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陽光透過百葉窗,在省人民醫院的走廊上投下斑駁的光影。林婉清推著輪椅,小心地避開來往的人群。輪椅上,母親微笑著撫摸懷中那束向日葵,花瓣上還帶著清晨的露珠。
“媽,出院手續都辦好了。”婉清蹲下身,為母親整理衣領,“咱們回家。”
母親握住女兒的手,目光慈愛而欣慰:“清清,這些日子辛苦你了。媽都聽說了,你經曆了不少事...”
婉清搖搖頭,眼中閃著淚光:“都過去了,媽。重要的是您現在康複了,我們也有了新的開始。”
就在這時,走廊儘頭傳來一陣熟悉的腳步聲。婉清抬頭,看見陳誌遠捧著一大束百合走來,身後還跟著幾個手拿相機的人。
“伯母,恭喜出院。”誌遠將花束遞給婉清的母親,然後轉向婉清,眼中滿是溫柔,“婉清,有幾位記者朋友想來采訪,關於我們的公益項目。”
婉清這才注意到,誌遠身後站著的是省電視台的記者。她下意識地理了理頭發,有些緊張。
“林小姐,陳先生,”記者開口,“我們聽說你們發起了一個幫助網絡暴力受害者的公益項目,能具體說說嗎?”
婉清與誌遠相視一笑。在過去的三個月裡,他們不僅澄清了所有謠言,還共同創立了“清音”公益平台,專門為網絡暴力受害者提供法律和心理援助。
“這個項目的靈感來源於我自己的經曆。”婉清平靜地說,“我深知被誤解、被誹謗的痛苦,所以希望幫助有類似遭遇的人...”
采訪結束後,婉推著母親走出醫院大門。秋日的陽光灑在身上,溫暖而不炙熱。母親突然說:“清清,誌遠是個好孩子。媽看得出來,他是真心對你好。”
婉清的臉微微泛紅,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誌遠送她的那枚銀戒。這三個月中,這枚承諾之戒從未離開過她的手指。
第二天,“清音”公益平台正式上線。婉清做了一場特彆的直播,沒有華麗的背景音樂,沒有精致的妝容,隻有她真誠的分享和誌遠專業的法律建議。
令人意外的是,這場直播觀看人數創下了新高。彈幕裡不再是汙言穢語,而是滿滿的溫暖與支持:
“支持婉清!網絡暴力必須停止!”
“陳老師講得真好,法律知識很實用”
“從黑轉路了,對不起曾經誤解過你”
“河北人的驕傲!”
直播結束後,婉清看著後台數據,激動得說不出話來。誌遠從身後輕輕抱住她:“看吧,真誠最能打動人。”
就在這時,婉清的手機響起。是一個陌生號碼,對方自稱是中央電視台《中華文化》欄目的編導,邀請她參與一檔關於非遺傳承的紀錄片拍攝。
掛斷電話後,婉清還處在震驚中:“誌遠,你掐我一下,我不是在做夢吧?”
誌遠笑著捏捏她的臉:“當然不是夢。這是你應得的,婉清。”
紀錄片的拍攝曆時一個月。婉清和誌遠走遍了河北的古城古鎮,從正定的隆興寺到趙縣的趙州橋,從蔚縣的剪紙作坊到衡水的內畫工作室。鏡頭前,婉清不再是那個靠歌舞媚俗的網紅,而是一個真誠的文化傳播者。
最讓婉清感動的是在邯鄲拍攝的那天。節目組特意來到她出生的那個小村莊,拍攝了她童年生活的老屋,她上學走過的鄉間小路,還有那些看著她長大的鄉親們。
“婉清是我們村裡的驕傲!”老村長對著鏡頭豎起大拇指,“從小就看這孩子不一般!”
母親也被請到鏡頭前,她握著婉清的手,淚光閃爍:“我家清清不容易,但她從來沒忘記本心...”
紀錄片播出後,反響空前。婉清的文化直播更加火爆,甚至帶動了整個河北非遺產品的銷售。蔚縣剪紙、衡水內畫、唐山皮影的訂單量在節目播出後翻了好幾倍。
十一月底,婉清收到一個特彆的邀請——在全省文化工作會議上作報告。站在莊重的會議廳講台上,她看著台下那些文化界的專家學者,手心微微出汗。
誌遠坐在第一排,對她投來鼓勵的目光。婉清深吸一口氣,開始了演講:
“各位領導,老師,朋友們:今天我站在這裡,想分享的是"水地比"的智慧。水與地,看似不同,實則相依相存。就像傳統文化與現代傳播,看似相隔千裡,實則可以相得益彰...”
演講結束後,會場響起熱烈的掌聲。省文化廳廳長當場表示,要將“清音”平台納入全省文化扶持項目,並推廣婉清的“文化+直播”模式。
會議結束後,婉清和誌遠被記者團團圍住。在閃光燈的包圍中,誌遠突然單膝跪地,從口袋裡掏出一個絲絨盒子。
“婉清,”他的聲音微微顫抖,“三個月前,我給了你一枚承諾之戒。今天,我想問你:願意讓我兌現一生的承諾嗎?”
盒子打開,一枚鑽戒在燈光下熠熠生輝。婉清用手捂住嘴,眼淚奪眶而出。在所有人的注視下,她用力點頭,聲音哽咽:“我願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第二天,各大媒體都報道了這場浪漫的求婚。網友們紛紛送上祝福,稱他們為“文化界的神仙眷侶”。
婚禮定在元旦那天。婉清堅持要在老家邯鄲舉辦一場傳統婚禮,誌遠全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