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訣彆·秋風落葉_愛情六十四封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愛情六十四封 > 第7章 訣彆·秋風落葉

第7章 訣彆·秋風落葉(1 / 1)

事情並沒有因為那場當眾的羞辱而結束,反而像投入靜湖的巨石,激起的漣漪一圈圈擴大,最終演變成吞噬一切的漩渦。

蘇晴顯然不是那種會輕易罷休的女人。她的報複,精準、冷酷,且完全在法律和規則允許的範圍內。她先是去了顧誠所在的大學,沒有大吵大鬨,而是冷靜地向校紀委反映了情況,提交了她所能搜集到的、關於顧誠與蔬菜供應商之間存在“不正當經濟往來”的“線索”。儘管顧誠極力辯解那隻是正常的生意合作,甚至林晚晴提供的蔬菜價格往往低於市場價,但“瓜田李下”,在作風問題這個敏感點上,任何一點瑕疵都足以致命。

幾乎同時,林晚晴的丈夫,那個如同跗骨之蛆的男人,在確認了顧誠的身份後,貪婪被徹底激發。他不再滿足於之前的賭債,而是開始變本加厲地勒索。他找到顧誠,麵目猙獰地威脅,如果不拿出足以讓他“閉嘴”的錢,他就去顧誠的學校、去所有他能想到的地方,把這件事鬨得人儘皆知,讓他身敗名裂。

流言蜚語像秋天的瘟疫一樣,迅速在小小的圈子裡蔓延開來。大學裡,同事們看顧誠的眼神變得異樣,以往親切的招呼變成了尷尬的點頭。後勤采購這個敏感的職位,更是被推到了風口浪尖。校領導找他談了話,語氣嚴肅,內容無非是注意影響,珍惜羽毛。

顧誠被內外交困的局麵徹底擊垮了。他像一個同時踩中了多個捕獸夾的困獸,掙紮隻會讓傷口更深。一邊是家庭的決裂邊緣和事業崩塌的危險,一邊是無休止的勒索和內心巨大的道德譴責,還有對林晚晴近況的擔憂和無力感……這些重壓幾乎將他碾碎。他迅速消瘦下去,鬢角甚至在一夜之間冒出了刺眼的白發。他試圖聯係林晚晴,但她的手機始終關機。他去市場找她,卻發現她的攤位已經換了人,冷冷清清,仿佛她從未在那裡存在過。

而林晚晴,在經曆了那場毀滅性的風暴後,做出了一個決絕的決定。她用儘最後一點積蓄,打發走了那個如同吸血鬼般的丈夫——不是還債,而是買斷,買斷那紙婚書,買斷那無窮無儘的糾纏。過程屈辱而艱難,但這是她唯一能為自己做的、通往自由哪怕是殘破的自由)的事情。

然後,她賣掉了那輛承載過短暫希望的小貨車,收拾了簡單的行李,像一個幽靈一樣,消失在了這個承載了她太多痛苦與短暫歡愉的城市。她沒有告訴任何人她的去向,包括顧誠。她知道,任何聯係,都隻會給他帶來更多的麻煩,也給自己帶來更深的痛苦。離開,是唯一能做的、也是最後能為他做的事。這或許是她所能做到的、最後的“敦厚”。

在一個秋風蕭瑟的早晨,顧誠終於接到了林晚晴寄來的一封信。沒有地址,隻有薄薄的一張信紙。信上的字跡有些潦草,仿佛是在極大的情緒波動下寫就的:

顧誠:

我走了。不要找我,你也找不到我。

遇見你,是我這輩子最幸運,也是最不幸的事。幸運的是,在我最黑暗的時候,你像一束光,照亮過我。不幸的是,這束光太耀眼,灼傷了你,也最終焚毀了我。

那些日子,我不後悔。謝謝你給過我的溫暖和幫助。但夢,總是要醒的。我們的夢,醒得尤其慘痛。

卦象早就說過,‘八月有凶’。如今,凶兆已驗,是我們該承受結果的時候了。你有你的路要走,你的家要守,你的責任要擔。而我,也該回到我原本就該在的位置上去了。

忘記我,就像忘記一場秋天的雨。好好對待你的家人,好好生活。這大概是我對你,最後的,也是唯一的請求。

勿念。

晚晴

絕筆

信紙從顧誠顫抖的手中滑落,他像被抽乾了所有力氣般,癱坐在冰冷的辦公室裡。窗外,枯黃的樹葉正一片片被秋風無情地扯下,打著旋兒,飄向未知的遠方。他沒有哭,隻是覺得心裡破了一個大洞,呼呼地往裡灌著冷風,那是一種連疼痛都感覺不到的、徹底的虛無。

他最終保住了工作,但被調離了采購崗位,去了一個清閒卻再無前途的部門。蘇晴沒有離婚,但夫妻之間隻剩下相敬如“冰”,那個家,成了一個沒有溫度的旅館。女兒似乎也察覺到了什麼,看他的眼神裡,多了幾分疏離和疑問。他的人生,仿佛被按下了暫停鍵,然後迅速褪色,變成了一片望不到邊的灰敗。

很多年後,顧誠偶爾還會經過那個早已改建的蔬菜批發市場舊址。他會停下腳步,望著那片繁華的商業區,恍惚中,仿佛又看到了那個淩晨,燈光下,那個穿著舊圍裙、眼神倔強又脆弱的女子。

而林晚晴,如同人間蒸發,再也沒有任何消息。她或許在另一個陌生的城市,繼續著與蔬菜打交道的生活,隻是身邊再無那個溫文爾雅的身影;她或許在某個寂靜的深夜,也會想起那段短暫如煙火般的愛情,心中泛起淡淡的、苦澀的漣漪。

一段充滿希望的親近與感化的感情,最終零落成泥。秋風依舊,秋雨依舊,隻是那愁緒,已經深入骨髓,再難消散。

喜歡愛情六十四封請大家收藏:()愛情六十四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