的,隨便摘的。”陶侃大怒說:“你既然不種地,還隨便糟蹋彆人的稻子!”把那人抓起來鞭打。因此百姓都勤於農耕,家家富足。他曾造船,那些木屑、竹頭,都讓人登記保管,人們都不明白原因。後來元旦朝會,積雪剛晴,廳堂前殘留的雪還很濕,就用木屑鋪在地上。到桓溫討伐蜀地時,又用陶侃儲存的竹頭做竹釘造船。他處理事務的精細周密,都像這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後趙將領石生駐守洛陽,搶掠黃河以南地區,司州刺史李矩、潁川太守郭默的軍隊多次戰敗,又缺糧,於是派使者歸附前趙。前趙主劉曜派中山王劉嶽率領一萬五千士兵奔赴孟津,鎮東將軍呼延謨率領荊、司二州的軍隊從崤山、澠池向東進發,想會合李矩、郭默一起攻打石生。劉嶽攻克孟津、石梁兩個營壘,斬殺俘獲五千多人,進軍把石生包圍在金墉。後趙中山公石虎率領四萬步兵騎兵,從成皋關進入,和劉嶽在洛水以西交戰。劉嶽兵敗,中了流箭,退守石梁。石虎修築壕溝柵欄包圍他,斷絕內外聯係。劉嶽的士兵極度饑餓,殺馬充饑。石虎又進攻呼延謨,將他斬殺。劉曜親自率兵救援劉嶽,石虎率領三萬騎兵迎戰。前趙前軍將軍劉黑在八特阪攻打石虎的將領石聰,大敗敵軍。劉曜駐守在金穀,夜裡,軍中無故大亂,士兵潰散,於是退到澠池駐守。夜裡,軍隊又潰散,他就回到長安。六月,石虎攻下石梁,擒獲劉嶽和他的將領僚屬八十多人,氐族、羌族士兵三千多人,全都押送到襄國,活埋了九千名士兵。接著在並州攻打王騰,抓住王騰,殺了他,活埋了七千多士兵。劉曜回到長安,穿著喪服在郊外駐紮,哭泣,七天後才進城,因憤恨而生病。郭默又被石聰打敗,丟下妻子兒女向南逃到建康。李矩的將士暗中謀劃叛降後趙,李矩無法討伐,也率領部眾南歸。部眾在路上大多逃散,隻有郭誦等一百多人跟隨他;李矩死在魯陽。李矩的長史崔宣率領剩下的兩千人投降後趙。從此司、豫、徐、兗四州之地,大多歸入後趙,以淮河為邊界。

前趙主劉曜任命永安王劉胤為大司馬、大單於,改封南陽王,在渭城設置單於台,單於台的左、右賢王以下官職,都由匈奴、羯族、鮮卑、氐族、羌族的豪傑擔任。

秋,七月,辛未日,朝廷任命尚書令郗鑒為車騎將軍,都督徐、兗、青三州諸軍事,兼任兗州刺史,鎮守廣陵。


最新小说: 鐵槊鎮唐末 仙植道主 我在三國靠吐槽稱霸 我的8【歲】妹妹當女朋友 留守村婦的豔陽天 重生1995回到衛校上學的日子 giantess高校 港綜:開局收賬爆兵係統 重生五八:從長白山打獵開始崛起 港綜:我的悟性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