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道子派人勸說庾楷:“過去我待你,恩情就像骨肉一樣,帳中的宴飲,係結衣帶的誓言,可以說是很親近了。你現在拋棄舊交,結交新的援手,忘記王恭過去對你的欺辱了嗎!如果想投靠他做他的臣子,讓王恭得勢,他一定會認為你是反複無常的人,怎麼肯深深親近信任你!到時候自身都難保,何況富貴呢!”庾楷發怒說:“王恭過去赴先帝陵墓,相王司馬道子)擔憂害怕沒辦法,我知道事情緊急,立刻率兵趕到,王恭才不敢動手。去年的事,我也是待命行動。我侍奉相王,沒有對不起他的地方。相王不能抗拒王恭,反而殺了王國寶和王緒,從那以後,誰還敢再為相王儘力呢!我庾楷實在不能拿全家百口人的性命幫彆人去屠殺消滅。”當時庾楷已經響應了王恭的檄文,正在征集士兵馬匹。使者回去後,朝廷憂慮恐懼,內外戒嚴。
會稽王世子司馬元顯對司馬道子說:“以前不討伐王恭,所以才有今天的災難。現在如果再順從他的要求,那麼太宰司馬道子)的災禍就到了。”司馬道子不知道該怎麼辦,把所有事情都交給司馬元顯,自己隻是每天喝得大醉。司馬元顯聰明機警,略微涉獵文辭義理,誌向氣節果敢銳利,把國家的安危當作自己的責任。依附他的人,說司馬元顯英明神武,有晉明帝的風範。
殷仲堪聽說王恭起兵,自己因為去年失約,於是率兵趕快出發。殷仲堪一向不熟悉帶兵打仗,把軍事全交給南郡相楊佺期兄弟,讓楊佺期率領五千水軍作為前鋒,桓玄緊隨其後,殷仲堪率領兩萬士兵,陸續順江而下。楊佺期自認為他的先祖從漢代太尉楊震到他父親楊亮,九代都因才能品德著名,為自己的門第感到驕傲,認為江南沒有比得上的。有人把他和王珣相比,楊佺期還心懷怨恨。而當時的名流因為他家族很晚才過江,婚姻和仕途都不合乎士族標準,楊佺期和哥哥楊廣、弟弟楊思平、堂弟楊孜敬都性格粗獷,常常被排擠壓製。楊佺期常常慷慨激昂、咬牙切齒,想借機會發泄自己的誌向,所以也讚成殷仲堪的計謀。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八月,楊佺期、桓玄突然到達湓口。王愉沒有防備,驚慌地逃到臨川,桓玄派偏軍追上抓住了他。
燕國任命河間公慕容熙為侍中、車騎大將軍、中領軍、司隸校尉,城陽公慕容元為衛將軍。慕容元是慕容寶的兒子。又任命劉忠為左將軍,張豪為後將軍,都賜姓慕容氏。李旱為中常侍、輔國將軍,衛雙為前將軍,張順為鎮西將軍、昌黎尹,張真為右將軍;都封為公爵。
乙亥日,燕國步兵校尉馬勤等人謀反,被處死;事情牽連到驃騎將軍高陽公慕容崇、慕容崇的弟弟東平公慕容澄,都被賜死。
寧朔將軍鄧啟方、南陽太守閭丘羨率領兩萬士兵攻打南燕,與南燕中軍將軍慕容法、撫軍將軍和在管城交戰,鄧啟方等人兵敗,單人匹馬逃脫。
魏王拓跋珪命令有關部門劃定京城地區的疆界,標明道路裡程,統一權衡標準,審定度量單位;派使者巡視各郡國,舉報不守法的地方長官,親自考察後進行罷免或提升。
九月辛卯日,朝廷加授會稽王司馬道子黃鉞,任命世子司馬元顯為征討都督,派衛將軍王珣、右將軍謝琰率兵討伐王恭,譙王司馬尚之率兵討伐庾楷。
乙未日,燕國任命東陽公慕容根為尚書令,張通為左仆射,衛倫為右仆射,慕容豪為幽州刺史,鎮守肥如。
己亥日,譙王司馬尚之在牛渚大敗庾楷,庾楷單人匹馬投奔桓玄。會稽王司馬道子任命司馬尚之為豫州刺史,他的弟弟司馬恢之為驃騎司馬、丹楊尹,司馬允之為吳國內史,司馬休之為襄城太守,各自擁有兵馬作為自己的援助。乙巳日,桓玄在白石大敗官軍。桓玄與楊佺期進軍到橫江,司馬尚之退走,司馬恢之所率領的水軍全軍覆沒。丙午日,司馬道子駐紮在中堂,司馬元顯守衛石頭城,己酉日,王珣守衛北郊,謝琰駐紮在宣陽門,防備叛軍。
王恭一向憑借才能和門第輕視彆人,殺了王國寶後,自認為威風無人能擋,倚仗劉牢之作為爪牙卻隻把他當作普通的部將對待,劉牢之自負有才能,心懷深深的羞恥和怨恨。司馬元顯知道後,派廬江太守高素勸說劉牢之,讓他背叛王恭,許諾事成之後把王恭的職位名號授給他;又把司馬道子的書信送給劉牢之,向他陳述禍福。劉牢之對他的兒子劉敬宣說:“王恭過去受先帝大恩,現在是皇帝的舅舅,卻不能輔佐王室,多次起兵向京城進軍,我不能判斷王恭的誌向,事情成功的那天,他一定能屈居天子和相王之下嗎?我想憑借國家的聲威,以順討逆,怎麼樣?”劉敬宣說:“朝廷雖然沒有周成王、周康王那樣的美好政績,也沒有周幽王、周厲王那樣的惡行;而王恭依仗他的兵權,輕視蔑視王室。父親您與他既不是骨肉親人,也沒有君臣之義,雖然一起共事過一段時間,但心意不相投合,現在討伐他,在情義上有什麼不妥呢!”
