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康四年戊戌年,公元338年)
春,正月,燕王慕容皝派都尉趙盤前往後趙,打聽出兵日期。後趙王石虎準備攻打段遼,招募三萬驍勇善戰的人,都授予龍騰中郎的職位。恰逢段遼派段屈雲襲擊後趙幽州,幽州刺史李孟退守易京。石虎於是任命桃豹為橫海將軍,王華為渡遼將軍,率領十萬水軍從漂渝津出發;任命支雄為龍驤大將軍,姚弋仲為冠軍將軍,率領七萬步兵騎兵作為前鋒討伐段遼。
三月,趙盤回到棘城。燕王慕容皝領兵攻掠令支以北的各城。段遼準備追擊。慕容翰說:“現在趙兵在南邊,應當合力抵禦他們;卻反而和燕國爭鬥,燕王親自領兵前來,他的士兵精銳,如果萬一失利,將用什麼來抵禦南邊的敵人呢!”段蘭發怒說:“我以前被你耽誤,造成今天的禍患,我不再落入你的計謀中了!”於是率領所有現有的部眾追擊。慕容皝設下埋伏等待他們,大敗段蘭的軍隊,斬殺幾千人,劫掠五千戶人家以及數以萬計的牲畜財產返回。
後趙王石虎進軍駐紮在金台。支雄長驅直入薊城,段遼所設置的漁陽、上穀、代郡的守相都投降了,奪取四十多座城。北平相陽裕率領他的百姓幾千家登上燕山據守,眾將擔心他們成為後患,想攻打他們。石虎說:“陽裕是儒生,顧惜名節,隻是以迎降為恥罷了,不能有什麼作為。”於是繞過他們,到達徐無。段遼因弟弟段蘭已經戰敗,不必再交戰,率領妻子、宗族、豪門一千多家,放棄令支,逃奔密雲山。將要出發時,握著慕容翰的手哭泣說:“不聽你的話,自取敗亡。我固然痛心,讓你失去安身之處,深感慚愧。”慕容翰向北投奔宇文氏。
段遼的左右長史劉群、盧諶、崔悅等人封存府庫請求投降。石虎派將軍郭太、麻秋率領二萬輕騎兵追擊段遼,到達密雲山。俘獲段遼的母親和妻子,斬殺三千人。段遼單人匹馬逃到險要之地,派他的兒子乞特真向後趙奉表並獻上名馬,石虎接受了。
石虎進入令支宮,論功行賞各有等差。將段國的百姓二萬多戶遷徙到司、雍、兗、豫四州;士大夫中有才能德行的,都提拔任用。陽裕到軍門投降。石虎責備他說:“你從前作為奴隸逃跑,現在作為士人前來,難道是知道天命,還是逃匿無地了呢?”陽裕回答說:“我從前侍奉王公,不能匡救;逃到段氏那裡,又不能保全他們。如今陛下天網高張,籠絡四海,幽、冀的豪傑無不望風歸附,像我這樣的人,沒有什麼可單獨慚愧的。生死的命運,隻聽陛下裁決!”石虎高興,立即任命他為北平太守。
夏,四月癸醜日,任命慕容皝為征北大將軍、幽州牧,兼任平州刺史。
成漢君主李期驕橫暴虐日益嚴重,殺了很多人,並且沒收他們的財產、婦女,因此大臣們大多不能自安。漢王李壽向來地位尊貴,有威名,李期和建寧王李越等人都妒忌他。李壽害怕不能免禍,每當入朝時,常偽造邊境的文書,以緊急情況為借口推辭。
當初,巴西處士龔壯,父親、叔父都被李特殺死。龔壯想報仇,多年不除去喪服。李壽多次以禮征召他,龔壯不答應;卻去見李壽,李壽秘密向龔壯詢問自安的計策。龔壯說:“巴、蜀的百姓本來都是晉朝的臣民,您如果能發兵向西奪取成都,向晉朝稱藩,誰會不爭著為您奮力向前呢?這樣就能福澤子孫,名垂不朽,豈隻是擺脫今天的禍患而已!”李壽認為他說得對,暗中與長史略陽人羅恒、巴西人解思明謀劃攻打成都。
李期頗有所聞,多次派許涪到李壽那裡,窺探他的動靜;又用毒酒殺死李壽的養弟安北將軍李攸。李壽於是偽造妹夫任調的書信,說李期將要攻取自己;他的部眾相信了,於是率領一萬多步兵騎兵從涪城襲擊成都,許諾用城中的財物獎賞士兵,任命他的將領李弈為前鋒。李期沒料到他會到來,起初沒有防備。李壽的世子李勢任翊軍校尉,打開城門迎接他們,於是攻克成都,在宮門外駐軍。李期派侍中慰勞李壽。李壽上奏列舉建寧王李越、景騫、田褒、姚華、許涪以及征西將軍李遐、將軍李西等人心懷奸邪,擾亂朝政,把他們都拘捕殺死。放縱士兵大肆劫掠,幾天後才平定。李壽假托太後任氏的命令廢黜李期為邛都縣公,囚禁在彆宮。追諡戾太子為哀皇帝。
