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主任的名頭,像給王鳳萍身上鍍了一層薄薄的金,說話辦事更多了幾分底氣。但她也比誰都清楚,這頭銜不是金飯碗,而是沉甸甸的擔子。全村婦女,甚至不少男人,都眼巴巴看著她,指望著她真能帶領大家,把那些灰撲撲的蘑菇,變成實實在在的嚼穀。
耿家莊的蘑菇產量,像雨後的春筍,一茬一茬地往上冒。家家戶戶的房前屋後,閒置的舊屋,甚至搭起的簡易棚子裡,都開始飄出那股熟悉的、混合著黴菌和生機的特殊氣味。灰色的平菇、肥厚的鳳尾菇,成了耿家莊一道新的風景。
然而,新的問題,像田裡的雜草,迅速滋生蔓延。
高邑縣城就那麼大的地方,集市也隻有逢五排十。最初,各家各戶挎著籃子零散著去賣,還能消化。可產量一上來,集市就飽和了。蘑菇這玩意兒嬌貴,放不住,當天賣不掉,隔夜就蔫吧、發黃,隻能喂豬或者爛掉。看著辛辛苦苦種出來的“金元”變成“糞土”,女人們臉上的笑容沒了,取而代之的是焦灼和心疼。有人開始抱怨,當初就不該跟著瞎搞。
王鳳萍心裡比誰都急。她知道自己被推到這個位置上,是因為大家相信她能帶來改變。如果蘑菇爛在家裡,她剛剛建立起來的那點威信,就會像陽光下的露水,瞬間蒸發。
“不能光指望縣城那個小集市了。”晚上,她對著蹙眉抽煙的耿雷和沉默不語的耿老順說,“得往外走,往市裡送。”
“市裡?”耿雷抬起頭,“百十裡地呢!咋送?靠人挑?還是靠我這拖拉機?突突到市裡,蘑菇都顛成蘑菇醬了!”
“總得試試!”王鳳萍眼神堅定,“咱挑品相最好的,收拾得乾乾淨淨的,我就不信城裡人不認!”
說乾就乾。她動員了三四戶蘑菇種得最好的人家,湊了滿滿幾大筐頂鮮亮、肉頭最厚的平菇。天還沒亮,她就和耿雷,還有兩個膽子大的後生,把蘑菇筐子搬上了拖拉機的拖鬥,下麵墊了厚厚的濕草簾子,上麵又蓋了一層,儘量減震保濕。
拖拉機“突突突”地駛出耿家莊,衝破黎明前的黑暗,向著遙遠的市裡進發。土路坎坷,顛簸得厲害,王鳳萍緊緊扶著筐子,心也跟著那引擎聲七上八下。
到了市郊的一個蔬菜批發市場,天才蒙蒙亮。市場裡人聲鼎沸,各種車輛、攤販、菜販子擠作一團。他們這輛拖著蘑菇的拖拉機,顯得格格不入。
他們找了個角落停下,把蘑菇筐子搬下來。水靈靈、灰撲撲的蘑菇一露麵,倒是吸引了一些目光。可一問價,王鳳萍按著成本和自己預期的利潤報了價,那些菜販子就直撇嘴。
“喲,這啥玩意兒?灰不溜秋的,沒見過。”
“平菇?這麼貴?趕上肉價了!”
“走走走,這玩意兒不好賣,占地方……”
冷言冷語,像冰碴子一樣砸過來。兩個跟來的後生臉漲得通紅,手足無措。耿雷梗著脖子,想跟人理論,被王鳳萍拉住了。
她不吭聲,仔細觀察著那些成交的買賣,看人家怎麼吆喝,怎麼看貨,怎麼討價還價。她發現,來這裡批發的,大多是些固定的二道販子,對沒見過的新品種,本能地排斥。
蹲了大半天,太陽升高,蘑菇在日頭底下開始打蔫。隻零散賣出去幾斤,還是被壓到了極低的價格。帶來的乾糧也吃完了,幾個人又渴又餓,心裡更是拔涼。
一個穿著藍色舊中山裝、看起來像個單位采購員模樣的中年人,在市場裡轉悠,停在了他們的筐子前,拿起一朵蘑菇仔細看了看。
“老鄉,這蘑菇怎麼賣?”
王鳳萍打起精神,報了個價,又趕緊補充:“同誌,俺這是頭茬菇,用棉籽殼種的,一點藥沒打,鮮著呢!您摸摸,這肉頭!”
中年人看了看蘑菇,又看了看王鳳萍因為焦急和日曬而泛紅的臉,以及她身後那幾個一臉樸實的後生,問道:“你們是哪個村的?自己種的?”