王恭的參軍何澹之知道了他們的陰謀,把這事告訴了王恭。王恭因為何澹之一向和劉牢之有矛盾,不相信。於是設酒宴請劉牢之,在眾人麵前拜他為兄長,把精銳的士兵和堅固的鎧甲都配給他,讓他率領帳下督顏延作為前鋒。劉牢之到了竹裡,斬殺顏延投降朝廷;派劉敬宣和他的女婿東莞太守高雅之回去襲擊王恭。王恭正在出城閱兵,劉敬宣指揮騎兵橫向衝擊,王恭的軍隊潰散。王恭將要進城,高雅之已經關閉了城門。王恭單人匹馬逃到曲阿,他一向不熟悉騎馬,大腿上磨出了瘡。曲阿人殷確是王恭過去的部下,用船載著王恭,準備投奔桓玄,到了長塘湖,被人告發,抓獲了王恭,送到京城,在倪塘斬首。王恭臨刑前,還整理胡須鬢發,神色自若,對執行死刑的人說:“我錯在輕信彆人,所以到了這一步,推究我的本心,難道不是忠於國家嗎!隻希望百代之後有人知道有個王恭罷了。”他的子弟和黨羽都被處死。朝廷任命劉牢之為都督兗、青、冀、幽、並、徐、揚州、晉陵諸軍事,代替王恭。
沒多久,楊佺期、桓玄率軍抵達石頭城,殷仲堪也到了蕪湖。司馬元顯從竹裡快馬趕回京城,派丹楊尹王愷等人征發京城裡的幾萬百姓占據石頭城抵抗。楊佺期、桓玄等人上奏章為王恭辯白,要求誅殺劉牢之。劉牢之率領北府軍快馬趕到京城,駐紮在新亭。楊佺期、桓玄看到這情況,嚇得變了臉色,把軍隊撤回蔡洲。朝廷不清楚西邊叛軍的虛實,而殷仲堪等人帶著幾萬兵馬,布滿了京城郊外,朝廷內外都被逼迫得憂心忡忡。
左衛將軍桓修是桓衝的兒子,他對司馬道子說:“西邊的軍隊可以通過勸說讓他們解散,我知道其中的內情。殷仲堪、桓玄等人,之前全靠王恭,現在王恭已經敗亡,西邊的軍隊肯定沮喪恐慌。要是現在用重利引誘桓玄和楊佺期,這兩人心裡必定高興;桓玄能牽製殷仲堪,還能讓楊佺期倒戈,去對付殷仲堪。”司馬道子采納了他的建議,任命桓玄為江州刺史。征召郗恢回朝當尚書,讓楊佺期代替郗恢擔任都督梁、雍、秦三州諸軍事、雍州刺史。任命桓修為荊州刺史,暫時帶領左衛的文武官員去鎮守,又命令劉牢之帶一千人護送他。把殷仲堪貶為廣州刺史,派殷仲堪的叔父太常殷茂去宣布詔令,命令殷仲堪撤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張驤的兒子張超聚集了三千多家百姓占據南皮,自稱烏桓王,在各郡搶劫掠奪。魏王拓跋珪命令庾嶽去討伐他。
楊軌駐紮在廉川,招收夷族和漢族百姓,手下的人達到一萬多。王乞基對楊軌說:“禿發氏有才能,兵力又強盛,而且是我原來的君主,不如去歸順他。”楊軌於是派使者向西平王禿發烏孤投降。不久,楊軌被羌人首領梁饑打敗,向西逃到亻零海,襲擊乙弗鮮卑並占據了那裡的地盤。禿發烏孤對大臣們說:“楊軌、王乞基來歸順我,你們不趕快去救援,讓他們被羌人打敗,我心裡很愧疚啊。”平西將軍渾屯說:“梁饑沒有長遠的謀略,一仗就能把他活捉。”