羅恒、解思明、李弈等人勸李壽稱鎮西將軍、益州牧、成都王,向晉朝稱藩,把邛都公送到建康;任調以及司馬蔡興、侍中李豔等人勸李壽自稱皇帝。李壽讓占卜的人占卜,占卜的人說:“可以做幾年天子。”任調高興地說:“一天尚且足夠,何況幾年呢!”解思明說:“幾年天子,怎能比得上百世諸侯?”李壽說:“早上聽到道,晚上死去也可以了。”於是即皇帝位,改國號為漢,大赦天下,改年號為漢興。用安車和束帛征召龔壯為太師。龔壯發誓不做官,李壽所贈送的東西,一概不接受。李壽改立宗廟,追尊父親李驤為獻皇帝,母親昝氏為皇太後。立妃子閆氏為皇後,世子李勢為皇太子。把舊廟改為大成廟,所有各種製度,多有改變。任命董皎為相國,羅恒為尚書令,解思明為廣漢太守,任調為鎮北將軍、梁州刺史,李弈為西夷校尉,侄子李權為寧州刺史。公、卿、州、郡的官員,都用他的僚屬代替;成氏的舊臣、近親以及六郡的士人,都被疏遠排斥。邛都公李期感歎說:“天下的君主卻成為小縣公,不如死!”五月,自縊而死。李壽追諡他為幽公,用王禮安葬。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後趙王石虎因燕王慕容皝不與後趙軍隊會合攻打段遼而獨自占取利益,想討伐他。太史令趙攬勸諫說:“歲星停留在燕的分野,進軍一定沒有功勞。”石虎發怒,鞭打他。慕容皝聽說後,整肅軍隊,加強防備:撤銷六卿、納言、常伯、冗騎常侍等官職。後趙幾十萬士兵,燕人十分震驚恐懼。慕容皝對內史高詡說:“將怎麼辦?”高詡回答說:“趙兵雖然強大,但不值得憂慮,隻需堅守來抵禦他們,他們不能有什麼作為。”
石虎派遣使者四處出動,招誘百姓夷人,燕成周內史崔燾、居就令遊泓、武原令常霸、東夷校尉封抽、護軍宋晃等人都響應,共得到三十六座城。遊泓是遊邃哥哥的兒子。冀陽寄居的士人一起殺死太守宋燭投降後趙。宋燭是宋晃的堂兄。營丘內史鮮於屈也派使者投降後趙。武寧令廣平人孫興曉諭官吏百姓一起拘捕鮮於屈,列舉他的罪狀後殺死,關閉城門堅守。朝鮮令昌黎人孫泳率領部眾抵禦後趙。大族王清等人密謀響應後趙,孫泳拘捕斬殺了他們;同謀的幾百人惶恐請罪,孫泳都赦免了他們,和他們一起堅守。樂浪太守鞠彭因境內都反叛,挑選鄉裡的壯士二百多人一起返回棘城。
戊子日,後趙軍隊進逼棘城。燕王慕容皝想出逃,帳下將慕輿根勸諫說:“趙強我弱,大王一抬腳,趙的氣勢就形成了,讓趙人收羅國民,兵力強盛,糧食充足,就不能再抵擋了。我私下認為趙人正想讓大王這樣做,為什麼要落入他們的計謀中呢?如今固守堅城,形勢有利百倍,即使他們猛攻,還能支持,觀察形勢變化,伺機出擊求取利益。如果事情不能成功,再逃也不晚,為什麼要望風而逃,做必亡的打算呢!”慕容皝於是停止出逃,但仍然麵帶恐懼。玄菟太守河間人劉佩說:“如今強敵在外,眾人心中惶恐,事情的安危,係於一人。大王在這時不能推諉,應當自強來激勵將士,不應示弱。事情緊急了,我請求出擊他們,即使沒有大的勝利,也足以安定眾人。”於是率領幾百名敢死騎兵出城衝擊後趙軍隊,所向披靡,斬獲而回,於是士氣倍增。慕容皝向封弈詢問計策,封弈回答說:“石虎凶虐太甚,百姓和神靈都憎恨他,災禍失敗的到來,還會有幾天呢!如今他出動全國的兵力遠道而來,攻守形勢不同,兵馬雖然強大,不能成為禍患;屯兵多日,矛盾自然產生,隻需堅守來等待時機罷了。”慕容皝的心情才安定下來。有人勸慕容皝投降,慕容皝說:“我正要奪取天下,說什麼投降呢!”