“俺是耿家莊的,這是俺們村婦女們自己種的。”王鳳萍連忙回答。
“耿家莊?沒聽說過。產量穩定嗎?能長期供應嗎?”
這話問到了關鍵。王鳳萍心一橫,說道:“能!俺們村現在好多家都種!隻要您要,俺就能保證供應!今天這些是頭一回,路不熟,來得晚了,蘑菇有點蔫,您要是誠心要,價錢好商量!”
她的坦誠似乎打動了對方。中年人沉吟了一下:“我是前麵紅星機械廠食堂的采購。這樣吧,你這幾筐,我按你說的價,都要了。不過,以後要是送,得保證質量,得像你剛才拿給我看的那樣,而且要一大早送到,不能像今天這麼晚。”
峰回路轉!王鳳萍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連忙點頭:“能能能!保證質量!保證一早送到!”
交易完成,拿著那疊實實在在的票子,王鳳萍的手都在微微發抖。雖然價格被壓低了些,但比起爛在家裡,已經是天壤之彆!更重要的是,她敲開了第一扇門!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回來的路上,拖拉機的“突突”聲在她聽來都成了凱歌。她沒有沉浸在喜悅裡,而是立刻開始盤算:要成立個專門的運送隊,要統一質量標準,要開拓更多的食堂、飯店……
有了這次經驗,王鳳萍的膽子更大了,心思也更活絡了。她讓耿雷負責組織村裡幾個會開拖拉機的、家裡有驢車的,成立了一個臨時的“耿家莊蔬菜運輸隊”,專門負責往外送貨。她自己則帶著幾個嘴皮子利索的婦女,開始往市裡、縣裡的其他單位食堂、小飯店跑推銷。
這期間,吃的閉門羹,受的白眼,比蘑菇還多。被人當騙子轟出來過,被競爭對手惡意壓價過,也因為運輸耽擱導致蔬菜不新鮮被退貨過……每一次挫折,都像一記重錘。但王鳳萍骨子裡那股不服輸的勁頭上來了,她咬著牙,一次次總結教訓,調整策略。她把蘑菇洗得乾乾淨淨,捆紮得整整齊齊,甚至附上簡單的烹飪方法。她用誠意和逐漸穩定的質量,一點點建立著信譽。
路子,就這樣一寸寸地被趟開了。不僅蘑菇找到了穩定的銷路,村裡其他時令蔬菜,比如頂花帶刺的黃瓜、紅彤彤的西紅柿,也跟著運輸隊,走出了耿家莊,賣到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地方。
眼看著運輸隊規模越來越大,管理越來越亂,賬目也開始糊塗,王鳳萍意識到,不能再這樣小打小鬨了。
在一個夏末的晚上,她召集了運輸隊的成員和主要的蘑菇種植戶,在大隊部開會。
“鄉親們,”她站在前麵,聲音因為連日奔波有些沙啞,卻異常清晰,“咱的蘑菇、蔬菜,算是走出去了。可咱現在這樣,你送你的,我送我的,質量有好有壞,價錢有高有低,不是長久之計。俺琢磨著,咱得成立個正經組織,就叫‘耿家莊蔬菜配送中心’!”
下麵一陣騷動。
“配送中心?聽著怪唬人。”
“咋弄啊?”
“誰說了算?”
王鳳萍提高了聲音:“咱們抱成團!統一收菜,定好等級和價錢,統一找銷路,統一送貨!質量不好的,咱不收!砸牌子的事,咱不乾!掙了錢,按各家送的菜多少、好壞來分!運輸隊算工分,從收益裡出錢!”
她環視眾人,目光灼灼:“咱們女人家,不能光會在屋裡頭種蘑菇,咱也得把這蘑菇,穩穩當當地送出去,換成錢!這配送中心,俺提議,就讓雷子牽頭管運輸調度,俺來管對外聯係和賬目!大家看行不行?”
人群安靜了片刻,隨即爆發出讚同的聲音。事實證明,跟著王鳳萍走,路子沒錯!耿雷在眾人的注視下,重重地點了點頭,他開拖拉機的路子野,以後,要帶著鄉親們闖更寬的銷路了。
“耿家莊蔬菜配送中心”,就這麼在風雷激蕩中,掛起了牌子。雖然簡陋,卻意味著耿家莊的農產品,開始從自給自足,走向了有組織的商品化。
王鳳萍站在村口,看著耿雷的拖拉機載著滿車的希望,“突突”著駛向遠方,車後揚起的塵土,在夕陽下像金色的霧。她知道,她敲響的,不再隻是一麵求生的鼓,而是一麵帶領整個村莊,奔向未知卻充滿希望的市場的戰鼓。風已起,雷正鳴,這條路,她要堅定地走下去。
喜歡愛情六十四封請大家收藏:()愛情六十四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