梁饑進攻西平,西平人田玄明抓住太守郭幸,自己取而代之,抵抗梁饑,還派兒子去禿發烏孤那裡當人質。禿發烏孤想去救援西平,大臣們害怕梁饑兵力強盛,大多對此表示懷疑。左司馬趙振說:“楊軌剛戰敗,呂氏正強大,洪池以北的地方,不能指望了。嶺南的五個郡,或許可以奪取。大王如果沒有開拓疆土的誌向,我就不說什麼了;如果想治理天下,這個機會可不能錯過。要是讓羌人占領了西平,漢族和夷族都會震動,這對我們不利啊。”禿發烏孤高興地說:“我也想趁這個時機建立功業,怎麼能守在這偏僻的山穀裡呢!”於是對大臣們說:“梁饑要是占領了西平,據守山河,就沒辦法再控製他了。梁饑雖然勇猛,但軍隊紀律不嚴,容易打敗。”於是進軍攻打梁饑,把他打得大敗。梁饑撤退到龍支堡駐紮。禿發烏孤進軍攻打,攻下了龍支堡,梁饑單人匹馬逃到澆河,禿發烏孤的軍隊俘虜和斬殺了幾萬人,任命田玄明為四平內史。樂都太守田瑤、湟河太守張裯、澆河太守王稚都獻出郡城投降,嶺南的幾萬落羌人、胡人都歸附了禿發烏孤。
西秦王乞伏乾歸派秦州牧乞伏益州、武衛將軍慕兀、冠軍將軍翟瑁率領兩萬騎兵討伐吐穀渾。
冬季十月癸酉日,燕國的大臣們又一次請求慕容盛稱帝,丙子日,長樂王慕容盛才登上皇帝位,大赦天下,尊奉皇後段氏為皇太後,太妃丁氏為獻莊皇後。當初,蘭汗掌權的時候,慕容盛跟著燕主慕容寶出逃,蘭妃侍奉丁後更加恭敬。到蘭汗被誅殺時,慕容盛因為蘭妃是蘭汗的女兒,按罪應當連坐,想殺了她;丁後因為蘭妃有保全自己的功勞,堅決勸阻,蘭妃才得以幸免,但最終也沒被立為皇後。
朝廷大赦天下。
殷仲堪收到詔書,非常憤怒,催促桓玄、楊佺期進軍。桓玄等人對朝廷的任命很滿意,想接受,卻又猶豫不決。殷仲堪聽說後,立刻從蕪湖往南撤軍,派使者告訴蔡洲的士兵們說:“你們要是不各自解散回家,我回到江陵,就把你們剩下的家人全都殺了。”楊佺期的部將劉係率領兩千人先回去了。桓玄等人非常害怕,慌忙向西撤軍,追到尋陽才趕上殷仲堪。殷仲堪已經失去了職位,隻能依靠桓玄等人作為援助,桓玄等人也需要殷仲堪的兵力,雖然他們心裡互相猜疑,但形勢迫使他們不得不聯合起來。於是他們用子弟互相作為人質,壬午日,在尋陽結盟,都不接受朝廷的命令,聯合上奏章為王恭辯白,要求誅殺劉牢之和譙王司馬尚之,同時申訴殷仲堪沒有罪過,卻唯獨被降職貶黜。朝廷非常害怕他們,京城內外一片騷動。於是又撤銷了對桓修的任命,把荊州還給殷仲堪,用溫和的詔書安慰他,以求和解,殷仲堪等人才接受了詔書。禦史中丞江績上奏彈劾桓修隻替自己打算,誤導朝廷,朝廷下詔免去了桓修的官職。
當初,桓玄在荊州的時候,行為放縱蠻橫。殷仲堪的親信都勸他殺了桓玄,殷仲堪沒有聽從。到了尋陽,殷仲堪憑借桓玄的聲望和地位,推舉他為盟主,桓玄因此更加傲慢自大。楊佺期為人驕橫勇猛,桓玄常常把他當作出身低微的人來對待。楊佺期非常怨恨,暗中勸殷仲堪說桓玄最終會成為禍患,請求在祭壇那裡襲擊他。殷仲堪顧忌楊佺期兄弟勇猛,擔心殺了桓玄之後,沒辦法控製他們,就苦苦勸阻了楊佺期。之後,他們各自回到自己的鎮所。桓玄也知道楊佺期的計謀,心裡有了除掉楊佺期的想法,於是駐紮在夏口,引薦始安太守濟陰人卞範之當長史,把他當作主要的謀士。這時,朝廷的詔書唯獨沒有赦免庾楷,桓玄任命庾楷為武昌太守。