後趙軍隊像螞蟻一樣從四麵攀爬城牆,慕輿根等人日夜奮力作戰,共十多天,後趙軍隊不能攻克棘城。壬辰日,後趙軍隊撤退。慕容皝派他的兒子慕容恪率領二千騎兵追擊,後趙軍隊大敗,被斬殺和俘獲的有三萬多人。後趙各路軍隊都丟棄鎧甲潰逃,隻有遊擊將軍石閔一軍獨自保全。石閔原名石瞻,是內黃人,本姓冉,後趙主石勒打敗陳午後俘獲了他,命令石虎收養他為兒子。石閔驍勇善戰,多有策略。石虎喜愛他,如同對待自己的孫子們一樣。
石虎回到鄴,任命劉群為中書令,盧諶為中書侍郎。蒲洪因功被授予使持節、都督六夷諸軍事、冠軍大將軍,封為西平郡公。石閔對石虎說:“蒲洪雄健傑出,能讓將士為他拚死效力,他的兒子們都有非凡的才能,而且手握五萬強兵,屯駐在京城附近;應當秘密除掉他,以安定國家。”石虎說:“我正要依靠他父子攻取吳、蜀,怎麼能殺他們呢!”對待蒲洪更加優厚。
燕王慕容皝分兵討伐各個反叛的城池,都攻了下來。將疆域拓展到凡城。崔燾、常霸逃奔鄴,封抽、宋晃、遊泓逃奔高句麗。慕容皝獎賞鞠彭、慕輿根等人,而懲治那些反叛的人,誅殺了很多;功曹劉翔為他們申訴辯解,使很多人得以保全性命。
後趙攻打棘城時,燕右司李洪的弟弟李普認為棘城必定失敗,勸李洪出城避禍。李洪說:“天道幽深遙遠,人事難以預知。暫且應當堅守職責,不要輕舉妄動招致悔恨。”李普堅持請求不止,李洪說:“你的意見如果明確周詳,就應當自己去做。我受慕容氏的大恩,從道義上講不能離去,應當在這裡以死報效。”和李普流淚訣彆。李普於是投降後趙,跟隨後趙軍隊南歸,在喪亂中死去;李洪因此以忠誠篤實聞名。
後趙王石虎派渡遼將軍曹伏率領青州的部眾戍守海島,運送三百萬斛糧食供給他們;又用三百艘船運送三十萬斛糧食到高句麗,派典農中郎將王典率領一萬多部眾在海濱屯田;又命令青州建造一千艘船,以謀劃攻打燕國。
後趙太子石宣率領二萬步兵騎兵攻打朔方鮮卑斛摩頭,打敗了他,斬殺四萬多人。
冀州八郡發生嚴重蝗災,後趙司隸請求追究郡守縣令的責任。後趙王石虎說:“這是我施政失誤導致的,卻想把罪責推給郡守縣令,這難道是歸罪於自己的意思嗎!司隸不進獻正直的言論,輔助我彌補不足,卻想胡亂陷害無辜的人,可白衣履行職責!”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石虎派襄城公石涉歸、上庸公石日歸率領部眾戍守長安。石涉歸、石日歸告發鎮西將軍石廣私下樹立恩澤,暗中圖謀不軌;石虎將石廣追回鄴,殺了他。
乙未日,任命司徒王導為太傅,都督中外諸軍事;郗鑒為太尉,庾亮為司空。六月,任命王導為丞相,撤銷司徒官職,將其職權並入丞相府。王導性情寬厚,委任趙胤、賈寧等將領,他們大多不遵守法令,大臣們為此擔憂。庾亮給郗鑒寫信說:“主上從八九歲到長大成人,入宮則在宮人的手中,出宮則隻接觸武官、小人,讀書無從學習字句,谘詢事情不曾遇到君子。秦始皇想使百姓愚昧,天下人尚且知道不可行,何況想使君主愚昧呢!君主年紀已大,應當親理朝政。王導不叩頭歸還政權,卻剛剛身居太師太傅的尊位,多收養無賴之士;您和我都肩負著先帝托付的重任,大奸不除,怎麼到地下麵見先帝呢!”想共同起兵廢黜王導,郗鑒不同意。南蠻校尉陶稱,是陶侃的兒子,把庾亮的計謀告訴了王導。有人勸王導秘密加以防備,王導說:“我和元規庾亮字)休戚與共,這種無根據的議論,應當從明智的人口中斷絕。如果真像你說的那樣,元規要是來了,我就戴著角巾回家,又有什麼可害怕的呢!”又給陶稱寫信,認為:“庾公是皇帝的大舅,應當好好侍奉他!”征西參軍孫盛秘密勸諫庾亮說:“王公常有超脫世俗的胸懷,怎麼會做凡人的事情呢!這必定是奸佞邪惡之徒想離間朝廷內外罷了。”庾亮於是停止行動。孫盛是孫楚的孫子。當時庾亮雖然駐守外鎮,卻遙控朝廷大權,既占據長江上遊,擁有強大兵力,趨炎附勢的人大多歸附他。王導心中不平,常常遇到西風吹起塵土,就舉起扇子遮蔽自己,緩緩地說:“元規的塵土玷汙人!”王導任命江夏人李充為丞相掾。李充因當時世俗崇尚浮華虛無,於是撰寫《學箴》。認為老子說“絕仁棄義,民複孝慈”,難道是仁義之道斷絕後,孝慈才能產生嗎?大概是擔憂真心實行仁義的人少,而利用仁義謀利的人多,想把責任寄托於聖人,而擺脫陳規的束縛。普通人看到表麵現象的多,領悟大道的少,追求表麵越執著,離根本就越遠。所以作《學箴》來去除這種蒙蔽,說:“名聲彰顯的地方,就是大道廢棄的地方;減損所推崇的,才能崇尚所廢棄的。沒有仁就不能使萬物生長,沒有義就不能統一羞恥觀念,仁義本來不可遠離,隻是去除那些危害仁義的東西罷了。”
漢國李弈的堂兄廣漢太守李乾告發大臣謀劃廢立君主。秋,七月,漢主李壽讓他的兒子李廣和大臣在前殿盟誓,調李乾為漢嘉太守;任命李閎為荊州刺史,鎮守巴郡。李閎是李恭的兒子。
八月,蜀地長時間下雨,百姓遭受饑荒和瘟疫,李壽命令群臣極力陳述朝政得失。龔壯呈上密封的奏章說:“陛下起兵之初,上指星辰,昭告天地,歃血與眾人盟誓,全國稱藩於晉,上天感應,人心喜悅,大功得以成就。但議論的人不明白,認為是權宜稱帝。如今大雨下了一百天,饑荒和瘟疫同時到來,上天或許將要以此監察警示陛下。我認為應當遵守以前的盟約,推奉建康的晉朝,他們必定不會吝惜高爵重位來報答大功;雖然地位降了一等,但子孫無窮無儘,永保福運,不也很好嗎!議論的人有的說梁、益二州歸附晉朝就榮耀,六郡的人在人事安排上會不方便。從前公孫述在蜀,寄居的人掌權,劉備在蜀,楚地的人多顯貴。等到吳漢、鄧艾西伐,全國被屠殺消滅,難道還分主客嗎!議論的人不明白安定穩固的根基,苟且吝惜名位,認為劉氏的郡守縣令才適合在州郡任職;卻不知道那是國家滅亡、君主更換的情況,怎能和今天的義舉相比,君主榮耀、大臣顯達呢!議論的人又說我應當效法法正。我蒙受陛下大恩,任憑我安居;至於榮祿,無論漢、晉,我都不接受,又為什麼要效法法正呢!”李壽看了奏章內心慚愧,秘密藏起來不公開。