當初,郗恢為朝廷抵抗西邊的軍隊,桓玄還沒得到江州的時候,想奪取郗恢的雍州,讓郗恢去當廣州刺史。郗恢聽說後,很害怕,向眾人詢問對策,眾人都說:“要是楊佺期來,誰還能不努力抵抗;但如果是桓玄來,恐怕很難和他對抗。”不久,郗恢聽說楊佺期代替了自己,就和閭丘羨謀劃出兵抵抗。楊佺期聽說後,聲稱桓玄要進入沔水,讓自己當先鋒。郗恢的部下相信了這話,聽到風聲就潰散了,郗恢請求投降。楊佺期進入雍州府衙,殺了閭丘羨,放郗恢回京城,郗恢到了楊口,殷仲堪暗中派人殺了他和他的四個兒子,謊稱是被各蠻族殺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西秦的乞伏益州和吐穀渾王視羆在度周川交戰,視羆大敗,逃到白蘭山據守,派兒子宕豈去西秦當人質求和,西秦王乞伏乾歸把宗室的女子嫁給了宕豈。
後涼的建武將軍李鸞獻出興城,向禿發烏孤投降。
十一月,朝廷任命琅邪王司馬德文為衛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征虜將軍司馬元顯為中領軍,領軍將軍王雅為尚書左仆射。
辛亥日,魏王拓跋珪命令尚書吏部郎鄧淵製定官製,協調音律,儀曹郎清河人董謐製定禮儀,三公郎王德製定法令,太史令晁崇考察天象,吏部尚書崔宏總攬全局並進行裁定,把這些作為永久的製度。鄧淵是鄧羌的孫子。
楊軌、王乞基率領幾千戶百姓主動歸順西平王禿發烏孤。
十二月己醜日,魏王拓跋珪登上皇帝位,大赦天下,改年號為天興。命令朝廷和民間都要束起頭發戴上帽子;追尊遠祖毛以下的二十七人都為皇帝;給六世祖力微加諡號為神元皇帝,廟號始祖;祖父什翼犍為昭成皇帝,廟號高祖;父親寔為獻神明皇帝。魏國過去的習俗是,初夏祭祀上天和東廟,仲夏率領眾人去陰山躲避霜災,初秋在西郊祭祀上天。到這時,開始依照古代的製度,製定祭祀天地、宗廟和朝會的禮儀音樂,但隻有初夏祭祀上天是拓跋珪親自去,其他的大多由有關官員代勞。又采納崔宏的建議,自稱是黃帝的後代,以土德稱王。把六州二十二郡的地方長官、豪強兩千家遷到代都,東邊到代郡,西邊到善無,南邊到陰館,北邊到參合,都作為京城管轄的地區,京城之外的四方、四維設置八部師進行監管。
己亥日,燕國幽州刺史慕容豪、尚書左仆射張通、昌黎尹張順因謀反罪被誅殺。
當初,琅邪人孫泰向錢唐人杜子恭學習妖術,士人百姓很多都信奉他。王珣厭惡他,把孫泰流放到廣州。王雅向晉孝武帝推薦孫泰,說他懂得養生之道,孝武帝把孫泰召回,逐漸升官到新安太守。孫泰知道晉朝的氣數將要終結,趁著王恭叛亂,以討伐王恭為名,招收聚合兵眾,聚集的財物多達億萬,三吳地區的人很多都追隨他。有見識的人都擔心他會作亂,但因為中領軍司馬元顯和他關係很好,沒人敢說。會稽內史謝輶揭發了他的陰謀,己酉日,會稽王司馬道子讓司馬元顯誘殺了孫泰,連同他的六個兒子。孫泰哥哥的兒子孫恩逃到海上,愚昧的百姓還認為孫泰像蟬脫殼一樣沒有死去,到海上給孫恩提供資助。孫恩於是聚集逃亡的人,得到一百多人,謀劃報仇。
西平王禿發烏孤改稱武威王。
這一年,楊盛派使者歸附北魏,北魏任命楊盛為仇池王。
喜歡資治通鑒白話版請大家收藏:()資治通鑒白話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