九月,漢國仆射任顏謀反,被誅殺。任顏是任太後的弟弟。漢主李壽趁機把成漢主李雄的兒子們全部誅殺。
冬,十月,光祿勳顏含因年老退位。議論的人認為“王導是皇帝的師傅,名位隆重,百官應當對他行降禮。”太常馮懷以此詢問顏含。顏含說:“王公雖然貴重,按道理不應特彆表示尊敬。行降禮的說法,或許是你們的事;我老了,不識時務。”不久告訴彆人說:“我聽說討伐國家不詢問仁人,先前馮祖思馮懷字)向我問奸佞的事,我難道有邪惡的品德嗎!”郭璞曾經遇到顏含,想為他占卜。顏含說:“壽命在天,地位在人。修養自身而天不給予,是命運;堅守道義而人不知道,是本性;自有性命,不必勞煩蓍草龜甲。”顏含退休二十多年,九十三歲時去世。
代王拓跋翳槐的弟弟拓跋什翼犍在趙作人質,拓跋翳槐病重,命令各位大人立拓跋什翼犍為君。拓跋翳槐去世,各位大人梁蓋等人因國家剛有大喪事,拓跋什翼犍在遠方,能否回來不可確定;等他到來,恐怕會有變故,謀劃另立君主。而拓跋翳槐的二弟拓跋屈,剛猛多詐,不如拓跋屈的弟弟拓跋孤仁厚,於是一起殺死拓跋屈而立拓跋孤。拓跋孤不同意,親自到鄴迎接拓跋什翼犍,請求自己留下作人質;後趙王石虎認為他有義氣,把他們都遣送回去。十一月,拓跋什翼犍在繁畤以北即代王位,改年號為建國,分出國家的一半給拓跋孤。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當初,代王拓跋猗盧去世後,國家多有內亂,部落離散,拓跋氏逐漸衰落。等到拓跋什翼犍繼位,他雄勇有智略,能振興祖業,國人都依附他。他開始設置百官,分掌各項事務,任命代人燕鳳為長史,許謙為郎中令。又開始製定有關謀反叛逆、殺人、奸淫盜竊的法律,號令明確,政事清明簡約,沒有囚禁審訊、牽連逮捕的繁瑣程序,百姓得以安定。於是東邊從濊貊,西邊到破落那,南邊抵達陰山,北邊直至沙漠,各族大多歸順臣服,擁有部眾幾十萬人。
十二月,段遼從密雲山派使者向趙請求迎接;不久中途反悔,又派使者向燕請求迎接。
後趙王石虎派征東將軍麻秋率領三萬部眾迎接段遼,告誡麻秋說:“接受投降如同麵對敵人,不可輕視。”因尚書左丞陽裕是段遼的舊臣,讓他擔任麻秋的司馬。
燕王慕容皝親自率領眾將軍迎接段遼,段遼秘密與燕謀劃顛覆後趙軍隊。慕容皝派慕容恪在密雲山埋伏七千精銳騎兵,在三藏口大敗麻秋,後趙軍隊死亡的有十分之六七。麻秋徒步逃走,得以幸免,陽裕被燕擒獲。
後趙將軍範陽人鮮於亮失去馬匹,徒步爬山無法前進,於是停下,端坐著。燕兵包圍他,喝令他起身。鮮於亮說:“我是貴人,按道義不會向小人屈服。你們能殺就趕快殺,不能殺就離開!”鮮於亮儀表堂堂,身材高大,聲音氣勢雄壯嚴厲,燕兵畏懼他,不敢殺他,把情況報告給慕容皝。慕容皝派人用馬迎接他,和他交談後,非常高興,任用他為左常侍,把崔毖的女兒嫁給了他。
慕容皝收納了段遼的全部部眾,用貴賓的禮節對待段遼,任命陽裕為郎中令。
後趙王石虎聽說麻秋戰敗,發怒,削去了他的官職爵位。
鹹康五年己亥年,公元339年)
春,正月辛醜日,大赦天下。
三月乙醜日,廣州刺史鄧嶽領兵攻打漢國的寧州,漢國建寧太守孟彥捉住寧州刺史霍彪投降。
征西將軍庾亮想收複中原,上表推薦桓宣為都督沔北前鋒諸軍事、司州刺史,鎮守襄陽;又上表推薦他的弟弟臨川太守庾懌為監梁、雍二州諸軍事、梁州刺史,鎮守魏興;西陽太守庾翼為南蠻校尉,兼任南郡太守,鎮守江陵;都授予符節。又請求辭去豫州刺史職務,把它授予征虜將軍毛寶。朝廷下詔任命毛寶為監揚州之江西諸軍事、豫州刺史,與西陽太守樊峻率領一萬精兵戍守邾城。任命建威將軍陶稱為南中郎將、江夏相,進入沔中。陶稱率領二百人順江而下拜見庾亮,庾亮向來厭惡陶稱輕佻狡詐,一一列舉陶稱前後的罪惡,將他逮捕斬殺。後來因魏興地勢險要偏遠,命令庾懌遷移屯駐半洲;改任武昌太守陳囂為梁州刺史,奔赴漢中。派參軍李鬆攻打漢國的巴郡、江陽。夏,四月,擒獲漢國荊州刺史李閎、巴郡太守黃植,押送到建康。漢主李壽任命李弈為鎮東將軍,代替李閎鎮守巴郡。
庾亮上疏說:“蜀地很弱而胡虜還很強盛,我想率領十萬大軍移鎮石城,派遣各路軍隊分布在長江、沔水一帶,作為討伐後趙的規劃。”皇帝把他的建議交給大臣們討論。丞相王導請求批準。太尉郗鑒議論,認為:“物資費用沒有準備好,不能大舉出兵。”
太常蔡謨議論,認為:“時運有好壞,道義有屈伸,如果不考慮強弱而輕舉妄動,就會很快滅亡,能有什麼功勞呢!如今的計策,不如積蓄威勢等待時機。時機是否合適取決於胡虜的強弱,胡虜的強弱取決於石虎的能力。自從石勒起兵,石虎常常作為他的爪牙,百戰百勝,於是平定中原,所占據的地方,和魏世相同。石勒死後,石虎挾持繼位的君主,誅殺將相;內部的禍亂平定後,又削弱外部的敵寇,一舉攻下金墉,再戰擒獲石生,誅殺石聰如同拾物,攻取郭權如同搖落枯葉,四境之內,沒有失去一尺土地。由此來看,石虎是有能力的,還是沒有能力的呢?議論的人因胡虜先前攻打襄陽沒能攻下,就說他們不能有所作為。以百戰百勝的強大勢力,卻因沒能攻下一座城池就認為低劣,好比射箭百發百中卻有一次失誤,能說他笨拙嗎?
“況且石遇隻是偏師,桓宣隻是邊將,他們爭奪的是疆場的土地,有利就進,否則就退,不是緊迫的事。如今征西將軍以重鎮名賢的身份,親自率領大軍想席卷黃河以南,石虎必定親自率領全國的部眾來決一勝負,怎能和襄陽的情況相比呢!如今征西將軍想和他交戰,比起石生怎麼樣?如果想據城防守,比起金墉怎麼樣?想憑借沔水,比起長江怎麼樣?想抵禦石虎,比起蘇峻怎麼樣?所有這些,都應當詳細比較。
“石生是猛將,關中有精兵,征西將軍的交戰恐怕不能取勝。金墉險要堅固,劉曜十萬人馬不能攻下,征西將軍的防守恐怕不能勝任。而且在那時,洛陽、關中都起兵攻打石虎,如今這三鎮反而被他所用;和從前相比,勢力是加倍的。石生不能抵擋他的一半,而征西將軍想抵擋他的加倍勢力,這是我所懷疑的。蘇峻的強大不如石虎,沔水的險要不如長江;長江不能抵禦蘇峻,卻想以沔水抵禦石虎,這又是我所懷疑的。從前祖逖在譙,在城北邊界耕種,胡虜來攻打,他預先設置軍屯在外部抵禦。穀物將要成熟時,胡虜果然到來,丁夫在外部作戰,老弱在內部收獲,多拿火炬,情況緊急就燒穀逃走。像這樣過了幾年,最終也沒得到好處。在那時,胡虜隻占據黃河以北,和如今相比,隻是四分之一而已;祖逖不能抵禦其中的一份,而征西將軍想抵禦其中的四份,這也是我所懷疑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然而這隻是討論征西將軍到達之後的情況,還沒討論道路上的憂慮。從沔水以西,水流湍急,河岸高聳,船隻首尾相連逆流而上,前後相距百裡。如果胡虜沒有宋襄公那樣的仁義,在我們還沒列陣時就攻擊我們,該怎麼辦呢?如今我們的國土和胡虜,水陸形勢不同,熟悉的技能也不同;胡虜如果來送死,我們抵禦他們綽綽有餘,如果放棄長江向遠方推進,以我們的短處攻擊他們的長處,恐怕不是朝廷克敵製勝的謀略。”
朝廷的議論大多和蔡謨相同。於是下詔不讓庾亮移鎮。
燕前軍師慕容評、廣威將軍慕容軍、折衝將軍慕輿根、蕩寇將軍慕輿泥襲擊後趙的遼西,俘獲一千多家後離去。後趙鎮遠將軍石成、積弩將軍呼延晃、建威將軍張支等人追擊,慕容評等人和他們交戰,斬殺呼延晃、張支。
段遼在燕謀反,燕人殺死段遼及其黨羽幾十人,把段遼的首級送到後趙。
五月,代王拓跋什翼犍在參合陂會見各位大人,商議定都源川。他的母親王氏說:“我們從先世以來,以遷徙為業。如今國家多災多難,如果築城居住,一旦敵寇到來,就沒有地方躲避了。”於是作罷。
代人把其他國家前來歸附的百姓都稱為烏桓,拓跋什翼犍把他們分成兩部,各設置大人監督。弟弟拓跋孤監督北部,兒子拓跋寔君監督南部。
拓跋什翼犍向燕求婚,燕王慕容皝把他的妹妹嫁給了他。
秋,七月,後趙王石虎任命太子石宣為大單於,設置天子的旌旗。
庚申日,始興文獻公王導去世,喪葬的禮儀參照漢博陸侯和安平獻王的舊例,參用天子的禮儀。
王導生活簡樸,清心寡欲,善於順勢成事,雖然沒有日常的收益,但每年的計劃都有結餘。他輔佐三代君主,倉庫中沒有儲備的穀物,身上不穿多層絲綢。當初,王導和庾亮一起向皇帝推薦丹楊尹何充,請求讓他作為自己的副手,並且說:“我死的時候,希望引薦何充進入宮廷任職,那麼國家就沒有憂慮了。”因此何充被加授吏部尚書。等到王導去世,征召庾亮擔任丞相、揚州刺史、錄尚書事;庾亮堅決推辭。辛酉日,任命何充為護軍將軍,庾亮的弟弟會稽內史庾冰為中書監、揚州刺史,參錄尚書事。
庾冰擔當重任後,治理政務,晝夜不停,以賓客之禮對待朝廷賢才,提拔後進之士,因此朝野上下一致稱讚他,認為他是賢相。當初,王導輔佐朝政,常常采取寬恕的態度;庾冰則多采用嚴刑峻法,丹楊尹殷融勸諫他。庾冰說:“前丞相那樣賢明,尚且難以承受過於寬厚的後果,何況像我這樣的人呢!”範汪對庾冰說:“近來天文出現異常,您應當儘力消除災禍。”庾冰說:“天象豈是我所能測知的,隻應當努力做好人事罷了。”他又核查戶口,清理出沒有戶籍的一萬多人,來充實軍隊物資。庾冰喜歡糾察,近乎繁瑣細碎,後來矯正過度,又變得寬容放縱,鬆緊全憑自己,律令失去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